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漫長的夜晚 背後的目光

2021-01-20 新民晚報數字報
  2比4不敵法國人西蒙·高茨,獨守下半區的許昕在男單比賽中提前淘汰。這是一個令多數人意想不到的結局。兩小時後,許昕又站上了混雙賽場,又是一個艱難的開局,0比2落後……

  看臺上,一個高個子男人,聚精會神地盯著比賽。眼看許昕陷入困境,他的表情看起來頗為平靜,他就是前世界冠軍王勵勤,許昕的「老大哥」。

  簡單一句話

  許昕成了本屆世乒賽上國乒第一個被淘汰的單打選手。

  在外界看來,獨守下半區的許昕,必須要守住,他的外戰成績一直很出色,許昕壓力陡然增大。或許是太想要打入決賽,或許是背上了外戰不能輸的思想包袱,許昕越打越彆扭。首次戰勝國乒的法國選手高茨,在贏下比賽後激動得跳了起來。而許昕在一片嘆息聲中,默默離開了場地。

  接下來,是極為煎熬的兩小時,又是萬分重要的兩小時。王勵勤站到了他的身後。繼續陪他去訓練館練球。王勵勤的話並不多,簡簡單單一句,「你要將暫時性的困難作為鍛鍊自己的機會!」

  一直是後盾

  退役後的王勵勤,身份一變再變,但不變的,是對許昕的陪伴。每一次大賽,他都在近處關注著許昕,每一場許昕的比賽,他都瞭然於胸。「希望更成熟的許昕,能有新的追求。」王勵勤說。

  往事隨風,但記憶如此清晰。2013年巴黎,王勵勤的最後一屆世乒賽,在他的主動要求下,和許昕住一屋。每晚,他如兄長般和許昕交談,講自己的過往經歷,當許昕的心理按摩師。

  那一年,王勵勤掛拍退役,但這6年來,他從沒離開過許昕。他先後擔任上海隊教練、市乒羽中心主任、上海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如今是中國乒協副主席、市體育局競體處處長,管的項目更多了,但對於許昕的牽掛,是最特別的。本屆世乒賽前的深圳集訓,王勵勤特意抽時間去觀看,並同教練組進行了交流。

  來到布達佩斯,王勵勤調遣了上海隊各一名康復師和訓練師,來為許昕保駕護航,他們和國乒下榻同一個酒店。馬琳擔任許昕和劉詩雯的混雙現場指導,王勵勤特意找到他,「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協助的地方,儘管說。」

  許昕是這麼看待王勵勤的陪伴的,「不管有沒有交流,只要他在,我就安心了。」

  轉型有思考

  教練秦志戩這些年經常跟王勵勤討論一個問題,「作為一名老將,許昕究竟面臨一個怎樣的定位,單打怎麼突破?」

  如今,東京奧運新增設混雙項目,左手直拍的許昕,迎來了新契機。在國家隊教練組看來,許昕是所有人當中雙打和混雙能力最強的男子選手。跟張繼科、馬龍、樊振東都拿過雙打冠軍,還和韓國選手梁夏銀得過混雙金牌,在國乒有「金左手」美譽。

  秦志戩告訴許昕,「在混雙方面保持一定的高度,能讓你有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單打。」29歲的許昕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封閉訓練期間,我練混雙和單打的時間分配是五五開。混雙練得多了,單打方面的壓力反而小了。」與此同時,許昕也深知,奧運混雙名額並沒有被他和劉詩雯提前預訂。隊友樊振東和丁寧,也是一大挑戰,他還需要應對隊友的衝擊和競爭。明天凌晨,兩對中國混雙組合將在半決賽上相遇。

  有時候,壞事能變好事。對於許昕今晨的表現,王勵勤是這麼看的,「這場混雙對他的鍛鍊價值極大。他在單打失利後,又在混雙中兩度落後,打到這個份上能啃下硬骨頭,對他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有了這個經歷,接下來跟自己人打,心理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

