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問答: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優缺點?

2020-11-29 針織灼見

【針織灼見】洞察生活智慧 作者:王姑娘

在知乎收到問題邀請,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此簡單對優缺點來做一點自我的認識。

「優缺點」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某種區分和評判的味道。什麼是真正的優?什麼是真正的差?

優點和缺點的評判永遠是第三者的角度給出的結論,是對於社會人是否符合社會規則和大眾道德標準的評判。用優點和缺點來評價一個人是狹隘的,或者說只是對一個人處於表層的認知。

我認為的優點,不過是基於我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經驗積累輸出的看法,而你認為的優點,是基於你的認知和閱歷輸出的標準,你我的閱歷和認知不是相同的,所以優缺點並不是一個合理的評價標準。

我更願意用某個人「擅長」什麼或者「不擅長」什麼的視角來評價一個人。

每個人都是宇宙之子,都擁有無限智慧。

牟尼說:眾生皆有如來之相。每個人都天生擁有如來的品相和智慧,那些我們認為是缺點的部分,可能是還沒有被發掘和激發出來的部分。

利用「擅長」和「不擅長」來評價一個人,更能客觀、理性、平和的看待對方。

當你理解了別人的擅長點和不擅長點,你就能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在這個宇宙的運行規則,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把一個人看作一個產品,那麼這些都是歸屬於他自己的產品說明書,而不是產品的瑕疵。(當然,不排除社會中的瑕疵人渣,這類人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當然,不帶有任何有色眼鏡的評價是很難的,而更難的是,你一直在帶著有色眼鏡評價別人自己卻意識不到。

那如何發現別人的擅長點或者自己的擅長點?有三個方面,兩個方法

1.熱情

觀察一個人對什麼事情充滿熱情,對什麼事情的哪個環節,哪種能力的應用可以廢寢忘食。這件讓人心情愉悅的事可能連他本人自己都沒有發現。他在做這件事時激情澎湃,有無限的想法,有無限的熱情,能夠感受到他對這件事的熱愛。

2.專注

觀察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專注度,如果能夠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並能夠保持一種良好的愉悅的狀態,說明他對這件事或者某種能力相比於其他事情更加擅長的。

3.心流體驗

心流體驗是當這些人在從事他們的工作的時候幾乎是全神貫注的投入工作,經常忘記時間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些人參與他們的個別活動都是出於共同的樂趣,這些樂趣是來自於活動的過程,而且外在的報酬是極小或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

兩個方法:觀察 & 訪談

1.觀察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自然反應,體現出的熱情、專注和心流體驗有哪些時刻,這些時刻在做哪些事情。

2.訪談這個人對一件事情或者自己下意識評論的詞語,從詞語的背後找到他的熱愛。這就是他都擅長所在。

最後說一句自己的想法,優缺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到了自己的運行規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戀愛方式,這是唯一符合你的活著的方式。

人生苦短,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和事情還沒時間去享受,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和別人過多的評判否定上。

