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9%!北京理工王博《自然·通訊》:超高光催化殺菌活性的ZIF-8

2020-12-03 烯碳資訊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王博教授馬小傑助理教授團隊在空氣綜合淨化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photocatalytic bactericidal activity for integrated air cleaning》為題發表在綜合類頂級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空氣淨化器是針對霧霾天氣最常用的空氣清新設備。目前市場上的空氣淨化裝置大多數都是依賴具有一定緻密性和厚度的纖維網狀濾芯,這些過濾器展現出優異的PM的捕獲效率,但不能實現對有害微生物的殺滅作用。隨著細菌、真菌、病毒等在過濾膜上不斷繁殖滋生,過濾器的使用壽命會大大降低,還不可避免地給室內空氣帶來二次汙染。

傳統的空氣消毒技術,包括化學消毒劑和紫外線照射殺菌,存在能耗較高、細菌易產生耐藥性或引發臭氧汙染等缺點。非均相光催化因其可以產生活性氧(ROS)來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而成為一種新興的綠色環保殺菌方法。然而,在高空氣流速、PM和VOC等其他汙染物共存的情況下,其殺菌效率也是很有限的。因此開發一種既能濾除PM顆粒又能殺菌的綠色環保綜合式空氣淨化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該研究團隊結合前期的研究工作製備了一系列具有光催化活性的MOFs篩選了具有超高光催化殺菌活性的ZIF-8,實現對水體中大腸桿菌的高效殺滅,殺菌率大於99.9999%。然後利用熱壓法設計合成了新型的高效綜合空氣過濾器(MOFilter),PM微粒捕獲效率能達到98%以上,同時還可以殺滅空氣中99.99%的細菌。機理研究發現,ZIF-8在太陽光催化作用下光生電子產生於LMCT,並且可以有效的活化O2形成O2–和H2O2,其可以使空氣中的致病細菌氧化致死。

圖1 用於空氣綜合淨化和個人防護的示意圖

作者首先對比了一系列具有光催化活性的MOFs,實驗結果表明,ZIF-8在模擬太陽光照射2 h之後,其對大腸桿菌的殺滅效率大於99.9999%。通過ICP-MS和光催化殺菌實驗驗證了ZIF-8優異的殺菌性能主要來自於光催化產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而不是釋放的Zn2+的殺菌作用。同時與傳統光催化殺菌半導體做了對比,ZIF-8光催化殺菌效果和速率都高於ZnO和TiO2。

圖2 ZIF-8光催化殺菌性質

在光催化殺菌機理方面,通過UV-vis,M-S和VB-XPS確定了材料的能帶結構,從理論上預測了可以產生O2–,但不能產生OH。而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也通過一些常規的表徵手段,比如EPR、紫外吸收、螢光光譜等方法檢測了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產生的自由基,其結果與理論預測一致。自由基的捕獲實驗證明光催化過程中產生的O2–和H2O2起了主要的殺菌作用。通過測試材料在77k下不同氣氛條件下的固體EPR證明了光生電子是由配體轉移到金屬(LMCT),然後活化空氣中的氧生成O2–以及相關的H2O2。

圖3 ZIF-8的能帶結構和光催化殺菌機制

為了讓模擬真實的使用環境,作者合成了基於ZIF-8的MOFilter(單載量約為0.15 mg cm-2),且能實現大面積製備。並用於濾除PM顆粒和光催化殺菌。實驗結果表明,MOFilter對PM濾除率高達98%。同時經模擬太陽光照射30 min,MOFilter的空氣殺菌率大於99.99%。把使用過的MOFilter隨機剪裁出5片,並用液體培養基培養20 h,沒有觀察到細菌的恢復生長,這進一步說明MOFilter真正實現了光催化殺菌。更重要的是,在細菌初始濃度為105 CFU mL-1的條件下,該MOFilter連續使用5次,其殺菌率均可以保持在99%以上,這也為該材料實現商品化奠定了基礎。

圖4 MOFilter的表徵及空氣綜合淨化性質

為了實現個人防護功能,作者開發了一款基於MOFilter的個人防護用品(MOFilter口罩)。通過噴灑微生物氣溶膠模擬真實使用場景,然後分別檢測MOFilter口罩三層的細菌存活率,光照30min,MOFilter口罩三層均沒有細菌存活。同時和商用的N95口罩做了對比,相同條件下,商用口罩殘留大量的活菌。在此實驗結果基礎之上,作者也將ZIF-8熱壓在真絲布上,用於加工製備自清潔衣物。這項研究成果在個人防護方面具有極高的應用前景。

圖5 MOFilter口罩的個人防護性質

該研究工作為多孔光催化抗菌材料的開發提供了借鑑,也為這些材料在空氣綜合淨化方面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附作者簡介:

