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又鬧文字笑話!日媒:都是廢除漢字惹的禍

2020-12-11 日本頻道

原標題:韓國人又鬧文字笑話!日媒:都是廢除漢字惹的禍

  韓國人放棄漢字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韓國在近代吸收了大量日本和製漢字詞,但是後來卻廢除了漢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諺文書寫,造成民眾語意理解困難,甚至鬧出不少笑話。日媒稱,日本人稍作思考便知道邏輯不對的事情,韓國人卻囫圇吞棗地加以理解,這其中涉及到漢字廢除所帶來的影響。

  韓語漢字詞中8成是和製漢字詞

  據日本mag2網站報導,原本朝鮮半島都處於漢字圈範圍內,如果用漢字書寫的話,很多用語都好理解,對遊客來說也很方便。但是韓國人卻用讀音接近於漢字詞讀音的表音文字進行書寫,導致了很多不良後果。

  日本豐田有恆曾在《韓國不能復活漢字的理由》中敘述道,「韓國很多漢字熟語來源於日治時代的日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熱衷於大量汲取歐美文化、科技等成果,研究出倫理、科學、報紙等方面的各種譯詞,連漢字本家的中國都進行了吸收採用。如今,韓國使用的漢字詞中,有8成以上都是和製漢字詞。特別是在日治時代,日本在政治、科學技術、企業經營和體育等方面迅速推進近代化,韓國在這些領域的專業術語幾乎都是來源於和製漢字詞。

  比如,在科學和數學領域,和製漢字詞有:科學、化學、物理、引力、重力、密度、組成、體積、加速度、電位、電動、元素、原子、分子、鹽酸、算數、代數、幾何、微分、積分、函數等等。在經營方面有:社長、常務、部長、科長、手續、組合、株式、支付、赤字等等。

  韓國通過借用和製漢字詞,學習了近代科學技術,在近代企業經營上開始起步。

  廢除漢字惹的禍

  雖然在科學技術、企業經營、交通、法律和政治方面,近代韓國吸收了大量日本的和製漢字詞,但是從1970年開始,漢字開始在韓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教科書中消失,這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韓語中的同音漢字比日語多得多,這導致韓語中出現了大量的同音異義詞。比如,長、葬、場都讀一個音,所以會長、會葬、會場都是同音詞,「會長來會場會葬(送殯)」念起來會讓人啼笑皆非,所以從文脈來判斷很難。平常說話交流還沒那麼嚴重,可一旦書寫時對於正確傳達語意有很大的影響。

  韓語中,神社和紳士讀音相同,在被問到「靖國神社」時,韓國年輕女性竟回答「應該是某個偉人吧」,把靖國神社理解成某個偉大的紳士。

  日本如果都用假名書寫的話,除非有忍耐力,否則沒有人能讀下去,而且閱讀速度會大大下降,一年平均讀完5.3冊書是完全不可能的。

  韓國人的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據日本news-postseven網站報導,在日本對韓國殖民統治的時期,韓國使用的是較難的漢字,民眾大多無法讀寫,識字率僅為6%。因此,日本將學校數量增加了59倍,達到5960所,向民眾教授諺文,這種文字相當於日語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當時普及的是漢字諺文混合書寫的形式。由於福澤諭吉的努力,朝鮮人的識字率在1943年上升到22%。

  但是1970年以後,韓國逐漸廢除了漢字,只使用表音文字諺文。有很多人指出由於廢除漢字,韓國人的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日本拓殖大學國際學院教授吳善花指出,最近,連韓國一些研究人員因為不懂漢字,根本無法閱讀歷史資料。因此,韓國人不能了解本國過去的歷史事實,把一些「孤芳自賞」的幻想當作本國的歷史事實。(編譯/海外網 鞏浩)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