相關焦點

  • 知乎產品分析:問答社區的領頭羊,知識付費的初入者
    「問答社區+知識付費」知乎如何利用問答社區的巨大流量服務知識付費業務?作為知識付費的初入者,知乎該如何提供用戶轉化及留存?與得到、千聊、喜馬拉雅等平臺,知乎的知識付費有何不同,該如何走出獨具知乎特色的知識付費路線?
  • 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的創新擴散分析
    通過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在社會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擴散過程分析,對新型問答網站在走進用戶生活、改善用戶體驗以及保持用戶粘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近幾年,一種新型問答網站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種網站區別於百科和傳統問答,創造性地將問答屬性與社交元素聯繫起來,致力於以構造知識共享平臺的形式為用戶答疑解惑、滿足社交需求,是一種問答類SNS網站[1]。 本文將從知乎本身、傳播渠道、發展歷程和社會系統四方面對知乎的創新擴散進行分析,論述知乎如何在飛速更迭的網絡中佔有一席之地,成功地進行擴散、得到用戶採用。
  • 從產品的角度分析:知乎核心功能——《問答》
    知乎: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幫助你尋找答案,分享知識。 知乎Alxea排名 雖然知乎後來推出了讀讀日報/知乎日報/知乎live/知乎專欄等內容,但最核心的流程仍然是提問和回答。本文討論問答的流程。紅色框內的流程將在下文詳細討論。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中國知識問答產業現狀的縮影
    但是,信息爆炸也在不斷稀釋高價值內容,如何方便快捷地得到高價值的信息,成為網民迫切的需求。新需求意味著新機遇,為了滿足用戶對高品質信息的快速增長的需求,泛知識內容平臺便應運而生。泛知識內容平臺泛指將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轉化為產品與服務,藉由不同的介質或傳播媒體輸送給消費者的平臺。
  • 普通人如何通過知乎快速崛起?
    最近超級喜歡知乎這款問答產品了,因為之前的積累終於獲得了反饋,每天都有數個人加我微信,有談合作的、招聘的、交友的。做自媒體最大的益處就是自動幫我篩選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有一位大叔我印象很深,最開始在知乎上看到我的文章,然後加微信好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公眾號如何開通原創功能,經過我的一番解釋之後,他開始無止境地堅持日更,一轉眼40天過去了,他又來找我了,他說:為什麼堅持了40天粉絲和閱讀量都不過百?  這就尷尬了,普通人玩自媒體很容易固步自封,我們很局限地認為玩轉公眾號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這條路布滿荊棘。
  • 與百度知道同是問答起家,為何是知乎做成了知識社區這事兒
    當時團主並沒沒在意,因為在品牌認知裡已經有了百度知道這個問答產品(雖然經常找不到好的答案)。直到過了一年多由於工作需要不得不接觸知乎,才在進入知乎後才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現在知乎已經發展成了這麼一個量級的存在,團主就很好奇在認知上和很多大品牌非常相似的一個產品,是如何破局而出,長出一個不一樣的自我的。因此有了騎士創投策劃的這篇文章——《知乎是如何成為最大中文知識社區的?》。
  • 用網絡科學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
    本文試圖從網絡科學的角度,去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據統計,國民級產品今日頭條已經佔據了網際網路近10%的用戶流量,張一鳴也深諳流量挖掘的玩法,諸如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爆款產品都是被頭條用流量和資源逐一挖掘出來。可惜,這一次,悟空問答卻沒有這麼好運。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通過以上數據發現,不管是這個產業的發展趨勢,還是知乎本身已有的用戶體量,對於知乎在知識付費產業的前進都是很大的優勢,而未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現有用戶成功轉化為付費用戶。 二、產品定位及用戶分析 1. 產品定位 知乎是一個獲取、分享、傳播知識與經驗的UGC社區,「高質量」是知乎的標籤。
  • 四象限拆解知乎
