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月第一人:兩次死裡逃生,火箭發射11小時後幸運逃回地球

2020-12-03 茶馬星球視野

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估計有5.3億人盯著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因為他為人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那天確立了自己在歷史上的角色,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今天走在月球表面是一種榮耀,地球上一共只有12個人踏上那片土地。

月球上的第一個人成了傳奇故事,但是阿姆斯特朗如何被選中參加這項工作以及他迂迴曲折的月球之路的背景故事卻鮮為人知。傳記作家詹姆斯·漢森,曾經在10多年前與尼爾·阿姆斯特朗進行了長達50小時的不公開訪談,據此寫出了傳記《第一人》,而2018年10月12日環球影業在美國發行的電影《第一人》就是基於該傳記作品的改編,真實再現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的親身經歷。

關於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大家都知道的都是那些廣為流傳的圖片和報導,但是關於阿姆斯特朗的人身經歷和迂迴曲折驚險的月球之路的背景故事,卻鮮為人知。

月球上插一面旗幟或者踏上月球上的腳印只是真實故事的一小部分。這裡講述的是關於尼爾·阿姆斯特朗和電影《第一人》敘述的關於太空競賽的22個真實驚險感人經歷。

前蘇聯太空人在美蘇冷戰太空競賽中幾乎每一個轉折點都領先於美國,直至登月發生。俄羅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然後他們在1960年把名為貝爾卡和斯特雷卡的兩隻狗送進太空,然後用月球探測器撞擊月球。

這個國家也是第一個把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1961年的尤裡加加林,1963年的瓦倫蒂娜。阿列克謝列諾夫在1965年進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很顯然,美國落後了。

在登月之前,尼爾阿姆斯特朗在美國宇航局做了多年的試飛員。他是太空中第一位平民太空人。在阿姆斯特朗之前的X-15測試飛行員都是現役軍人。許多人在空軍或海軍服役。阿姆斯特朗是美國宇航局的二等職員。

阿姆斯特朗對悲劇並不陌生。他的女兒因患惡性腦瘤而在兩歲時死於肺炎。他當時很傷心,想把精力投入到非常積極的事情上,這也正是他開始參與入太空計劃的時候。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阿姆斯特朗一樣對探索太空感到興奮。當時許多美國人認為阿波羅計劃的245億美元的價格太高了,一些人抗議美國宇航局為時8年的登月努力。

上圖:1996年3月16日雙子座8號升空前,透過窗戶拍攝到的阿姆斯特朗

在去月球之前,阿姆斯特朗參加了雙子座8號的飛行。這是第一次將一艘宇宙飛船送入軌道的任務,它也是成功登月的必要先決條件。但這讓阿姆斯特朗陷入了可怕的死亡威脅。當推進器出現故障時,阿姆斯特朗和太空人大衛斯科特開始旋轉。這兩個人極速旋轉。幾乎在太空中迷失了方向。太空人當時說的話被記錄了下來,「我們這裡有嚴重的問題。我們不停的翻滾,會死在這裡」。

這兩個人通過啟動太空艙凸起位置上的推進器,成功地重新控制宇宙飛船。他們在起飛後11個小時就降落在了太平洋上。這使得計劃中的三天任務縮短了。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被推撞擠壓,但還活著。如上圖所示:1966年3月16日的雙子座8號飛行,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大衛斯科特降落在太平洋上。

一年後的1967年,第一次阿波羅任務以悲劇告終。在發射前的測試中,發射臺上發生了一場大火,導致火箭上的三名太空人全部遇難。下圖中從左到右,阿波羅1號太空人維吉爾i格斯格裡森、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土星1號運載火箭前擺姿勢。

在他登上月球一年多以前,阿姆斯特朗還經歷過一次致命的經歷。當他在休斯敦駕駛月球著陸器時,推進劑開始從月球車裡漏出,他的控制毫無用處。阿姆斯特朗不得不在離地面60米高的地方快速逃生。美國宇航局的一項調查後來顯示,著陸器的警報系統在著陸器失去壓力的時候,並沒有正確地發出預警。

上圖:1969年,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駕駛月球著陸訓練車。

幸運的是,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之前,美國宇航局把著陸器的失效問題解決了。在發射前一個月,1969年6月他又成功地嘗試了這臺機器。

阿姆斯特朗還在地面上模擬練習了如何在月球表面移動,這是一種風險較小的嘗試。他為旅行的每一步都準備好了,甚至還在考慮如何在月球上安裝和卸載梯子。

最後,決定性的一天終於到來了。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為期8天的登月任務。

太空艙上的住宿條件不是五星級的。由於船上沒有廁所,太空人們在袋子裡撒尿。

四天後,太空人們使用了一個名為「老鷹」的登月飛行器,最終降落在月球表面。這次任務中有三個人,但只有兩個人登上了月球登陸器。這並不是一次順利的旅行,阿姆斯特朗後來說,駕駛著陸器是這次任務中最困難的部分,但這也給了他一種「亢奮的感覺」。

任務控制中心屏息等待,直到阿姆斯特朗宣布:「老鷹已經著陸了」。

在休斯敦的地面上,太空艙通訊員查理杜克鬆了一口氣。「這裡有一群人太緊張已經喘不上氣了,」他告訴阿姆斯特朗。「現在我們可以呼吸了。」

畢竟,對於阿姆斯特朗來說,月球漫步是一項安全、可預測的任務。他說,月球表面很精細,是粉狀的。「我可以把我的腳趾叉開拾起它。」

阿姆斯特朗並沒有把所有的功勞都歸結於他的突破性行走。他後來說:「當有成千上萬的人表現都比他們本應做得更好時,你也需要繼續提高。這是我們能把整件事都完美完成的原因。」

回到地球後,太空人們並沒有馬上和他們的家人團聚。這三名太空人都必須在隔離期待21天,以防他們帶回任何月球傳染病。

尼爾阿姆斯特朗通過對講機與他的兒子馬克聊天。1969年8月5日,阿姆斯特朗慶祝了他的39歲生日。最後在8月11日,太空人被宣布無病,他們得到允許外出。

尼爾阿姆斯特朗,人類登月第一人,有血有肉,經歷過多次生死威脅。然而他始終非常謙虛,就如他曾經說過的那樣,「我是,而且永遠都是,書呆子式的工程師,總是穿著白襪子,口袋保護器裡始終放著鋼筆螺絲刀等小工具」。我們必須感謝這些勇於探索默默奉獻的傑出人類,歷史將永遠銘記他們!

