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高科技領域明星企業家,真能管好富士康嗎?

2020-12-05 康斯坦丁

自中國製造2025計劃被提出以後,製造業瞬間變得很熱門,鐵娘子董明珠說話經常帶刺兒,直言不諱地抨擊競爭對手,但大家願意原諒她,甚至把她捧成網紅;代工大王郭臺銘也有同樣的性格,說話更是非常有特色,免不了得罪很多人,特別是大陸的媒體,加之,富士康是一個百萬員工的大象企業,局部區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好在,隨著富士康褪去神秘,開放園區,更妥善地處理媒體關係等等,公眾對代工大王的印象逐漸好轉,尤其是認同這家企業天文數字的營收、創造就業的能力以及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但因地處產業鏈最底端,他們和媒體的期望之間總會隔著一道微妙的牆。前不久,筆者看到一篇熱門文章,題目叫做《上帝欠富士康一個任正非》,大概意思就是:富士康是一個優秀的企業,但是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來管理和掌舵。

顯然,文章的作者不是什麼大咖,也應該沒有經歷太多的製造業管理,他大概只是讀到過一些央視之於任正非的褒獎,天真地認為,任正非可以擺平一切,但稍微懂一些企業經營的人都知道:華為和富士康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企業,前者做研發,匯聚了一大批的優秀精英;而後者則是製造企業,幫大量的平凡員工找到工作,任正非真到了製造業,估計需要一段很長很長的適應期,妄論脫胎換骨。

百萬員工,製造業經營難度在哪裡?

製造業水挺深,特別是當員工數量達到百萬之巨的時候,更會衍生出大量的問題,經營難度更是直線上升。首先,百萬員工意味著天文數字的成本,眾所周知,製造業都是營收上天、利潤貼地的,而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用工」成本,企業要負擔員工的工資、加班費、保險、福利等等,更尷尬的是,製造業以流水線生產為主,工作都是標準化的,企業向員工支付薪水,但只用到他們的眼睛和雙手,基本用不到他們的腦子,這意味著,製造業員工的薪水不會太高;相比之下,華為的人才體系內則充滿著985本科以及琳琅滿目的研究生、博士生,任正非深諳人性,捨得分錢給到員工,且豪言:只要錢給到位,不是人才的人也會變成人才,顯然,如此經營箴言更適合華為,畢竟,任正非麾下都是上等的璞玉,但同樣的做法,就不適應流水線員工,尤其是低學歷者更是無法用金錢改造之,正如即便給我3000萬美金年薪,誘惑足夠大,但我也打不了NBA……

其次,製造業的經營更注重風險管控,任何的生產訂單都是一筆生意,都有非常明顯的時效性,加之,利潤非常低,稍微大手筆的投資,都可能消耗掉幾年的利潤,所以,大型製造業的經營者,從來都不是引領潮流的先鋒,也很難完成重要的大變革,強悍如郭臺銘曾經喊出:三年百萬機器人計劃,最後也是爛尾計劃。事實上,可以想像任何機器人的上線,都需要研發、優化、運行、維護,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動輒上百萬、幾千萬,而製造業的訂單又是飄忽不定的,與其把錢壓在自動化上,倒不如直接招聘人類員工,支付相對低廉的薪水,這也是為什麼富士康沒有百萬機器人,卻常有百萬的員工。顯然,任正非不會這麼幹,也無法只接受短期投資,中美貿易大戰、5G軍備競賽,都體現出華為做長期研發投資的決心,況且,任正非早就說過:在通信業界,沒有五十年是幹不成什麼事的,同樣的五十年送給郭臺銘,可能早就換掉好幾輪的生意夥伴,但流水線依舊是流水線,百萬員工依舊是百萬員工,經營沒有對錯,只有在行業大環境中的適者生存。

此外,因富士康坐擁百萬員工,之於當地經濟的拉動非常重要,它必須自己保持健康,不能輕易倒閉,或者說,要同地方管理搞好關係,有了管理者的支持,郭臺銘才逐漸把企業做大做強,大到不能倒,相信這也是網際網路企業家鮮有的經歷。

+網際網路,製造業改革如何大刀闊斧?

