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被食材綁架的味蕾,產生舌尖上的快感

2020-12-04 波哥談家事

今天討論味覺。

人的味覺很敏感,也很脆弱。究其原因,在於布滿舌頭前端的味蕾細胞太折騰。

一方面,味蕾作為神經末端組織,需要刺激產生豐富多樣的電脈衝,傳導至腦部神經中樞系統,給人以足夠豐富的味覺感受。

另一方面,味蕾必須將自己的外表磨練得足夠粗壯,以增強其抵抗力,以免喪失反應功能。

如此長期以往,沒有足夠的刺激味道,難以喚醒味蕾的神經反應。

地處中國南方的廣東粵府人的飲食習慣,素以清淡溫潤為主。再加上其地處溫熱地帶,自然環境裡瘴氣偏重,當地人對食材品質尤其講究。

由此作為粵府人飲食文化的底色,滋生出名聞世界的粵式菜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甜北鹹東酸西辣。

只是苦了舌尖上的味蕾,為最大程度滿足人類對食物色香味的追求,鞠躬盡瘁。

但不要忘了,所有的味道,都是味道發出主體,主動引導味蕾做出的反應。

舌尖上的快感,其實是被食材與味蕾共同綁架而導致。

相關焦點

  • 不存在「味覺分區」 每個味蕾都能嘗到五味
    生活中存在很多被精心包裝的偽科學,例如味覺分區理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年,根據這個說法,甚至有品酒指南根據這個理論要大家在喝酒時把舌頭捲起來。那麼味覺分區是真實的嗎?這個理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流言: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
  • 舌頭上有味覺地圖?醫生:這顛覆三觀的冷知識,一次說清
    前段時間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國》,更是將傳統菜色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當然,因為人體感受味道最深刻的器官就是舌頭,所以追逐到1901年,就有國外人士提出:舌頭上有專門品味酸、甜、苦、鹹的區域。也就是強行給舌頭加上了「味覺地圖」。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其實這個謠傳很容易被打破,不信你試試,也就是舌根嘗苦、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而在口味方面,中國人舌尖最愛「辣」。雜誌近三次發布的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甜一直緊隨其後,接下來則是鹹和酸,苦則排名最後。但是,與其它四種不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答:人體舌面味覺分為舌尖、舌根和舌兩側(舌邊)四個敏感區域。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流言】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這是假的!】【真相】「味覺地圖」並不存在。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因此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分辨。
  • 舌尖嘗甜味、舌根品苦味?「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事實上,這又是一個世紀謠傳,味覺地圖並不存在。 應該有不少小夥伴,小時候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 例如吃藥時為了避開苦味,竟特意把藥放在專門嘗甜味的舌尖上。 結果,苦到從此開始懷疑人生。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2缺鋅降低了味覺靈敏度缺鋅為何會導致味覺異常?我們每一個人的味覺,都來自於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味蕾」,所以目前將美食美味喻作「舌尖」上的美食。舌面上的味蕾,能感受到口腔內各種化學刺激,當食物中的呈味物質與味蕾接觸,味蕾裡的細胞纖毛就把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皮質中樞,於是便產生了味覺。
  • 舌尖上吃懂江西之食材1 青山綠水蘊藏獨特贛菜食材
    鄱陽湖魚貝螺挑戰味蕾 還有南昌人的「寶」藜蒿  井岡山四大山珍風味獨特 廬山的石魚聞名遐邇  4月18日以來,隨著《舌尖上的中國II》火熱開播,很多人都習慣了選擇在深夜窩家裡等CCTV1的更新集。和《舌尖上的中國》一樣,此片也迅速佔據了新浪微博實時熱詞排行榜的前列。網友們紛紛感慨,生活在中國,原來這麼幸福!  事實上,無論是第一集《腳步》中秦嶺北麓的麥子,還是第二集《心傳》中徽州富堨村的油菜,都能引起許多江西觀眾的共鳴。作為食材,麥子和油菜在江西也被廣泛種植。除此之外,江西的青山綠水中,還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味食材。
  • 動物也有味覺嗎?