王博,1982年生於陝西。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學部委員, 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現任國際IZA學會MOF Commission常務理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快報、中國化學學報和Scientific Reports 等雜誌編委。2004年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於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化學材料學碩士學位,2008年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化學材料學博士學位。

王博教授立足新型金屬有機框架(MOF)、配位聚合物薄膜材料(MOFilter),面向重大國家需求,在汙染治理、綠色儲能、能源氣體生產與儲存等領域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主持解XX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課題、北京市新材料重大專項、973課題等科研項目。 已在Nature 、 Science 、 JACS 、 Angew. 等學術期刊上發表60餘篇論文,論文SCI他引超過8000次,單篇最高他引1800次。已經獲批美國專利6項,獲批中國發明專利3項。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學者的認可和關注,被國際專業期刊多次評述報導。空氣濾膜技術已經與相關企業合作,實現規模化生產。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218-9

資料來源:烯碳資訊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曹睿/王博:MOF限域空間催化-晶體工程助力鎖定催化位點
    ▲第一作者:周國軍;通訊作者:曹睿,王博 通訊單位:陝西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論文DOI:10.1021/jacs.0c07257 近日,陝西師範大學曹睿課題組和北京理工大學王博課題組利用具有限域通道和通道內吡啶基團的基於鈷卟啉的MOF KLASCC-1,實現了原甲酸酯在鹼性條件下的催化水解反應,並利用不同pH值下催化活性研究和晶體工程方法確定了限域通道和通道中的吡啶基團均對催化水解反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有機小分子催化的醯胺C...
    >2月24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黃維院士、付振乾教授與鄭州大學魏東輝教授合作在醯胺鍵的直接活化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
  • 北化:具有短雜原子活性點距離的PtCo@NCs可增強催化性能
    Commun. 2017, 8, 14136; Chem. Commun. 2019, 55, 13602)基礎上,通過縮短不同種類原子活性位間距、增加活性中間體碰撞機會、進而顯著提高催化活性與穩定性。
  • 清華謝震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控制Cas9活性的新策略
    清華謝震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控制Cas9活性的新策略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 10月3日,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謝震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利用拆分dCas9結構域的整合與置換實現哺乳動物細胞的轉錄控制」(Integration and exchange of split
  • 北大工學院郭少軍以通訊作者在《自然·通訊》上發表重要研究結果
    該工作首先通過化學油相合成PtNi合金納米線,再通過硫化形成有利於產氫的界面:PtNi/NiS,表現出十分卓越的HER活性,最後基於量化計算結果證明NiS的存在有利於鹼性條件下水分子的裂解。此工作強調了金屬/硫化物界面對電催化產氫的重要性。
  • 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Chem:Ru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成果簡介】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孫振宇教授課題組與韓國科學技術院Yousung Jung教授本文作者還利用DFT計算進行了理論研究,推測具有氧空位的Ru位點是主要的活性中心,Ru位點可以穩定* NNH和增強N2吸附。相關研究成果以「Nitrogen Fixation by Ru Single-Atom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為題發表在Chem上。
  • 【催化】單質鉍修飾半導體磷酸鉍納米顆粒提高光催化降解活性機制
    ‍近年來,利用單質鉍負載提高半導體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層出不窮。
  • :CuPd@ZIF-8加速炔烴選擇性加氫
    林德拉催化劑是工業中常用於催化炔烴加氫的商業催化劑,但林德拉催化劑中含有Pb,不僅毒性大,價格高而且Pb的引入還降低了Pd的催化活性。為了改善這些不足,很多合金催化劑被報導,其中CuPd合金催化劑便是理想的選擇。然而,CuPd合金催化劑的反應條件為高溫高壓,在該反應條件下,存在延長反應時間選擇性下降的問題。
  • 《自然通訊》報導華理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最新研究進展
    高效催化劑的精確設計是多相催化追求目標之一。然而,基於理性指導的設計調控策略仍舊匱乏,特別是對於複雜的光催化體系而言更是如此。相較於傳統的多相催化反應,光催化過程既包括催化劑表面的多相催化反應,又涉及光吸收和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與傳輸等複雜物理工作。
  • Sci.ZIF-8用於可見光降解甲醛