前些年,網際網路+的概念特別火,但郭臺銘接受採訪時卻說:製造業不能跟風,他們都搞網際網路+,而我們是「+網際網路」,隨後解讀網際網路是一種非常好的工具,它可以用來改造、升級製造業,卻永遠都無法取代製造業。顯然,巨人的眼光總是犀利而準確的,自從工業4.0,中國製造2025計劃被提出之後,公眾才有了更清晰的輪廓,製造業+網際網路是未來經濟的主流模式,網際網路企業家雖然沒有辦法完全取代郭臺銘,去管理富士康,但他們依舊可以替中國製造業,提供比較好的工具,幫助其大刀闊斧地改革。

中國製造業曾經最大的優勢是廉價的勞動力,但隨著社會的變革,用工成本日益高漲,筆者曾專門調查過「派遣工」市場,觸目驚心。如前文所述,製造業有很大一部分成本都來自於人工,所以,製造業或者說富士康最重要的改革要點,就是減少人力。事實上,百萬員工給了郭臺銘一個代工皇帝的稱號,卻無時無刻不在消耗他的資產。總得來說,靠自動化、機器人、數據採集系統是製造業的變革方向,任正非麾下的5G產品,完全能夠替製造業建造數據分析系統,這會大大降低人工統計、計算的工作,同時,機器人如果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那麼,它們和自然人員工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完成一些非常精密的製造工作。此外,網際網路、物聯網勢必會大範圍應用於製造業,感應器會讓製造業的物料、設備、空調、變壓器之間形成「社交網絡」,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生產的穩定,至於說,關於訂單預測,未來消費者的偏好等等,都可以通過「萬物聯網」來進行預測。

