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杭州人熟悉的「明星的哥」病重,他做了一個決定:捐獻眼角膜

2020-12-04 錢江晚報

萬力,在杭州的哥圈小有名氣。

不僅業務能力強,曾獲杭州市十佳的哥之星,還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平安志願者、杭州市見義勇為勇士、全國計程車行業見義勇為標兵……

三年前,他從守了二十餘年的計程車司機崗位上退下不久,被診斷出了惡性黑色素腫瘤。醫生說,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6月,他的腫瘤侵蝕全身多處,身體每況愈下。

在病床上,他跟妻子滕彩霞交代:「我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希望能把身上能用的部位都捐了。」

「我答應你,這個要求我一定辦到。」滕彩霞忍著淚水。

對於他的這個決定,很多人都覺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個性就是這樣,做公益二十多年了,有始有終。」

12月的第一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接到來自醫院的爆料,有病人家屬並不知道萬力的名字和他之前所做的事,但他說這是一個好人。

「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杭州市腫瘤醫院住院樓裡,萬力住在一間六人病房裡。妻子滕彩霞一直守在邊上。

64歲的萬力躺在床上。「這幾天他眼皮睜不開,人很嗜睡。」滕彩霞抓著萬力的手,一下一下撫摸著。

二十多年前,萬力加入杭州一運計程車汽車公司,成了一名的哥。頭幾年,他兢兢業業,起早貪黑,賺的都是辛苦錢,全都給了家裡。

原本在絲綢廠工作的滕彩霞,工作也忙,顧不到家裡。後來兩個人一合計,滕彩霞辭了職,在家做好萬力的後勤。

過了不久,滕彩霞發現疑惑:萬力在外跑的時間多了,但是生意做得卻少了。再一打聽,萬力去做好事了。

別人在加班加點掙錢,他成為了杭州市愛心車隊的第一批成員,一旦有需要,就把車停下,前去幫忙。

哪裡有老人出門不方便,他就免費接送;每年高考,他都會出現在護送考生的隊伍中;G20杭州峰會,他又跑過去維持秩序……

一開始,滕彩霞有點生萬力的氣:「家裡條件也不太好,你怎麼一直往外面跑?」

慢慢的,她接受了丈夫沒有報酬的奔波,以及越堆越厚的榮譽獎狀。

多年前一次夜裡,萬力跑夜班。車開到半山附近,正好遇到一位的哥遭受搶劫。

「他聰明,把車慢慢開過去,衝外頭大聲喊,把壞人嚇跑了。」滕彩霞低頭回憶著丈夫的驚魂一夜,語氣裡有些自豪。

萬力連續多年無償獻血。有一次他載了一群乘客去省血液中心,他們是一名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家屬,病人每天需要輸2000cc左右的血液,他們都是從老家趕來準備去定向獻血。得知情況後,萬力聯繫愛心車隊,湊出20本左右的獻血證,可以定向輸血給患者。

在身體還健康時,萬力就對滕彩霞說:「以後我要捐獻器官。」

病床前,由於癌細胞擴散,萬力能捐獻的身體部位只剩眼角膜。

萬力沒猶豫,反而安慰妻子:「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等我不在了,我的眼睛還能看這個世界。」

