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件事:正確指引孩子探索和發現新事物

2021-01-09 搖籃網
第36件事:正確指引孩子探索和發現新事物 來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陳靜      日期:2009-06-19      關鍵字:探索 語言表達 認識新事物

  因為孩子的知識範圍有限,所以他們認知這個世界的程度就非常有限。這時,就需要父母為他們開闊眼界,幫助孩子探索和發現新生的事物。

  「動腦筋」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根本途徑之一。而在許多家庭中,孩子處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除了寫作業和玩網路遊戲,基本上對任何事物都採取不管不問的態度。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全部由父母打理齊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些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卻是每個家庭中最常見的「風景」。

  因為長時間的懶惰,導致了孩子的愚笨,這是很正常的因果關係。孩子們本來天資聰穎,但最後卻成了「小笨蛋」,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太不愛動腦筋了。不愛思考,不喜歡去發現、探索問題的孩子,往往是無責任心、無生存能力的。

  那麼,心急火燎的父母們到底該怎樣做呢?首先,我們應該要求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一切事情,而不能只學書本知識,局限在一個有限的小範圍內。

  其次,教會孩子們自己動腦、動手,通過親身實踐去認識社會,思考人生。下面講述一段海倫·凱勒的故事,希望給父母們以好的啟發:

  舉世聞名的奇人海倫.凱勒,在降臨人世後聰明可愛,深得父母喜歡,可是很不幸,一歲時,一場大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以及說話的能力。由於自己一直生活在那個無聲的黑暗世界裡,無法和別人溝通。於是,她從小就變得暴躁且變化無常。對此,她的父母無能為力。

  她的母親曾經不止一次地教導她,希望她能學會最起碼的知識,可是都沒有取得明顯進步。六歲那年,海倫.凱勒的生命中出現了重大轉機,改變她命運的莎利文老師出現了。

  有一天,莎利文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個「水」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記不住。老師指出海倫.凱勒記不住的原因出在哪裡,她帶著海倫.凱勒來到噴水池旁邊,讓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水濺在海倫.凱勒的手上。

  接著,莎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了「水」這個字。從那以後,海倫.凱勒牢牢記住了那個字,再也沒有和其他字搞混。

  在莎利文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海倫.凱勒開始逐步學習,並最終戰勝自己,擺脫了命運的束縛,走出寂靜的黑暗,成為生命的強者。

  同樣是教育海倫.凱勒,她的父母所用的方法就不太成功,而莎利文老師的方法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很簡單:莎利文老師是用自己的心靈去發現最適合海倫0凱勒的教育方法。她不是在向海倫.凱勒一味地灌輸知識,她教會了海倫.凱勒如何思考。

