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說新語,大咖解惑|聽佟仲生教授聊聊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2021-02-18 醫脈通腫瘤科

參考文獻:(向上滑動閱覽)

[1] Schmid P, et al. Atezolizumab and Nab-Paclitaxel in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9(22):2108-2121.

[2] Schmid P , et al. IMpassion130: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OS) from a glob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 (atezo) 1 nab-paclitaxel (nP)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TNBC). J Clin Oncol 2019;37(Suppl):Abstract 1003.

[3] Andreas Schneeweiss, et al. IMpassion130: Expanded safety analysis from a P3 study of atezolizumab (A) + nab-paclitaxel (nP) in patients (pts) with treatment (tx)-naï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TNBC).J Clin Oncol 2019;37(suppl):Abstract 1068.

[4] J.Cortés1, et al. LBA21 - KEYNOTE-119: Phase III study of pembrolizumab (pembro) versus single-agent chemotherapy (chemo) for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TNBC). Annals of Oncology 2019;30(suppl):Pages v859-v860.

[5] Javier Cortes, et al. KEYNOTE-355: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III study of pembrolizumab + chemotherapy versus placebo +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recurrent inoperable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20;38(suppl):Abstract 1000.

[6] https://www.roche.com/media/releases/med-cor-2020-06-18.htm

[7] P.Schmid1, et al. LBA8_PR - KEYNOTE-522: Phase III study of pembrolizumab (pembro) + chemotherapy (chemo) vs placebo (pbo) + chemo as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llowed by pembro vs pbo as adjuvant treatment for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Annals of Oncology 2019; 30(suppl):Pages v853-v854.

[8] LA Emens, et al. Abstract GS1-04: IMpassion130: Efficacy in immune biomarker subgroups from the glob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 + nab-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ï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ncer Research 2019;79(4 Suppl):Abstract nr GS1-04.

[9] Emens LA, et al. Results from KATE2, a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of atezolizumab (atezo) pl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vs placebo (pbo)+T-DM1 in previously treated HER2+advanced breast cancer (BC). Cancer Research. 2019;79(4).

[10] Emens LA, et al. Overall survival (OS) in KATE2, a phase II study of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 inhibitor atezolizumab (atezo) pl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vs placebo (pbo)+T-DM1 in previously treated HER2+advanced breast cancer (BC). Annals of Oncology. 2019;30.

