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位置細胞的靶向激活驅動記憶引導的空間行為

2020-12-05 科學網

海馬位置細胞的靶向激活驅動記憶引導的空間行為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22:21:00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Michael Häusser、Nick T.M. Robinso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海馬位置細胞的靶向激活驅動記憶引導的空間行為。2020年11月6日,《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通過同時進行雙光子鈣成像和雙光子光遺傳學的「全光學」組合,研究人員鑑定並選擇性激活了編碼虛擬實境環境中行為相關位置的細胞。在空間記憶任務期間,對少量位置細胞的靶向刺激足以使動物的行為產生偏差,這提供了海馬位置細胞主動支持空間導航和記憶的因果證據。

 

據介紹,海馬對於空間導航和情景記憶形成至關重要。海馬位置細胞在環境中表現出空間選擇性的活動,並被認為能夠形成空間認知地圖的神經基礎,從而支持這些記憶功能。但是,尚未證明位置單元活動對空間導航行為的直接影響。

 

附:英文原文

Title: Targeted Activation of Hippocampal Place Cells Drives Memory-Guided Spatial Behavior

Author: Nick T.M. Robinson, Lucie A.L. Descamps, Lloyd E. Russell, Moritz O. Buchholz, Brendan A. Bicknell, Georgy K. Antonov, Joanna Y.N. Lau, Rebecca Nutbrown, Christoph Schmidt-Hieber, Michael Husser

Issue&Volume: 2020-11-06

Abstract: The hippocampus is crucial for spatial navigation and episodic memory formation. Hippocampal place cells exhibit spatially selective activity within an environment and have been proposed to form the neural basis of a cognitive map of space that supports these mnemonic functions. However,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place cell activity on spatial navigation behavior has not yet been demonstrated. Using an 『all-optical』 combination of simultaneous two-photon calcium imaging and two-photon optogenetics, we identified and selectively activated place cells that encoded behaviorally relevant locations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Targeted stimulation of a small number of place cells was sufficient to bias the behavior of animals during a spatial memory task, providing causal evidence that hippocampal place cells actively support spatial navigation and memory.

