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最怕這幾個危險時刻!但抓住黃金期!

2020-12-08 騰訊網

不知道您是否也注意到:身邊患高血壓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也有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27.9%!而原發性高血壓一旦患上,就需要終身服藥,隨著病情的發展,還可能誘發心梗、腦梗、腎臟疾病……危及生命。

但高血壓在初露端倪時,有一個「黃金時期」,積極調整則有望避免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可以讓血壓恢復正常!

1、抓住「黃金時期」,高血壓「命運」可逆轉

眾所周知,理想的血壓值是120/80mmHg,如果非同日三次測量,都顯示高壓超過140mmHg或(和)低壓超過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病。

而血壓在正常與高血壓病之間,則屬於高血壓前期。有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前期患病人數高達4.35億,相當於每2個成人中就有1人處於高血壓前期。美國有分析認為,高血壓前期患者,5年之內有60%的人會發展為高血壓病。

但其實,高血壓前期也是逆轉高血壓「命運」的「黃金時期」!

此時患者血壓會波動性升高,身體機能也開始紊亂,可出現陣發性的頭暈、耳鳴、頭痛、失眠、手腳麻木、煩躁、心悸等症狀。但尚未對心、腦、腎臟等重要臟器產生嚴重損害,積極幹預,比如:控制體重、減少食鹽攝入、戒菸限酒、積極運動等,就可能讓血壓恢復正常,避免高血壓病及併發症的發生。

2、不同年齡段患者高血壓特徵各不同

可惜的是,1.5億國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血壓高出標準值,沒能積極幹預,最終還是導致了高血壓病的發生,而且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患上高血壓。

由於血壓中的高壓(收縮壓)是心臟收縮產生的,低壓(舒張壓)是血管收縮產生的,而不同年齡段的人,心臟和血管收縮能力不同,所以病情也會有所差異。

1,青年患者:高壓正常、低壓升高

青年高血壓患者往往心臟功能較好、血管彈性正常,所以高壓一般不高。

但往往存在壓力大、飲食不規律、運動少、肥胖等原因,容易導致體內激素紊亂,腎素分泌增多,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外周小動脈收縮。這樣一來,更多的血液就會湧入大動脈,導致大動脈回彈時血管阻力增大,從而造成低壓偏高。

如果病情不加控制,很容易導致小動脈缺血,尤其是腎小動脈,久而久之可引起腎功能異常,甚至發展為。而腎臟受損又會進一步升高血壓,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青年高血壓患者越早治療越好。

2,中年患者:高壓、低壓都升高

較青年人而言,中年人受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更多,血管彈性也有所下降,所以容易存在高壓和低壓都升高的情況。

低壓升高傷腎,高壓升高則會對血管、心臟造成損傷,可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並反過來升高血壓;同時還會直接加大心臟負荷,導致左心室肥厚,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明顯受損,甚至誘發心衰。

3,老年患者:高壓升高、低壓降低

隨著機體衰老或其他慢性疾病纏身,老年人心臟泵血能力下降,需要加大力度才足以推動血液流動,同時血管彈性明顯衰退,就容易出現高壓升高、低壓降低、壓差增大的情況。

通常來說,這種高血壓最危險。一方面,脈壓差大會對臟器造成更大的衝擊,也更容易破壞血管內膜,進一步加重動脈硬化,甚至誘發梗塞;另一方面,舒張壓較低就容易造成心臟供血不足。所以,這類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3、所有高血壓患者都要警惕7個「危險時刻」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高血壓,血管都長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脆性增加。如果某種原因導致血壓驟升,很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誘發危機。所以,高血壓患者要特別警惕下面這些「危險時刻」:

1,早上起床後

人體血壓是時刻波動的,大多數人的血壓都呈「勺型」,晚上低、白天高,尤其早晨醒來後會出現「血壓晨峰」。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卻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針對這種情況,把握正確的用藥時間很重要,有助於避免早晨血壓過高。

2,飽餐後

高血壓患者多伴有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等血液循環受阻的情況,飽餐後,大量血液流向胃腸道幫助食物消化吸收,心肌供血量相對減少,容易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而且飽餐後胃壁擴張,可能影響肺部呼吸造成缺氧,從而進一步影響心臟功能。

