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現古代食譜
編輯/獨目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考古學家發現,未上釉的陶瓷炊具可以保留烹飪食物殘餘物的信息。比如,烹飪火雞,玉米粥或燉的豆子 ,可以通過分析它們所製備的陶器中粘附和吸收的化合物來判斷。得到的數據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重新了解關於過去膳食成分。甚至可以揭示古代社區內的社會、政治和環境關係。
-
FDA確認,不粘炊具含有有毒化學物質,正在汙染我們的食品和水源
這些化學物質通常還存在於不粘炊具和食品包裝中,極有可能出現在我們的下一頓飯裡。如果用受汙染的不粘鍋烹飪受汙染的食物,那將是有毒化學物質的雙重打擊。 該機構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他們的發現將在晚些時候發布在PFAS的最新網頁上,並且他們正在努力更好地了解PFAS帶來健康問題的潛在可能性。
-
古代基因組學揭示東亞的歷史!研究表明,東亞居民來自兩個族群
對東亞地區古代人類基因組的首次大規模研究表明,該地區的許多居民來自兩個曾經不同的種群,這些種群是在大約一萬年前農業發展後開始融合的。這些研究還揭示了從中國南部延伸到南太平洋的古代人類之間的聯繫,以及沿海居民之間的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提供有關人類如何在東亞定居的線索。
-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瘟疫爆發——來自千年歷史記錄的復原
有些研究著眼探索預測未來的模式,也有科學家從歷史中尋找線索。 瘟疫、洪澇、乾旱、饑荒、蝗災與氣候變化——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知彬和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Nils Chr. Stenseth的合作團隊就將這些散落在中國歷史中的點連綴成線,揭示了我國古代那些哀鴻遍野的瘟疫災難背後的原因。
-
北京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元古代海底甲烷的釋放機制
北京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元古代海底甲烷的釋放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29 13:55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41272017、41322021)的資助下,北京大學沈冰、董琳課題組近期在臼齒碳酸鹽巖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從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天文觀察,甚至是在文字出現之前,就特別注意天文觀測,為世界留下了豐富的天文學觀測記錄。由於漢字的高度穩定性,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古代文獻中找到遠古時代的天文學記錄資料。
-
新研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新研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學網(小柯機器人):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Pontus Skoglun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人類馴化狗的歷史。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3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對27隻古代狗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所有狗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與當今的狼不同,自馴養以來於狼群的基因流有限,但狗對狼群的基因流卻很大。到11,000年前,至少有五種主要的祖先血統已經多樣化,這表明了舊石器時代狗的悠久遺傳史。
-
國際最新研究:一種古代鳥類因巨喙改變演化記錄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了一種此前未知的鳥類的化石,這種鳥擁有大而深的喙,令人聯想到現代巨嘴鳥。該化石樣本來自大約1億-66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馬達加斯加島,它表明古代鳥類的喙遠比此前預期的更加多樣化。
-
河北:關於唐山陶瓷歷史與文化的哲學思考
所以,探究唐山的陶瓷歷史,不能僅僅局限於現有的史料,而應該以哲學的視角和文化的自信,依據「以實物記錄歷史」的基本原則,在歷史的長河中進行理性的學術化梳理。 一、遠古陶器燒制史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考古發現證實,遠在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我國古代先民就已經發明了陶器。 唐山陶瓷歷史久遠。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助姚熹登頂鐵電陶瓷研究高峰—新聞—科學網
無限風光在險峰
-
我國古代歷史科學儀,最完備的古天象記錄,最古老的天文觀測
大家好,我是黃玉龍,今天給大家說說我國古代古老的天文觀測!最完備的古天象記錄我國有大量古代天象記錄資料,它們不但在時間上比世界各國早,而且也最完備,詳細可靠。它們是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
揭秘地球氣候歷史的高保真記錄
《科學》雜誌當地時間9月10日報導,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廣泛的國際合作,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SC)、德國不萊梅大學(UOB)、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等首次編制了一份高保真度、具有連續性的地球氣候變化記錄。它記錄了地球過去6600萬年間的氣候變化情況,揭示了4種不同的氣候狀態(溫室、暖室、冷室和冰室)。
-
科學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科學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0 14:39:15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Pontus Skoglun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
地質地球所揭示華北北緣大青山地區古元古代快速高溫進變質-退變質...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研究室博士後焦淑娟及合作者在長期對華北孔茲巖帶進行變質作用研究的基礎上,新發現了大青山地體一處含假藍寶石變質巖。該巖石為典型的富Mg-Al變泥質巖,不但保留了進變質礦物組合,還清楚地記錄了各退變質階段。這暗示著該巖石可能經歷了快速的構造熱演化歷史。
-
化石記錄揭示最早節肢動物「光感保護器」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的一項演化學研究,瑞典科學家報告發現了有5400萬年歷史的大蚊眼睛化石,這是迄今已知的首個節肢動物的黑色素避光色素化石記錄。進一步分析揭示了在化石形成過程中,大蚊眼構造會發生哪些改變,而此前對其它節肢動物(如三葉蟲)化石的眼構造解讀可能需要重新評估。昆蟲和甲殼動物這類節肢動物的複眼是動物界最常見的視覺器官。複眼的演化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2億年前,研究早期樣本可以獲得對節肢動物眼睛和視力的更多認識。
-
10大炊具上榜中國不粘鍋知名品牌榜
這些知名品牌生產企業擁有較強的品牌優勢、技術研發及創新能力,他們重視對國內外市場的開拓,積極弘揚傳統烹飪文化,堅持全面的質量管理,產品質量過硬,服務體系完善,注重產學研用相結合,順應並引領了現代社會安全、健康、衛生、科學的要求趨勢。上榜企業負責人在中國不粘鍋質量發展論壇上,就質量、品牌、發展等問題展開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