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caspases靶向GSDMD的結構機制

2020-11-30 科學網

研究揭示caspases靶向GSDMD的結構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19:19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丁璟珒和清華大學邵峰研究組揭示了細胞焦亡過程中自加工半胱天冬酶(caspases)靶向GSDMD的結構機制。2020227日,《細胞》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

他們發現,產生p10產物的位點特異性caspase-4 / 11自動加工,對於裂解GSDMD和誘導細胞焦亡是必要且充分的。p10形式的自動加工caspase-4 / 11以高親和力結合GSDMD-C結構域。自動加工和未加工的capase-11的結構比較可確定自動加工誘導的β摺疊。在caspase-4 / 11-GSDMD-C複合物晶體結構中,β片組織了疏水性GSDMD結合界面,只有p10形式的caspase-4 / 11才可能結合。

結合促進二聚化介導的caspases激活,使得切割不依賴於切割位點四肽序列。Caspase-1-GSDMD-C複合物的晶體結構顯示出相似的GSDMD識別模式。他們的研究揭示了caspases的前所未有的底物靶向機制。疏水界面為開發對細胞焦亡caspases特異性的抑制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介紹,炎症小體激活的caspase-1LPS激活的caspase-11 /4/5裂解細胞焦亡執行蛋白GSDMD。從GSMDD-C-末端結構域切割並暴露孔形成結構域。Caspase如何識別GSDMD及其與caspase激活的聯繫尚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GSDMD Targeting by Autoprocessed Caspases in Pyroptosis

Author: Kun Wang, Qi Sun, Xiu Zhong, Mengxue Zeng, Huan Zeng, Xuyan Shi, Zilin Li, Yupeng Wang, Qiang Zhao, Feng Shao, Jingjin Ding

Issue&Volume: 2020-02-27

Abstract: The pyroptosis execution protein GSDMD is cleaved by inflammasome-activated caspase-1and LPS-activated caspase-11/4/5. The cleavage unmasks the pore-forming domain fromGSDMD-C-terminal domain. How the caspases recognize GSDMD and its connection withcaspase activation are unknown. Here, we show site-specific caspase-4/11 autoprocessing,generating a p10 product, is required and sufficient for cleaving GSDMD and inducingpyroptosis. The p10-form autoprocessed caspase-4/11 binds the GSDMD-C domain witha high affinity. Structural comparison of autoprocessed and unprocessed capase-11identifies a β sheet induced by the autoprocessing. In caspase-4/11-GSDMD-C complexcrystal structures, the β sheet organizes a hydrophobic GSDMD-binding interface thatis only possible for p10-form caspase-4/11. The binding promotes dimerization-mediatedcaspase activation, rendering a cleavage independently of the cleavage-site tetrapeptidesequence. Crystal structure of caspase-1-GSDMD-C complex shows a similar GSDMD-recognitionmode. Our study reveals an unprecedented substrate-targeting mechanism for caspases.The hydrophobic interface suggests an additional space for developing inhibitors specificfor pyroptotic caspases.

