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2020-05-10 猩猩科學頻道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這些年來,我們確實是看到了地球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我們最近說到的一個變化就是地球氣候的變化。隨著地球氣候持續變暖,地球的氣溫也會持續上升,不斷出現打破紀錄的高溫天氣。相信很多朋友前段時間也看到一個關於2020年可能會成為史上最熱年的話題。雖然只是預測的趨勢的,但是成為最熱年份的概率非常高,再加上當前不少地區不斷出現了較高的氣溫,所以,2020年成為史上最熱年確實是有可能的。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據2020年5月9日的報導,發布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科學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持續,給亞歐大陸帶來了一些強烈的影響,導致了喜馬拉雅山等地區的積雪量持續下降。經過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現象正在破壞冬季對流混合,阿拉伯海上層分層的速度比之前全球氣候模型所預測的速度快得多。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正常情況下,來自喜馬拉雅山的冬季季風可以讓阿拉伯海域也變得相對低溫,還可以讓那些養分沉降到阿拉伯海,為海生生物提供所需的養分。當氣候變暖持續以後,這些來自喜馬拉雅山的冬季季風也會變暖、變潮溼,最後導致阿拉伯海海域的含氧量及養分都會出現減少。那些可以在無氧、低氧環境生存的微生物(如夜光藻),就會快速繁殖,由於這些藻類可以發光,所以也被稱為「海火花」。在21世紀之前,在索馬利亞、葉門和阿曼沿岸等海域,這些藻類幾乎是不存在的,但是現在這些藻類已經大規模出現在這一片海域,現在已經可以從太空中看到這些發光藻在海面上留下的濃密綠色漩渦。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雖然這些藻類也是生態系統的一環,存在於大自然中肯定是合理的,但是當它們的數量大規模增長時,對其他的生物來說,可能會有影響。有研究表明,這些藻類爆發時會損害水質,還會導致大量魚類死亡。根據目前的研究,研究人員認為,阿拉伯海出現夜光藻的爆發,可能與氣候危機有關。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現在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確實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事情。因為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很多,影響範圍是全球性的,在阿拉伯海域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其他的海域可能也會面臨各種挑戰。最關鍵的是,這些問題,最後影響到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有一些看起來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可能已經在醞釀中。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本文提到的積雪量持續下降的問題,除了會導致這些海域可能會面臨各種問題以外,對我們直接的影響或許就是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的問題。乾旱,一般情況下,降雨減少時就可能會導致乾旱的出現,除此之外,冰川加快融化以後,也可能會導致乾旱的發生。因為對於一些地區來說,冰川的季節性融化可以為很多地區提供充足的水源,但是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積雪量持續下降,意味著季節性的冰雪融化的量也會下降。當達到一個臨界點時,冰雪季節性融化帶來的水源沒法滿足下遊地區的用水需求量時,就會出現乾旱的情況了。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由於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所以乾旱的問題可能也會是大範圍的。有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出現乾旱的區域可能會更大,持續時間可能會更長。《科學》出版特刊的科學報告指出,按照當前的趨勢,預計到2050年,可能會有50億人生活在缺水的地帶。這是我們所擔心的事情,雖然還沒真正發生,但是可能已經在醞釀中,是否會發生,可能取決於接下來的氣候變暖趨勢。

警惕!阿拉伯海生態系統狀態發生變化,影響50億人的事情或醞釀中

從各種情況來看,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確實是比較嚴峻的,如何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來減緩這些問題出現的強度、頻率,值得深思。幸運的是,氣候變暖的問題主要來自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其實這些問題都還是可以解決的。如我們常說的植樹造林,就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剋星」,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下來,變成養分。這些措施,我們也一直在實施,如在2019年,我們國家造林面積706.7萬公頃。當然,這個氣候變暖的問題,還需我們大家繼續努力,從小事做起。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在過去50年裡,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快速和廣泛;生態系統在為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服務功能也在不斷退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退化在未來50年內將進一步加劇,這將嚴重威脅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通過調整政策和機制,有可能在增加需求的同時,減緩生態系統的退化。
