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不同時代的人對幸福的闡釋各不相同,共性的是做自己

2021-01-09 靜心等花開

幸福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麼,不同年代的人對幸福生活的定義,是不是也會體現出年代的差異呢?看了這本《我的幸福生活》,我感覺是的,畢竟我從作者文字間呈現出來的,我感覺不到有多幸福,但是這就是作者那個年代認為的幸福生活啊!

就如同困擾我們這一輩人的孩子教育問題上,我們不能用我們那一輩人的學習方式來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接觸的教育方式本身就跟我們那一輩人有很大的不同。

我是上了高中才開始接觸電腦,那還是在學校很少有的上機操作課,還經常被其他主課佔用。那個時候的電腦還是很古老的臺式機,我記得我剛開始學習電腦打字還是用的五筆輸入法。關鍵是那個時候個人手機還不普及,學生幾乎還沒有手機,我是上了大學才開始擁有自己的手機,還是比較古老的nokia,非智能機。然後才開始出現智慧型手機取代非智能機。

然鵝,現在的孩子們,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環繞著,小到天貓精靈、pad、手機、智能電視,大到智慧機器人。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知道用手去觸碰手機或者pad進行劃屏切換,而對於十幾年前的我們,還是只知道有滑鼠點擊,沒有觸控螢幕的概念。再追溯到我們的父輩,那個對電子設備的掌控的差距就更遠了。每個人都要經歷一段比較漫長的教家裡的老人用智能機的過程,而讓小孩子用智能機幾乎是不怎麼需要手把手教,好像他們天生就會,無師自通,這就是時代的優勢,這就是時代的差異。

再回到幸福生活這個問題上,同樣作為80後,我認為的能夠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然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就是幸福。而同樣作為80後的作者黃燎原,他對幸福生活的定義是怎樣的呢?

《我的幸福生活》這本書中記錄了一群80年代的年輕人的青春回憶錄。書中包含了我們每個人都曾歷過的熱血、執著、頹廢、傻瓜、迷茫、衝動、放縱、夢想、欲望、親情、愛情等青春符號。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再現80年代的熱血歲月。那是一個極端講究個性的年代,一個積極向上的年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無比浪漫的年代,一個充滿幻想的年代。

不過,雖然我也是80後,但是可能我屬於那種中規中矩的人,所以缺少了作者經歷過的這麼多可以寫進詩中的印記。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活的肆意妄為,獨樹一幟。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做好自己,找準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多少年以後,我們的下一輩也會有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也許會羨慕我們這個年代生活的單純淳樸、簡單易懂,也許會對我們的生活方式覺得平淡無奇、嗤之以鼻,但是這就是時代歷史的變遷留下的印記。