相關焦點

  • 廢除漢字惹的禍!韓國人婚禮現場收紅包顯尷尬
    海外網10月24日電「漢字至今仍在韓國婚喪禮儀中廣泛使用,如果全部換成諺文會怎樣?」最近,韓國《首爾新聞》刊登了這則消息。對此,韓國年輕一代和老一輩人的觀念有所不同,年輕人認為韓國人就應當使用韓國發明的文字,而老一輩人反駁道,「你們年輕人把諺文用得得心應手,可是出生在漢字一代的我們,用漢字用慣了,無可厚非。」眾所周知,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的文字是漢字,後來由於廢除了漢字,導致各種弊端顯露出來。鑑於廢止漢字後的種種不便,韓國民眾開始呼籲恢復漢字使用。
  • 韓國人婚禮現場收紅包不認識名字:廢除漢字惹的禍
    海外網10月24日電 「漢字至今仍在韓國婚喪禮儀中廣泛使用,如果全部換成諺文會怎樣?」最近,韓國《首爾新聞》刊登了這則消息。對此,韓國年輕一代和老一輩人的觀念有所不同,年輕人認為韓國人就應當使用韓國發明的文字,而老一輩人反駁道,「你們年輕人把諺文用得得心應手,可是出生在漢字一代的我們,用漢字用慣了,無可厚非。」眾所周知,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的文字是漢字,後來由於廢除了漢字,導致各種弊端顯露出來。鑑於廢止漢字後的種種不便,韓國民眾開始呼籲恢復漢字使用。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韓國的小朋友們的確不太靠譜,常常自詡為文明古國,各路專家還論證出許多中國的歷史名人以及重要發明和活動都出自於韓國,有些居然還申遺成功。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對於老一輩而言,漢字意味著傳統,意味著歷史,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所以,韓國的許多中老年人還是以認識漢字(就算是不會讀也要以能夠看得懂為標準)為驕傲的。
  •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和韓國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定的淵源,在很早以前,韓國也用漢字來書寫,但是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全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的是韓國自己的文字!那麼,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要寫中文名?韓國廢除漢字72年大概在二戰剛剛結束不久,韓國掀起了一股「脫漢運動」的熱潮。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 憲法法院「廢」漢字「換」韓文?韓國排斥漢字竟鬧出這麼多笑話!
    早前,漢字出現在韓國最高司法機關的標誌上,曾引發很多韓國人的不滿,他們提議憲法法院將漢字換成韓文。9日,韓國憲法法院舉辦了新徽章揭幕儀式。憲法法院負責人表示,新徽章以後會用在憲法法院旗幟、審判庭以及裁判文書等各種象徵憲法法院的標誌物上。韓國憲法法院新舊徽章對比據報導,韓國憲法法院在9日舉辦新徽章揭幕儀式。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韓國會不會恢復漢字,其實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強盛了,那麼周邊國家都會學習甚至拋棄本國語言和文字。如果中國沒落,那麼就相反。韓國為了防止法律歧義,都用漢字行文或注釋解義。韓國廢除漢字教育進入中小學後,只有私立學校才學到漢語。所以韓國的法官檢察官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女,因為只有他們有錢讀私立學校,從而懂得漢字。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為何又後悔了?
    在樸正熙宣布廢除漢字之後,進程十分艱難。直到80年代中後期,韓國社會上的漢字痕跡才漸漸少去,電視、報紙雜誌上的漢字越來越少,韓文(諺文)越來越多。 韓國人的民族情緒特別複雜,當了上千年的藩屬國,又被日本佔領了那麼多年,韓國人急於擺脫身上的「烙印」,急於樹立民族自信。對於廢除漢字韓國人自然是非常支持的! 漢字廢除了,麻煩來了!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在上一文,我們剖析了越南廢除漢字的前因後果,也了解到文字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越南之所以咬牙也要廢除漢字,於他們而言意義重大,更關乎自尊、關乎一個族群的文化認同。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這些細節讓人發笑