「和他結婚是我的福氣」

為了防止萬力睡太多,滕彩霞還是把萬力「拍」醒了。她拿了一塊熱毛巾,給萬力擦擦臉。滕彩霞邊給他擦臉邊「撒嬌」:「你陪我說說話呀,你都不說話了,我覺得很鬱悶哎。」

萬力沒有回應。

滕彩霞說,近半年,萬力的狀態越來越差。

萬力退休後,滕彩霞想著他們終於可以享福了,沒想到萬力病了。

一直以來,夫妻倆都是商量著做事。但剛被確診的時候,滕彩霞選擇瞞下這個消息。

「騙」著萬力做了手術後,生活看起來還是那麼平靜。

夫妻倆出門散心,自駕旅遊。兩人獨處的時候,滕彩霞看著丈夫健康的面容,心裡卻忘不了醫生的話。

這顆定時炸彈的倒計時,被一點點延長,從一年到兩年,再到三年。今年,還是爆炸了。

先是軟骨疼,接著疼痛不斷擴散。這次,惡性黑色素腫瘤的結果沒能瞞下。滕彩霞說:「轉移了好幾個地方,他自己知道了。」

躺在病床上的萬力老勸滕彩霞:「老婆,你要多去外面走走,讓自己開心一點。」「我要是昏迷了,千萬別救,就讓我舒舒服服地去。」

滕彩霞馬上拒絕:「你會好起來的,我們一起旅遊,一起開心。」

可慢慢的,萬力連聊天也聊不動了。

這個過去每年都會準備情人節禮物的浪漫男人,現在時不時昏睡過去。但他仍能說幾句話,回應一些特殊的詞,比如自己的名字「萬力」,比如「愛心車隊」,再比如「女兒」和「老婆」。

滕彩霞幾乎二十四小時呆在病房裡。

她很少提到照料的辛苦,只說:「和他結婚,是我的福氣。」

萬力的每一天,都在和時間對抗。

腫瘤放射治療二病區主任趙鵬軍每天都會來看看萬力。

「他來醫院已經是晚期了……他清醒的時候,人還是蠻積極的。」趙鵬軍說,在我們去之前,他和很多病人家屬一樣並不知道這個「萬力」是杭州很多人都認識的愛心的哥,但是他也和很多病人家屬一樣知道,萬力是一個好人。

在趙鵬軍接手的患者中,萬力是第一例主動要求捐獻器官的,他覺得很了不起。

截止發稿,杭州紅十字器官捐獻協調員已經和滕彩霞取得聯繫,雙方達成了一致。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陳馨懿 記者 楊茜 通訊員 黃芳

