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圖譜可為MDS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

2020-11-2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根據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單一的血液檢測以及有關醫療狀況的基本信息表明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患者可能獲益於幹細胞移植,而且移植前化療和/或放療的強度可能會產生最佳的治療結果。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出版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報告當考慮到患者年齡和其他因素時,患者血細胞的基因圖譜能預測患者對幹細胞移植的反應,並且幫助醫生選擇最有效的移植前聯合療法。研究結果基於1514名MDS患者的血液樣本分析,其中患者年齡分布從6個月齡到70歲以上不等,該項研究是與血液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合作進行研究的。

MDS是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點是髓系細胞分化及發育異常,表現為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衰竭以及高風險白細胞轉化。治療方法會因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的具體類型而有所差異。供體幹細胞移植通常用於標準治療中有高風險死亡率的患者。

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即丹娜法伯的醫學博士R.Coleman Lindsley說道:「雖然供體幹細胞移植是治療MDS的唯一治療方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該疾病的復發或與移植自身相關的併發症等原因,大部分患者在移植後都會死亡。而作為一名醫生,最主要的一個挑戰就是能夠預測最有可能獲益於移植的患者。提高醫者自身能力確定最有可能出現復發或移植後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患者,進而能夠獲得更好的移植前治療方法和手段,以預防疾病復發。」

研究者很早以前就了解到MDS患者血細胞內的特定基因突變與疾病發生的過程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尋求突變是否還可以用於預測供體幹細胞移植後患者的狀況。

數據分析表明MDS患者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他們的血液細胞是否在基因TP53中攜帶突變。與缺乏細胞突變的患者相比,這些患者趨向於移植後存活較短時間,而且還會加快復發的速率。在移植前不管是接受標準「調節」治療(包括化療和/或放療),還是降低強度調節(即該治療是採用低劑量的一種治療方法),上述表述都是正確的。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現如今丹娜法伯的醫生正在致力於研究新的治療手段以克服MDS中TP53突變所產生的問題。

在40歲及40歲以上患MDS且未攜帶TP53突變的患者中,與沒有RAS或JAK2突變的患者相比,RAS通路基因或JAK2基因突變的患者趨向於較短的生存期。與TP53突變相比,RAS突變的生存率和復發風險的副作用在降低強度調節中顯而易見。研究者指出該結果表明上述患者受益於較高的強度調節方案。

該項研究還在特殊患者群體中獲得了有關MDS生物學的重要見解。令人驚奇的是,發現25例MDS患者中(年齡均介於18至40歲之間)有一例出現髓增生異常症候症(髓增生異常症候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其通常會影響骨髓、胰腺和骨骼系統。)導致的突變,但是大部分患者先前都沒有被診斷為該疾病。各個病例中,患者的血細胞已獲得TP53突變,不僅表明MDS在髓增生異常症候症患者中如何形成,而且還指明了移植後預後較差的原因。

研究者還分析了先前癌症治療導致出現MDS(治療相關的MDS)的患者。其發現與缺乏既往癌症治療而出現此疾病的患者相比,TP53突變和PPM1D突變(其是一種能夠調節TP53功能的基因)在這些患者中更加常見。

Lindsley說道:「在決定幹細胞移植對MDS患者是否合適時,平衡潛在受益和併發症的風險是很有必要的。基於疾病的基因圖譜和某種臨床因素,我們的研究結果給醫生提供了一種指導,以確定移植對患者來說是合適的,而且治療的強度也是最有效的。」

該項研究的資深作者是布列根和婦女醫院(BWH)的Benjamin Ebert博士。共同作者是丹娜法伯和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的Brenton Mar博士、Robert Redd、Corey Cutler博士、Joseph Antin和Donna Neuberg;以及在威斯康興醫學院國際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Wael Saber、胡振歡和王濤博士;CIBMTR的Michael Haagenson和Stephen Spellman。

本項研究獲得了由愛德華•埃文斯基金會、哈佛催化劑KL2-CMeRIT獎、國家骨髓捐贈計劃免疫生物學研究助學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01HL082945,R24DK099808,以及5P30 CA006516)和白血病和淋巴瘤協會提供的資助。(來源: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翻譯:麻省醫療國際 郭娜)