另外,如果大量攝入高脂肪飲食,還易升高血脂,進一步增加血液粘稠度,特別是高血脂患者,更易增加卒中等發生風險。建議高血壓患者飲食要低鹽低油,每餐只吃七分飽。

3,用力排便時

用力排便時腹壓增加,會使血壓驟升,不僅容易增加腦出血風險,還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增加心梗或缺血性腦卒中風險。

有便秘困擾的高血壓患者,平時應適當多喝水、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如果有必要,可使用開塞露等藥物,幫助排便。

4,突然受到冷熱刺激時

寒冷刺激(如:氣溫驟降、洗冷水澡等)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腦出血風險;

而高溫刺激(如:洗熱水澡)則會導致全身表皮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湧入外周血管,造成心腦血流量減少,增加心梗、腦梗風險。

所以,建議高血壓患者洗澡時,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10~15分鐘。另外,春季天氣乍暖還寒,還要注意適時保暖。

5,彎腰搬重物時

高血壓患者還要儘量避免彎腰搬重物。因為彎腰時頭部位置低於心臟,本就會有大量血液流向腦部,搬重物則會進一步升高腦部血壓,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

6,情緒波動大時

情緒波動過大,會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也會刺激機體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收縮血管,導致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從而升高血壓,增加腦卒中風險。

所以高血壓患者要儘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焦慮壓力等,不看情節緊張恐怖的場景或影視作品。

7,突然停藥時

很多人擔心藥物副作用,一看到血壓正常就想停藥,然而擅自突然停藥很可能導致血壓波動較大,反而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

其實,隨著醫藥學的進步,市場上很多降壓藥的副作用已經控制得很小了,只要遵醫囑用藥,一般不用擔心副作用。如果確實需要調整用藥,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日常控制血壓收好這份指南

將血壓控制在合適的範圍,是高血壓患者避免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基礎。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飲食篇:增鉀減鈉

鈉元素是維持人體滲透壓的重要物質,但攝入過多也會造成血壓升高。生活中應減少鈉元素的攝入,比如:每天烹飪用鹽不超過5g;烹飪芹菜、茼蒿等高鈉食物時少放鹽;警惕包裝食物(如:火腿腸、方便麵等)中的「隱形鹽」等。

但增加鉀元素的攝入有助於排鈉,從而幫助降低血壓。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每天應攝入3600mg鉀元素,平時可適當多吃瓜果類蔬菜、綠葉蔬菜、香蕉、橙子、小米、山藥、芋頭等食物。

2,運動篇

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但強度不宜過大,以散步、瑜伽、太極拳等相對柔和的運動為宜。

【輔助控壓操】

手掌緊貼臉頰兩側,上下搓臉。每次36下即可。

三個手指的指腹貼近眉骨上方,向兩側滑至太陽穴,來回揉搓,每次36下。

手指代替梳子,從額頭前方至後腦勺,以梳頭的形式從前往後,每次也是36下。

三個為一組,每日早晚各一次,可以緩解高血壓引起的不適。

3,用藥篇

針對控制高血壓的藥物,無論是更換藥物種類,還是加減藥量,都應該遵醫囑進行。此外,日常用藥應儘量避開含有以下3種成分的藥,否則可能升高血壓。

麻黃鹼、偽黃麻鹼

麻黃鹼和偽黃麻鹼,主要用於收縮鼻黏膜血管、緩解鼻塞。但它在收縮鼻黏膜血管的同時,也可以收縮其他血管,可能使血壓在短時間內快速升高,甚至出現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應,從而加重高血壓病情。

一般使用麻黃鹼滴鼻劑,相對更安全。

布洛芬

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但它會減弱除鈣離子拮抗劑外的所有降壓藥效果,也可能抑制腎臟中的酶,導致鈉排洩減少,血容量增加,從而升高血壓。

