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B:中科院健康所研究人員揭示IL-17信號通路調控新機制

2021-01-10 生物谷

白介素-17(IL-17)是一個重要的促炎症細胞因子,由輔助性T細胞(Th17)及先天性免疫細胞等分泌,在多種炎性反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IL-17受體(IL-17R)通過信號轉導複合體IL-17R-Act1-TRAF6激活下遊NF-kB、JNK等信號通路。然而,該信號通路的調控機制還有待深入闡明。博士生瞿芳芳,高漢超等在錢友存研究員的指導下研究發現IKK相關激酶(TBK1和IKKi)以冗餘方式直接磷酸化Act1,致使Act1與TRAF6的結合能力減弱,從而抑制IL-17誘導NF-kB激活。進一步研究發現,TRAF6通過介導TBK1的激活以及IKK相關激酶與Act1的相互作用,參與IL-17誘導的Act1的磷酸化;而TRAF3,作為抗病毒反應中IKK相關激酶的上遊的關鍵銜接蛋白,不參與IL-17誘導的ACT1磷酸化。該研究發現並闡明了IL-17激活NF-kB通路中新的調控機制,即Act1-TRAF6-TBK1/IKKi-Act1負反饋循環調控,為IL-17相關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TRAF6 dependent Act1 phosphorylation by the IKK-related kinases suppresses IL-17-induced NF-κB activation

Qu F, Gao H, Zhu S, Shi P, Zhang Y, Liu Y, Jallal B, Yao Y, Shi Y, Qian Y.