  結果,海倫.凱勒取得了勝利,從生命的黑暗中站了起來,媽媽,這是一種什麼花草,能告訴我嗎?並成為舉世矚目、自強不息的生命楷模。

  很多年輕的父母在生活中可能都會遇到這樣溫馨的情景:抱著剛剛學語的孩子觀賞一朵花,您指著那盆花說「那是一朵花」,然後將所有描寫花如何美麗的詞彙都細細地講給孩子聽。

  當父母陳述完畢的時候,孩子會不太連貫地重複您說過的話。下次再遇見美麗的花朵,孩子會指著花,興奮地說:這是花,是媽媽講過的花。這就是幫助孩子思考的過程,是孩子們賴以不斷學習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探索新事物,這三樣東西應該儘量遠離
    對於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美好事物而言,他們對孩子而言,都是趣味十足,忍不住想要玩一玩,摸一摸,大人們也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會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積極性,雖然說孩子認知一些未知事物,對於孩子而言確實是好事,但是作為父母應該要明白,有些東西可以摸,而有些東西孩子還是要儘量的遠離,
  • 孩子會說卻說不好,家長堅持做5件事,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兒科專家認為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比較強,求知的欲望就很強,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並且專家還發現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欲望比較強,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地開朗。 一、激發孩子表達能力的5種方法 第一種主動和孩子溝通 說話這件事對於大人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比較困難。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可是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出現了反常的情況。
  • 費曼技巧:學習新事物的最佳方法
    裡就提到過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習得」這件事,但怎麼讓「學習」更高效?費曼的這些技巧,值得在進入學習狀態前好好琢磨。「Better than a thousand days of diligent study is one day with a great teacher.」
  • 李玫瑾:提高3-8歲孩子的思維能力,聰明爸媽只要做對這1件事
    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每當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認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論孩子是否聰明,主要原因是他們是否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而父母要使孩子變得聰明而聰明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發展思維能力。
  • 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和聯想能力
    孩子則不同,他們面臨著實施這方面教育的困境和問題,而這樣的困境也成了他們的機會。教育工作者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應當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模式來實行,才能真正有益於孩子思維的條理性和有序性。而這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將會對孩子未來進入社會再度成長,繼續鞏固良好的思維習慣做鋪墊,另一方面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見到效果,讓孩子最快受益於良好的思維習慣。
  • 技術員做了36件事,當上總工了!又做了10件事,當項目經理了!
    作為一名技術員,首選需要具備技術員的基本能力,再從施工過程中做好36件事,就有資格成為總工,若是能在管理方面能做好這10項內容,成為項目經理指日可待!5、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圖紙核對,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與設計溝通(確保向有利於我方的方向溝通),做好設計優化策劃工作。6、組織人員現場調查和測量,確定臨建方案和平面布置及臨建標準。7、編制項目策劃(掌握各種邊界條件,分析項目特點、重、難點及對策,明確項目區段劃分及總體施工順序、各種資源需求、工期目標、臨建規劃、二次經營策劃等)。
  • 孩子太過黏人怎麼辦?這樣做才是帶孩子的正確方式!
    你家孩子黏人嗎?他們對事物總是充滿好奇,你做什麼,他們也會自己去玩弄,讓人好氣又好笑,當然,對於孩子黏人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1有些孩子2歲就會在iPad上點來點去,在別的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就已經會開口模仿光頭強、喜羊羊,於是你總喜歡拿這些和其他家長開玩笑,感慨孩子歪才、夠聰明,然而,玩笑歸玩笑,認真,你就輸了!
  • 這件事你是不是經常在做,有可能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原標題:這件事你是不是經常在做,有可能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文章來源| 微信公眾號:家庭兒童教育(ID:jiatingertongjiaoyu) 作者介紹:多媽,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專注於兒童心理韌性
  • 如何正確認識事物
    人生於世,其實只是做兩件事,一件是認識事物,一件是改造事物。如何正確認識事物,關係到如何改造事物,關係到一切。老子認為事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改造事物應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釋迦牟尼認為事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 讓孩子怎麼學習數學才有意思?那是忘記了解這三件事
    我們忘記了數學學習中最該了解的三件事:一是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二是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三是數學精神的實質和思想方法。1、數學與生活有著這樣的聯繫很多人只知道記住勾股定理的表達式,卻不會熟練應用。問題就出在我們不知道勾股定理與生活有什麼聯繫,無法做到真正理解它的精髓。據說大禹治水,根據地勢高低,決定水流走向,就是應用勾股定理的結果。
  •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讓他的想像力安上飛翔的翅膀,孩子才能自由自在探索一切,有勇氣直面自己的內在需求。有對世界的好奇,又有探索的欲望和能力,才能推動孩子成才成長。聰明的父母,是在孩子「愛學」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潛能和特性,並鼓勵孩子發展。
  • 孩子觀察力差,從4個方面入手,給孩子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0-6歲的孩子非常的擅於觀察身邊很細微的事物,觀察力非常的強大。孩子的觀察力是與生俱來的。可是為什麼會有家長說孩子觀察力差呢?有這麼一句話:「世界上從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姐姐家的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玩手機,但是每天沉迷於打遊戲,對大自然的現實事物,都是熟若無物的,視而不見,即使是出去旅遊也沒有什麼大的興趣,學校老師說孩子對於語言,色彩和節奏都不敏感,目前看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長遠看,以後孩子的審美或者所學專業都有影響。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8件事有助於兒童大腦發育,父母要把握好
    第一件事:孩子哭鬧時,請給他一個擁抱嬰兒時期,孩子尚未具備說話能力,此時哭鬧和肢體動作是他們表達需求的唯二途徑,所以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和處理;而到了幼兒時期,尤其是3歲以下,孩子雖然能夠用語言表達了,但大腦還是容易被情緒左右。這時,右腦會佔據主導地位。
  • 4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實驗證實:什麼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4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實驗證實:什麼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在幼兒園選了年齡不同的兩個班的孩子,小班孩子大概三歲半多一點,大班的孩子大概4歲多。
  • 請不要幹涉孩子的「細節敏感期」
    後來和同事們談起這件事,瑤瑤的媽媽也很不知所措。一方面是身體感受功能的開發,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觀察力和注意力的培養。細節敏感期對幼兒來說十分重要。
  • 宇宙教育:讓孩子用更廣闊的視角認識世界
    一個孩子想要寫字但發現筆沒有了,老師就讓他到商店裡去買一支鉛筆。回到學校,孩子向老師抱怨說排隊買筆,等了太久時間。碰巧旁邊有個睿智的老婦人目睹了這件事,她把小孩叫到了身邊,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支鉛筆的奇妙旅程。故事的內容是:一支鉛筆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很多人都參與了它的生產之旅。
  • 以學習魔方為例,講講三十而立成年人學習新事物的心路歷程
    人,一旦對某件事形成了一種認知,尤其是偏見,那麼他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這個偏見的影響,而且每一次選擇之後,都會更強化這個偏見。偏見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這件事跟我絕對絕緣,絕對絕緣,換一句通俗的話就是:老死不相往來。有了絕對絕緣的心理狀態,那麼這件事幾乎就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為什麼成年人學東西很困難呢?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入冬後,保護血管,高血壓者要少做3件事!多做2件事,尤其第2件
    到了醫院進行了腦部CT檢查,發現腦內左側基底節處血管破裂,血腫進入腦室,經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醫生開具了病危通知,告知家屬做好心理準備,籤了字。接下來,醫生們盡全力對患者進行手術搶救,但很多時候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手術過程中,因腦血管出血量難以控制,最終還是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