美國FDA非處方藥監管重大改革開始

2020-12-05 生物谷

 

今年3月27日經籤署生效的《CARES法案》,標誌著美國FDA非處方藥監管重大改革正式啟幕。

非處方藥(over-the-counter drug,OTC藥品),指為方便公眾用藥,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或審定後,不需要醫師或其它醫療專業人員開寫處方即可購買的藥品,一般公眾憑自我判斷,按照藥品標籤及使用說明就可自行使用。OTC藥品在醫療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美國FDA與利益攸關方,一直在尋求改革非處方藥品監管OTC藥品專論。今年3月19日,美國國會通過《新冠病毒援助、救濟與經濟保障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下文稱為《CARES法案》)。3月27日,該法案被正式籤署。作為《CARES法案》的一部分,非處方藥監管的重大改革正式啟幕。該法案實施後,覆蓋約60%非處方藥的監管體系現代化將成為現實。與之前的體系相比,新的體系被認為響應程度更高,更為透明,同時將繼續確保相關藥品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依據《CARES法案》,在為期5年的授權期內,收取的OTC藥品專論付費(user fee),將為FDA提供超過1.1億美元的資金。藉助這些新增的資金支持,將顯著促進FDA藥品審評與研究中心(CDER)非處方藥產品辦公室(Office of Nonprescription Drugs)的能力與專業知識建設。預期在未來5年中,FDA處理OTC藥品專論成分的能力將增加3倍以上。

改革OTC藥品專論體系,為提高審評和響應速度消除了障礙。除了各界關注的付費之外,相關的改革特別強調採取行政令(administrative order)的做法,取代之前採用的制定規章的做法,在保持高標準的同時,更快做出決策。採取行政令流程,可以直接由FDA藥品評估與研究中心(CDER)做出,不再經過法規制定所需的完整審批流程。由於移除了多項法規制定所需的批准程序,因此,《CARES法案》特別涵蓋了爭端解決與聽證條款,以確保正當程序(due process)。如果新出現嚴重安全問題,可採用被稱被為暫行最終條例(interim final order)的快速程序。

之前的OCT專論體系,已陷入僵局。隨著改革的進行,未完成的OTC藥品專論(約佔OTC藥品專論總數的20%),將在現有數據審查的基礎上完成,FDA公布績效目標,採用儀錶板(dashboard)方式,提醒利益攸關方FDA的3年優先事項。(詳細的績效目標與措施,請參見參考資料[6])。

此外,可通過行政令流程,在OTC藥品專論增加新技術和新成分。之前的OTC藥品專論體系,常被視為一個不鼓勵創新的體系。改革後的體系,通過提供專論修訂和潛在激勵措施,來鼓勵創新。

按照之前的法規制定體系,FDA發現,由於出現安全問題而要求修訂標籤說明非常麻煩。取而代之的是,FDA越來越多地使用法規制定之外的方法,例如待批准的即時生效安全標籤變更(effect safety labeling changes),以及向消費者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士通告安全問題;但這兩種方法並非最佳選擇,並不能夠變更相應的OTC藥品專論。依據《CARES法案》規定的OTC藥品專論改革精神,FDA將能夠發布行政令,落實相應變更,從而確保OTC藥品標籤說明的統一。

此外,《CARES法案》對2014年《防曬霜創新法案》(Sunscreen Innovation Act,《SIA法案》)做出修訂。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向FDA提交的待決防曬成分可以選擇保留在《SIA法案》規定的監管體系中,或可以修訂為改革之後的OTC藥品專論體系。《SIA法案》將於2022財年結束時到期。