DOI: 10.1016/j.cell.2020.09.061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302-7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海馬CA2銳波波動重新激活並促進社交記憶
    海馬CA2銳波波動重新激活並促進社交記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41: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teven A.
  • Science重磅:基於θ振蕩的海馬記憶編碼新穎視角
    位置細胞(place cell)是一種處於空間特定地理位置時放電的海馬錐體神經元,標記不同位置的位置細胞的放電順序可以體現個體的運動軌跡雖然位置細胞有跨越了海馬神經網絡的準確、精密、穩定的空間表達,但是在沒有θ振蕩的情況下,不足以支持目標導向的空間導航。這表明,由θ振蕩組織的精密的、總體水平的活動模式(稱為θ序列),對於依賴海馬的記憶引導行為有關鍵作用。
  • Cell|機器學習通過對海馬結構的泛化來整合空間和關聯記憶
    撰文 | Qi人類和其他動物能夠從零碎的觀察中得出複雜的推論,並迅速整合新知識來控制其行為,這些表現與海馬-內嗅系統(hippocampal-entorhinal system)對於空間和關聯記憶的調控密不可分。
  • Nat Rev Neurosci:海馬齒狀迴環路與情景記憶的編碼、提取和分辨
    情景記憶,是關於描述獨特的經歷記憶,將對象和事件與它們所處的空間和時間環境聯繫起來。人和動物的海馬神經元活動表現出了獨特的記憶元素,例如個體、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在DG區有幾種類型GABA能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研究最深入的是表達小清蛋白的中間神經元(PV+),包括軸突-軸突細胞(AAC)和籃狀細胞。另一主要細胞類型是樹突靶向抑制性細胞,最突出的是表達生長抑素的中間神經元(SOM+)。
  • Science連發3篇論文:記憶提取機製取得重大進展,關於海馬尖波漣漪
    在個體放鬆狀態或慢波睡眠狀態下,大腦自發產生的尖波和尖波漣漪會不斷將海馬重組或整合的信息又重新傳輸到大腦皮層進行長期存儲(圖3)。 動物研究發現在學習後的記憶鞏固階段,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消除大鼠海馬區的尖波漣漪會明顯地損害大鼠的空間記憶(Girardeau et al., 2009)。
  • 科學家揭示記憶如何支撐大腦...
    首先大腦會搜索出與目的地B的海馬位置細胞,並啟動它,隨後另外一種能夠產生坐標體系的網格細胞開始工作,進行精確定位與路徑搜尋,並找到最短路逕到達目的地。這樣海馬的位置細胞和內嗅皮層的網格細胞形成大腦獨特的GPS定位系統,當該系統受損嚴重後,出門了可能就回不來了,典型的案例就是老年痴呆症。
  • Neuron | 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
    鑑於大腦海馬區神經元群體振蕩在空間記憶調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推測光療在提升空間記憶能力的同時,可能會對海馬神經元群體振蕩產生影響。為了驗證此假設,作者在接受光療處理的小鼠進行空間記憶任務時實時記錄了其海馬CA1區場電位變化,並發現光療可特異性增強海馬神經元的Gamma振蕩。這說明光療在提升空間記憶的同時伴有海馬神經元活動模式的改變。
  • 記憶是為了什麼?海馬將記憶與決策聯繫了起來|頂刊導讀047期
    揭示記憶在決策中的普遍作用對我們定義記憶是什麼和它做什麼的方式提出了挑戰,這表明記憶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指導未來的行為,而存儲過去的記錄只是一種指導未來行為的方法。實驗中,人類被試(包括男性和女性)對可能在幾個位置中任一位置出現的2個定向光柵刺激進行延遲回憶。優先級狀態由回溯線索控制,因此兩個刺激中的其中一個是優先記憶項目(PMI),另一個成為非優先記憶項目(UMI)。使用反向編碼模型,我們發現,在早期的視覺皮層中,UMI的方向是以相對於PMI旋轉的神經表徵形式來表示的。
  •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14:47:57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Inbal Goshen課題組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節海馬
  • 神經科學家發現保持記憶與腦細胞DNA重新激活有關
    一個多世紀以前,動物學家理察·西蒙(Richard Semon)創造了「記憶痕跡(engram)」一詞,用以表示記憶在大腦中留下的物理痕跡。從那時起,神經科學家在尋找我們的大腦如何形成記憶的過程中取得了進步。他們已經了解到,特定的腦細胞會在我們形成記憶時激活,並在記憶時重新激活,從而增強了相關神經元之間的聯繫。
  • 麻醉藥導致術後認知功能障礙的海馬內機制研究進展
    除了海馬的空間記憶以外,紋狀體、杏仁核鬧、腦皮質的認知功能在POCD中也受到影響,然而海馬的認知功能的損害是佔主導的。Bilotta等發現吸入麻醉藥在海馬通過過度激活α5GABAA受體,拮抗穀氨酸受體,抑制穀氨酸釋放從而妨礙正常的受記憶調節的生理功能。揮發性麻醉藥顯示可以增加老齡齧齒動物的海馬細胞炎症和凋亡,同時產生相應的海馬依賴性腦功能的損害。
  • ...任超然/李浩洪/蘇國輝合作揭示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
    鑑於大腦海馬區神經元群體振蕩在空間記憶調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推測光療在提升空間記憶能力的同時,可能會對海馬神經元群體振蕩產生影響。為了驗證此假設,作者在接受光療處理的小鼠進行空間記憶任務時實時記錄了其海馬CA1區場電位變化,並發現光療可特異性增強海馬神經元的Gamma振蕩。這說明光療在提升空間記憶的同時伴有海馬神經元活動模式的改變。
  • 非小細胞肺癌11種罕見致癌驅動基因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基因Talks近十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現了許多致癌驅動基因,並在晚期NSCLC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臨床的標準治療方法,針對其他不太常見的致癌驅動基因的新療法,其臨床試驗結果卻喜憂參半。
  • 限制神經可塑性的關鍵記憶分子
    一段新經歷很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細胞間重要通訊工具「突觸」的聯繫,為了適應突觸改變,大腦的某些區域具有高度可塑性。其中,最重要的記憶結構名叫「海馬(hippocampus)」,其內富含全腦最具可塑性的細胞。在海馬中,相比高度可塑的CA1和CA3,它們之間的CA2區卻顯得相當不靈活,表現為CA2神經元的突觸不容易發生可塑性變化,CA2區的功能特性與其相鄰的區域形成了強烈對比。
  • Cell 新工具|新型鈣整合器揭示驅動行為厭惡的大腦細胞類型
    撰文 | 陳文強責編 | 兮哺乳動物大腦內,功能耦連的神經網絡能調控神經元活動性從而響應特定刺激,並進一步調整行為反應。對這一過程的深入理解繼續開發對DNA、RNA等多種水平的短暫細胞事件進行記錄的新型工具,從而幫助我們回答一些重大問題,如相互聯繫的神經細胞類型如何形成網絡,或者這些細胞的活動性如何驅動行為事件。
  • 下丘腦新穎信號調節海馬記憶
    下丘腦新穎信號調節海馬記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3:01:31 日本理研腦科學中心Thomas J. McHugh和Shuo Chen研究組合作發現下丘腦新穎信號調節海馬記憶。
  • TEM可統一空間和關係記憶
    TEM可統一空間和關係記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7:44:26 英國牛津大學James C.R. Whittington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Science:海馬體之外還有形成記憶的新系統
    2017年1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直到現在,海馬體仍然被認為是與形成和喚醒記憶有關的最重要腦部區域,其他區域只起到次要作用。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大鼠的內嗅皮質能夠進行運動記憶的重放不需要經過海馬體。當空間記憶形成,內嗅皮質區域的細胞特別是網格細胞會發揮導航系統一樣的作用。它們為海馬體提供位置信息並提供一些動物移動距離和方向的提示,大鼠通過海馬體內形成的神經元網絡編碼位置和移動信息。
  • 夏洛克的「記憶宮殿」是真的嗎?大腦是怎樣儲存記憶的?
    多年後,另一場以海馬為中心的革命發生了,並為它的先驅者贏得了諾貝爾獎:這得益於兩種細胞的發現(雖然相隔了幾十年),科學家發現海馬區域的基本功能不僅包括記憶,還包括導航和二維空間的表達。第一個細胞的發現是在1971年,當時研究人員發現了「位置細胞」,這種細胞可以發出信號來指示一個人當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