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 | 可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新靶點

2020-11-12 BioArt

責編 | 酶美


Cyclin D1是最重要的促癌蛋白之一,在ER陽性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他莫昔芬耐藥中發揮重要作用,但關鍵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長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長度大於200nt的非編碼RNA分子,它通過與DNA、RNA和蛋白結合,在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和耐藥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關於LncRNA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中作用,以及是否結合併且調控Cyclin D1的表達尚不清楚。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強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LncRNA DILA1 inhibits Cyclin D1 degrad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amoxifen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報導了LncRNA DILA1通過抑制Cyclin D1的泛素化降解,促進乳腺癌對他莫昔芬耐藥的作用。



該研究首先發現在他莫昔芬耐藥乳腺癌細胞中Cyclin D1的蛋白表達水平較親本株明顯升高,提示Cyclin D1的轉錄後或者翻譯後調控在他莫昔芬耐藥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探究LncRNA是否能夠通過結合Cyclin D1影響他莫昔芬耐藥,團隊成員開展了RIP-seq實驗,篩選鑑定出與Cyclin D1直接結合的LncRNA DILA1。DILA1 主要分布與細胞核內,並且在他莫昔芬耐藥乳腺癌細胞高表達,敲降和過表達的實驗證實DILA1具有調控乳腺癌細胞增殖和他莫昔芬耐藥的作用。為了研究DILA1在體內的作用,團隊成員進行了動物實驗,給荷瘤小鼠注射ASOs,有效地敲降了DILA1的表達,降低了Cyclin D1蛋白水平、抑制了移植瘤的生長,並且恢復了耐藥細胞對他莫昔芬的敏感性。


目前的研究報導Cyclin D1的泛素化降解必須依賴第286位蘇氨酸(Thr286)的磷酸化。機制研究發現,DILA1通過抑制泛素化降解來穩定Cyclin D1,進一步研究表明,DILA1直接抑制Cyclin D1的Thr286磷酸化,從而阻止了Cyclin D1從胞核到胞漿的轉運和泛素化降解,導致他莫昔芬耐藥乳腺癌細胞中Cyclin D1蛋白的累積。


為了探究DILA1的臨床意義,團隊成員收集了接受過他莫昔芬治療的雌激素受體陽性(ER+)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標本,並進行免疫組化和原位雜交分析。發現DILA1高表達組與低表達組相比,Cyclin D1的表達水平顯著較高,無復發生存期顯著縮短,表明DILA1與ER+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



該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大創新點:1.首次揭示了Cyclin D1的泛素化降解調控異常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中起的關鍵作用。2.鑑定出與Cyclin D1 直接結合的LncRNA DILA1,調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3.證實了DILA1在ER陽性乳腺癌中的預後預測價值,有望作為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分子靶點。


該文章的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劉強教授,第一作者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史錢楓博士研究生,李玉東博士和李舜穎博士。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349-w


