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周泓 王麗瓊:情緒誘發和參照條件影響錯誤記憶

2020-12-06 金臺資訊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在生活中,記憶時刻都在發揮著重要作用,若一個人的記憶出現錯亂則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起初,研究者們只關注個體能否正確地回憶或再認出自己學過的東西,即正確記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錯誤記憶逐漸受到心理學研究者的關注。錯誤記憶是指個體將未見過或未聽過的事件或詞語以及句子當作發生過或出現過的現象。而自我參照效應(self-reference effect, SRE)是指個體處理與自己相關的信息(自我參照)比以其他方式處理的信息(他人參照或語義參照)更能被記住。母親參照效應指個體將需記憶的信息與母親相關聯的記憶效果要明顯好於其他加工條件下的記憶優勢現象。以往研究發現,錯誤記憶會受到時間壓力、呈現時間、認知風格、情緒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但較少涉及情緒狀態和參照條件,且缺乏從發展視角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發展視角探究情緒誘發和參照條件對錯誤記憶的影響,以期提供改善不同年齡段個體錯誤記憶的數據支持。

選取五年級(10—12歲)、高二年級(16—18歲)、大學生(18—25歲)各64名,所有被試均能完成簡單的電腦操作,無視力障礙,且均慣用右手,以前均未參加過類似的實驗。將各年級學生分到兩個情緒組,剔除因錯誤率太高和未成功誘發相應情緒的個體,最終納入分析的各年級人數為:五年級學生消極情緒組有30名,積極情緒組有28名;高二年級學生消極情緒組有29名,積極情緒組有28名;大學生消極情緒組有30名,積極情緒組有28名。各年齡組男女人數差不多。本研究以一對一方式進行施測,所用儀器和操作流程均相同。實驗一採用周楚以及毛偉賓修訂的DRM範式,情緒誘發方式是音樂結合自由回憶,採用莫扎特(Mozart)的Eine Kliene Nacht Mucik和馬勒(Mahler)的Adagietto分別誘發積極和消極情緒,實驗流程是先誘發被試情緒,接著讓其學習一系列具有語義關聯的詞表,最後對測驗階段呈現的詞語(學習詞、無關詞、關鍵誘詞)做出相應的按鍵反應。實驗二採用DRM範式結合R/K範式,在實驗一情緒誘發的基礎上,讓被試學習與不同參照條件(自我、母親、他人)一起呈現的一系列具有語義關聯的詞表,接著對測驗階段呈現的詞語(學習詞、無關詞、關鍵誘詞)做出相應的按鍵反應,電腦會自動記錄正確率。

對實驗一關鍵誘詞的錯誤再認率的差異分析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57.33%、59.34%,即兩情緒組差異不顯著;高二年級學生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69.42%、52.31%,即積極情緒組的錯誤再認率顯著高於消極情緒組;大學生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75.50%、58.39%,即兩情緒組差異顯著。以發展的視角分析顯示:大學生的錯誤再認率顯著高於高二年級和五年級學生,而後兩者差異不顯著;在積極情緒下,五年級學生的錯誤再認率顯著低於高二年級和大學生,而後兩者差異不顯著,在消極情緒下,三個年級之間的錯誤再認率沒有顯著性差異。

對實驗二關鍵誘詞的錯誤再認率的差異分析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67.33%、63.00%,即兩情緒組的錯誤再認率差異不顯著,自我參照、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條件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80.50%、65.00%、50.00%,即自我參照顯著高於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母親參照顯著高於他人參照,情緒和參照條件交互作用不顯著。高二年級學生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66.33%、58.33%,即積極情緒組的錯誤再認率顯著高於消極情緒組,自我參照、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條件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79.00%、62.00%、46.00%,自我參照顯著高於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母親參照顯著高於他人參照,情緒和參照條件交互作用不顯著。大學生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68.00%、54.67%,即積極情緒組的錯誤再認率顯著高於消極情緒組,自我參照、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條件下的錯誤再認率分別為80.00%、67.50%、36.50%,自我參照顯著高於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母親參照顯著高於他人參照,情緒和參照條件交互作用顯著。以發展的視角來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組主效應不顯著,情緒和參照條件主效應顯著。在積極情緒下,自我參照顯著高於他人參照,自我參照與母親參照差異不顯著,母親參照顯著高於他人參照;在消極情緒下,自我參照顯著高於母親參照和他人參照,母親參照顯著高於他人參照。

本研究在探究情緒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錯誤記憶影響特點的基礎上,加入參照條件進一步探究兩者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錯誤記憶影響的特點。結果如下:第一,情緒狀態對小學生的錯誤記憶無顯著影響,而消極情緒狀態會抑制高中生以及大學生的錯誤記憶。第二,積極情緒下的錯誤記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發展性逆轉,即小學生的錯誤記憶顯著低於高中生和大學生,而後兩者差異不顯著。第三,所選的三個不同年齡段個體,正確記憶均存在自我參照效應和母親參照效應;任何年齡段個體的錯誤記憶亦是如此,但兩者仍存在差異。這說明個體的自我參照效應和母親參照效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相對於國外已有的研究結果,中國被試的自我概念既包含互依型亦有獨立型。第四,對於大學生而言,情緒和參照條件既可單獨影響錯誤記憶,亦可通過交互作用影響錯誤記憶。