按照《CARES法案》規定,新體系從今年3月27日起生效,但距離正式公布付費費率,會有一個啟動期。業內人士指出,業界對OTC藥品專論的重大改革,應予以足夠重視。(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藍圖值得借鑑
    作者 張昀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包括歐巴馬金融監管新政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也將對全球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產生廣泛影響。同樣,這對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也會有重要的啟示。
  •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要點
    美國每次發生重大金融危機,並導致經濟衰退之後,都會隨之進行改革,歷史上,危機後的經濟衰退的時間長短和嚴重程度與經濟衰退之後變革的力度大致成正比,由此導致的一系列變化通常會遠遠超出金融服務部門的範疇。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鴻茅藥酒由非處方藥轉化為處方藥進行論證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鴻茅藥酒由非處方藥轉化為處方藥進行論證
  • 國家藥監局:組織對鴻茅藥酒由非處方藥轉化為處方藥進行論證
    原標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鴻茅藥酒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近日,記者就鴻茅藥酒有關監管情況,採訪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  一、很多人認為鴻茅藥酒是保健食品,並不清楚它是一種藥品,請您介紹一下鴻茅藥酒的註冊審批情況。
  • 亦弘研究|美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管理制度的研究
    從全球主要藥品監管機構的管理規定和監管實踐來看,由已上市的處方藥(Prescription Drug,Rx)經評價後轉換為非處方藥是非處方藥上市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國轉換路徑已經發展近20年,但在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日臻完善。
  • 科學網—美國全面改革生物技術產品監管體系
    該舉措核心目標有三:一是在推動科技發展同時,繼續保護健康和環境;二是確保公眾對監管體系的信心;三是通過提高生物技術產品監管的透明度、協調性、可預測性和效率,防止對未來創新和競爭力帶來不必要的障礙,推動生物經濟的發展。 新發布的備忘錄標誌著美國正式啟動生物技術產品監督管理體系的全面改革,將加速美國對生物技術產品的監管體系現代化。
  • FDA雜談之CDER新藥審評和新藥辦公室
    藥企、研究機構或其他組織,通常會根據待開發藥物的藥學研究狀態申請IND(主要提供非臨床數據(動物試驗)、CMC信息、臨床方案+研究者信息、以及知情同意書),IND申請側重的主要是安全性問題。通常情況,美國CDER對IND審評合格的申請並不發出審評合格的通知,即CDER在收到IND資料後的30天內未做出暫停臨床研究的決定,申請人就可以立即開展臨床研究。
  • CDER主任講話|2018年:美國FDA在藥物治療領域實現創新、高效並取得新進展
    根據《處方藥使用者付費法案》(PDUFA),評估藥品開發商應繳納的使用者費用,以此作為FDA維持高效審評程序所需的額外資源。PDUFA中包括與製藥行業達成一致並經國會批准的審評申請的目標日期。2018年,CDER均在PDUFA所規定的目標日期內完成新藥審評,59種新藥全部獲得批准。
  • 深化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 保護公眾飲食用藥安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完善統一權威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的重大決策部署。統一權威,不僅要求職能整合,而且機構設置要統一、執法體系要統一,不僅要求制度從嚴,而且監管要規範、執法要公正、隊伍要專業。只有這樣,才符合中央改革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目標要求,才符合「統一權威」的科學內涵。
  • 美國FDA CDER 14問:幫你簡單了解FDA最大職能中心-藥審中心(CDER)
    CDER負有對處方藥、OTC和仿製藥監管的責任,這個監管職責還覆蓋了那些一般不被消費者認為是藥物的產品,比如說含氟牙膏、去屑洗髮水和防曬霜。CDER會認真的評估每個藥物的利益和風險,來確保消費者能夠儘快的獲得好的新療法。
  • 非處方藥不是百分百安全
    「抗過敏藥大多是處方藥,而開瑞坦片劑為非處方藥,毒副作用要小很多。」不過,也有藥店店員提醒記者:「不可長期使用,一天只能吃一片,畢竟西藥副作用強。」  [疑問 ]  能引發猝死咋還算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臨床使用療效穩定,但服用過量危害不小  既然能引起猝死這樣的嚴重不良反應,氯雷他定咋還能歸類為非處方藥?郭瑞臣解釋,非處方藥由於在長期臨床使用中療效穩定,安全性高,不少人使用非處方藥就因此失去了風險意識。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 處方藥新規出臺!釋放千億市場,但很多致命問題沒解決_手機網易網