丙卡特羅、福莫特羅

部分人感冒後,可能會出現喘息性支氣管炎。此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吸入或服用丙卡特羅、福莫特羅等支氣管擴張劑,以防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此外,高血壓患者還要積極控制體重、遠離菸酒、避免熬夜、定期監測血壓,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關焦點

  • 高血壓患者最怕什麼?醫生忠告:3個「致命」時刻,很多人不知道
    胡大姐今年65歲,去年查出患有高血壓,醫生叮囑她要按時吃藥,同時在飲食方面和生活習慣上也要多加留意。但是有時候胡大姐忘了吃藥,當天血壓就會飆升,不久後就感到頭暈,還會心慌氣短,聽之前一起跳廣場舞的夥伴說,「得了高血壓,喝口水都得悠著,不能立馬走動,否則會有危險!」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億高血壓患者。
  • 左撇子不代表更聰明,想要科學開發左右腦,你得抓住黃金期!
    可這並不代表更聰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類的左右腦分別負責什麼樣的功能。人類的左腦十分理性,他們對於邏輯、語言、數學、文字、推理、分析等項目十分在行。這類人善於做理性的學術分析,做事情相當嚴謹。再來看看人類的右腦,右腦主要負責圖形圖像、音樂旋律、情緒體驗、想像力、創造力等。這類人擁有敏銳的藝術洞察力,他們對身邊事物的看法十分感性。
  • 高血壓最怕這道菜,做法簡單,價格便宜,堅持吃血壓蹭蹭往下降!
    高血壓最怕這道菜,做法簡單,成本不到5元,每天吃一次,血壓蹭蹭往下降!高血壓是老年人普遍的問題,老年人的身體非常脆弱,所以對於高血壓要格外重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以免加重高血壓!目前也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只有靠藥物維持,或者提前預防!
  • 高血壓最怕的幾種蔬菜,常吃勝過藥物
    高血壓最怕的幾種蔬菜三高成了我們現在的流行病,「三高症」就是指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是由現代社會滋生出來的「富貴病」。三高病不是一天形成的,主要跟平時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有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治療三高也不是單純的藥物可以解決的,必須配合飲食和運動一起。
  • 抓住孩子說話黃金期,讓孩子「能言善辯」,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再小的寶寶,也有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家長們要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幫助孩子一點點提升說話興趣,促進孩子的說話能力。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家長應該要怎麼辦? 1、多和孩子說話 想讓寶寶成為小「話癆」,家長首先變成「話癆」。
  • 不想以後追著餵飯,這個 獨立吃飯「黃金期」媽媽必須抓住!
    朋友最近被「給孩子餵飯」這件事搞的家庭矛盾升級。 她說別人家孩子吃嘛嘛香,自己家吃飯像「打仗」,開始是哄,也試過不吃就收桌,結果家裡老人坐不住,說「孩子長身體,餓壞了怎麼辦」又追著餵了起來。
  • 醫生提醒:「高血壓」最怕這樣吃水果,吃對水果,血壓穩穩的下降
    此外,一些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可促進體內鈉離子排洩,有助於控制血壓,可以說是高血壓患者的「保護傘」。可是,「多吃」水果蔬菜,究竟是個怎麼個吃法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高血壓患者如何吃水果!「高血壓」最怕這樣吃水果,吃對水果,血壓穩穩的下降!水果選擇:應季新鮮最優,利尿高鉀水果更有利於降壓首先,吃水果時應當優選新鮮應季水果。新鮮的水果能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口感也會更好。
  • 老中醫說:高血壓最怕這幾種菜,常吃效果勝過降壓藥,而且沒要副作用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食物都可以幫高血壓患者降血壓,並且具有顯著的效果。不僅如此,只要飲食安排合理還可以起到控制血壓的作用。那麼,下面就為大家總結一下這些降壓的食物和飲食都是怎樣的吧。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建議飲食要清淡。
  • 父母個子矮,孩子抓住這兩個長高黃金期,也能長得又快又高
    其實,在長高這件事情上,個子矮的父母也不必灰心。孩子這一輩子能長多高,並非百分之百取決於遺傳因素。孩子長高,遺傳因素只佔到百分之七十,還有百分之三十靠後天努力。父母個子矮,只要幫孩子抓住長高的黃金期,孩子還是有機會踏入高個子行列的。
  • 高血壓不用怕,每天按照這樣吃,從此告別高血壓!
    作者:騰訊醫典醫學團隊 高血壓患者怎麼吃?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可以掌握以下原則。  1.食物多樣 每天儘可能多的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每天最好不少於12種,每周最好不少於25種。
  • 還認為高血壓只能吃藥嗎?這四種食物,一吃一個通,簡直是高血壓症狀...