  從不缺信任

  追隨著「力哥」的腳步,許昕的身上,不知不覺有了「力哥」的樣子。

  王勵勤還沒退役時,秦志戩曾指出,希望許昕學習王勵勤的刻苦。如今,再也沒有教練擔心他不夠刻苦了。一次又一次,他成了國乒陣中的勞模,在各類比賽中身兼數項。同王勵勤之間,一次擊掌、一個眼神,就夠了。

  昨夜今晨,許昕一共打了三場球,王勵勤告訴記者,「他遭遇到挫折後,我並沒有去打擾他。而是讓他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我相信,經歷過所有大賽的他,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全面了。」

  對許昕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夜晚,但王勵勤依然對他有信心。回到賓館,他沒有去找許昕再談比賽,而是安排兩名上海醫生隨時待命,做好許昕的保障工作。

  轉眼,許昕即將三十而立。他不僅要面對傷病的問題,還有小將的衝擊。如何幫助許昕調整心態?昔日有「乒壇常青樹」美譽的王勵勤,從不會在打到多少歲、參加多少場比賽方面,對許昕施壓。他只是在許昕遇到困難時、有點茫然時,如是說:「在運動員的黃金年齡段中,你究竟想要什麼?你必須要認定一個目標,然後去思考,通過哪些方法達到目標、哪些路徑去實現目標。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特派記者 陶邢瑩

  (本報布達佩斯今日電)