    傳統的光催化劑例如TiO2和g-C3N4對甲醛的吸收有限,導致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效率不高。眾所周知,吸收對有效的光催化非常重要,因為光催化反應中催化劑和反應物進行短距離的接觸。多孔結構的光催化劑不僅能提高對甲醛的吸收,還能提高光催化效率由於有著更加豐富的活性位點和與無孔催化劑相比有著更短的電荷傳輸距離。分層的多孔結構非常有吸引力由於促進了質量擴散和提高了透光率。因此,多孔光催化劑非常有希望去除甲醛。
  • 周宏才課題組JACS:光催化活性位點在介孔MOFs中的精確鑲嵌
    ▲第一作者:龐建東博士;通訊作者:周宏才教授、吳明燕研究員通訊單位:德克薩斯A&M大學、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所有的光催化活性中心都是面向介孔孔道的,這與我們的預期相符,並且十分有利於後續的光催化反應中活性中心與底物的接觸。我們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確定了孔道修飾後所得到的材料都為純相,並且通過核磁共振氫譜確定了嵌入MOFs骨架的BPDC與BDBR的配體的量。
  •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Chem:親核試劑電催化氧化活性起源
    對於這些不同的有機底物,本質上,帶有活性氫的親核基團是有機小分子氧化過程中的反應位點(如羥基、醛和氨基),因此,本文用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反應(NOR)一詞來定義這些有機小分子氧化反應。近年來,鎳基電催化劑在NOR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關於NOR的反應機制存在爭議,機理不明確。自然也缺乏關於NOR電催化劑設計原理的系統性研究。因此,識別和解析NOR機理對於進一步指導電催化劑的設計至關重要。
  • 【催化】意料之外的催化活性:硼自由基讓氮化硼活潑起來
    不同形貌的氮化硼(如納米片、納米管)已經成功地應用於催化一些重要的工業過程,如乙炔氫氯化和丙烷脫氫反應等。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氮化硼的催化活性源自其結構中的各種缺陷和邊緣效應。然而,精準的活性位點及催化機理尚不明確。
  • 周宏才教授介孔MOFs中孔道環境精確調節光催化活性位點的引入
    然後通過後合成修飾的方法可以把4,4'-聯苯二甲酸和含有光催化活性位點[Ru(bpy)3]2+的二羧酸線性配體BDBR引入到PCN-808的框架結構中,並通過X-射線單晶衍射技術確定了其結構。在PCN-808-BDBR中,BDBR配體有序地排列在介孔孔道的壁上,並且所有的光催化活性中心都面向介孔孔道的中心,這與預期結果相符,並且十分有利於後續的光催化反應中活性中心與底物的接觸。
  • 新型Co3O4納米顆粒/氮摻雜碳複合材料:優異析氧反應催化活性
    配體與模板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迫使zif-67沿鏈增長,導致片狀zif-67,然後堆在一起形成一個空心球。圖8:a)氧氣飽和的1 M KOH溶液中的M-350, M-450, M-550和 M-650 LSV曲線,b)合成催化劑的塔菲爾圖
  • :「從頭」預測納米材料類酶催化活性
    ▲第一作者:沈小美 ; 通訊作者:高興發 通訊單位:江西師範大學 論文DOI:10.1021/然而,天然POD製備程序複雜,催化活性易受溶液pH、溫度和離子強度等環境因素影響,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尋找價格便宜、性能穩定的催化材料替代POD具有現實意義。2007年,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研究團隊發現Fe3O4納米顆粒具有類似於POD的催化活性,因此可用Fe3O4納米顆粒替代天然POD催化H2O2和TMB間的顯色反應,並成功將該反應用於酶聯免疫分析。
  • 大連理工大學黃輝教授讓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首次具備化學催化活性
    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黃輝教授讓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首次具備化學催化活性半導體材料是信息社會的基石,如用於信息處理的集成電路、用於信息獲取的微納傳感器。但是,氮化鎵不具備化學活性,這限制了其在化學傳感器領域的應用。此外,與集成電路產業相比,微納傳感器(尤其是化學量傳感器)的發展水平遠遠滯後,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產業的「卡脖子」技術,也是繼集成電路之後的另一關鍵產業。
  • 從SARS到新冠肺炎,北京科研人員17年攻關研發"神奇口罩",可自動殺菌消毒!
    一款可以自動殺菌消毒的口罩,這簡直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34;。但是這樣一款口罩,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太現實。然而,得益於&34;新材料技術的發展,這樣的口罩現在已經面世,這就是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曹文斌帶領研究團隊所研發的新產品。
  • 硼路易斯酸位點調控提升非金屬硼碳氮材料電催化固氮活性
    ▲第一作者:常彬,李麗麗;通訊作者:郝霄鵬,李妍璐通訊單位:山東大學論文DOI: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622全文速覽在光電催化小分子還原領域,非金屬碳基催化材料的真實活性位點和相應的準確催化機理仍亟待明晰。
  • 「AFM」中國礦大劉滋武團隊:磷摻雜納米石墨片具高電催化活性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the Oxyge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s in Water Electrolysis」研究學術論文(doi.org/10.1002/adfm.201910741),該研究是劉滋武研究員團隊自主獨立研究成果,中國礦業大學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通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