為進一步深入探究該研究領域,未來研究可從以下四點入手。首先,採用自我評定結合生理行為、腦電等來檢驗情緒的誘發成功與否,以此增強實驗的嚴謹性。其次,擴展研究對象範圍,如擴展到更小年齡的幼兒、初中生以及老年人。再次,增設對照組(中性情緒組)。最後,增加每種參照條件連結的關鍵誘詞數量。

相關焦點

  • 情緒喚醒度和愉悅度影響時間知覺
    大量研究均發現,情緒會影響時間知覺。有研究表明,人們的負性情緒體驗越多,感覺時間過得越慢;也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對時間的感知存在高估。近些年的研究多使用標準化的情緒刺激材料來探討情緒對時間知覺的影響。有研究發現,相比中性面孔,被試對憤怒和恐懼面孔會產生時距高估效應;也有研究表明,高興和悲傷的面孔也誘發了時距高估效應,但這種效應量相對憤怒和恐懼面孔會更小。
  • 月子中心小課堂:情緒的社會性參照——視覺懸崖實驗
    月子中心小課堂:情緒的社會性參照——視覺懸崖實驗社會參照性是嬰幼兒與成人之間主動的情緒交流活動,它包括表情聲音和姿勢的信息,是嬰幼兒在環境變化當中的一種自我調節的過程,社會性參照是有意的搜尋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幫助解釋我們自己不確定的環境和世界的含義
  • 大腦免疫系統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和記憶
    這些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和其他許多疾病。有一個簡單的聯繫:這些大腦問題的特徵是神經元損傷和死亡。小膠質細胞參與神經元的修復,並保持它們的活力。考慮到這一點,小神經膠質細胞和我們的想法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清晰。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是大腦線路的反映。這種連接的核心是受小膠質細胞影響的神經元。因此,擁有健康的小神經膠質對於健康的認知是至關重要的。
  • Nature子刊 | 事件邊界保護情緒性記憶免受競爭性經驗的影響
    2018年發表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的研究中,作者通過三組實驗證明了事件邊界保護情緒性記憶免受相鄰時間編碼下競爭性經驗的影響。如,當被毒蛇咬過之後即使遇見無毒性的蛇也依然會恐懼。
  • 「耳聞不如一見」,在誘發情緒反應上,視覺竟然更勝一籌
    視覺感知會在所有注意力狀態下誘發情緒,而聽覺感知只會在對聲音給予關注時才會誘發情緒。迄今為止,許多研究已經利用諸如圖片和聲音之類的情緒刺激來研究人類的情緒處理過程。但是,人們尚不清楚這種處理過程在不同感覺通道之間是否有所不同。來自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與人類情感相關的瞳孔反應發現,對圖像和聲音的注意力狀態和由它們引起的情緒之間的關係,可能在視聽覺感知上有所不同。
  • 關於記憶的概述
    心理學記憶一節一向是考試中的小,今天中公講師就帶你來詳細了解什麼是記憶。一、什麼是記憶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的經驗的保持和再現(回憶和再認)。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以及練習過的動作等以映象的形式在人腦中的保持,以後在一定條件的影響下重新得到恢復。
  • 從倫理學視角看記憶和遺忘
    當某人因完成某項行動產生負面情緒反應且這類反應恰當或合理時,他就應為做此事擔責。關於遺忘的歸責性存在兩種解釋理論:追蹤解釋和歸因主義解釋。根據追蹤解釋理論,只要錯誤行為可以因果地追溯到主體較早的選擇或行動並且主體此前是控制了那些選擇或行動時,即使行為主體在當時無法控制其錯誤行為,也應在道義上擔責。遵循史密斯(Holly M.
  • 歌詞對音樂情緒加工的影響:行為與ERP研究
    俗話說「音樂無國度」,語言和音樂的功能都在於情緒表達。那麼,帶有歌詞(語言信息)的音樂是否有助於音樂的情緒表現呢?已有研究主要從行為層面探討了歌詞對音樂情緒加工的影響,但研究結果間存在差異,有的研究表明歌詞會影響聽者對音樂的情緒加工,有的研究卻表明並不影響。
  • 情緒越積極,心理旋轉範圍就越大?
    以往研究已經發現,積極情緒影響青少年的記憶、分類等認知過程,但積極情緒是否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旋轉過程,這一問題有待探究。此外,Gable等人提出的動機維度模型解釋了積極情緒的趨近動機對認知的影響,他們認為趨近動機低的積極情緒(如滿意)會拓寬認知範圍,趨近動機高的積極情緒(如渴望)會窄化認知範圍。
  • 如何編輯人類的記憶
    它們描述了早期概念性驗證實驗,這些實驗表明我們能夠增強或減弱創傷性記憶的情感影響。這兩項新的研究集中在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病症上,在這些病症中,負面或創傷性記憶變得十分強大,以至於深刻地影響了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能力。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找到抑制這些創傷記憶的方法,如何編輯那些給人們強烈負面情緒影響的記憶。
