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上的僧人:將正念帶給全世界的一行禪師為何放棄治療

2021-01-07 騰訊網

有這樣一位禪師,他出生於1926年的越南,16歲出家後,曾奔走於世界各地,連馬丁路德金等國際名人都對他欽佩不已,提議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他。

然而他最大的成就,還在於將古老東方的佛教智慧帶到了全世界,在世界各地成立了三十多個正念靜修中心,出版了近百本著作,翻譯成各國語言廣泛流通,因此被西方人譽為「正念之父」

就在最近,連著名的國際媒體美國《時代》周刊都刊登了他的事跡。這一次是因為92歲他放棄了重病的治療,離開了醫療水平先進的歐洲,重返越南,在順化歸原寺靜養,靜待生命的結束。

他就是一行禪師,這位曾經為無數人帶去清涼法音,讓無數人感受到自己本自具足的寧靜與喜悅的大德,正以他一貫的淡泊和寧靜,來面對隨時將到來的最後一口呼吸。用這樣的方式,他將為人們帶去最後的一課。

那麼,在此之前,一行禪師還教導過人們什麼呢?禪風君為大家介紹他的一些開示,讓我們在他「最後一課」下課之前,溫故而知新。

無畏:在生死面前泰然處之

或許你對一行禪師這位外國僧人並不熟悉,但要是說到「正念」這個詞,你想必不會陌生。時下「正念」這個源於佛教的詞彙已經風靡全球,而在將正念帶給全世界的人裡,一行禪師可謂功不可沒。

在西方,一行禪師被譽為「正念之父」,更有「最具影響力精神領袖」之一的美譽。在他那近百部著作中,時常能看到他以智慧的語言,向人們分享正念生活的藝術。

2014 年,一行禪師因嚴重腦出血後送醫後,一直住在法國梅村休養及定期接受治療。據美國《時代》周刊2019年1月24日的報導,92 歲的一行禪師近來已拒絕治療,並回到他 16 歲時出家的地方——越南順化的歸原寺,等待從自身的生死輪迴中解脫。

根據《時代》所指,一行禪師去年 10 月 28 日抵達歸原寺後,雖已需用輪椅代步,仍斷斷續續見了過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後來隨著身體越來越虛弱,一行禪師漸漸沒再露面。

去年 12 月,《時代》記者到訪歸原寺。記者說,禪師無法說話,好像隨時會呼出最後一口氣。禪師的房間非常簡潔,只有基本的家具。

面對生死的問題,很少有人能夠淡定從容。然而一行禪師卻以身作則地為大家展示了他面對生死的態度。在他放棄治療,回故鄉靜待生命結束的選擇中,我們看到的是寧靜與從容。

一行禪師曾經與人們一起探索過,我們為何對於死亡會深懷恐懼。他說:

當我們深入觀照恐懼時,我們會看到自己希望諸法恆常,害怕改變。我們的憤怒、恐懼與絕望,來自於自己錯誤的觀念,來自於我們認知生活與死亡、來到人世與離開人世、生命誕生於隕落的觀念。

如果我們能夠修行深入觀照,我們會發現這些分別的觀念並不會發生在現實中。我們能接觸到自己真實的本質,我們能接觸最終極的面向,這將會讓我們無畏無懼。

對生命的這番洞見,讓一行禪師無懼生死,淡定從容地迎接生命中最後一口氣的到來。

正念:在生活中修行

不過,生死的命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似乎都有些陌生。在一行禪師的教導開示中,還是在生活中修行的命題最令人有親切感。

一行禪師說:「要培養正念,就是繼續做平常的活動,不管是走路、坐著、工作、吃東西或其他事務,全部帶著正念覺察來進行。」

在一行禪師的著作中,有一本書的名字最能概括他的正念思想。這本書的名字:《來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

在這本書中,一行禪師非常詳細地為人們介紹了如何在生活中禪修,如何把全部的生活化為一場完整的修行。

一些修行人在打坐時內心焦躁不安,無法安住。當他們去請教一行禪師時,一行禪師便教導他們如何從生活中學習放鬆、安住與接納。當心中時常生起這樣的正念時,坐上也能安住。書中說:

點擊播放 GIF 0.0M

當我們進食時,我們享受嘴裡咀嚼的每一口食物。如果我們第一口能夠成功,那麼我們第二口、第三口就能跟著成功。修習吃飯禪有助於我們放鬆,修習行禪也有助於我們放鬆。

如果你很煩躁且心神不寧,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種能量,你應該承認這個能量的存在,並稱它為「不安」或「煩躁」。慢慢吸一口氣,這麼說:「我認識你,不安的能量。」利用吸氣與吐氣,你承認它並對它微笑。

對這個修行要有信心。從吃一口飯、吸一口氣、走一步路開始。不論你做什麼事,也許是擦地或是走路,慢慢吸一口氣並重新找回自由,回歸到自我。如此你將不再是這股不安能量的受害者。