  • 海鳥糞價值竟超10億美元 還能影響地球生態
    據一項近期發表在《生態和演化趨勢》上的研究估算,每年海鳥糞便的養分所帶來的價值高達11億美元。第二步,科學家評估了那些不生產乾燥且堅硬的糞肥、但是排洩物中也含有氮磷元素的海鳥所創造的價值,根據國際市場上無機氮和無機磷的交易價格為這些海鳥的排洩物進行估值。計算結果顯示,這些海鳥糞的直接價值在4.74億美元左右。
  • 23號夏浪或在醞釀,可能是11月第1個颱風
    也有部分數據顯示,如今的阿拉伯海區域,是有記錄以來首次雙氣旋並立,至於這個數據是不是這樣,暫時沒有地方考證,我後期再去找看看數據,這裡先打一個「問號」。我們來看看雙氣旋的變化情況,從強氣旋風暴"基亞爾"(KYARR) 說起走。
  • 超級乾旱在發生?衛星數據顯示歐洲正面臨威脅,未來或影響50億人
    如果僅僅考慮到氣溫的情況,對我們的威脅可能只是「熱」,不過地球升溫,會出現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會對地球生態系統、食物鏈造成威脅,最後影響到的其實還是我們人類自己。從衛星地圖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不同地區的乾旱情況,其中標註了深紅色的區域現在處於非常乾燥的狀態,而藍色區域降雨相對較多。隨著2020年地球氣溫持續維持高溫狀態,歐洲地區已經連續第三年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3S)也表示,在東歐地區也出現了乾旱的問題,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這一個情況可能會蔓延到其它地區。因為在6月、7月、8月時候,歐洲很多地區的降雨量也將會低於平均水平。
  • 地球溫度將持續升高,未來50年內,可能會影響35億人的生存!
    地球溫度將持續升高,未來50年內,可能會影響35億人的生存!在地球的發展過程之中,曾經出現過很多變化。據說在地球剛誕生的時候,到處是一片荒涼的狀態,隨著不斷地演變,才有了如今的這般模樣。然而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界中的資源,人類不斷地在向地球索取,以至於地球的整體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人類的活動頻繁之後,使得二氧化碳等氣體不斷排放,最終導致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全球變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讓人們苦不堪言。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明顯感覺到周邊氣溫的異常變化。
  • 警惕氣候變化對湖水溫度的影響
    研究稱,科學家們通過人造衛星和地面測量,收集了235個湖的溫度數據,分析這些湖水在這25年來的溫度變化。「我們想看看,在全球升溫情況下,這些湖會發生什麼變化。」山姆·胡克說,他是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部經理,本次研究報告的合作者。
  • 冰凍圈生態系統:全球變化的前哨與屏障
    冰凍圈是氣候系統最敏感的圈層:氣候變暖促使冰凍圈各要素的冰量總體處於虧損狀態,以相變能量變化主導物質與能量循環發生改變,並導致各類生態系統從生境、組成結構、食物網、分布格局等全方位產生異變。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比其他區域更為深刻和廣泛。冰凍圈劇烈變化對冰凍圈作用區生態系統本身及其服務功能產生較大影響,但生態系統變化對冰凍圈又具有強烈的反饋作用。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萬物誕生於海洋,萬物棲息於珊瑚礁,珊瑚礁也因此成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態系統。白化前後的珊瑚礁對於在地球上存在長達 5 億年,面臨狂風暴雨、火山爆發都能抵禦地球以萬年為單位的生態變化的珊瑚來說在這個地區生活的 3.63 億人口當中,就有 1.2 億人以珊瑚礁產生的效益為生計。珊瑚礁使菲律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潛水目的國之一。以"亞洲潛水之都"著稱的菲律賓位於珊瑚礁三角區的中央位置,擁有東南亞的第二大珊瑚礁系統,是世界上海洋生物種類最繁多、海底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浮潛和深潛愛好者、追求水下冒險的探險者熱衷的潛水地。
  • 北阿拉伯海高鹽水團變異與渦旋鹽輸運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巖團隊與澳大利亞等國家科研人員,在阿拉伯海北部高鹽水團變異與渦旋鹽輸運方面取得進展。
  • 如果海平面上升50米,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網友:看完太震撼!
    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釐米,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未來100至200年內海平面已無法避免上升至少那麼如果海平面上升50米,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網友:看完太震撼!
  • 【一日一題】(520)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位於圖中斷面甲與斷面乙之間,該海區多年得到與失去的淡水總量基本相當,海洋淡水輸入是指從低鹽度海區流入高鹽度海區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來源之一。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來自①斷面甲的海洋淡水輸入   ②印度半島西部的徑流③斷面乙的海洋淡水輸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氣降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 阿拉伯海通過斷面甲得到海洋淡水輸入最少的時期,該海域    A.