Interleukin 17 (IL-17) is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disorders. IL-17 receptor (IL-17R) proximal signaling complex (IL-17R-Act1-TRAF6) is essential for IL-17 mediated NF-κB activation while IL-17-mediated mRNA stability is TRAF6 independent. Recently, IKKi has been identified to phosphorylate Act1 on Ser 311 to mediate IL-17-induced mRNA stability. Here we show TBK1, the other IKK-related kinase, directly phosphorylated Act1 on three other Ser sites to suppress IL-17R mediated NF-κB activation. IL-17 stimulation activated TBK1 and induced its association with Act1. IKKi also phosphorylated Act1 on the three serine sites and played a redundant role with TBK1 in suppressing IL-17-induced NF-κB activation. Act1 phosphorylation on the three sites inhibited its association with TRAF6 and consequently NF-κB activation in IL-17R signaling. Interestingly, TRAF6 but not TRAF3 which is the upstream adaptor of the IKK related kinases in antiviral signaling, was critical for IL-17 induced Act1 phosphorylation. TRAF6 was essential for IL-17-induced TBK1 activation, its association with Act1, and consequent Act1 phosphorylation. Our findings define a new role for the IKK-related kinases in suppressing IL-17-mediated NF-κB activation through TRAF6 dependent Act1 phosphorylation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IL-17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7月,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
    Plant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來源 | 遺傳發育所編輯 | 王一,BioArt植物在環境脅迫下,植物細胞中的ABA含量增多,是植物感受和應對外界環境的信號。因此,通過對ABA信號轉導通路分子機理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有望進一步發掘相關功能基因,培育出抗旱耐鹽等優良性狀的作物。
  • :中科院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調控TGF-beta信號通路新機制
    近日,美國生物化學雜誌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Tollip, an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protein, is a novel modulator of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武漢病毒所揭示人腸道病毒抑制NF-kB信號通路新機制
    武漢病毒所揭示人腸道病毒抑制NF-kB信號通路新機制 2016-03-22 武漢病毒研究所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王漢中研究團隊在人腸道病毒調控NF-kB信號通路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了多種人腸道病毒(包括EV71,CVB3,
  • 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胰島β細胞中調控內質網應激信號通路的新機制
    RACK1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IRE1信號通路的負反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1月27日,國際著名雜誌《科學·信號轉導》(Science Signaling)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腳手架(Scaffold)蛋白RACK1以分子開關的方式,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ER stress)信號通路的動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 生命科學學院蘇曉東實驗室揭示茉莉酸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調控新機制
    (bHLH)家族的轉錄因子MYC2與DNA複合物晶體結構,發現轉錄因子的多聚化調控茉莉酸信號通路基因表達的新模式。茉莉酸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幫助植物抵抗外源環境壓力,以及調控植物自身生長發育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信號通路中的核心轉錄因子是一類屬於bHLH家族的蛋白,包括MYC2、MYC3等。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該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的調控能力主要和其自身在植物中的表達量相關,其結構細節及聚集狀態從未被研究過。
  • 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DR3信號通路通過調控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從而調節腸道炎症的新機制。過去的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通過促進Th1和Th17的免疫應答從而在炎症性腸病中發揮致病作用。同時還有研究表明DR3/TL1A信號通路能夠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穩態水平,從而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緩解腸炎的發生。ILC3是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腸道免疫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且ILC3表達高水平的DR3。然而,TL1A/DR3信號通路對ILC3s的調控機制目前仍不明確。
  •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丁建平研究組長期從事mTORC1信號通路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先後測定了mTORC1信號通路中一些重要調控蛋白包括Rheb、TCTP、S6K和Ego3的結構,揭示了它們在mTORC1信號通路中發揮生物學功能的分子基礎,完成了酵母TORC1信號通路中Ego1-Ego2-Ego3三元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測定和功能分析,以及mTORC1信號通路上遊人源精氨酸感應蛋白CASTOR1-arginine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研究人員通過競爭性BiFC和pull-down實驗發現,βC1蛋白可通過幹擾PIF蛋白二聚體的形成,不同程度地抑制其轉錄激活活性(圖2C)。 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是一種介導植物抗蟲的重要激素,轉錄因子MYCs是JA途徑中的關鍵調控因子。MYC家族轉錄因子調控下遊多種抗蟲相關次生代謝物質的合成代謝相關基因,包括TPS基因。
  •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周兆才研究組長期致力於腫瘤發生及免疫應答的分子細胞信號機制研究,近期一系列工作揭示了Hippo、TLR等信號通路在胃腸道惡性腫瘤及免疫應答中的機制與功能,發現了多個新的疾病診療標識物及藥物靶標。【4】Hippo信號通路領域重大發現!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 / 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 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 生化與細胞所固有免疫信號通路調控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王琛課題組的研究論文Mitochondrial ubiquitin ligase MARCH5 promotes TLR7 signaling by attenuating TANK action。
  • 研究揭示NFAT蛋白調控Wnt通路機制
    8月31日,《生物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李林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PNAS:我科學家發現一新型ERK信號通路調控蛋白Raf-1
    )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研究組關於ERK信號通路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Raf-1調控蛋白,第一次揭示了Raf-1的空間調控方式,並提示了一種在高爾基體上遏制ERK信號通路的新機制,為未來研究腫瘤細胞過度增生的分子機理進而治療癌症提示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新的靶點。    陳雁研究組的博士生馮琳等人發現了一個新的ERK信號通路的負調控蛋白,並將其命名為RKTG(Raf Kinase Trapping to Golgi)。
  • PNAS:Wnt信號通路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1月31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PNAS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李林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這項工作中,李振斐和聶芬等人闡明了組蛋白H4第20位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ET8在Wnt信號通路激活過程中發揮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Wnt信號通路是生物早期發育過程中一個保守的信號通路。Wnt信號的紊亂會引發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產生。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該研究受到中科院先導項目的資助。在該項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當把LRX蛋白家族中的LRX3、LRX4和LRX5三個基因同時突變後,植株表現出生長矮小且對鹽脅迫非常敏感的表型。通過質譜以及免疫共沉澱的方法發現LRX蛋白通過其LRR結構域與RALF22和RALF23等多肽相互作用。CrRLK1L蛋白家族成員中的FER蛋白是RALF多肽的受體。該研究發現FER能夠與RALF22和RALF23直接相互作用。
  • 植物所科研人員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機制
    因此,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制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光照是影響種子休眠和萌發的重要環境因素。光敏色素B(phyB)光受體接收光信號並調控內源赤黴素(GA)和脫落酸(ABA)的生物合成和信號轉導,進而調控種子萌發。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分化和早期胚胎發育中的關鍵調控信號通路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Calcineurin-NFAT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及胚胎的早期譜系分化中發揮精密調控作用,相關論文於2011年1月7日在線發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Cell Stem Cell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