    在過去,我們常常把知乎定義為知識問答社區。不過,在我眼中,歷經8年之後,知乎已不僅僅只是問答社區,它的實質早已發生變化。可以說,當下的知乎被嚴重低估了。再把知乎的競爭對手放進四個象限中,更能找到知乎自身的長短板。從內容分發來看,知乎的分發是平臺和用戶共同決定的。平臺通過「搜索+信息流」的方式把優質內容、興趣熱點分發給用戶,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手中的「贊同、反對、收藏、舉報」去評價不同的內容。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以問答社區起家的知乎,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知識分享的生態體系。面對大眾化過程中高知流失、用戶下沉的現象,該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面對用戶付費轉換率不高的現象,該如何做到「先富帶動後富」?面對價值稀釋,信息噪音,該如何做到「有問題,上知乎,能解決」?
  • 知乎同學,請抓緊上市!
    這些問題,哪裡還有半點那個認真問答社區的影子?分明是又一個知音、故事匯!泛娛樂化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知乎就和之前的品牌定位永遠說拜拜了。「發現更大的世界」,是知乎的口號。筆者想說的是,知乎確實做到了,我確實見識到了這個世界大林子中,各種奇葩的鳥。比如「海賊王路飛」。
  • 知乎的四個象限、兩個對手
    在過去,我們常常把知乎定義為知識問答社區。不過,在我眼中,歷經8年之後,知乎已不僅僅只是問答社區,它的實質早已發生變化。可以說,當下的知乎被嚴重低估了。一、四個「象限」我打算用「四象限」的方式來解讀知乎的平臺架構。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這兩位擁有近260萬粉絲的大V在上傳的自拍視頻中,朗讀了知乎用戶對二人的惡劣評價。至於為何發起這一活動,性感玉米給出的解釋是「讓我們直面知乎陰暗小人的攻擊」。  曾經高居「中國網際網路社區鄙視鏈」頂端的知乎,何以至此?  答案的線索,正在於知乎6年6500萬的爆發性用戶增長背後。  營銷號為什麼愛抄知乎?
  • 如何利用問答平臺精準引流客戶|百度知道|知乎|威客_網易訂閱
    現在的網上問答平臺有百度知道、知乎、悟空問答、搜狗問問、天涯問答等平臺 ,今天主要以百度知道為例來了解一下問答平臺的引流方法!  百度知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問答互動平臺,每天為數億網民答疑解惑。百度知道通過AI技術實現智能檢索和智能推薦,讓您的每個疑問都能夠快速獲得有效解答。  為什麼要做問答平臺引流,因為問答平臺是一個能夠讓你快速找到精準客戶的渠道,有需求的目標客戶會主動在問答平臺提問,還有一部分人會主動搜索已有答案。
  • 如何評價馬化騰昨夜在知乎上提的這個靈魂拷問?
    昨夜,大概凌晨12點左右,沉寂知乎3年多的馬化騰突然在上面提了一個問題,涉及基礎科學:「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這不是典型的知乎式提問,它的經典句式是「如何評價xxx?」本文的標題就是一個範例。
  • 知乎上線新功能「想法」,要抄微博的後路還是革自己的命?
    「創作」一字,既然是創作,就意味著「想法」需要的是更專業的內容,不會期望有類似於今天吃了啥、我現在哪裡、我的心情如何,這樣的碎碎念內容,說白了,知乎還是想要圍繞知識分享做產品。知乎眼下的內容創作門檻過高。知乎用戶「欲三更」在評價知乎6月網頁版改版的知乎答案寫到:「(知乎)重視移動 app 沒問題,前端投入少也沒問題,但是知乎和大多數網站不一樣,知乎是依賴 pc 前端的。沒有 pc 端,就沒有排版嚴謹的答案,作者體驗不好,就會傾向於更少創作。你能想像有一天知乎上的答案和專欄都是用手機打出來的嗎?」
  • 影院停擺之際,知乎加碼影視宣發
    同時可以看出來,知乎也在調動資源配合影視宣發。從最基本的Push、熱搜資源位,到影視內容的話題運營、問答推薦,還有落地的論壇、影展、觀影團等活動非常豐富。在話題頁,有直觀的「跳轉連結」,比如當用戶搜索「少年的你」時,影片介紹頁中出現騰訊視頻的跳轉連結。
  • 謀求上市的知乎,如今會如何定義自己?
    知乎十年,早已沒有最早的嚴肅。這些讓人一笑的段子,似乎多少也有些許的嘲諷味道。曾幾何時,知乎絕對是獲取專業知識的有力武器。如今,或許還有很多人通過其獲取知識,但大部分人待在這個社會化問答社區想必只是討論些新鮮事罷了。據"BT財經"獨家信源報導,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不過知乎方面予以否認。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編輯導讀:知乎,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作為一個知名的問答社區,知乎已經走過了十年。面對十年間不斷變化的用戶習慣和網際網路環境,知乎都做出了哪些改變?本文作者從平臺價值與唯一性出發,對知乎進行分析,一起來看看~從一個煽情視角切入的話,描繪知乎十年應該冠之以節點性的回顧和社區產品成長之路。但這顯然不符合知乎氣質。
  • 知乎如何成長為海外華人用戶最常訪問國內網站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知乎,國內最專業的問答社區,普通問題找百度,專業問題上知乎似乎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常態,但知乎是如何成長為海外華人用戶最常訪問的國內網站的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