    網售處方藥監管困境  早在2014年開始,國家藥監局就嘗試放開處方藥網售。那也成為當年全國健康領域內爭議最大的事件。  正因此,對於長期吃藥的人來說,處方藥網售禁令的解除是一個重大利好。  但是,也有網友認為,方不方便不重要,賣真藥才重要。  網售處方藥雖然有巨大的便捷性,還有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這個也是處方藥這幾年「幾開幾合」,卻始終沒有大範圍放開的原因。
  • ...監管應立足於「疏」_對話·訪談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他認為,《徵求意見稿》力圖規範藥品網絡銷售管理,為第三方平臺、藥品網絡銷售者設定權利義務,通過監管方式改革與法律責任創新,體現了在依法監管藥品網絡銷售和促進醫藥產業新業態發展之間的平衡。   在宋華琳看來,《徵求意見稿》體現了線上線下一致性原則,比如關於保障資料和數據真實、完整以及交易信息可追溯的規定,關於藥品信息公開透明的規定,關於在線藥學服務和執業藥師配備的規定,關於落實藥師服務和處方審核的理念,都是監管部門著眼於網際網路醫藥發展,對藥品網絡銷售業態進行規範和引導,體現了以立法促發展、以監管促改革的思路。
  • 誰來給網售處方藥「開處方」?
    這一政策的發布引燃市場,醫藥電商迅速發展起來;2019年,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可見,網絡售藥經歷了從全面禁止,到非處方藥試點探索、藥品信息服務放開以及對處方藥網絡銷售的探索等階段,國家對網絡售藥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 FDA首次批准以魚油為主要成分的處方藥:可保護心臟病人
    據外媒報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宣布批准一種名為Vascepa的藥物,用於治療某些患有高甘油三酯情況的患者。根據相關研究,該藥品可能與他汀類藥物一起保護心臟病人。FDA也批准Vascepa作為輔助治療拼,與他汀類藥物一起使用。Vascepa是二十碳五烯酸(EPA)的一種處方乙酯,俗稱E-EPA,此乃FDA首次批准以EPA為基礎的處方藥。
  • 注射「鹽酸腎上腺素」給豬肉保鮮,這可是獸醫處方藥!起訴!
    注射「鹽酸腎上腺素」給豬肉保鮮,這可是獸醫處方藥!起訴!對用於屠宰的畜禽在離開飼養場後,使用該藥物的,屬於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涉嫌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美國藥物管制局稱:工業大麻CBD處方藥移除聯邦管制物質清單!
    美國藥物管制局(DEA)已將一種以工業大麻CBD(麻繁愫DMCBD,麻寶愫)為基礎的藥物從聯邦管制物質清單中移除。 GW製藥公司周一宣布,從大麻中提取並用於治療癲癇的處方藥Epidiolex已被從《管制物質法》第五計劃中刪除
  •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以「信用+改革」助推簡化審批、優化監管、強化...
    「正面清單」,對環境信用良好的企業免於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做到「無事不擾」……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以加強生態環境信用監管為抓手,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載體,從源頭準入、日常管理、信用建設等環節有效簡化審批、優化監管、強化服務,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綠色助力
  • 美國FDA公布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創新行動計劃
    近日,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公布了一項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創新行動計劃。FDA計劃將公布對通過基因組編輯等方法故意轉變動物基因組的監管辦法。(2)促進植物生物技術發展。在植物生物技術創新領域,FDA將著力確保源自基因組編輯的作物食品或飼料的食用安全。FDA具有超過25年對新植物品種生產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的監管經驗。FDA將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研究出監管基因組編輯作物的食品安全性的方法。
  • 強生10億美元助力西安楊森加碼處方藥
    不過,西安楊森的Rx(處方藥)引進與銷售都不太順利。這包括被西安楊森重點引進的處方藥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的達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萬珂、全身化療藥物楷萊、抗精神藥物維思通等。  西安楊森Rx產品引進不順之處在於趕上了美國強生的召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