相關焦點

  • mds骨髓移植成功率多少?應該移植嗎?
    mds是患者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骨髓造血功能出現異常而引發的惡性血液疾病。截至目前,對絕大多數的mds是可以通過各種醫療技術手段進行治療的。相比之下,mds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是骨髓移植,因此,骨髓移植的成功率成為很多患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 mds患者能活多久?不做骨髓移植行嗎?
    核心提示:mds是一種比較兇險的疾病,尤其是晚期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在短時間轉化為急性白血病,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和中期患者雖然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但是貧血、頭暈乏力、持續發熱等症狀也讓患者痛苦不堪。那mds患者能活多久?不做骨髓移植行嗎?
  • mds骨髓移植成功率高嗎?大約多少錢?
    很多mds患者到醫院治療,醫生都會說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療mds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醫生同時也會說骨髓移植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首先就是移植成功率,這也是廣大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骨髓移植的成功率高嗎?費用高嗎?接下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 部分醫院進行幹細胞移植治療 被指拿患者做試驗
    今天我們關注幹細胞移植。提起糖尿病、腦癱、重症肌無力等等這些疾病,大家都知道這是醫學界的難題,目前還沒有一種治療辦法可以讓患者徹底康復。如果說有一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治療,相信很多患者家庭願意傾盡所有,來給病人進行治療。最近有一些醫院,不斷宣傳幹細胞移植能有這樣的治療效果。那麼,幹細胞移植真的有那麼神奇嗎?記者進行了調查。  最近一段時間,張翔的心情特別灰暗。
  • 新細胞誘導法無需幹細胞移植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新方法,無需幹細胞移植,可將患者腸道內的細胞誘導生成胰島素分泌細胞。
  • 全球第二例愛滋病治癒患者身份公開,接受幹細胞移植後體內HIV被清除
    2019年3月,一名被稱為「倫敦病人」的愛滋病患者在接受幹細胞移植後其體內HIV被清除,這也是全球第二位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患者當時出於個人原因,這位患者選擇了「隱姓埋名」,然而周一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的採訪時,他主動公開了自己的身份,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鼓勵愛滋病患者積極生活。現年40歲的Castillejo是一位英國男性公民,2003年被診斷出感染愛滋病病毒,2012年開始通過藥物控制感染。此後,他又被診斷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2016年,該病人的癌症已非常嚴重,他同意進行幹細胞移植。
  • CCTV報導:胚胎幹細胞移植為患者「重見光明」開闢新途徑
    第三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主持的國家 973項目正是針對這樣的致盲性眼病創新採用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首先去除出血病灶,再把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到病灶處。陰正勤教授說:「患者近一個月的恢復情況很好,視力能夠達到0.15,遮擋感也消除了。」據了解,胚胎幹細胞作為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目前,陰正勤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合作,通過幹細胞療法已經成功為8名患者實施了手術。陰正勤教授說:「將實驗室的理論研究帶到臨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 同濟大學聯合解放軍總醫院開發幹細胞新技術 從尿液中分離細胞再生...
    急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困擾著全國近1.5億腎病患者。 傳統的藥物治療和透析治療難以逆轉腎臟結構的損傷和腎功能的持續下降,部分患者可進展為終末期腎病(俗稱「尿毒症」),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目前除了複雜的腎臟移植手術外,尚缺乏可靠的藥物用於治療此類疾病。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PD作用機制 可定bai向分化替代變性du或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因子,起神經營養、抗細胞凋亡、微血管再生、免疫調控和抗炎效應; 細胞融合
  • Science|細胞分化過程中狀態圖譜與細胞命運圖譜
    近期發展的單細胞測序技術(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Seq)能夠捕獲處於分化各個階段的成熟細胞類型,可用於描述基因表達在空間上的「狀態圖譜(state map)」,為研究細胞狀態的層次結構及隨時間變化的基因表達動力學提供了工具【2】。