製版人:十一

相關焦點

  • 劉強團隊發現可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新靶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最重要的腫瘤蛋白之一,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乳腺癌的他莫昔芬耐藥,但是其關鍵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長非編碼RNA可以調控腫瘤的發生、增殖、轉移以及耐藥過程,其作用方式包括結合DNA、結合RNA和結合蛋白等。長非編碼RNA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中作用以及是否結合併且調控Cyclin D1的表達尚不清楚。
  • 南開大學一科研團隊破解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之謎
    記者24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朱正茂副教授科研團隊破解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之謎。乳腺癌是世界範圍內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作為對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內分泌治療卻備受耐藥性的困擾,成為乳腺癌診治中亟待克服的重要問題。日前,朱正茂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核膜蛋白LEM4誘髮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分子機制。
  • 老藥新用—抗瘧藥或改善乳腺癌對他莫昔芬耐藥
    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臨床前期試驗顯示,抗瘧藥物羥基氯喹克服了乳腺癌對他莫昔芬的抵抗。在有些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中,同時應用抗瘧藥物氯喹很可能會推遲甚至逆轉抗雌激素藥物(例如他莫昔芬)的抵抗。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RobertClarke醫生通過電子郵件對路透健康說到。
  • 他莫昔芬,絕經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基石!會引起子宮內膜癌嗎?
    他莫昔芬,又稱三苯氧胺,自上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使許多乳腺癌病人受益,數據顯示他莫昔芬使乳腺癌復發減少50%左右,死亡率降低1/3,而且他莫昔芬比較便宜,每天費用不到一塊錢。他莫昔芬主要用於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絕經後乳腺癌主要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絕經前後不一樣。
  • 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性的分子機制
    該文揭示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Snail/Slug通過獨立信號通路誘導乳腺癌細胞他莫昔芬耐受與上皮細胞間質樣轉化臨床上,他莫昔芬是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病人內分泌治療的一線藥物他莫昔芬耐藥性的產生與腫瘤的復發是臨床面臨的重大挑戰。葛高翔研究組博士研究生薑妍、趙曉彤等的研究發現,上皮-間質轉化轉錄因子Snail/Slug通過上調EGFR的表達並激活其下遊MAPK信號通路,誘導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細胞產生對他莫昔芬的耐受。這一過程不依賴Snail/Slug引起的上皮細胞間質樣轉化。
  • Article:對氟維司群和帕博西比耐藥的ER+乳腺癌有效...
    前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死於癌症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大約70%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其中ER信號失調促進了癌症的生長。現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AI)(例如阿那曲唑,來曲唑)進行內分泌治療。
  • ACOG 意見:他莫昔芬是否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他莫昔芬是一種非固醇類選擇性的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臨床醫師常常將其用於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和乳腺癌高風險女性的癌症預防。標準劑量的他莫昔芬可能與子宮內膜增殖、增生、息肉形成、浸潤性癌和子宮肉瘤有關。
  • 盤點乳腺癌PI3K/AKT/MTOR通路藥物及應用現狀
    該通路在細胞的增殖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乳腺癌內分泌亞型中多見,是內分泌型藥物耐藥的旁路激活因素之一。對該通路各個靶點的藥物研究由來已久,也成就了依西美坦+依維莫司、氟維司群+alpelisib這兩個經典的後線內分泌治療方案。下面以歷史的研究發展路徑為大家展示一下該通路的各類藥物。
  • 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氟維司群一文掌握
    他莫昔芬與氟維司群有什麼區別? 說到雌激素受體性拮抗劑,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因為 TAM 也可以與 ER 結合從而產生競爭性抑制雌激素的作用,過去將 TAM、雷洛昔芬和託瑞米芬這些藥物稱為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劑。
  • 專家說|朱李玲醫生帶你了解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為此,我方派出他莫昔芬、託瑞米芬等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搶先一步潛入敵軍,「自我犧牲」式地與激素受體結合,從而抑制了癌細胞的生殖繁育。 對於絕經後的患者,她們體內的激素水平不是已經很低了嗎,咋還會有風險呢?
  •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5』端形成甲基鳥嘌呤核苷帽子結構,3』端形成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而且可以被拼接。隨著基因組新技術興起,大量的lncRNAs被發現和報導。LncRNA能夠在多個途徑上對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加以調控,所以,lncRNA參與了多種生物學過程,如遺傳,發育,分化等等,尤其調控著惡性腫瘤的發病、轉移以及復發,甚至參與了腫瘤的耐藥。
  • ...卞修武院士課題組與盛諾基合作揭示新型雌激素受體ER-α36靶點...
    乳腺癌是常見的影響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於過量接觸雌激素和類雌激素食品,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進行性升高趨勢,年遞增速率大大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婦女的健康和生命構成嚴重威脅。ER-α36為近年來發現的新的雌激素受體,研究表明該受體是一個可介導雌激素刺激細胞生長的關鍵受體,在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帕博西比耐藥的ER+乳腺癌有效的新型吡咯並吡啶酮BET抑制劑的發現
    前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死於癌症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大約70%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其中ER信號失調促進了癌症的生長。現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AI)(例如阿那曲唑,來曲唑)進行內分泌治療。
  • 科學家揭示「最難治」乳腺癌新靶點
    本報訊(記者黃辛通訊員王廣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團隊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獲得新突破。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性地對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進行分析,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全新靶點,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儘早獲得精準且有效的治療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細胞—代謝》。三陰性乳腺癌作為乳腺癌的一種亞型,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大、預後較差,且既往缺乏有效的專項治療策略,素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
  • 疫情剛過,我卻查出乳腺癌!幸運的是,我遇見了他…
    如果確認是乳腺癌,就得儘快治療。使用內分泌治療早期乳腺癌,死亡率降低40-50%。 相關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單獨使用內分泌治療藥物他莫昔芬相比,卵巢抑制聯合他莫昔芬治療死亡率降低約24%。35歲以下的女性死亡率降低了44%。
  • 乳腺癌基因檢測有用嗎?有!六大靶點開啟乳癌精準治療
    在乳癌患者的治療中,ER/PR/HER2三大分子統領了乳腺癌的內科化療之外的用藥,但隨著全癌種精準治療的發展,乳腺癌方面也發現了各種可用的基因靶點並研發藥物,使乳癌真正進入精準靶向的潮流中。為乳癌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HER2靶向之外多了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手段。
  • 科學家發現逆轉三陰性乳腺癌對化療耐藥的新方法
    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缺乏靶向療法,故其全身治療主要依靠化療,而化療耐藥性是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主要障礙。
  • 科學瞬息-新冠疫苗新靶點!抗體治療惡病質
    新冠病毒疫苗再添新潛在靶點!7月13日《nature·medicine》發表:康復新冠患者體液和循環濾泡輔助T細胞反應,在新冠疫苗開發以來,大多數都是針對病毒的糖蛋白(S),引導其與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識別,引發中和抗體;儘管在動物實驗上實現,也不能在人類中保證效果,藥物人類糖蛋白免疫原性特性很難區分;這項研究表徵COVID-19患者體液和循環濾泡性輔助性T細胞(
  • 乳腺癌發現新靶點,與25%死亡相關的三陰性患者添生機
    科學家發現新靶點,乳腺癌擴散、轉移有望得到遏制。冷泉港實驗室(GSHL)科學家們近期發現了一種 RNA 調控基因片段,可能與乳腺癌的擴散相關。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敲掉了這一靶向 RNA,減少了腫瘤的轉移性生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何會耐藥?新發現有望延長有效期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約佔所有病例的70%。 而內分泌(激素)治療是一種有效治療ER/PR+乳腺癌的方法,能成功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減少復發。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療法產生耐藥性。如何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