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今天看到了一則消息,三影堂攝影獎停辦
這是一個令人惋惜的消息
它是代表著國內高水平的獨立攝影獎項
在如今
被疫情 或是其他一些原因所影響停辦
我不想去討論其中緣由
只希望
攝影藝術在國內的發展能夠更加順利的走下去
我們的攝影藝術 太單薄了
SCP-033描述了特別有趣的一個現象,當然是虛假的——通過寫在不規則牛皮紙張上的複雜公式,即可獲得短暫的、通往高維度世界的通道,這得力於發現了一個藏在兩個10以內整數之間的另一個「整數」。同樣的,來自於美國的短片《被隱藏的數字》也敘述了這一有趣的現象,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被隱藏的數字》。單從懸疑角度來看,這兩者之間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想空間,是否真的存在那麼一個並不被我們所熟知的整數,而這個整數又如何被表示呢?
這是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同理。如果你能夠證明1+1=2,那你可能會獲得菲爾茲獎。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石,即使對於藝術而言,也如此。
攝影本身是一個集藝術與技術一身的學科,其複雜性絕是非一句話解釋的清楚的。在藝術上,攝影有無限的創新能力,但在技術上,一切的曝光參數皆要通過互易律來進行調整,這是攝影裡數學的最基礎的反應。往大了講,當我們在使用Photoshop、affinity等一些軟體對數碼攝影圖片進行調整時,二進位計數法和複雜的算法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決定性作用。我並不是在強調數學對於攝影的重要性,在攝影這個學科中所涵蓋的議題實在太過寬廣:社會學、哲學、美學、符號學、現象學等等,都在攝影理論的構建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數學卻仿佛被廣大學者所忽略,而數學的觀念對於攝影的影響可謂十分複雜且深遠。黃金分割比的0.618的比值為我們帶來精妙的構圖原則,圓周率為我們帶來了光圈值的數位化表現,感光度的測定為照片的拍攝提供了更加細緻的調整可能。但這僅僅是數學在技術上的表現,那麼攝影思維的構建上呢?數學還是否在推動著攝影藝術的前進呢?
讓我們幻想一個畫面。在某部電影中,要設計一個精緻的房間,讓我們再來給房間的主人貼上二次元的標籤(此處無意冒犯,因為我的腦子裡的第一反應是《閃光少女》的女生宿舍),那麼我們會用到哪些元素來構建這樣的房間呢?公仔、手辦、海報、貼紙、可愛的小玩具、精緻的風鈴等等等等。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安排這些元素存在於畫面當中,既可以表現房間主人的獨特標籤,又能做到不影響即將要在房間中發生的故事呢?那麼對於畫面元素安排的加減法就出現了。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同時,還要合理安排其位置並做到完美,實在不算一件簡單的事情。誠然,在電影的拍攝中,這些事情更多是由導演與美術組協調,由攝影師來決定的;但是如果我們並非在房間中,而是去雅魯藏布江峽谷中,拍攝壯闊的風景呢?我們又該如何安排面前的江水與山峰?
如同我上面所說到的,加減法在這裡出現了。元素是攝影畫面最基本的建構,增加或減少都會對畫面產生不同的影響。郎景山苛求減少畫面元素的構建,使其照片符合國畫般的設定;而到陸元敏,則不去思考元素的構建,隨心而動。兩者並無具體上的好壞之分,只是攝影觀的不同所帶來的差別而已。對於加減法,或許很難來判斷攝影本身的特性來,但在創作中,具體元素的安排及其具體。如格裡高利,導演攝影的倡導者,苛求對畫面元素進行最極致的加減改動——當然,在每一個攝影師的腦海中,畫面元素的加減一直是其最重要要考慮的核心議題。哪怕如寇德卡、弗蘭克、陸元敏這般,都一定會在拍攝的瞬間思考元素的構建與安排。於是乎,在現在的攝影教學體系當中,都十分認同一個觀點:攝影是在做減法的。確實如此,在畫面的安排中,加法或許只會讓畫面顯得更加凌亂,而減法可以剔除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符號,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表現力。這與中國傳統繪畫如出一轍。
但在我看來,攝影在做減法的同時,也在不停的做著乘法的運算。畫面中的元素出現一個與出現兩個,可能在符號上帶來了更強或者不同的載體,為單一畫面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手段;而元素的替換也如此,如果你覺得小刀不夠暴力,那麼可以換一個斧頭上去,當然這可能屬於次方運算,數學不好的我認為這與乘法可能如出一轍,畢竟是多個數字相乘所得。當你的小刀被換成斧頭,所帶來的畫面衝擊力被放大,其所帶來的符號屬性可能也會被改變,這個東西我們放在以後的文章裡慢慢來聊。當然,乘法運算的核心在於,你必須對你的畫面有著充分的構建,不能簡簡單單的來做,畢竟複雜的乘法運算,還是要列個豎式的。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起點,關於SCP-033的那一段上來。SCP本身是由一群網友所猜想的、一個複雜的超自然事件/物體收容基金會,很有趣,推薦給大家。話說回來。033帶來的一個全新的理念,所謂發現一個新的整數則開啟更高次元的空間,這與攝影來講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我們在看一張照片時,無論它是數位化的、被呈現在屏幕上,還是被列印出來放大出來擺在面前,又或者僅僅是印在底片上的影像,他們不一而同都是二維世界的產物,都停留在平面的階段。攝影在經歷近160年的發展,也並沒有將二維向三維過渡,這來源於人類本身所存在的觀看屬性——人類是存活於三維世界的動物,並非更高次元的「更高級生物」。而攝影被限制於二維的空間,無法向更高維度進行擴展,於是乎裝置攝影便產生,為攝影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展現手段。當然,新的維度的構建從來都是攝影中最困難的議題,希望有朝一日會有人打破這個常規,也許能讓存活在三維時空的我們體驗到所謂的更高次元才能「看」到的東西。
寫在後面:
很久不動筆寫這麼複雜的文,有些生疏
實際上我想要表達的不只有這些,但卻找不到更合適的語句來表達
觀念的文字化可能是理論研究中最難的東西了
寫的不好,多多包涵
希望我能儘快把後面的寫出來
實際上,《談攝影》已經是一篇一萬多字的長文了
我並沒有展開敘述很多複雜的東西,我並沒有那樣的能力來敘述好它
所以,這樣也不錯
希望我後面不要忘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