    冬天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坎。為什麼?寒風一吹,血管就容易受到刺激,血壓也不平靜,高血壓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血壓容易急劇上升。 冬季清晨是高血壓的魔鬼時間 在冬季,一天裡最艱難的時刻或許就是起床後的那幾分鐘了,其實這幾分鐘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也是最危險的幾分鐘,據調查,70%-80%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是在早晨6-10點。 其中,最危險的時候,就是我們剛剛睡醒的一剎那!
  • 有高血壓每天適合吃幾個雞蛋?各位的理解真的正確?看專家的理解
    有高血壓每天適合吃幾個雞蛋?各位的理解真的正確?今天相關專家帶各位一起了解一下,有高血壓的人每天可以吃一個雞蛋,雞蛋中雖然膽固醇含量高。但是蛋黃中含有的卵磷脂對血脂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每天適量吃雞蛋不會明顯影響血清膽固醇的水平和成為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 高血壓最怕的幾道家常菜,常吃有好處,學會做給老人吃!
    高血壓最怕的幾道家常菜,常吃有好處,學會做給老人吃!涼拌海帶絲海帶富含豐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膽固醇,有降血壓的效果,日本人稱海帶為長壽菜。蒜末菠菜菠菜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能降低高血壓患者出現冠心病等風險。大蒜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體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體內血糖水平,並可殺死因感染誘發糖尿病的各種病菌,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 確診高血壓後,就要吃藥控制嗎?
    高血壓是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目前來說沒有任何方法治癒,更多的是通過治療控制血壓水平,避免高血壓引起更為嚴重的心血管問題,那麼確診了高血壓後是否需要立馬吃藥進行控制呢?
  • 孩子6歲前,父母抓住「大腦最佳開發期」,娃會變得更聰明
    正是因為孩子在眨眼間長大,所以父母們更是要抓住他們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01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黃金期趙女士發現自己兩歲的寶寶尤其好動,只要一把他放下來,他就會往其他地方爬去。不僅如此,寶寶還特別喜歡亂扔東西,玩具在他手上總是千瘡百孔。
  • 高血壓的分級和控制目標,你了解多少?預防高血壓有這5招
    高血壓是目前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病,與糖尿病、高血脂並稱「三高」,長期的血壓增高對健康有重大的危害,可累及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所以一旦確診,應該要及時的處理,避免出現各種併發症。那麼血壓多少才算是高血壓?高血壓的分級和控制目標是什麼呢?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機會,錯過難彌補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從小時候就能看出徵兆,這句話簡單地概括了幼兒發展規律:3歲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你就能看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形象的雛形;而孩子7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他中年後的事業和成就。
  • 高血壓突然變正常了可能更危險 幾類人群尤其要注意
    高血壓,就是血壓高?血壓高,不就是高血壓?兩者有區別嗎?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血壓」,在醫學上叫做高血壓病,特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壓。而血壓高的話,則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這是其他疾病的一個表現,那這種高血壓就是繼發性高血壓,要治療引起血壓高的疾病本身,而不是簡單地降壓。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近日,Hypertension上刊登了一篇討論「腫瘤-高血壓(onco-hypertension)」這一新概念的文章。 全球老齡化進程使得高血壓和腫瘤較為流行,腫瘤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關抗癌治療而致高血壓者。
  • 高血壓的日常調養及預防
    根據前幾期的講解,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發病跟我們的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在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咱們這裡有很大的一個誤解,很多患者覺得日常調養是可有可無,藥物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的,日常生活的調養對於高血壓的治療和預防都是至關重要的,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具體調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