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攝氏度!嫦娥四號探測器發現月背溫度遠低於預期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美媒稱,月球背面到底有多冷?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告訴人們那裡的溫度低於此前的預計。

據美國《紐約郵報》報導,中國的嫦娥四號任務對該國的航天機構來說是一次令人振奮的成功,它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第一」,包括成為第一個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的探測器。

月球背面——即我們凝視天空時在地球上從未見過的一面——遠不及其正面被研究得如此精細。科學家們熱切地想要觀察的一件事是,當探測器在月球上過夜時會有多寒冷,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了。

報導援引中國新華社的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的研究人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機器記錄的溫度遠低於預期。月球之夜的溫度達到-190攝氏度。

這樣的低溫低於以往發現的月球溫度,中國的科學家認為,月球表面的成分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張熇對新華社記者說:「這可能是由於月球的兩側土壤成分不同造成的。」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醒了,如何在月背中度過14天月夜?俄核電池幫了大忙
    提起中國航天在2019年的新成就,當屬我們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一份子,嫦娥四號此次的登月任務無比艱巨,將實現首次在月背上的登陸,為此嫦娥四號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界的關注。就在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上月球背面,這是中國航天在月背上的第一步。
  • 中國科學家基於嫦娥四號揭曉月背地下結構
    嫦娥四號月背著陸區地下分層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27日發布消息說,該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四號任務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測月雷達的直接就位測量,獲得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的第一張雷達圖像、月表下物質的特性參數,以及濺射物內部地層序列,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
  • 人類首個在月球神秘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
    月球的背面一直背對著地球,關於月背的傳說有很多,比如上面有外星人、有納粹黨……在嫦娥四號著陸前,還沒有一臺人類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過。2018年5月21日,清晨要想在月背著陸,首先就要解決通訊問題,月球自身完美的屏蔽了所有來自地球的電磁信號。
  • 盤點2019年世界十大航天事件: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
    劃重點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美國宇航局宣布「機遇號」火星車任務結束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以色列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 軟著陸失敗SpaceX「載人版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離開地球,經歷了27天太空之旅,並在太空中度過了新年。    嫦娥四號開創了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歷史。布滿撞擊坑和奧秘的月球背面,迎來首個「地球行者」。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 NASA拍到嫦娥四號 值得一提的是……
    文章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在下面的照片中發現了著陸器和月球車,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30日,黃色箭頭指向著陸點。據美國太空與宇航網站SPACE.COM報導,1月30日,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在接近嫦娥四號著陸點時向西滾了70度,這一操作將中國的探測器帶入了飛行器的視野中。
  • 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奔月一年了!一起回顧自豪時刻
    2018年12月8日,承載著中國人探月夢想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奔向神秘的月球背面。在經歷了26天的太空飛行後, 2019年1月3日,中國人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降落在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內預定的著陸區。人類第一次近距離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探測器發現2100萬億噸異物
    而這一現狀被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打破了,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個成功登陸月背的探測器,本次登陸點位於月背的馮·卡門隕石坑,接近月球南極。為何會選擇馮·卡門隕石坑作為嫦娥四號的登陸地點呢?這是很有講究的,科學家們猜測,這個地方極有可能隱藏著關於太陽系形成的秘密。
  • 視頻:嫦娥四號著陸 史上第一張月背超清近照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人類史上第一次實現了月球背面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衛星,傳回了史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照片。這是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正面之後,中國探測器再度造訪月球。
  •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在經歷了超過26天的太空飛行後,嫦娥四號探測器3日10點26分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正中預選著陸區靶心位置。作為嫦娥三號曾經的備份星,嫦娥四號的設計與「三姐」一脈相傳,尤其是昨天的軟著陸,就是站在了「嫦娥三號的肩膀」上。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 本文原標題:《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學為其著陸避障提供技術支撐》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 玉兔二號踩出一小步,挑戰340度溫差,馬斯克蹭流量贊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溜達26天終於在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的馮卡門撞擊坑,由中國人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登陸成功的嫦娥四號馬不停蹄的給大家傳回了第一張月背照片,隨後並進行了兩器分離,玉兔二號成功在月背踩出了第一步,搶先探索這一未知區域。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介紹,航天科工為嫦娥四號任務提供20餘項技術產品,為「繞、落、分、行」等各個階段提供了全程保障支撐,記者採訪了航天科工相關專家,請他們解讀數項關鍵技術。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玉兔二號、嫦娥四號互拍照來了
    IT之家1月11日消息 據國家宇航局,1月11日下午,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
  • 嫦娥四號進入第十九月晝: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
    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目前已經在月背工作近一年半的時間了。昨天(1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13時49分和0時54分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在本月晝期間,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科學載荷將按計劃開機,繼續開展科學探測工作。
  • 580天的月球徵程,嫦娥四號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
    不久之前,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34;發射升空了,其如今的狀態非常良好,攜帶著中國人火星夢快速駛向火星。除了天問一號之外,待在月球的嫦娥四號最近也傳來了好消息。據最新消息報導,目前嫦娥四號再次進入了&34;。若中途不出問題的話,它將在8月中旬再次甦醒,繼續展開常規探測。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任務圓滿成功
    記者1月1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連戰連捷」。
  • 玉兔二號頻傳喜訊之際,嫦娥六號發射時間也定了,將往返月球南極
    隨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活動的「玉兔二號」探月車,近段時間,接連傳出多個喜訊。先是上一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在月背探測時發現一種神秘物質,其結構很可能為凝膠狀新型資源,這一發現震動了全球航空界,因為它或許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構成。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登陸,傳回第一張月背影像圖!
    文/夕揚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成功在月背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月球背面影像圖。26天的漫長飛行,1月3日嫦娥四號進入距月面15公裡的落月準備軌道。後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通過「鵲橋」中繼星的「牽線搭橋」,進行調整工作模式、監測周圍環境、建立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等一系列操作,以便實現月背和地面的穩定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