隔行如隔山。相比於網際網路企業,製造業的審美性雖然不高,但靠的是兢兢業業,穩定地出貨,更多了一分踏實。富士康與郭臺銘能建立起代工帝國,資本雄厚使得業界無法撼動,想想自有其獨到之處。英雄惺惺相惜,而非取代之。(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富士康:大象難轉身?
    2、富士康之於地方經濟和國家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在整個電子產業鏈的地位難以替代。3、積極轉型中的富士康布局多個領域,有客戶優勢和數據經驗,會逐漸擺脫代工束縛。2018年6月8日,持續經營未滿3年的工業富聯登陸A股市場,創下了36天閃電過會的記錄。
  • 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
    2014年,富士康與北汽新能源共同組建北京恆譽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電動汽車租賃、分時租賃、電動計程車等業務上展開合作。而在2016年放棄和諧富騰後,富士康並沒有就此脫離汽車行業,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領域。從2017年開始,富士康在汽車相關和出行領域大量投資,先後投資入股過網約車獨角獸滴滴出行、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
  •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過去十年屬於移動網際網路,但人們大都只關注佔據在C位的BAT,卻忘了支撐移動網際網路十年的除了軟體還有硬體。雪萊說,「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網際網路喧鬧嘈雜,製造業則是一汪沉默的深水。立訊精密則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典型範本——完整的時代紅利,暴漲的股價,無限擴張的故事。
  • 鄭建新率隊赴深圳考察富士康科技集團
    自2011年富士康正式落戶衡陽以來,雙方合作互信不斷加深、合作領域持續拓寬,在推動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及賦能平臺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實現了互利共贏發展。 11月16日,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與我市白沙洲工業園區、高新投資有限公司籤署協議,共同出資建設衡陽「智造谷」項目,打造全國首座「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世界『燈塔工廠』應用示範基地」,並輸出工業網際網路學院與高端智能製造創新設備,實現從人才到技能多維賦能。
  • 富士康的一天如同工蟻般
    富士康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以臺灣知名企業家郭臺銘[1]所創辦的鴻海精密為核心所構成的企業集團,成立於1974年2月。專注於電子代工服務(EMS),旗下多家企業在臺灣證券交易所、那斯達克、香港證券交易所或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 富士康為什麼選擇了他——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
    當時,工業富聯把全球頂尖的刀具公司請到了深圳,但沒有一家企業能攻破難關。於是李軍旗他們做了個決定,好吧,那就乾脆自己上,自己去研發。最終,他們也確實成功了。李軍旗的做法是,先在工業富聯自己的某個領域嘗試,若能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才會逐漸推廣到上下遊企業和供應鏈,然後是跨行業、跨場景到其他領域。
  • 碳納米管在觸控面板領域的應用解析
    清華大學教授談碳納米管的觸控螢幕應用  碳納米管絲線,每根線中約有一百萬根碳納米管。這條線的強度,可以做到2 GPa,鋼大概是幾百MPa的強度。  碳納米管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於2002年5月奠基,2003年12月8日啟用,是由清華大學和富士康集團合作的一個科研機構。  「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是清華大學於2002年首先發現的創新材料。它就是從「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中,直接幹法抽取得到的薄膜。
  • 董明珠悖論:用反網際網路的方式 成企業家第一「網紅」
    悖論在於,她用看似最反網際網路的方式,成了企業家中第一「網紅」。網際網路精神是什麼?或許有一千種定義,但還是能提煉出幾個關鍵詞,如:包容、平等、 共享、協同、迭代。董明珠幾乎站在了每一個詞的反面,卻能在網際網路世界中活得既有裡子又有面子,這簡直是對網際網路沙文主義者啪啪打臉。她懟同行。
  • 推動One Digital Foxconn 數字富士康穩步前行
    鴻雁獎是此次數字富士康優秀團隊和個人獲得的獎項,也是富士康於集團內部首次設立的獎項。該獎項旨在對集團重點領域推動的領軍人物及團隊進行評選表彰,希望他們能像鴻雁一樣發揮領頭作用,帶領富士康轉型發展。2020年7月中旬,工業網際網路辦公室聯合集團工會發起了此次數位化轉型評優活動。自活動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園區多個單位的53份參選報告。
  • 環境越艱難,越能催生真正的企業家精神
    時間推移到1995年,英語老師出身的馬雲第一次在美國見識了網際網路。他在eBay上搜索美國啤酒、德國啤酒能找到很多,卻搜不到任何中國啤酒。這促使他後來創辦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要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家102歲的百年老店。從最初的B2C電商網站到如今多項全能的數字經濟體,阿里巴巴跨越了一個又一個「第二曲線」,實現了戰略跨越式增長。