相關焦點

  • 幸福是什麼?幸福源自哪裡
    人們開始追問:過去我們得到一飯一粟,就感覺幸福滿滿。如今,面對便捷的生活方式,充盈的物質環境,卻怎麼也找不到幸福的感覺?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裡一輩子逃亡。幸福是什麼?幸福源自哪裡?如何獲得幸福?今天的【弘壹問道】,通過量子和能量的角度,為你解答。
  •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到底幸福的模樣是什麼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到底幸福的模樣是什麼「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幸福嗎?追求不同,心境更不同,無論事實是怎樣的,苟同不苟同,我不敢下定論! 高官厚祿,豪宅豪車,山珍海味,錦衣綢緞…………甚或帥哥靚女,幸福嗎?
  • 超越「物質主義幸福觀」的幸福追尋
    然而幸福並不等同於物質佔有,單純的物質主義幸福觀是對人類幸福實踐的片面理解,並非是哲學範疇內特別是唯物主義哲學意義上的幸福觀。  物質主義幸福觀以物質佔有多少作為幸福衡量標準,人們通過物質欲望的滿足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以至於「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製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
  • 相似的夫妻比較幸福,還是互補的夫妻更容易幸福?
    其實這個還真的沒有什麼標準,每對能結婚的夫妻,真的能讓關係長久,生活幸福,不管是相似性比較多的夫妻,還是差異性大可以互補型的夫妻,都各有幸福或失敗的案例。在親密關係裡,並非大家喜好一樣、三觀類同,就一定能幸福長久,很有可能因此嫌棄對方單調乏味;而互補型的夫妻,到最後可能都只想對方來配合自己,而無法容忍對方的唱反調和不理解。
  • 怎樣的家庭才算幸福,幸福標準又是什麼,不妨看看2幾點
    列夫·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曾說過「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又有各的不幸」那麼在我們生活中怎樣的家庭算是幸福的呢?幸福的標準又是什麼呢?媽媽被寵愛,家庭幸福的第一法寶晚上吃完飯人感覺很不舒服,還沒8點就躺到床上去睡覺,老公看我今天怎麼有點反常,進來詢問了一番。後來就就出去了,等他再進來的時候手中拿著一碗紅糖薑茶進來,還給我揉肚子。一整晚默默地陪伴著我,怕我痛得睡不著,一直把手搓來搓去放在我肚子上給我暖。這雖然一個小小的細節,但足以看出老公有多愛我。
  • 畢淑敏:讓自己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2020,從冬到春,從寒冷蕭瑟的一月,到春風和煦的四月,短暫又漫長,很多人這段時間都經歷了令自己終生難忘的故事吧,你我心情各不相同,人類的悲歡也未必相通,但我們都渴求幸福,對未來的希望是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畢淑敏說,我們對幸福的追求,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受到人生價值的莊嚴。
  • 我們的幸福應該是什麼樣?遵從內心、做屬於自己的私人訂製
    還是差了一點、而他身邊的一些朋友,在二三線城市買了房結了婚的、越來越多、過著自己的幸福生活;有的孩子都上小學了;而自己的未來還沒有影子、我們聯繫時、時常訴苦說;感覺自己苦苦的努力、很迷茫、覺得自己失敗;到現在還沒成家;然而,人們的幸福、哪有什麼標準?
  • 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小事
    幸福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或許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我們的生活經歷不同,對於幸福的詮釋,也就各有不同。但無論哪一種幸福的複述,都是源自一個人內心最溫情的認知,和最豐裕的感受。幸福不是臉上的虛榮,而是內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自己心間。
  • 有一種幸福叫我願意
    古往今來,人們都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尋找著讓自己更幸福的方法,我也一樣。那麼幸福是什麼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有錢是幸福,有人認為有權是幸福,也有人認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幸福。人們對此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不相同,比如說:為人民謀幸福就是幸福,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就是幸福;擁有健康、美貌、潛力、金錢就是幸福;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後,發現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直到後來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就幸福。
  • 佛說:幸福不在別處,幸福就在你身邊(經典好文)
    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們自身,對於一個善於理解幸福的人,旁人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真正的潦倒。——盧梭生活中,人們往往喜歡夢幻中的虛設,不停追尋著某種不實在,而忽略了周圍的一切。這樣,這些人常常覺得不如意,時常生氣。
  • 何頓:活著就很幸福
    從《生活無罪》《我們像葵花》《就這麼回事》《無所謂》《荒原上的陽光》《湖南騾子》到《幸福街》等,光是長篇小說就有十多部,何頓用自己超常的毅力和耐力,不負於「作家勞模」的美譽。但這個稱號不只是對他的高產,更是對他每一部作品都能保持高品質的褒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為「卑微的人、大寫的歷史和血性的土地」立傳,都是「他的思想、精神朝向大地、朝向歷史的一次次映射」。
  • 感情裡為什么女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幸福?
    因為我愛他,我怕有一天我醒來,他突然對自己說,我不愛你了。 因為我愛他,我會摘下面具,當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我會歇斯底裡。但恐怕他不太喜歡自己。 當我聽到承諾的時候,我很害怕他的承諾,因為我很愛他。 因為他沒有信心,他會為自己的得失而憂心忡忡。
  • 真正幸福的婚姻,都是「各過各的」|心理學解析:空白效應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的生命能夠無縫貼合,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追求親密無間的關係,也需要一定的空間舔舐自己的靈魂。仔細觀察周圍不幸的婚姻,大部分都是因為太不在乎私人空間了,沒完沒了地查崗、沒完沒了地囑咐,導致在關係裡被照顧的一方,被一張嚴密無縫的網緊緊裹住,那種窒息感只想讓人逃離。
  • 有人說幸福是由健康和財富組成,你的幸福定義是什麼?
    而之中最繞不開的就是關於幸福的討論,對於什麼樣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嘉賓們有著不同觀點,但萬變不離其蹤,與會嘉賓都表示健康、財富是幸福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羅振宇總結,幸福就是兩件事實,第一個是能撒野,第二個是能回家,具體到今天的產品,就是儘管現在不住燕園,但是這個產品一定要買。
  • 幸福指數: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欲望」和「期望值」太高了
    因此,欲望成了大腦系統的必要條件,腦系統將欲望依照不同的人設定了「不同的指數」,指數的控制系統就在於「七情」。一個正常人性成熟的時候會被異性吸引,你餓了的時候大腦會給你提醒要吃飯了,你跑完步大腦會提醒你要喝水。所有的一切如果自己不聽指令,大腦就會用「痛苦的刺激你」,某些方面如果你不執行,系統可能就會出現故障。
  • 何頓長篇小說《幸福街》發布:我的野心是還原時代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 實習生 張曉瞳 通訊員 陳漫清)「作為作家,如果說我有什麼野心的話,就是做時代的記錄者和書記員,我希望百年以後的讀者,手裡捧著一本《幸福街》,就知道當時湖南的生活就是這樣。」
  • 幸福是相對的嗎,比幸福更重要的是什麼?
    2021年來了,和一年前的自己相比,如今的你是更加快樂,還是更不快樂?人們常常設想,如果發生了某事,自己就會從此過上幸福生活,或跌落不幸的深淵。但是實際上,人的心理具備很強的適應性,遠高於一般人的預期。這種能力是把雙刃劍,它能助人走出逆境,也能讓人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
  • 關於幸福的名言:關於幸福的名言精品
    ——羅蘭  5、凡是創造自己幸福的人,應該做全體工人和農民的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當他成為一切人幸福的匠人時,他就會成為自己自身幸福的匠人了。——加裡寧  6、幸福來自成就感,來自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富蘭克林·D·羅斯福  7、只有整個人類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幸福是什麼?心理學家這樣說
    ----克勞狄也就是說,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在幸福面前都是人人平等,而我們缺少的只是發現幸福的眼睛。正如《幸福的方法》裡所說,幸福與狀態無關,決定人們是否幸福的關鍵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沙哈爾博士在書中,總結了人們在追求幸福這件事上的四種生活狀態。
  •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先要敢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幸福,是我們對孩子最美好的期許,也是我們所有人想要擁有的,可是幸福又不是那麼容易得到。所以有人說,幸福總是在別人的眼睛裡。深以為然。大多數時,我們眼裡別人的幸福有時只是我們以為。就像很多人認為,有錢人就一定是幸福快樂的,殊不知有錢人也有他們的煩惱,不是有句話這麼說:錢能解決的事兒,那都不叫事兒。有錢人的煩惱都是錢解決不了的煩惱,那才是令人絕望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