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護的他每天8小時隔離服不下身 已連續「奮戰」9日

2021-01-16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雖然不是醫護工作者,他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隔離服最少穿8個小時不下身;雖然面對的不是患者,卻面對著半個瀋陽城的餐廚垃圾,時刻保持緊張,不敢有任何掉以輕心。從1月23日至今,27歲的李智朋和其他7名「兄弟」已經在垃圾處理廠區堅守到了第9天。

每天8小時隔離服不下身他說自己像蔬菜大棚

李智朋是錦瑞環境瀋陽餐廚項目的生產經理。從1月23日開始,公司成立抗疫「應急小組」,李智朋等8人就留在廠區,保障生產線運行。這當然是一條特殊的生產線,因為這條生產線擔負著瀋陽市內蘇家屯、渾南、和平、瀋河、大東地區的餐廚垃圾處理。

每天一車車的垃圾運來,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一旦運營受到影響,這些垃圾將無處可去。可以想像,餐廚垃圾中隱藏了細菌,有多少不確定的危險。為此,雖然不是醫護人員,李智朋等人每天工作必須穿上隔離服、護目鏡和口罩。

作為負責技術的生產經理,李智朋熟悉垃圾處理廠區的每一個車間的運行。每天8小時,李智朋必須在車間巡查,「主要是衛生和消毒。」每人每天測兩次體溫,每天車間消毒兩次。工作期間,廠區內絕不能摘除個人防護措施。一天工作下來,李智朋開玩笑說,「這隔離服穿在身上,就像給自己扣上了蔬菜大棚。」「因為隔離服不透氣,穿上一會兒就出汗,排不出去,身體熱得受不了;等到汗多了,汗水又涼得刺骨。」最讓李智朋難受的還是護目鏡,「卡在臉上一天下來特別疼。而且我是近視眼,近視鏡扣在護目鏡裡面,哈氣上來什麼也看不清了。」

「自我隔離」和餐廚垃圾「奮戰」9日 

李智朋說,公司的剷除垃圾處理廠區最高曾經日處理餐廚垃圾400多噸,在發生新冠疫情後,垃圾大量減少,三條生產線只留一條運行就夠用,每天處理餐廚垃圾40噸左右。

最辛苦也是奉獻最大的車間是卸料車間,這也是李智朋每天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各種餐廚垃圾來自酒店、餐館還有一些醫院。這些垃圾中充滿了未知數,必須妥善處理。」

因為有風險,李智朋和應急小組從1月23日起至今已經9天沒有離開廠區。

為了不讓更多同事面對風險,李智朋等人要求不需要其他同事換班,「應急小組」會堅守到底,「暫定會一直堅守到2月9日,到時候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放心不下患病母親母親卻反過來鼓勵他

李智朋的母親今年50歲,不久前做了腎摘除手術,術後恢復並不算好。但因為堅守工作崗位,本應床前盡孝的李智朋只能將照顧母親的重任交給父親。9天沒回過家的李智朋甚是牽掛,抽空給母親打電話問問情況。沒想到母親沒有任何怨言,反而鼓勵李智朋,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好好工作,把全身心放在工作上,記住你的職責。家裡的事情不用惦記。」

「雖然心裡覺得對父母覺得虧欠,但守在工作崗位上,覺得我的工作有意義,還是很光榮的。」李智朋說,母親的鼓勵讓自己有了很大信心。(總臺央視記者 李承澤)