DOI: 10.1016/j.cell.2020.02.00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146-X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Young、博士Daniel Watterso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ibody that targets the flavivirus NS1 protei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株對多種黃病毒都有保護效果的單克隆抗體1G5.3,並首次揭示了NS1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指出黃病毒非結構蛋白NS1可以作為通用疫苗設計的新靶點,有效避免
  • 琥珀酸能夠失活GSDMD並阻止細胞焦亡
    Fitzgerald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琥珀酸使胃泌素D(GSDMD)失活並阻止細胞焦亡。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20日發表於《科學》。 他們通過將富馬酸酯作為細胞焦亡的抑制劑來擴大這些觀察結果。他們發現,遞送至細胞或內源性富馬酸的富馬酸二甲酯(DMF)在臨界半胱氨酸殘基處與GSDMD反應形成S-(2-琥珀醯)-半胱氨酸。
  • 研究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尚魯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催化》發表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並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
  • 研究揭示蛋白酶體在泛素鏈誘導下的變構及底物識別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一系列蛋白酶體在K48-Ub4泛素鏈存在下的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首次捕捉到蛋白酶體與K48-Ub4泛素鏈結合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泛素鏈在調節蛋白酶體識別泛素化底物進而引發底物降解的分子機制,為最終闡明生理條件下蛋白酶體降解泛素化底物機制提供了關鍵結構基礎
  • 《自然》:靶向蛋白破壞機制找到了
    《自然》:靶向蛋白破壞機制找到了  黃琨 • 2020-02-18 11:40:21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
  • 首次從結構上揭示CRISPR-Cas3系統作用機制
    圖片來自Cell,doi:10.1016/j.cell.2017.06.0122017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獲得來自嗜熱裂孢菌(Thermobifida fusca)的I型CRISPR複合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的圖片,揭示出它的作用機制的關鍵步驟
  • 研究揭示真核生物磷脂酶D的結構與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植物磷脂酶Dα1及其與產物磷脂酸(P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詳細闡釋了真核生物磷脂酶D催化磷脂產生磷脂酸及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磷脂酶(Phospholipase, PL)催化細胞膜上磷脂的水解。根據水解部分的不同,人們將磷脂酶分成磷脂酶A1、A2、C和磷脂酶D (PLD)(圖1)。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Orsolya Barabas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轉座子及其分子結構。他們首次解析出一種轉座酶-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作為一種轉座子插入機器,這種複合物將轉座子(包括它們攜帶的耐藥性基因)插入到受體菌中。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真核生物mRNA 3'端加工機制
    酵母CPF具有核酸酶、聚合酶和磷酸酶活性,每種酶活性對應一種結構域(module)。酵母CPF的聚合酶結構域分子量大約為200 kDa。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Lori Passmore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首次解析出酵母CPF的聚合酶結構域的解析度為3.5埃的結構。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2018-10-22 中國科學報 程唯珈 【字體:江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團隊對sGBM樣本隊列進行了全外顯子、靶向或RNA高通量測序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一定數量的sGBM病人包含METex14、ZM融合以及MET擴增等遺傳學變化,而METex14通過激活MET通路同時聯合ZM融合基因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促進腫瘤血管形成。
  • 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課題組和丁健院士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對乳腺癌治療不敏感的機制。 該研究以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為切入點,首次揭示細胞因子受體家族成員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LIFR)的反饋激活,是介導HDAC抑制劑治療實體瘤不敏感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HDAC抑制劑通過上調LIFR基因啟動子區的乙醯化修飾水平,招募組蛋白乙醯化修飾識別蛋白BRD4,進而轉錄上調腫瘤組織中LIFR表達水平,激活下遊JAK-STAT3經典信號通路,致使臨床治療失敗。
  • 研究揭示SETD3蛋白作為β-actin組氨酸甲基化酶的結構與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許超課題組與波蘭華沙大學Jakub Drozak實驗室合作,解析了SETD3與β-actin多肽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酶活實驗揭示了肌動蛋白(Actin)第73位組氨酸(His73)的N3位甲基化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於2月20日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TD3-mediated
  • 研究揭示編碼在轉座子的新型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作用機制
    該研究闡明了霍亂弧菌I-F 亞型Cascade效應複合物招募Tn7樣轉座子亞基TniQ的分子機制,及Cascade-TniQ複合物對DNA的序列特異性識別過程,對潛在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CRISPR系統是原核生物體內由RNA介導的,序列特異性識別外源核酸,並通過核酸內切酶對其進行切割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15:52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Joachim Lingner和捷克共和國馬薩裡克大學
  • 邵峰組重磅牛文:神秘蛋白 GSDMD如何「玩轉」細胞焦亡
    原標題:邵峰組重磅牛文:神秘蛋白 GSDMD如何「玩轉」細胞焦亡 作者:亢小玉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小編在前期介紹了炎性caspases-1介導的細胞焦亡,這期小編將要深入介紹炎性caspases介導的細胞焦亡的關鍵底物蛋白
  • 我國科研團隊揭示靶標PD-L1降解機制和靶向分子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葉佳琪 袁蕙芸 本報 王春國內腫瘤免疫療法創新研究傳來新消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許傑研究團隊揭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最近,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研究組研究員馮銀剛帶領科研人員在熱纖梭菌的纖維小體調控因子SigI/RsgI的結構功能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2 15:15:18 美國加州大學Jacob E.
  • 研究揭示ILC2促進癌症肺部轉移的機制
    研究揭示ILC2促進癌症肺部轉移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21:12:04 英國劍橋大學Timotheus Y. F.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合萌的結瘤遺傳學研究揭示了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機制!
    Science | 重磅研究揭示植物如何區分有益和有害微生物PNAS | 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揭示根瘤菌從根際到共生的生活方式適應機制中科院植生所王二濤團隊揭示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關鍵模塊! 為了克服這些局限性,研究人員進行了有關Aeschynomene evenia結瘤形成的遺傳學研究,通過開發A.evenia的基因組序列和10個額外的Aeschynomene spp.的轉錄組資源以支持。對共生基因的比較分析證實了結瘤早期和晚期結瘤步驟中的單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