是的,一行禪師就是這樣,擅長以平實的語言,教導人們如何在日常小事中修習正念。這些日常小事,包括了飲食、行走、做家務等。人們在這平和的話語中,也將狂躁的內心慢慢止息。

一行禪師自己的生命狀態,便是最好的註腳。梁文道評論一行禪師時說道:「他講的都是常識,但是聽的時候就覺得入心入耳。我想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是因為他整個人的那種狀態,從容、寧靜、平和。」

不爭:在平和中感受喜悅

在一行禪師將佛法中正念生活的智慧帶給全球人類的同時,他也積極地傳遞不爭、和平的理念。他經常告訴人們如何避免嗔怒的傷害,如何在無爭之心中感受和平的喜悅。

他說:佛陀教導我們,快樂最基本上的條件是「自由」——並非政治上的自由,而是一種避免內心負面心行的自由。

這些負面心行包括憤怒、絕望、嫉妒與妄想,佛陀稱之為「毒」,只要這些 「毒」還存在心中,我們想要追求快樂,便猶如緣木求魚。

從1960年開始,一行禪師便在世界各地積極地開展社會運動,倡導和平理念。例如在越南組織青年,建立醫療中心,並協助安置因為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

他曾得到普林斯頓大學提供的獎學金,到達美國。後來,他又在康乃爾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課程,並且持續推動反戰運動,希望美國軍隊退出越南。

一行禪師最為著名的弘法地點是他在法國南部建立的「梅村」禪修道場。而他的國際弘法之行,正是開始於在美授課並宣傳反戰的過程中。

一行禪師教導正念禪修,一方面是出於他的和平理念,另一方面也頗具深意:人們內心被貪嗔驅使,才會發到戰爭,只有用正念戰勝了貪嗔,才能在根本上杜絕戰爭。

1967年,一行禪師一度被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馬丁·路德·金動情地說:「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溫良的越南僧人更堪當諾貝爾和平獎。」

