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上,一個高個子男人,聚精會神地盯著比賽。眼看許昕陷入困境,他的表情看起來頗為平靜,他就是前世界冠軍王勵勤,許昕的「老大哥」。
簡單一句話
許昕成了本屆世乒賽上國乒第一個被淘汰的單打選手。
在外界看來,獨守下半區的許昕,必須要守住,他的外戰成績一直很出色,許昕壓力陡然增大。或許是太想要打入決賽,或許是背上了外戰不能輸的思想包袱,許昕越打越彆扭。首次戰勝國乒的法國選手高茨,在贏下比賽後激動得跳了起來。而許昕在一片嘆息聲中,默默離開了場地。
接下來,是極為煎熬的兩小時,又是萬分重要的兩小時。王勵勤站到了他的身後。繼續陪他去訓練館練球。王勵勤的話並不多,簡簡單單一句,「你要將暫時性的困難作為鍛鍊自己的機會!」
一直是後盾
退役後的王勵勤,身份一變再變,但不變的,是對許昕的陪伴。每一次大賽,他都在近處關注著許昕,每一場許昕的比賽,他都瞭然於胸。「希望更成熟的許昕,能有新的追求。」王勵勤說。
往事隨風,但記憶如此清晰。2013年巴黎,王勵勤的最後一屆世乒賽,在他的主動要求下,和許昕住一屋。每晚,他如兄長般和許昕交談,講自己的過往經歷,當許昕的心理按摩師。
那一年,王勵勤掛拍退役,但這6年來,他從沒離開過許昕。他先後擔任上海隊教練、市乒羽中心主任、上海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如今是中國乒協副主席、市體育局競體處處長,管的項目更多了,但對於許昕的牽掛,是最特別的。本屆世乒賽前的深圳集訓,王勵勤特意抽時間去觀看,並同教練組進行了交流。
來到布達佩斯,王勵勤調遣了上海隊各一名康復師和訓練師,來為許昕保駕護航,他們和國乒下榻同一個酒店。馬琳擔任許昕和劉詩雯的混雙現場指導,王勵勤特意找到他,「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協助的地方,儘管說。」
許昕是這麼看待王勵勤的陪伴的,「不管有沒有交流,只要他在,我就安心了。」
轉型有思考
教練秦志戩這些年經常跟王勵勤討論一個問題,「作為一名老將,許昕究竟面臨一個怎樣的定位,單打怎麼突破?」
如今,東京奧運新增設混雙項目,左手直拍的許昕,迎來了新契機。在國家隊教練組看來,許昕是所有人當中雙打和混雙能力最強的男子選手。跟張繼科、馬龍、樊振東都拿過雙打冠軍,還和韓國選手梁夏銀得過混雙金牌,在國乒有「金左手」美譽。
秦志戩告訴許昕,「在混雙方面保持一定的高度,能讓你有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單打。」29歲的許昕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封閉訓練期間,我練混雙和單打的時間分配是五五開。混雙練得多了,單打方面的壓力反而小了。」與此同時,許昕也深知,奧運混雙名額並沒有被他和劉詩雯提前預訂。隊友樊振東和丁寧,也是一大挑戰,他還需要應對隊友的衝擊和競爭。明天凌晨,兩對中國混雙組合將在半決賽上相遇。
有時候,壞事能變好事。對於許昕今晨的表現,王勵勤是這麼看的,「這場混雙對他的鍛鍊價值極大。他在單打失利後,又在混雙中兩度落後,打到這個份上能啃下硬骨頭,對他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有了這個經歷,接下來跟自己人打,心理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
從不缺信任
追隨著「力哥」的腳步,許昕的身上,不知不覺有了「力哥」的樣子。
王勵勤還沒退役時,秦志戩曾指出,希望許昕學習王勵勤的刻苦。如今,再也沒有教練擔心他不夠刻苦了。一次又一次,他成了國乒陣中的勞模,在各類比賽中身兼數項。同王勵勤之間,一次擊掌、一個眼神,就夠了。
昨夜今晨,許昕一共打了三場球,王勵勤告訴記者,「他遭遇到挫折後,我並沒有去打擾他。而是讓他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我相信,經歷過所有大賽的他,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全面了。」
對許昕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夜晚,但王勵勤依然對他有信心。回到賓館,他沒有去找許昕再談比賽,而是安排兩名上海醫生隨時待命,做好許昕的保障工作。
轉眼,許昕即將三十而立。他不僅要面對傷病的問題,還有小將的衝擊。如何幫助許昕調整心態?昔日有「乒壇常青樹」美譽的王勵勤,從不會在打到多少歲、參加多少場比賽方面,對許昕施壓。他只是在許昕遇到困難時、有點茫然時,如是說:「在運動員的黃金年齡段中,你究竟想要什麼?你必須要認定一個目標,然後去思考,通過哪些方法達到目標、哪些路徑去實現目標。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特派記者 陶邢瑩
(本報布達佩斯今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