編輯:李為涵

相關焦點

  • 走近修水縣中醫院防控一線的第二批醫護人員
    來源:修水縣中醫院 2月7日,我院第二批發熱隔離留觀治療區醫護人員程先耀、袁魁星、盧偉凡、吳玲、梁婧、饒紅霞、吳敏娜、樊雅新8人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撤離隔離病區。
  • 為減少防護用品損耗堅持不吃不喝8小時的衡陽援鄂醫療隊
    奮戰在一線的衡陽援鄂醫療隊。脫下戰服,醫務人員的手有著明顯被勒的痕跡。今天是我在黃岡大別山醫療區域中心上班的第一天。早上7點,喝完中醫科吳主任為我們調製的中藥七日飲,匆匆吃了幾口饅頭,就坐車走了。因為我怕吃多了,上廁所不方便。8點,我穿上手術衣,隔離服,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在同事再三檢查下,笨重地進入隔離區。
  • 戰「疫」團旗飄·醫護用品物資生產領域青年突擊隊在行動
    溮河區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在一線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習防護面罩製作方法。22名突擊隊員奮戰7小時,手工製作3300多個應急防護面罩全部送往疫情防控一線醫院。「我今天早上8:30就到了,等到所有防護面罩製作完後,一看時間已經到下午4點多了,完全沒有注意到時間過的這麼快。
  • 中國化工捐60萬升消毒液,火速制隔離服
    2月1日,首件「隔離服」樣件即正式出爐;2月2日,檢測中心完成「隔離服」全項檢測,「體檢」合格;2月2日,申報「隔離服」第I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資料;2月3日,完成生產經營範圍增項,拿到全新營業執照,並成功獲得「隔離服」《第I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和《第I類醫療器械生產備案憑證》;2月3日,全面開工生產「隔離服」;2月5日,正式向鐵西區交付疫情防控物資——I類A型「隔離服」40套。
  • 檢修最美青工 | 賈進許:130小時連續奮戰
    11月10日早上,賈進許背起前一天晚上裝好的雙肩包,凌晨4點就從家出發了,雙肩包中幾件換洗的衣物,他不是去旅行,也不是去出差,而是奔赴一次與時間賽跑的裝置消缺任務。原來為了這次裝置消缺,賈進許提前已和愛人溝通,由於消缺以小時為單位,需要連續作業施工,早已做好加班準備。
  •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第一批醫護人員完成任務走出隔離病區 到指定...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第一批醫護人員完成任務走出隔離病區,到指定酒店隔離觀察—— 「如身體正常,一定再赴隔離病區」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聶沛 通訊員 胡雅萍 「我幾乎一夜沒睡,翻來覆去想著的都是要怎麼查房
  • 上遊記者在抗疫一線丨他們每天在寒風中站8個小時 吃飯休息都在...
    進入門診以前,旁邊穿著隔離衣、戴著手套和隔離帽,帶著護目鏡的導診員按例給他測了體溫,詢問起來,「老師,最近有沒有和武漢回來的人接觸過啊?」老羅對這每天都要回答的問題已經習慣了,他只想快點進入相對暖和一些的醫院裡,但他並不知道,眼前為他測量體溫的人,要穿著防護服,已經在寒風中工作了8個多小時。
  • 專訪:武漢的女性醫護人員,8小時不換防護服,生理期怎麼辦?
    既然是女性,便會面臨生理期,普通人的衛生巾要2個小時換一次,然而對於她們來說,連續工作8個小時以上都沒有辦法更換,血和尿,常常混在一起,很容易便會造成尿路感染。 不僅如此,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孕婦。
  • 【「打查整」百日會戰】連續奮戰72小時,陽光派出所成功破獲系列...
    【「打查整」百日會戰】連續奮戰72小時,陽光派出所成功破獲系列盜竊案件 2020-10-27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照片:十七年前非典爆發 醫護人員傷亡慘重 撤離後還被隔離
    不久前,這裡發現「非典」患者,因而學校採取緊急措施處於隔離狀態,裡面的人不能出來。圖為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發時期,北京大學的校醫院開始為師生發放預防「非典」的中藥湯劑,該湯劑由8種中藥製成,將在校內免費連續發放7日。圖為2003年在疫情籠罩下的北京某高校,為期一月的封閉隔離取得成功, 有關工作者正在解除隔離。
  • 逆行戰士張穎:抗疫情一天工作15個小時,為省時間穿上了紙尿褲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洶洶來襲,他放棄休假,主動報名,與其他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克服困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不忘初心——我志願獻身醫學……當前疫情肆虐,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醫院就是我的戰場,作為戰士,哪有不衝鋒在前的道理?疫情戰鬥號角已經吹響,我牢記醫生的使命。