相關焦點

  • 「氏」說新語,大咖解惑|聽羅婷教授聊聊皮下製劑的那些事兒
    這無疑是個重大突破,也是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創新。2020年7月15日,在第5版乳腺癌NCCN指南更新中,同步增加了新備註「帕妥珠單抗+曲妥珠單抗+透明質酸酶三合一皮下注射製劑可以代替靜脈注射帕妥珠單抗+曲妥珠單抗全身治療」2。究竟乳腺癌領域的皮下製劑現狀如何?
  • 「氏」說新語,大咖解惑|聽王曉稼教授聊聊新型SERD類藥物
    近年來,由於激素受體的檢測普及以及新的內分泌藥物的臨床應用,內分泌治療為ER+乳腺癌患者帶來了臨床獲益。然而,已有的內分泌藥物尚存在一些問題,如不能完全抑制ER信號傳導,從而導致腫瘤細胞繼續增生;或者由於肌肉注射的給藥方式限制了藥物的臨床應用,因此ER+乳腺癌患者亟需新的治療選擇。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由於免疫治療具有延遲反應和應答持久的特點,免疫治療與其他療法的聯合治療,以及使用免疫標誌物精確預測治療反應,成為免疫治療發展的新方向。本文擬就乳腺癌免疫治療的基礎及現狀作出綜述,並對免疫治療的特點及展望作出總結。
  • ASCO 大咖談 | 王昕教授解析ASCO早期乳腺癌研究亮點
    ASCO 大咖談 | 王昕教授解析ASCO早期乳腺癌研究亮點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現狀 李綱教授 目前乳腺癌治療已進入以分子分型為基礎的分類治療時代,其中激素受體陽性和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通路比較明確,而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HER2三個主要治療靶點均為陰性而被稱為「三陰」,約佔所有乳腺癌的15%左右,是一組異質性的疾病,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瑾教授說,事實上,奧拉帕尼已在中國上市,但獲批適應證是卵巢癌。別急,奧拉帕尼針對BRCA1突變的三陰性乳腺癌的Ⅲ期多中心試驗已在國內開展,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是這項研究的參與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患者納入,正在隨訪階段。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邵志敏教授就三陰性乳腺癌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乳腺癌位居城市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並且近年來發病率持續增高、增速快。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為16萬/年,死亡率為12萬/年,發病率增速是美國的2倍。
  • 邵志敏教授: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的探索之路
    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分享了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多組學研究和精準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的探索之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研究團隊深耕數年,逐漸在TNBC精準治療之路上摸索出前進的方向。經歷了尋找優選的化療方案、多組學揭示分子本質、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優化分型拓展內涵四個階段。
  • 「中國方案」為三陰性乳腺癌輔助治療開啟新篇章
    目前臨床實踐中,化療仍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特別是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以蒽環類化療藥物和紫杉醇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是其標準的治療方案。雖然在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標準的輔助化療方案經過多種臨床試驗驗證了其有效性。然而,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的獨特特性,接受此類傳統化療方案的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仍然長期徘徊在80%左右。
  • 楊文濤教授點評:三陰性乳腺癌——USCAP會議乳腺專欄
    Schnitt教授等對發生在乳腺的13例腺泡細胞癌進行了NR4A3的免疫組化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提示乳腺腺泡細胞癌和唾腺腺泡細胞癌的分子機制並不同。這也驗證了Rosen教授長期以來的觀點,即所謂的乳腺腺泡細胞癌實際是起源於微腺體腺病的癌伴腺泡細胞分化,與唾腺的腺泡細胞癌並不是同一種腫瘤。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未來之路——精準檢測和新的靶點三陰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為陰性,對內分泌治療和HER2靶向治療效果不佳,目前術後(輔助)治療主要依靠化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袁芃教授就三陰性乳腺癌未來的治療方向進行了講解。
  • 重磅丨首個乳腺癌免疫治療藥物獲批!阿特珠單抗,讓最兇險的三陰性...
    阿特珠單抗阿特珠單抗是FDA批准的第一個PD-L1抑制劑,也成為首個針對乳腺癌的免疫治療方案。紐約西奈山乳腺癌專家艾米·鐵斯登博士稱,這是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研究作者彼得·施密德博士此前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是免疫療法首次在如此難治的乳腺癌中起作用,對乳腺癌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 乳腺癌三陰性的天敵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癌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為雌激素受體(ER)、這類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0.0%~20.8%, 多項研究表明,三陰性乳腺癌多發生於絕經前年輕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國婦女。 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表現為一種侵襲性病程,其遠處轉移風險較高,內臟轉移機會較骨轉移高,腦轉移機率也較高。三陰性乳腺癌的遠處轉移風險在3年時達到高峰,之後可能會有所下降。
  • 王殊教授: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機遇、挑戰與相關思考
    在9月21日的乳腺癌專場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就《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機遇和挑戰》做了精彩報告。腫瘤瞭望特將講課內容及其對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觀點進行了整理,供讀者學習。,尤其對於三陰性乳腺癌(TNBC)和HER2+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藥敏平臺的篩選作用可以指導後續治療。
  • 三陰性乳腺癌新療法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癌組織經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後,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表現為一種侵襲性病程,其遠處轉移風險較高,內臟轉移機會較骨轉移高,腦轉移機率也較高。
  • 三陰性乳腺癌首個免疫方案!羅氏Tecentriq+Abraxane一線治療PD-L1...
    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的治療。此次批准,使Tecentriq+Abraxane組合成為治療PD-L1陽性轉移性TNBC的首個癌症免疫治療方案。目前,羅氏正在開展7項評估Tecentriq治療TNBC的III期研究,包括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階段。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全球每年確診超過200萬例。
  • 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中國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三八女神節」醫學科學界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最「毒」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未來這一類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將可大幅提升。今天凌晨,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四支專家團隊歷時5年聯合攻關的重要研究成果,刊於腫瘤學頂尖期刊《Cancer Cell》(《腫瘤細胞》,影響因子22分)。
  • 讓人頭痛的三陰性乳腺癌,有哪些新的治療手段嗎?
    三陰性乳腺癌既對最常用的內分泌治療無效,也無獲批的HER2靶向治療藥物可用,治療方式十分有限。 中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可能的新靶點——膜突蛋白(MSN),給新藥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PD-L1陽性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採用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與其他亞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的一些特徵可能使其對免疫治療的響應更佳。首先,已有研究顯示高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水平的患者經ICIs治療的預後更好,而TNBC患者有更多的TILs。其次,TNBC患者腫瘤和免疫細胞上 PD-L1高表達,這為ICIs提供了直接的作用靶點,與抗PD-1治療的療效息息相關。
  • 江澤飛教授: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治療的影響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醫學研究開始進人分子水平時代,僅靠傳統的病理組織學分類已不能滿足當今腫瘤研究及診治的要求,精確的掌握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特徵是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必要前提。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確立乳腺癌的治療經歷了從腫瘤分期到免疫組化表型再到分子病理診斷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