    尤其是韓國,由於曾是中原王朝的蕃屬,所以,使用漢字的歷史長達上千年。只是,到了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才下令在韓國全面實行韓文教育,漢字才慢慢從韓國教科書及官方文件中慢慢消失的。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那時,韓國(當然準確說那時還沒有韓國)的歷史、法律等等,都是拿漢字寫的。但用漢字書寫,也有問題,韓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簡單來說就類似於英語和漢字,你想想在這兩種語言中切換會有多少麻煩。而且,漢字還很難寫。所以,到了15世紀,朝鮮王朝世宗大王與其子文宗大王主導創製了韓國人特有的文字——《訓民正音》,也就是現代韓語的前身。
  • 廢漢字數十年後,如今韓國人怎麼看待漢字?調查結果出人意料!
    韓國人,對於中國創始的漢字,心情真是複雜、苦惱又尷尬。圖: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在寫漢字書法近百年來,他們的態度,基本情況就是:主觀上一直想廢掉漢字,但客觀情勢上又根本抹滅不了。所以呢,始終都陷在廢除與反廢除、恢復與恢復多少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中文名字,不是廢除漢字?說出來別不信
    大家都知道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是對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世界上各個國家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在我國唐代時期,日本等國就有非常多的學者在中國「留學」深造。對後世的日本文化影響甚大,不僅是日本文字,在日本國民生活習慣和建築上都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
  • 韓國人:中國文化影響太深,韓國廢除漢字50年我們卻依舊要學中文
    韓國人:中國文化影響太深,韓國廢除漢字50年我們卻依舊要學中文。我們都知道,韓國以前使用的其實就是漢字,但是後來他們覺得需要擁有自己的特色,不想再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就選擇廢除了漢字。所以韓國人其實都有中文名字的,包括在他們的身份證上都是有中文的,而既然名字上有,那麼就想要會認,以及起碼要會寫自己的名字,所以韓國人其實從小還是要學習漢字,只是學習的比較少,只要能認出名字就夠了。
  • 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漢字?
    眾所周知,漢語不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大部分韓國人並不認識漢字。但是喜歡韓國流行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韓國的影視劇裡有時會冒出一些漢字。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韓國還有哪些情境會使用漢字?在地鐵站,火車站,城市的介紹中,經常能看到在相關的韓語地名之後附有漢字,這些漢字與其說是中文翻譯,不如說是這些地名的漢字詞。因為他們都是以繁體字的形式給出,並且很多保留了韓式漢字的用法和特徵。
  • 韓國人首次來中國連韓語都不會說了:原來都是炸雞「惹的禍」
    說到炸雞,我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韓國人了吧。韓國人非常的喜歡吃炸雞,就連各種偶像劇中也是經常出現的。不過世界上會製作美味炸雞的國家可就多了,比如我們中國就是。那麼要是當韓國人遇上我們中式的炸雞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韓國滿街都是中文,廢除漢字之後咋樣了?網友:話都說不清
    這一點在日韓兩國的歷史文化中都能夠找到證據,更有甚者,還出現了韓國人把中國名人當成自己國家的人的糗事,雖然這件事情做得並不地道,但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從我們國家造字以來,並開始了有記載歷史的文字,像是周邊的日本、韓國、越南在當時也爭著學習中國的漢字,哪怕到現在,其實很多音調都是跟漢語非常的相似的。
  • 廢除漢字數十年,如今韓國對漢字持什麼態度?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韓國堅決廢除漢字,多年過去有什麼成效?現在韓國人怎麼看漢字?國家主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最為重大的,在整個的時代背景之下,我想每個國家在這一點上都是額外的看重的。即便是如今我們也是能夠看到諸多的韓國人對於漢字也是相當熟知的,這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的,而到了近代他們也是發現,為了他們民族的獨立,漢字就成為首先需要被廢黜的,對於他們來說,民族也已經是獨立了,而文字就是民族的代表,漢字也不得不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