  • 連續奮戰60小時 地鐵8號線百萬斤海底隧道排水管到位
    6月12日,經過近500名工人連續60個小時的奮戰,由八號線公司統籌、中鐵四局電氣化公司負責施工的青島地鐵8號線機電安裝項目成功將3000餘根加厚、非常規,直徑為250mm,單根重量約562斤的排水管和直徑為150mm,單根重量約200斤的消防管,運入到國內最長地鐵過海隧道——青島地鐵8號線海底隧道,為後面過海隧道實現電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天幾夜的連續奮戰,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都已經步入了正軌。大年三十,媽媽打來電話問,怎麼樣了?聽到媽媽的聲音,我的喉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愛人打來電話叮囑做好防護,問「等你吃年夜飯嗎?」我只回了兩個字「沒事」便匆匆掛了電話,眼淚已不知不覺滑落下來。
  • 奮戰抗疫最前線的護士:青絲何足惜 危險何足懼
    紅網時刻郴州2月4日訊 (通訊員 劉振)「我沒事的,防護做得很好,這裡安全著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生活區,總能聽到醫護人員在電話裡說類似的話,電話那頭可能是他們的父親、母親、愛人或是孩子。
  • 新生寶寶嚴重溶血變「小黃人」,揚州醫護奮戰多日「全身換血」
    10點多,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救治中心的電話響起,原來是江都婦幼保健院打來「求助」電話:該院有一個出生剛26小時的男嬰出現了黃疸,數值是正常患兒的3-4倍,情況不太樂觀。   「寶寶剛出生一天,見到他的時候還挺吃驚,全身發黃,完全是個『小黃人』。」中午12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新萍看到了這個患兒,連忙進行檢查:測經皮膽紅素值已達335μmol/l,比在江都時的數值更高。入院後第一時間,醫生給患兒進行強藍光照射退黃、白蛋白阻斷膽紅素腦病治療的同時,立刻檢查膽紅素、血型鑑定及溶血試驗,結果顯示總膽紅素已達313.4umol/L。
  • 剛出生嬰兒嚴重溶血 奮戰三小時全身換血拯救「小黃人」
    昨天,在市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保溫箱裡,一名剛出生7天的男嬰正在安然入睡,他的黃疸指數等已經恢復正常,這讓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新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要知道,這名男嬰出生還不足30個小時,就經歷了一場與生命的「賽跑」,因為他的媽媽是A型RHDCCee血型,這種血型比「熊貓血」還要稀有,導致孩子出生後出現嚴重溶血成了「小黃人」。
  • 德國友人被隔離慶幸在中國,臨別寫英文藏頭詩將醫護喚作天使
    海報上,Andy還特地附上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照,紀念他與醫護人員相處的一段美好時光。醫護人員用翻譯軟體與德籍友人溝通3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蘇州高新區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這裡非常安靜,櫻花正在綻放,花瓣漫天飛舞,目前還有15名密切接觸者在此進行隔離,來自德國的Andy前些天也在這裡進行隔離。
  • ...碧桂園煲仔飯機器人支援一線醫護 丨感動中國系列故事(第四期)
    2月12日上午,碧桂園旗下的千璽集團接到了煲仔飯機器人要支援武漢的指令。得知這一消息後,作為見習店長的代少立立馬申請隨行前往。當日,得到允許的他在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後,和千璽集團臨時組建的專項突擊隊隊員,一起將設備進行拆卸和打包,還同步多方調集食材。13日上午,他們將可做7000份煲仔飯的食材緊急調撥到位。
  • 鄂州市醫護壓力長時間為全國之最 眼科大夫也上前線衝鋒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該市動員了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2578名醫護人員連續奮戰,甚至連外科、眼科、兒科大夫都投入了戰鬥。醫護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全省、全國之最。疫情初期,全市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急需設備奇缺,而且沒有ECMO等高端管用的設備。N95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等防護用品更是難以確保第二天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