  • 日本成功為6天大新生兒進行肝胚胎幹細胞移植 情況穩定已...
    日本成功為6天大新生兒進行肝胚胎幹細胞移植 情況穩定已出院  Evelyn Zhang • 2020-05-22 09:03:10 來源:前瞻網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最新研究
    幹細胞移植為幹預肝硬化帶來新途徑由於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潛能、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調節和靶向幹預功能,可作為理想的種子細胞用於修復衰老和病變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害。幹細胞移植為有效幹預終期肝硬化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神經幹細胞移植後可分化為神經元,填補、替代損傷部位,並形成神經突觸,重建神經迴路;其分化產生少突膠質細胞,促進新生的神經纖維和殘存脫髓鞘纖維髓鞘化,恢復神經纖維的完整性;此外,移植的神經幹細胞還可通過以下方式對脊髓損傷的恢復產生積極作用: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改善脊髓局部微環境,促進神經再生;產生細胞外基質,填充損傷後遺留空腔,為神經再生提供支持物;改善局部免疫狀態,減少繼發損傷。
  • ...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
    這群來源於腎小管上皮層的SOX9+細胞能夠從健康人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分離並擴增,並可被移植到小鼠腎內,具有重建腎小管結構、修復腎臟損傷的作用。急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困擾著全國近1.5億腎病患者。傳統的藥物治療和透析治療難以逆轉腎臟結構的損傷和腎功能的持續下降。
  • 日本ips幹細胞的特點與移植現狀
    造血幹細胞是能夠產生身體所需的各種血細胞的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將細胞取出體外,用輸液移植到患者體內。造血幹細胞不僅能夠製造這些血液細胞,而且能夠為移植者產生新的造血幹細胞,並能夠持續維持造血系統。
  • 劉光慧等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loop是一種特殊的染色質結構,由RNA:DNA雜合鏈和游離的單鏈DNA組成。R-loop在許多物種中保守存在,且參與調控染色質修飾、DNA複製和基因表達等多種生物學過程。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
    在此情況下,除了異體腎移植手術外,基於成體組織幹細胞(前體細胞)移植的再生醫學新技術有望為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帶來新的思路。為了研究人尿液中各種細胞類型的組成和作用,研究團隊採集了健康成年人尿液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最終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尿液中鑑定到了7種細胞類群,包括4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群體和3種泌尿系統來源的上皮細胞群體。
  • Nature Genetics:研究者首次繪製調節成人幹細胞生長基因圖譜
    他們繪製了一個幹細胞基因和它的蛋白產品Laxetin,並且在此工作基礎上,進行了鑑定基因自身的調查研究。這是至今為止首次對幹細胞基因進行的完全研究。現在它已被鑑定,研究者希望該基因與它的蛋白產品Latexin能夠應用於臨床。比如,增加進行化療或者骨髓移植病人的幹細胞數量。化療病人一個大難關是面臨治療後幹細胞喪失。這就限制了化療所能進行的劑量與類型。但是如果Latexin能夠用於增加幹細胞數量,病人就能夠接受更大劑量化療,並能更快速恢復。
  • Science子刊警告異體幹細胞移植中抗生素的危害
    幹細胞移植之後,患者開始重建他們T細胞,這類細胞是一種免疫系統細胞,通過識別和發動對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或癌症近期來自斯隆-凱德琳癌症紀念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幹細胞移植患者如果服用某些抗生素會增加GVHD的嚴重程度,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其中關鍵在於一些抗生素是我們經常給移植患者使用的抗生素,這項研究能告訴我們哪些抗生素危害性最大,以及為什麼。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NSCs具有多種來源:①胚胎幹細胞(ESCs)源性NSCs,通過對ESCs誘導分化為NSCs;②胚胎源性NSCs,從胎兒腦和脊髓內直接分離獲得的NSCs;③成體腦源性NSCs,從成體腦室下區、海馬和脊髓等部位分離培養出的NSCs;④間充質幹細胞(MSCs)源性NSCs,將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SCs)和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跨胚層分化為NSCs;⑤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源性NSCs,通過誘導iP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