是的,這就是一行禪師,一位解行相應的禪師,一位畢生致力於推行正念於和平的大德。在他的教導下,無數的人們獲得了內心的安樂。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進一步加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由禪風網整理 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一行禪師的正念工作法,幫您解決上班焦慮症
    今日,小編選取了一行禪師《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這本書中的精華筆記與大家分享:有時候一個小小念頭的轉變,會有巨大的效果。什麼是正念?所謂正念,即我們全部的注意力都投注於當下所發生的一切。正念下,將心帶回身體,回歸當下。正念的修習,首先是對呼吸有意識的覺知,即了知我們的入息和出息。正念是一種力量,它助益我們全然活在當下,於此地此時展開我們的生活。
  • 正念幫助我們止息痛苦——一行禪師
    跟住自己的氣息,用正念去包容憤怒,此時你的心緒會越發平靜下來。儘管怨氣還在,但已漸次失掉了破壞力,因為你已開始去理解它、並更好地去理解帶給你怨怒之人的痛苦。有此理解,我們就能原諒和釋然,能夠接受自己的憤怒並與之和平相處。觀照憤怒,你能看透它的根源,比如對自己和他人的誤解,自身的痛楚,社會中的暴力和殘酷,世世代代延續下來的隱藏的怨恨。
  • 哈佛營養資料來源主編Lilian Cheung博士訪談:嚴峻時期正念與冥想的益處
    第一次嘗到冥想和正念的轉變效果是在1997年,當時我和我的朋友Barbara Lind(她也是營養圓桌會議的成員)在基韋斯特參加了一個由一行禪師領導的靜修活動,主題是「打開治癒和轉變的大門」。我當時沒預想這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但現在回想起來,它幾乎立即改變了我的生活。和一行禪師以及他的僧侶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靜修。大部分參與者是心理治療師、醫生和專業護理人員。
  • 佛教:「大慧禪師」一行和尚
    一行和尚,既是傳承唐密的僧人,也是中國著名的天文學家。一行俗姓張,名遂,原籍魏州昌樂縣,是唐初功臣張公謹的後裔。一行少年時,家道中落,常依賴他人接濟度日。一行從小天資聰慧,記性過人。據說他讀完一篇數千字的文章後,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有研究發現,如果以正念的方式來工作,他們在工作上可以節省大概20%~40%的時間。所以當我們專心地先做一件事情,再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效率,其實快過那些同時做五件事的人。慢慢來,真的比較快。在現代忙碌的社會裡,你可能覺得慢慢來太困難了,沒有時間。一行禪師和他的朋友艾倫有一段對話,說明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一行禪師問艾倫:「你覺得家庭生活輕鬆嗎?」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如今,正念是心理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在2012年,每個月都有40篇關於正念的新論文發表,發表論文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去年9月,《衛報》記者Barney Ronay指出,一周內就有37本關於正念的新書發布。全世界有無數個會議、多個組織甚至是專門的科學期刊和雜誌都逐漸關注正念。然而,在齊聲一致的「合唱」中響起了不和諧的聲音,一本上個月新出的書《佛法:冥想能改變你嗎?》
  • 渾天銅儀的製造者,武則天之侄慕其學行,來自濮陽的僧人一行
    一行大師,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地動儀,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詳,而一行大師研製的渾天銅儀精密程度和靈活程度遠超地動儀!一行大師原姓張,名敬賢,字遂,法號釋一行,世稱僧一行、一行,俗稱張遂。張公謹曾孫。南樂縣人。
  • 僧人家風:飯後三碗茶
    佛教經典《五燈會元》卷九就記載一僧人問如寶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答曰:「飯後三碗茶。」而在吃茶參禪的公案中,最有名的要數「難喝趙州茶」了。 趙州就是今天河北省的趙縣,唐代時,那裡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禪師,人稱趙州禪師。
  • 趙州禪師這樣回答
    趙州禪師這樣回答皆仁法師趙州禪師八十歲那年,被眾人迎請到趙州的觀音院住持弘化。清晨,陽光透過鬱鬱蔥蔥的柏樹縫隙,照在院子中,小鳥正在枝頭婉轉鳴叫。而年逾八十的趙州禪師正在院中掃地。這時,有一位雲遊的僧人風塵僕僕地趕到,見天下聞名的趙州禪師正在掃地,忍不住脫口而出地問道:「大和尚您是天下聞名的大善知識,為何有塵?」趙州禪師聽了他這一問,悠悠然地抬起頭,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因為灰塵都是從外面來的。」
  •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 文 青衫文齋禪宗史上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就是趙州禪師,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受戒之後,趙州禪師一路行腳,遍訪無數高僧大德,朝拜無數古剎。
  • 苦行第一僧「趙州禪師」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趙州八十猶行腳」這句話的來源就是「趙州禪師」。在佛教的發展歷史之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群體,那就是「苦行僧」,他們不怕風吹雨淋,常年行走於各條大道,以一顆虔誠之心,朝拜各大名山古寺。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近代第一苦行僧「趙州禪師」。
  • 如何用正念療法進行自我心理療愈?
    心的本體上不能有一絲雜念,有奸邪之心參與進來就是邪念了,有貪戀之心參與進來就是貪念,就像是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一點雖然不大,但它能使人昏天黑地,金子是好的東西,但是將金子屑放進眼睛裡,眼睛也就睜不開了。
  • 正念——mindfulness
    正念-mindfulness是當下心理學界最熱門的詞彙之一。1979年,他在該校醫學院開設正念減壓(MBSR)門診,把正念介紹給需應對壓力挑戰的人群,用以輔助治療疼痛、壓力等身心疾病,增進身心健康。2003年,總共有52篇以Mindfulness為題的文章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到2012年,數量已經攀升到477篇。                                        因為有大量的科學研究結果,Mindfulness慢慢的被美國主流社會所接受。現在美國各行各業都在不同程度地應用Mindfulness。
  • 唐僧一行修行當陽,一個天文學建樹領先西方千餘年
    論天象觀測之系統、精密,曆法之完備、先進,沒有哪一個民族比得上華夏民族。一行不僅提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離比到太陽近的觀點,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恆星運動的科學家。他的這一發現,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的恆星自行的觀點要早1000年。一行的諸多壯舉,讓中國的天文觀測、曆法水平達到了當時諸文明無法企及的高度。因為一行的背後是氣象萬千的大唐帝國。
  • 揭秘:五臺山與神英,無名等幾位禪師的淵源
    神英所建的法華院,是按《法華經》中描述的格局:山門一十三間,門內兩側為行宮道場,有文殊、普賢及從屬儀仗塑像;山門外有五臺山十寺血脈圖,內有多寶塔一座,四門為神秘的玉石功德;後為五間護國仁王樓,上有玉石文殊、普賢聖像及其部從,壁畫多為吳道子的真跡。寺院建成後,神英專弘荷澤宗的無念禪",兼弘天台宗的教義,因此說當時的法華院,是五臺山荷澤宗和天台宗的道場。
  • 正念冥想其實很簡單
    時下時髦的Mindfulness(正念冥想)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會呼吸,你就會做。Mindfulness,Meditation風靡全球,每年推特Twitter,Instagram,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蘋果這類公司的總裁都會分享自己的靜觀冥想的心得,並在企業中引入它,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 正念Mindfulness
    林麗玲老師參加過的正念培訓:  ◆正念減壓(MBSR)創始人卡巴金 (Jon Kabat-Zinn)博士正念工作坊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師資訓練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導師鮑伯‧史鐸博士(Bob Stahl,PhD)二日正念工作坊及五日專修
  • 《時代周刊》盤點百年百名「封面女性」 屠呦呦位列其中
    本文信息來自:北京大學、GQ 據《時代周刊》,中國科學家、北大校友屠呦呦近日入選《時代周刊》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人物榜(100 WOMEN OF THE YEAR)。
  • 奕動教育開展正念和運動訓練治療注意力缺陷服務項目
    (原標題:奕動教育開展正念和運動訓練治療注意力缺陷服務項目) 北京安定醫院國家十三五重大慢病研發計劃成果推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