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高輝教授課題組在高分子抗菌與檢測研究中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2021-02-15 高分子科技

近年來,高輝課題組在高分子抗菌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1)構建了一種以介孔矽為核包含抗生素(阿莫西林、AMO)、酶、高分子和透明質酸的生物複合納米材料(MSN-Lys-HA-PGMA)。這種材料在體內和體外均具備高效的抗菌活性,特別是在體內對耐藥細菌感染傷口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ACS Appl. Mater. Inter., 2015, 7, 17255-17263; Polym. Chem., 2018, 9, 228-235]; (2) 將b-CD和陽離子高分子偶聯,並通過超分子作用與AIE分子TPEDB複合構建一種兼具細菌檢測和抑制的新型抗菌劑。為細菌診、療提供一種新方法 [J. Mater. Chem. B, 2016, 4, 6350-6357]; (3) 使用MSN裝載AMO,然後採用LBL技術吸附乙二胺修飾的PGMA(PGEDA)、CB[7]、AIE 分子四苯基乙烯的羧基衍生物(TPE-(COOH)4),構建多功能納米聚集體 。CB[7]和TPE-(COOH)4的引入可以提高納米複合體的生物相容性。納米聚集體接觸細菌時,細菌表面的負電荷與PGEDA的正電荷作用,使得PGEDA與TPE-(COOH)4之間的作用力減弱,TPE-(COOH)4失去AIE效應,螢光減弱。特別是:在AD的作用下,AD與CB[7]形成更加穩定的包絡複合物,PGEDA解離,AMO響應性釋放,抗菌活性增強。[ACS Appl. Mater. Inter. 2017, 9, 10180−10189]。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大學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前沿應用研究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郭志前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化學科學》和《配位化學評論》。
  • 川大林煒教授課題組「綜述」:聚氨酯材料表面抗菌功能化研究進展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細菌在植入體表面吸附形成的生物膜(biofilm)會阻礙藥物滲透,並造成術後感染問題。而微生物在公共場所中各種設施表面或者人們日常使用的物體表面的吸附和繁殖往往會形成生物汙損(bio-fouling),這不僅增加了表面清潔保養成本,也是部分疾病傳染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構建抗菌防汙材料表面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康婷董事長劉小兵一行赴天津理工大學調研交流
    天津理工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印壽根教授主持座談會,天津理工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李彭輝教授、電氣電子工程學院院長董恩增教授、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高輝教授、電氣電子工程學院郭健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秦文靜副教授、機械工程學院王鑫教授、高麗蘭教授以及天津理工大學科技處負責人員參加座談活動。
  • 康婷集團深化校企合作——劉小兵董事長一行赴天津理工大學調研交流
    天津理工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印壽根教授主持座談會,天津理工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李彭輝教授、電氣電子工程學院院長董恩增教授、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高輝教授、電氣電子工程學院郭健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秦文靜副教授、機械工程學院王鑫教授、高麗蘭教授以及天津理工大學科技處負責人員參加座談活動。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導師為林瑞森教授,此後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於 2000 年留校任副教授。2003 年起,先後於臺灣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 (NIMS) 開展研究工作,2007 年迄今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卟啉合成化學與有機光電材料。針對卟啉的功能化、光譜與分子間聚集調控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建立了新型卟啉合成策略,豐富其光譜調控手段,拓展其聚集性能調控途徑,實現 12.4% 的碘電解質電池最高光電轉換效率。
  • 「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團隊在擴展卟囉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xpanded N-Confused Phlorin: A Platform for Multiply Fused Polycyclic Ring System via Oxidation within the Macrocycle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基於多肽治療潰瘍慢性感染研究獲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治療慢性潰瘍感染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另外,慢性潰瘍中持續的炎症反應阻礙潰瘍的有效癒合。因此如何發展兼具抗感染及免疫調節的抗菌藥物成為全球抗感染研究人員的重大挑戰。
  • 裴豔中教授課題組熱電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然而,要獲得與現有熱機相當的轉換效率,材料的平均熱電優值(zT)需達3.0左右,現有研究zT峰值可達2.0左右。因此,提高材料熱電性能是提升轉換效率並推進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裴豔中教授2012年加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高性能熱電材料研究與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近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篇,《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 裴堅團隊在高性能n型分子摻雜劑/導電高分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高效、均一、穩定的n摻雜方法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難點。近期,北京大學裴堅教授課題組採用計算機輔助的篩選方法,設計了一種具有熱激活摻雜能力和高混溶性的n型摻雜劑TAM,實現了對有機半導體高效、均一、穩定的n型摻雜。
  • 郭雪峰課題組在單分子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基於矽納米線器件的單分子檢測研究方向,他們已在前期工作中通過結合微納加工技術和界面化學修飾成功地構建了單分子生物傳感器(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5038),並希望能將該單分子檢測技術延伸到單個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為此目的,他們結合具有超快採樣率和超高信噪比的鎖相放大器,搭建出時間解析度達到亞微秒級別的單分子電學測試平臺。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優化電子給體及額外電子受體單元,從拓展 共軛結構和增強分子內電荷轉移 (ICT) 效應兩方面著手,拓展吸收光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小分子共敏化劑彌補卟啉染料吸收缺陷,顯著提升電流。同時,引入多條烷基鏈,抑制染料聚集和電荷複合,有效提升電壓。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此思路,該課題組近期在生物醫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和《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 上海海洋大學在食品包裝領域研究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食品包裝作為現代食品加工製造產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該領域的發展將有助於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的發展需求,減少食物浪費,提高產品質量,延長食品保質期,以及減少食品包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李立教授課題組從功能性食品包裝的角度出發,著眼於抗菌、抗氧化以及高阻隔/呼吸調控三個方面,結合綠色包裝發展需求,在食品保鮮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探索。
  • 香港理工大學蘇秋銘教授課題組招聘研究助理和博士後,有機化學方向
    ▎學術經緯/報導 課題組簡介 課題組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和過渡金屬催化方法學。負責人蘇秋銘老師為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12-31 09:19:19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期,南京理工大學青年教授張根課題組
  • 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我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楊鈺樺博士為第一作者、魯兵安教授為通訊作者,在ACS Nano(影響因子12.88)發表了題目為《Bacteria Absorption-Based Mn2P2O7-Carbon @ Reduced Graphene Oxid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