    01舌尖上的滋味怎麼產生的舌頭不同區域的舌乳頭,所含味蕾數目不一致。其中,舌尖、舌側及舌體後部等這些部位所含的味蕾數目較多,而舌體中部味蕾數目較少,味覺感受較為遲鈍,因此,舌頭各部分的味覺是有區別的。舌尖主要品嘗甜味,酸味則通過舌兩側,舌尖兩側對鹹味敏感,而感受我們最不喜歡的苦味的部位在舌根部。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最早是德國人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提到舌頭不同區域對於味覺的敏感性差異,波林在引用的過程中犯了翻譯上的錯誤,才最終導致這一流傳甚廣的謬論形成。——感受苦味的區域在舌根,感受甜味的區域在舌尖,感受鹹味的區域在靠近舌尖的兩側,而感受酸味的區域則在靠近舌根的兩側。
  • 原來吃辣不是享受 而是因刺激味覺神經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在超市的調味料櫃檯上總能看到有許多人在挑選各種麻辣調味醬而在如今的調味品裡添加了各種各樣的添加劑,以滿足各種人群的口味。那麼味蕾是從哪裡產生的呢?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有這樣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舌頭上的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敏感,舌根對苦味敏感,舌頭兩側則對酸味和鹹味敏感,這就是所謂的味覺地圖。味覺地圖的說法流傳很廣,不過很可惜它是錯的。我們通過味蕾感受味覺,每一個味蕾包含50到150個不同味道的受體細胞,每一個味蕾都能夠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覺。所以,無論味蕾如何分布,舌頭各個區域對於不同味覺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無幾的。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  1快餐飲食讓鋅攝入不足  個案:一位大三女生最近發現自己不易區分酸味與苦味了,到醫院就診,發現酸覺和苦覺高度異常。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人之所以能感受到味道,是因為我們的舌頭上長了一種探測器叫做味蕾,味蕾會將不同物質的化學能轉化為神經能,然後通過舌咽神經傳遞到大腦中央後回,大腦進行分析定位,最後告訴我們是什麼味道。這真是一個精密的過程。舌頭表面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味道,舌尖對應甜,舌邊前部對鹹、舌邊後部對酸、舌根對苦最敏感。
  • 闢謠專欄丨舌頭有味覺分區?
    因此,舌頭並沒有所謂的「味覺分區」。(圖片來自千圖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則「冷知識」:人的舌頭是有味覺分區的,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不同的味道。其中,舌頭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舌根嘗苦。其實,這是一個存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謠言,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重新認識下我們的味覺。
  • 辣椒明明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為什麼還要那麼多人喜歡「受虐」
    為什麼辣味不是味覺之所以說辣味不是味覺,原因就是科學家發現辣味本身並不能被味覺細胞感覺,而是在舌頭上被化合物辣椒素所激活的痛覺纖維而感受到的。我們的舌面上分布有不同的味覺區,分別是酸、甜、苦、鹹,不同的區域能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 感官訓練基礎知識 舌頭味覺區域分布圖 酸、 甜、苦 、鹹
    關於味覺圖,咖啡、紅酒的品鑑裡面經常用到。西方的專家傳統上認為味覺有四種基本味道組成:酸、甜、苦、鹹(注意:沒有「辣」,辣是感覺!)。而東方的專家則識別出第五種味道——鮮味。最近,心理物理學和神經學建議味道還包括一些其它的元素(鮮味,我們最能感覺到的脂肪酸,以及金屬和水的味道,雖然後者通常由於味覺的自適應性而被忽略)。
  • 第五節 嗅覺和味覺
    這7種基本氣味是:樟腦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和腐腥味;他們發現,大多數具有同樣氣味的物質,具有共同的分子結構有特殊結合能力的受體蛋白(理論上至少有7種),這種結合可通過G-蛋白而引起第二信使類物質的產生,最後導致膜上某種離子通道開放,引起Na+、K+等離子的跨膜移動,在嗅細胞的胞體膜上產生去極化型的感受器電位,後者在軸突膜上引起不同頻率的動作電位發放,傳入中樞。
  • 寶寶的味蕾是怎麼發育的?
    比如說寶寶的味蕾發育,你關注了嗎?不少爸爸媽媽們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覺得很可笑,味蕾不就是舌頭嗎?這有什麼好關注的。寶寶吃東西不燙到,不讓她吃太鹹太甜的,只要她愛吃不就行了。但是這種想法實際上非常偏激,寶寶的味蕾發育裡也有著不少學問呢。味蕾就是味覺感受器。在舌頭表面,密集著許多小的突起。這些小突起形同乳頭,醫學上稱為「舌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