相關焦點

  • 數字淑女「小新」將發回報導 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報導組迎來新成員
    容貌秀麗、身材苗條的數字人「小新」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和駐足。「小新」與記者曹剛對話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即日起,由商湯科技打造的數字人成為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進博會報導組的一員,這也是商湯科技數字人首次運用於媒體行業。
  • 新民晚報數字報-火速救援
    漫長又無聊的下雨天,在家裡來一場激動人心的觀影之旅也許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 新民晚報數字報-菲利普斯船長
    每一次夜晚,當我站在甲板上遠眺,廣大、幽深、漆黑的大海總會令我產生一種無以名狀的感覺:孤獨?無助?堅強?豁達?我對大海的迷戀延伸到電影,我常看取材於真實事件的片子:關於海難的——《鐵達尼號》;關於和風浪、鯊魚搏鬥的——《孤筏重洋》。現在,關於人和人戰鬥的——《菲利普斯船長》,又走進我的視線。
  • 新民晚報數字報-養菖蒲記
    5.菖蒲剪在春夏之交,剪時須淨,不留杪上分毫,手段要猛,用竹剪將杪梢剔盡,悶足則報芽方細。惟到冬令,切宜慎剪,恐凍塊受傷。因性喜雪,遇雪消冰融,分外光潔,其枝葉乃正入妙時。  6.菖蒲宜小宜矮,以寸為度。蒲色青,石色白;蒲色蔥倩搖曳,石色環繞晶瑩,中能細細鑿空,嵌以石子,乃覺剔透玲瓏。  7.菖蒲愈分愈多,根不盤實,多亦無用。
  • 新民晚報數字報-合歡樹上一葫蘆
    但今年的主角是葫蘆,它種得早,長得快,早早攀上為它搭建的竹欄,留下一個小小葫蘆,然後沿著鐵柵欄攀向紅葉李,再爬上高高的合歡樹頂,消失在我們的目光中。  一個周日的早晨,母親待我們起床就報告說她在洗衣時看到了奇景:在茂密的合歡枝葉的樹杈中發現的一個大葫蘆。風中,葫蘆與樹葉輕輕晃動,恍惚中有「風中,葫動還是心動」之感。
  • 新民晚報數字報-螢火蟲
  • 新民晚報數字報-蛙眼守宮最知性
    婆婆來了,就坐在沙發上,而我正在給小蛙眼換沙,戴上手套把它捉了出來,放在沙發後面的牆壁上,那天天氣晴朗,它也感受到了溫暖之春,剛附在牆壁上,便從左到右爬行,速度快得出奇,快要爬到婆婆的背後了,婆婆一見,驚叫起來說:「哎呀!你們家的牆上有四腳蛇。」我解釋:「不是蛇,是蜥蜴,我餵養了三個月的小寵物。」
  • 新民晚報數字報-北極圈中的島
    給我父母寄去一張暖色調的明信片,表達感恩,給我荷蘭的住所寄去一張極光明信片,背後寫下我如今在思考的一些命題。用餐完畢,就開始下雨。和好心的奧地利父子早已分別,我們不得不另謀出路離開奧鎮。此時距離下一班公交車還有三個小時。我們再次嘗試搭車,然而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運氣,得到的回答都是無奈的神情和「we’re full」。
  • 冬天的夜晚漆黑而漫長
    冬天的夜晚漆黑而漫長冬天的夜晚霰霧在瀰漫,我站在風雪中些許悲傷。昨天是流逝的青春年華,碌碌無為的羞恥與徬徨,明天是未知和不知所措,朦朧和面對死亡的迷茫。冬天的夜晚寂寞而寒冷,我抬起雙眼看了看前方。山路彎彎積雪涼氣襲人,農院窗鏡暗淡發黃燈光。
  • 新民晚報數字報-富蘭克林與雷電傳奇
    最早提及風箏實驗的是標註日期為1752年10月19日的致《費城報》的一封信。信中介紹了一個實驗,但卻從來沒說富蘭克林做過這個實驗。  「用兩根輕杆交叉成十字,支住一塊手絹的四個角,杆的頂端附上一根尖鐵絲……在線的末端繫上絲帶並綁上一把鑰匙。拉線的人必須站在門內,確保不被淋溼。雷雨雲一經過風箏上面,尖的鐵絲就能引下電火。」請注意,在這個實驗裡,閃電並不直接擊中風箏。
  •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舉行 新民晚報「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鞠敏)上海「開天闢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在東方宣教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各有關單位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新民晚報作了《讓「紅色基因」融入「採編」血脈》交流發言。踏訪革命舊址,尋找光輝足跡,感悟紅色傳統,激勵奮鬥精神。
  • 新民晚報數字報-粽子的英文
  • 新民晚報數字報-隔音效果
  • 新民晚報數字報-母親與野菜
  • 新民晚報數字報-投彈甲蟲
  • 新民晚報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滬舉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報國際部、深海區工作室承辦的新民晚報社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京滬兩地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疫情下的世界與我們」,就當下備受關注的國際熱點事件、議題,以及未來世界格局走向等展開熱烈討論。
  • 漫長的夜晚心情句子,熬漫長的夜晚心情說說
    2、「生命如此短暫,但忘記卻如此漫長。」漫長的夜晚心情句子3、生活從來都不是公平的,而是艱難而殘酷的。4、有一瞬間,因為一個人的話就像被倒入一盆冷水,呵呵,從頭到腳,在表達愛意和表達傷害時語言是如此的脆弱,卻是如此的犀利。5、實際上,世界上沒有同理心。他們不知道這會是多麼痛苦,除非針刺破別人。
  • 新民晚報數字報-太陽瓶子草花開辰山植物園
    這株太陽瓶子草種植在珍奇植物館食蟲植物展櫃內,高高挺出的花葶上開出了3朵花,潔白輕盈的花朵向下俯垂,仿佛嬌羞的少女不敢抬頭迎接遊客注視的目光。  太陽瓶子草主要分布於南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和蓋亞那,共有約10種,是一種比較低等和原始的食蟲植物。
  • 新民晚報數字報-人類到底能活多久
    因此,不少人把目光轉向了實驗動物,開始研究酵母、線蟲、果蠅、小鼠和猩猩們的壽命問題,希望能從它們身上發現長壽的秘密。  上世紀90年代,第一個長壽基因在線蟲身上被發現了。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基因突變就能把線蟲的絕對壽命提高60%,這一點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大家紛紛放下手中的工作,轉去尋找新的長壽基因。
  • 新民晚報數字報-玉出昆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