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生命更有意義 嘉興夫妻同籤遺體捐獻協議傳遞愛心
日前,在某慈善機構組織的一場公益活動上,就有一對夫妻道出了這樣的感慨,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夫妻倆都是遺體捐獻志願者。 據介紹,這位女性遺體捐獻志願者名叫桂曉梅,今年44歲,目前是建設街道黨政辦主任。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關於籤訂遺體捐獻協議,對桂曉梅及丈夫來說,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他們心裡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儘管近來天氣炎熱,但67歲的裴風岐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他的小背包。背包最外面的夾層裡放著一張藍色的卡片——「遺體捐獻卡」,卡片上有他的名字、編號和醫院聯繫電話。「這個卡我帶在身上,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人家看到這個卡上的信息,能及時聯繫到醫院……」今年3月份,他辦理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
安慶88歲老黨員捐獻遺體讓生命永續光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1月9日8時50分,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4地質隊(記者註:駐地池州)88歲退休幹部、老黨員方榮長在安慶市地質新村家中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後一程。親人們在悲痛之餘實現了他的最後一樁心願:將其遺體無償捐獻給社會。
-
「遺體捐獻」是生命至高價值的最美詮釋
點擊滄州市紅十字會官網的「網上紀念園」欄目,出現一面醒目的紀念牆,這裡是為紀念滄州地區遺體捐獻者而設立的網上紀念碑。在眾多人名中,「白志強」的名字赫然在目。12月9日23時,黃驊市舊城鎮白莊村73歲的孤寡老人白志強在市博愛醫院去世,生前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敬佩又感動的決定——捐獻遺體,成為黃驊第一例遺體捐獻者。
-
填寫登記表 百年後捐獻遺體
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他來說,經歷疫情後更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完成了百年後捐獻遺體的心願。 61歲的楊海成是舞陽縣蓮花鎮拐子王村人,有一兒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如今,子女在外打拼,他和老伴在家照顧兩個孫子。11月27日,在市紅十字會為楊海成舉行的申請志願捐獻遺體登記儀式上,記者見到了楊海成。雖說楊海成已經61歲,但從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上看,大家都覺得他也就五十來歲。
-
老人慾去世後捐獻遺體 該如何辦理
    膠東在線消息 近日,網上民聲網友留言諮詢:沒有子女的老人想在去世後把遺體捐獻出來,請問需要什麼條件,如何申請,在哪個部門辦理手續?
-
饋贈生命最後禮物 鹽城市一位七旬老人離世捐獻遺體
7月23日下午,在辦理完遺體捐獻移交手續後,72歲的「三無」(指城鎮居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撫養人
-
老人申請捐獻遺體成功給自己辦葬禮 鄰居愕然
昨日,在瀋陽蘇家屯區林盛堡鎮,有一場轟動性的葬禮。 靈堂上擺著的遺像是一名60歲的老人,名叫郎恩惠,而操辦這場葬禮的人也正是郎恩惠。 就在上個月,他剛剛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郎恩惠說,他想在活著的時候看看自己去世時的場面。
-
79歲老黨員劉家成圓生前夙願:捐獻遺體,做最後一次貢獻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7月29日晚8點,晚風帶走了白天的悶熱,也接走了79歲的老黨員劉家成。在他去世後,兒女遵從父親生前意願:將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為國家貢獻最後一份力量。
-
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
-
老人捐獻遺體是否需子女同意?尚無專門法律
上海市2001年頒布的《上海市遺體捐獻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規定遺體捐獻的地方性法規,該法規未規定遺體捐獻必須經過近親屬的同意,而是規定了由遺體捐獻申請人從直系親屬或其他人中確定執行人,由執行人幫助申請人去世後辦理遺體捐獻事宜。 福建、山東、江西、重慶等地的遺體捐獻條例與上海市的規定類似。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按中國人的傳統風俗,人離世後要火化,再將骨灰土葬或塔葬,立碑以祭奠和供奉。在合肥有這樣一個家庭,兩位老人在9年前就一同申請捐獻遺體。今年4月5日,老太太去世後,兩位老人的遺體按照9年前的承諾,先後被捐贈給醫學機構作科研、教學之用。老人的兒子也表示將要申請志願捐獻遺體。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就是這樣的一個近四十人的救援隊設立在袁隊長租來的廠子裡,也就是李愛榮老人住的這個地方。平常隊員們開會、訓練、義務宣傳、幫扶搜救等都在救援隊吃飯,隊員們提起李阿姨蒸的熱乎乎大饅頭、李阿姨親手壓的麵條、李阿姨自己園子裡種的綠色蔬菜瓜果都讚不絕口。平日裡袁隊長帶領隊員衝在前面,奉獻社會,李阿姨便在隊裡為這群充滿奉獻精神的隊員們撐起一個牢固的後方。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13人組團登記人體器官捐獻:為了人生更有意義
遺體器官捐獻,生命精彩謝幕!在自己去世之後將器官捐獻出來,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綻放,無論是去幫助他人,還是促進奉獻醫療事業,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讓生命在大愛中延續 一人登記器官捐獻後 志願者團隊和朋友接龍表達意願 63歲的邱華是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的隊長,這個志願者團隊成立有10年了,最初只有七八個人,後來就像滾雪球一樣,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現在有1000多人。
-
為生命接力! 青島市市立醫院25名醫護籤下遺體捐獻申請
「作為從業者,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一旦哪天我去世了,我的器官還有用,我要捐出自己的器官,挽救他人延續生命。」正在籤約的年輕醫生丁兆東說。「器官捐獻是一種文明的行為,一種高尚的行為,我們在去世後,器官還能在別人身上發揮作用,生命也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去年就已經籤下捐獻志願的市立醫院院長助理、泌尿中心主任侯四川說,能有捐獻的機會也是一個人的榮幸。
-
為他點讚|安化62歲老人籤署器官遺體捐贈協議
近日,安化縣滔溪鎮方谷村村民彭元保,在家人的見證下,正式籤署了器官遺體捐贈協議,在百年之後將身體器官及遺體全部捐獻,用於醫學研究。剛剛過完62歲生日的彭元保,兩年前在廣東打工時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晚期。從確診到治療,彭元保始終以良好心態與病魔抗爭,家人更是不惜代價為他提供最好的治療條件。彭元保所在的公司也積極伸出援手,幫助這個花甲老人與病魔抗爭。外界的助力與自身在治療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讓彭元保萌發了捐獻器官及遺體的想法。今年年初,回到家鄉的彭元保主動聯繫到安化縣紅十字會,表達了自己的捐贈意願。在安化縣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彭元保如願完成了遺體捐贈登記,正式成為了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於使用後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既沒有規定接收單位送,也未規定家屬自己去取。」紅星新聞記者從筠連縣紅十字會了解到,楊家珊是筠連縣首例遺體捐獻者。筠百姓網負責人陳毅萍告訴記者,楊家珊捐獻遺體對筠連網友觸動很大,此後陳毅萍及紅會陸續接到多起遺體、器官捐獻相關諮詢。受楊家珊捐獻遺體的影響,2017年10月,時年23歲的筠連縣巡司鎮小河村患病青年謝正強,也決定在去世後捐獻遺體,奉獻於醫學研究。
-
用生命傳遞愛!西安又有16人組團登記捐獻人體器官
張亞萍很多年前就跟著邱華一起做公益,後來為了照顧老人,停頓了幾年,半年前,老人去世,她說自己又可以繼續她的公益之路了,「這是多麼溫暖的事情啊!」 作為陝西省慈善協會愛心大姐志願者團隊的隊長,63歲的邱華也很有感觸:「前後兩次來登記的,都是自願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