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導讀:
角膜是不僅可以保護眼睛,還提供高達75%的聚焦能力。當出現瘢痕時,會嚴重影響視力。角膜基質層在正常的視覺功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它會產生多種促進和維持正常角膜發育的細胞產物。
感染、炎症、外傷、角膜病、隱形眼鏡等因素都會導致角膜瘢痕形成,成為視力損害的主要原因。儘管角膜移植仍是治療角膜瘢痕的金標準,但臨床上對角膜植片的需求遠遠超過供體的數量。近期發表於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針對這一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案。
角膜基質幹細胞能否治療角膜瘢痕?研究人員建立了小鼠動物模型進行測試來自索邦大學視覺研究所研究負責人Vincent Borderie博士和第一作者Djida Ghoubay博士介紹,角膜基質幹細胞(SSCs)有望替代傳統的供體組織,因其可能產生角膜基質細胞外基質,從而維持角膜透明性。此外,SSCs可以很容易地從患者或捐獻者的眼睛中取出和培養。兩人及其團隊對成人幹細胞的治療效果以及它們能否將角膜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進行研究。他們在專門為該研究建立的小鼠動物模型上測試了他們的理論。
他們選擇較年輕的4周大小鼠作為研究對象,因為研究人員希望模擬青少年易感的圓錐角膜的基質瘢痕形成。他們給小鼠麻醉後進行上皮刮擦,然後將液氮(N2)滴到小鼠左眼的角膜表面,右眼則作為對照不做處理。約三周後在受傷的角膜產生瘢痕變得不透明之後,將小鼠分成幾組。一組在受傷部位接受小鼠基質幹細胞(MSSCs)注射;第二組接受人類基質幹細胞(HSSCs)注射;第三組接受假注射;第四組作為對照不接受注射。隨後評估動物眼的幾項角膜健康指標,評估在使用液氮之前進行一次,隨後三個月內每隔一段時間複查一次。結果顯示注射SSCs后角膜透明性更好注射SSCs可以改善角膜透明性,這與角膜SSC遷移和受體基質在無炎症反應的情況下生長有關。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注射后角膜基質混濁度和僵硬度降低,視力提高。
Ghoubay博士介紹,有趣的是注射的HSSCs與MSSCs結局不同。前者在注射三個月後仍存在,而後者在第一個月後就消失了。因為細胞分裂會導致標記消失,因此我們可以假設異種HSSC在注射後的分裂速度比同種MSSC慢。總之,研究表明角膜SSCs具有促進透明基質組織再生的能力。注射角膜SSCs可以成為治療角膜瘢痕的另一種方法。臨床轉化試驗值得期待這項研究顯示,可以很容易地從患者或供體的眼睛中取出和培養具有再生基質細胞外基質能力的角膜基質幹細胞,這對於維持角膜透明性至關重要。幹細胞轉化醫學主編、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醫學博士Anthony Atala表示,這項細胞療法可以進行臨床轉化用於治療角膜瘢痕形成,其後續研究結果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Medical Xpress 2020-05-07 Study shows stem cells constitute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corneal scarring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