  • 富士康用半導體書寫新篇章
    王來春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女富豪、立訊精密創始人、企業家,但最為大眾所熟知,也是傳播最為廣的則是——富士康女工,也許這個標籤的背後藏著的是普通人對逆襲的一種美好憧憬。 1988年,初中學歷的王來春闖進了富士康的深圳工廠,成為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批打工妹,這個敢作敢為的年輕人,歷經十年時間,從一個普通女工,升到了大陸員工當時最高的職級「課長」。
  • 富士康也造車?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正如我們此前文章(特斯拉降價,一個慣用的伎倆,和茅臺新高一樣套路 )中的觀點:做空特斯拉的空頭,正揪住特斯拉的產能問題不放;相應地,特斯拉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擴張產能,至於做工問題,特斯拉現階段沒精力管,也不想管。由此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軟體決定硬體已是造車新勢力的共識,那麼,如果把特斯拉對標蘋果(AAPL),誰又會成為特斯拉的富士康(iPhone主力代工商)?
  • 董明珠被碩士論文稱「自戀」:企業家當「網紅」其實也有無奈
    然而,除卻個人原因,其實企業家當「網紅」也有無奈的成分。第一、企業家當「網紅」更有利駕馭公司,這比建立一套管理體系有效得多。做過企業的人都知道,人都是千奇百怪、思想行為各異的。要想把人管住,真不容易。所以就有人專門研究管理,什麼豐田精細化、德魯克、6S、儒家國學等等,最終目的,就是想把人管好。但是,從零到無建立一套管理體系,並且不斷細化、維護,需要很長的時間,很高的成本。所以中國古代帝王採取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樹立權威和個人崇拜。所謂「天子」,代上天管理,天下萬民只有服帖。
  • 野心家郭臺銘:富士康是打不死的蟑螂!
    而今天,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工業」)首發獲通過。從預披露到上會,富士康工業僅用了36天,刷新A股記錄。若A股上市成功,有望市值達到5000億元,公司市值將一舉超過阿里騰訊,躋身世界前五。
  • 這些企業家有話說!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企業家座談會在
    8月28日,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企業家座談會在青島舉行。來自金融、智能製造、教育、網際網路、大健康等領域的企業家代表以及青島各區市、經濟功能區,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共15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
  • 深圳富士康放假四個月?富士康回應:並無大規模裁員及休假
    原標題:深圳富士康放假四個月?富士康回應:並無大規模裁員及休假南方網20205月6日訊 日前,有自媒體平臺稱「深圳富士康宣布從5.1放假至9月1日,原因是客戶訂單減少」,記者從富士康求證,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回復稱,目前集團大陸各廠區運作正常,並無所謂大規模裁員及休假狀況。知情人士也表示,「只見網上有,現實倒未聽說」。
  • 騰雲憶想助力富士康雲化轉型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騰訊TCE能為富士康集團解決從數據處理到技術部署等全方位的雲化轉型解決方案。而作為實施交付方的成都騰雲憶想公司,在2019年1月接到訂單後,便立即組建最高規格的項目對應團隊,從實施到交付都嚴格把控,積極幫助富士康集團聚能雲端,推動工業製造業全面邁向「智」能製造時代。
  • 冠名熱門綜藝、邀請明星代言,「梵蜜琳」們真能藉此乘風破浪嗎?
    冠名綜藝節目、邀請明星代言,微商品牌們真能藉此扭轉公眾心中的品牌形象,「乘風破浪」嗎?頂部綜藝帶來資本狂歡,微商冠名熱門網綜引熱議《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可謂是今年現象級的爆款綜藝節目。《消費者報導》就此諮詢了一名業內化妝品配方專家,他認為這款產品並沒有當下最流行的成分,也沒有特別亮眼的高科技,「水解珍珠的話,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它裡面的添加量是多少,單純從珍珠上來看的話,胺基酸含量種類是比較多,但是總的含量還是比較低的;水解羊胎盤的話,這個提取之後還有沒有活性,還需要進行驗證,所以說這款產品確實沒什麼太高科技的東西。防腐劑的話,用的這個是甲醛釋放體,這個是最大的缺點。」
  • 2020中國十大高科技公司:大疆上榜,第二年營3700億
    國內比較有名的富士康、硬體製造華為,還有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和騰訊都是科技公司。然而這些企業間的差異,很難對比最強的,所以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特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讓老外聽了都害怕的中國十大科技公司吧。 中國十大高科技公司 1、華為 2、阿里巴巴 3、字節跳動 4、大疆 5、騰訊 6、富士康 7、中國移動
  • 民退國進基調已定,馬雲感嘆中國的企業家不會有好下場!
    要真這樣,這不就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嗎?這還是其次,最關鍵的是,在我們的歷史上,這樣的運動真真實實的發生過。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公私合營運動,國家委派幹部參與企業管理,接著按照四馬分肥原則分配利潤,最後象徵性買斷資方股權,成為國有企業。經濟制度是社會制度的基礎。經濟怎樣,世界就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