相關焦點

  • 安慶78歲老人決定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前不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要在自己離世後將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國家。「國家對我太好了,我也沒有別的方式,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去,給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是應當的。」石根應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2014年,石根應老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一個眼角膜的「三生三世 」!黑龍江角膜捐獻第一人的眼角膜將有望第三次傳遞!
    編者按:六年的時間,你的眼睛看到過多少人,有些人匆匆而過難以記清樣貌,有些人有著鮮明特點,讓你存留片刻的記憶,但是對於丁鳳芹來說,六年的時間裡,她始終心心念念記著一個人,就是那個曾經給她光明的人,而今天,她也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她希望把光明繼續傳承下去。
  • 他捐出的眼角膜至少可讓兩雙眼睛重見光明
    記者 袁建龍 通訊員 張朝暉 王曉東男嬰重病夭折父親決定捐獻兒子遺體7月15日上午,安先生剛出生1天的兒子身患重病,雖經多次搶救再次病危,彌留之際,看著孩子的生命已無法挽回,安先生向醫院醫生提出了捐獻孩子遺體的建議。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感恩帳本」背後的愛心延續 50歲陳金霞捐獻眼角膜回報好心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孫浩 馬小傑1月7日下午,50歲的陳金霞來到了濰坊市濰城區紅十字會,籤署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書。而促使她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一個感恩帳本。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有一群好心人雪中送炭、捐錢捐物,如今,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將愛心延續下去。
  • 紹興體育老師患癌去世,兒子籤字捐獻遺體:那一刻,終於理解了他
    王強(化名)曾經很不理解父親,一個別人口中的熱心人,卻從不願意為親兒子開口求人。那年他從澳洲留學回來找工作,父親也讓他自己解決。 直到父親因為癌症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31歲的王強,好像一夜之間長大,成為真正的男人。他開始學著像父親一樣思考,做決定。
  • 告別新聞|紹興體育老師去世捐獻遺體,兒子:籤字那一刻,終於理解了他
    他開始學著像父親一樣思考,做決定。 在浙江明州康復醫院ICU門口,王強在遺體捐獻志願書上簽字。和想像中不同,周圍幾乎沒有誇讚,沒有崇拜,反而大多是不解和指責。 那些病人家屬甚至圍上來碎碎念:「你怎麼能這麼做呢?」
  •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漢中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下眼角膜捐獻書!11月26日下午,在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專家和勉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勉縣醫院22名醫護人員集體籤訂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即《志願捐獻遺體(角膜)登記表》),志願在自己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據悉,此次集體籤訂捐獻志願書,在漢中市也是首例。
  • 捐獻眼角膜最多的國家卻正在遭遇苦難,它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
    人死眼猶生如果說,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因為捐獻眼角膜而被世人熟知、所敬佩,那麼只有斯裡蘭卡了。這個區區兩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現在已經捐獻出了七萬多枚眼角膜,涉及五十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他們為全世界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
  • 眼角膜不算器官
    ,來自吉林通化的8歲男孩王皓達將在武警總醫院接受器官獲取手術,捐獻他的兩枚眼角膜、雙腎和肝臟幫助5名患者重獲健康。丈夫遭遇車禍不幸去世 妻子捐獻出他的器官和眼角膜---上周四的一場車禍,讓馬冬花永遠失去了心愛的丈夫汪煌聖。
  • 「世界之眼」斯裡蘭卡: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獻國
    很多人不曾了解,這個只有2000萬人口的小國,其實貢獻了全世界最多的眼角膜。在斯裡蘭卡國際眼庫大樓裡,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眼角膜被送往這裡,我們眼裡稀缺的寶物,在這裡成了平常之物,每天收到20枚是常規數字,最多的一天他們收到過50枚。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獻眼角膜,他患的這種罕見腫瘤究竟是什麼?
    家人按照他的遺願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開學季的醫學殿堂多了一位年輕的「大體老師」。微博截圖9月1日中午時分,湖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接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鄧幼文教授的電話,在湖南航天醫院住院的一名24歲大學生,生命垂危,其與家人均有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心願。下午5時18分,鄧幼文教授再次打來電話,那位想捐獻角膜和遺體的志願者去世了,是他的親侄兒鄧澤中。
  • 重慶68歲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讓光明延續
    近年來,隨著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的不斷深入,在捐贈者的推動下,人們在思想上對遺體器官捐獻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的志願者在紅十字會和醫學院或者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近日,68歲退休教師鄧祥碧將眼角膜捐獻給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終於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 寧夏眼角膜捐獻有法可依!
    《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利用眼角膜捐獻牟取非法利益或者買賣眼角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交易金額八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參與眼角膜捐獻工作的組織和個人洩露捐獻人、接受眼角膜移植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擅自公開病歷資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75歲老黨員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德州市登記在冊的捐獻者199例
    張一貴捐獻證書「我覺得我身體不行了,抓緊聯繫市紅十字會吧,把我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去,為社會做些貢獻。」這是75歲的退休老人張一貴去世前兩天對兒女們說的話。11月21日19:30,老人安詳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遵照老人的遺願,家人將其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明日的愛——九位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和他們的故事[組圖]
    兩人來合肥做裝修工十餘年,先後不幸患上尿毒症,雙雙依靠透析維持生命。他們說,現在身體不行了,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學,壓力很大。這一兩年夫妻倆總在電視上看見別人捐獻遺體(包括眼角膜)的報導,總是很感動,於是籤了眼角膜捐獻協議。聶燕紅說,這都是身後的事情,一來可以幫助人,二是也為自己和孩子積德。他們選擇成為眼角膜捐獻志願者。
  • 湖南57歲老黨員捐獻角膜遺體 兒子幫他重溫入黨誓言
    華聲在線7月2日訊「爸爸病重期間對我說,他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深受黨的教導,也深受黨的恩惠。希望捐出自己的角膜和遺體供醫學研究,把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今日,石城哽咽回憶父親臨終時的囑咐。建黨99周年之際,他幫爸爸石磊重溫入黨誓言,履行莊嚴承諾。
  • 我省首例活體眼角膜移植手術昨成功實施
    2月17日上午,移植手術在鄭州同臺進行,南陽好小夥耿斌捐獻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陌生人眼中,他成為河南活體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1973年出生的耿斌,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從小在南召長大,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如今就職於在港上市的合富輝煌河南公司。1月11日,在南陽出差時,耿斌撞上空調支架,導致右眼球萎縮,將被摘除。他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獻眼角膜。
  • 廣西12歲少女臨終自願捐獻眼角膜 少女母親:不後悔
    廣西12歲少女臨終自願捐獻眼角膜 少女母親:不後悔 2019-04-01 18:27: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