  • 人類編程入門課:情緒、記憶和植入物
    請注意,刻意的在飲食上面提供錯誤訊息,再經由時間推移和儀式主義的社會習俗,比如「屠宰肥牛」(聖經故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灌輸人們「在神聖節日必需犧牲動物「觀念,特別是這些一神論的宗教。 當人類開始完全的接受為了生存而獵殺的觀念之後,就很容易創造把獵殺當成」運動」的觀念。特別是在美國,把獵殺當成運動變成了一個大生意,以下的連結就是一個例子(1)。
  • 情緒暴力化研究:怎樣解析情緒暴力化內心活動方程式
    情緒發酵是對客觀事物不斷認識和自身體驗不斷變化過程,它含了認知、記憶、體驗的複雜過程,而且它伴隨於整個情緒過程。其方程式為:情緒發酵=記憶*認知*體驗當事人將引起情緒的各種現實的和歷史的客觀事實,按照自己的觀念和自我感受,對客觀事實進行加工,而且將以乘積方式增長,它能快速促進情緒升華。
  • 孩子早期的「情緒記憶」,你知道多少?從殘忍的心理學實驗談起
    後來,著名的《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情緒記憶很難忘記,尤其當它來源於視覺感官時,能夠引起情緒波動的畫面,要比平淡無奇的畫面更讓人印象深刻,這類記憶被稱為「情緒記憶」。領導該項研究的基思·佩恩表示:一旦情緒記憶形成,會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發生關聯,很難將它們隔離。如果人們試圖去忘卻這些記憶,情感因素會強化它們,從而會使其變得更加難忘。
  •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主要討論如何理性對待疫情下的諸多情緒及後果;《「信息疫情」的數據倫理學應對》主要探討如何從數據倫理學的角度應對信息疫情的不良後果;《機器人抗疫的得與失》主要通過總結和反思機器人抗疫使用中的問題以便更好地發揮機器人抗疫的優勢。
  • 芥末翻Summary|壓力下的學習和記憶:對課堂的啟示
    皮質醇濃度達到峰值水平壓力刺激發出20 - 30分鐘後,皮質醇輕而易舉進入大腦, 兩種不同的受體誘導其對認知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受體(GR)會影響整個大腦,而鹽皮質激素受體(MR)主要對和記憶和情感相關的大腦區域產生影響,例如海馬體(大腦中被認為是感情和記憶中心的部分),杏仁核 (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控制學習和記憶的腦部組織)和前額皮層(與積極、消極情感有關)。
  • 從《頭腦特工隊》解開人類腦洞 科學解讀情緒記憶 苦樂參半才是...
    並認為每種顏色都會給人一些特定的感受,如紅色可以誘發杏仁核和基底神經節的激活,提升機體興奮水平,可能會使人產生憤怒的情緒;而藍色與較低的喚醒有關;黃色則給人明亮、積極、樂觀的感受;厭厭的綠色是因為萊莉討厭的西蘭花是綠色的(西蘭花再次躺槍)。記憶記憶有哪些種?
  • 吳傑、劉超:大腦如何產生和表徵情緒?
    我們對某些事物的恐懼來自學習,這種學習類似於條件反射,比如,如果被開水壺燙傷,人會在大腦中形成「觸摸開水壺」和「被燙傷的疼痛」的聯結,同時也會產生對疼痛的恐懼情緒,這種恐懼情緒能幫助我們規避風險,即不去觸摸開水壺。而這一過程與杏仁核密切相關,對恐懼事件的記憶可能存儲在杏仁核中。一些動物實驗發現,杏仁核被損毀的大鼠對天敵的恐懼減少,對未知事物更缺乏戒備。厭惡與腦島。
  • 摩擦是如何誘發材料結構發生演變的?專家指導
    雖然材料家族日益豐富,但當今乃至未來的摩擦學材料仍將以結構材料和表面塗層為首選。人們發現在實際的摩擦磨損過程中摩擦副因熱力耦合作用會誘發表層材料發生結構演變,使其物理性質、力學性能和對環境的響應特性均有別於基體。典型的例子如具有亞穩結構的奧氏體不鏽鋼、相變誘發塑性(TRIP)鋼、形狀記憶合金、高嫡合金等。
  • 筆記|C6 記憶 之四、長時記憶 & 五、遺忘 & 六、內隱記憶和外顯...
    >利用外部記憶手段如記筆記、記卡片和編提綱;(3)注意腦的健康與用腦衛生人腦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記憶的好壞。五、遺忘(一)遺忘的含義記憶的內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時有困難就是遺忘,如識記過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再認和回憶時發生錯誤。
  • 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
    認知開始於五感,然後進入大腦,最終轉化為記憶。五感包括了「視、聽、嗅、味、觸」,就是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的東西,是最開始的認知,所以當五感出現問題的時候,大腦無法接受到信息,我們就無法認知。同樣,大腦出現問題,即使五感正常,大腦無法做出判斷,我們也無法進行認知。認知是萬事的基礎,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各種各樣的認知所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