  •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凍土分布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
    中國網10月29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白皮書說,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東部亞熱帶、溫帶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部分地區林帶下限上升;山地凍土海拔下限升高,凍土面積減少;全國動植物病蟲害發生頻率上升,且分布變化顯著;西北冰川面積減少,呈全面退縮的趨勢,冰川和積雪的加速融化使綠洲生態系統受到威脅。
  • 對掠食者的恐懼如何影響個體、群落和生態系統?
    在海洋環境中,對這種恐懼的利用也有一段歷史。為了保護蛤蜊採集地,北美原住民(如加拿大太平洋海岸的努查努阿特人)會將死海獺固定在岸邊,以嚇跑海洋中那些飢餓的貝類掠食者。伴隨著駕馭恐懼的文化實踐,對掠食者的看法也隨著時間發生了令人著迷的轉變。
  • 【土地利用】墨西哥土地利用變化與氣候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和碳儲量的影響
    生態系統土地利用覆蓋變化(LUCC)在全球環境變化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評估LUCC的趨勢和可能替代方案需要對變化熱點地區進行量化和識別。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社會-生態系統變化的原因、影響、後果和動態,LUCC研究需要跨不同領域進行整合。
  • 塔爾沙漠溼島效應對東亞地區氣候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印度於20世紀50代啟動了印度大沙漠引水工程,而鄰近的巴基斯坦也於21世紀初啟動全國水網工程,兩國合作利用印度河每年2000億立方米的入海水量,將印度河水引入了印度大沙漠(在巴基斯坦境內為塔爾沙漠),最終使印度大沙漠變成大溼島。
  • 過去百年來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變化與生態系統退化原因
    儘管位於高海拔的山地湖泊很少受到人類的直接幹擾,但是近百年來,人類活動仍通過大氣汙染沉降等間接方式影響了高山湖泊生態系統。Hu 等通過對多個高山湖泊的古生態數據集成分析,獲得了區域生態變化趨勢,並對比了近百年來區域大氣氮沉降、粉塵沉降、溫度等變化,揭示出大氣沉降對高山湖泊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已經超過氣候變化的影響。
  • 北極向新的氣候狀態過渡,四季已發生變化
    根據一項關於北極條件的全面新研究,快速變暖的北極已經開始從以冰凍為主的狀態轉變為完全不同的氣候氣候變化給生態系統、水資源管理、洪水規劃和基礎設施帶來了廣泛而巨大的後果。換句話說,如果海冰面積的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於,比方說,90年代的平均水平在97.7%的情況下低於20世紀50年代的任何一年的海冰面積,那麼90年代就被定義為新氣候。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海冰範圍時,科學家發現北極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氣候。展望未來,他們還發現,北極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開始經歷基本上不結冰的條件。
  • 美國為何投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背後影響值得警惕
    以登革熱為例,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每年有5000萬至5.28億人感染該疾病,死亡人數超25000人。登革熱的流行區域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潛在感染者25~30億,佔到了全球總人口的40%。黃熱病在歷史上曾導幾百萬人感染,數萬人死亡。此外,除了伊蚊之外,按蚊也是殺人不眨眼的「職業殺手」,按蚊傳播的疾病也很多,最令人絕望的就是瘧疾了。在一些衛生條件不夠好的非洲地區和南亞地區,瘧疾是非常流行的,潛在感染人口超過了3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近50%。
  • 科學家:5500萬年前曾發生深海生物大滅絕,類似悲劇或醞釀中
    我們地球孕育生命已經有數十億年時間了,在過去幾十億年時間內,就出現了很多次大小規模的物種滅絕情況,其中有5次大滅絕事件: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大滅絕、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在這5次大滅絕事件中,第五次大滅絕至今已經過去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會發生嗎?
  • 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水生植物資源的破壞和生態系統的改變,養殖消耗乃至破壞了原有植被,適口性較好的種類被不可利用或一些外來種取代,由於植被改變進而導致底棲動物和浮遊動物種群的變化,從而影響整個湖泊生態系統。同時,植被的破壞誘導底泥的再懸浮作用,魚蟹的排洩物及過剩餌料加劇了湖泊的內源汙染,使藻類和浮遊植物泛濫,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