相關焦點

  • 《登月第一人》:高度還原美國登月全程,高燃
    曾經的阿波羅計劃的正式太空人都因為種種航空事故而喪生,所以身居預備役的尼爾才有機會成為登月一把手!終於在尼爾執行完畢1966年的雙子星8號載人航天任務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一起,乘坐阿波羅11號載人火箭衝向太空,直奔月球。當然,影片也復刻了當時原版在月球上發生的事情。
  •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登月後曾失聯3分鐘!
    在人類航天史上,無數偉大的太空人為了人類進步事業,貢獻出了他們的一份力量。比方說楊利偉,比方說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邁出飛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踩上月球土壤的太空人,同時,他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地球在除了地球以外天體上,成功留下人類足跡的太空人。他和他的搭檔在月球成功停留了2.5個小時後,安全返回了地球,不過關於他,卻有著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故事。
  • 《登月第一人》全網上映,第一視角感受阿姆斯特朗登月傳奇故事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以此為開端,世界各國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月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摘下,露出它姣好的面容。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上世紀首次登月壯舉產生了質疑。
  • 人類登陸月球後是怎麼返航的,難道月球上有火箭發射基地?
    但時至今日,仍舊有人好奇,想要將太空人送入到月球必須需要用火箭助推,但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那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回地球呢?地球的逃逸速度牛頓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在世時,曾經提出過一個思想實驗,他認為如果有一個理想的大炮,將該大炮架設在高山上,然後發射炮彈,按理說炮彈會呈拋物線一樣,先是向前飛一段距離,然後會重新落到地面上。
  • 月球沒有火箭,登月太空人怎麼返回地球?如果沒法返回地球怎麼辦
    雖然航天技術已經飛速發展了幾十年,運載火箭、載人飛船都越來越先進,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火箭,但是載人航天還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項目。在人類歷史上,就出現過一些事故,有一些太空人最後成功脫險,返回了地球家園,有一些太空人則沒那麼幸運了。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最遠的足跡留在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表面。
  • 土星5號,人類火箭巨無霸!
    1.月球直接往返;2.月球表面集合,用重型火箭分兩次任務發射;3.地球軌道集合,用大中型火箭多次發射,在地球附近組裝後載人登月;4.月球軌道集合,飛船到月球後,一部分登陸,一部分留軌。選擇第4種方案的阿波羅飛船實際上也由4個部分組成第1種方案要求重達4000-5000噸級別的火箭,實在太難,人類也許在阿波羅登月後100年內都不會造出來。
  • 尼爾·阿姆斯特朗:永恆的紀念——你知與不知的登月第一人
    1969年,阿波羅11號在月球成功著陸。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與人類的「一大步」。登月第一人就此成為傳奇。讓我們一起祝戈斯基先生好運。這個能夠在月球上行走的孩子是什麼來頭?自從他知道阿波羅11號將進行首次登月嘗試後,他就一直想藉此留名青史,但每次都遭到其他太空人憤怒的目光和低聲的辱罵。我真搞不懂,尼爾怎麼能忍受這麼長時間的胡言亂語後才告訴巴茲別再出醜了。」奧爾德林想成為登月第一人的渴望真可謂司馬昭之心,他自身也無遮掩之意。那麼,在奧爾德林為「登月第一人」這個頭銜汲汲營營、四處奔走時,最終成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又在做什麼呢?
  • 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基地,當初登月的太空人們是如何返航的?
    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美國阿波羅11號載著三名太空人飛入了太空,7月20日,當飛船運行到月球背面時,呼號為「鷹號」的登月艙從哥倫比亞指令艙中分離,柯林斯獨自一人留在哥倫比亞上,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則乘坐著「鷹」號登月艙降落到月球表面。
  • 五大登月創新改變人類生活
    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從火箭到衛星,從個人計算機到深空網絡,再到我們對地球和人類自身的認知,都與登月息息相關。        建造火箭        1957年10月4日,太空時代曙光初現。當時蘇聯朝著宇宙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 1)。
  • 阿波羅登月 50 年,我在 iPhone 上發射火箭
    阿波羅登月 50 年,我在 iPhone 上發射火箭 在 50 年前,也就是 1969 年 7 月 16 日,巴茲·奧爾德林、尼爾·阿姆斯特朗和麥可·柯林斯三個人
  • 月球沒有發射基地,登月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間其實並不長,1957年,蘇聯成功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人類終於能夠走出地球,開啟了太空探索的篇章。這個時間距今也只不過才62年,蘇聯實現人類首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的壯舉之後,很快又實現了人類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壯舉。
  • 《登月第一人》:成功的登月行動,失敗的登月電影
    歷史上,「阿波羅11號」是成功的,人類首次實現登月,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說出了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登月第一人》當你仰望月亮時,會想到什麼?
    1969年,時代雜誌而這部根據尼爾阿姆斯特朗傳記改編,聚焦其1961年到1969年經歷的影片——《登月第一人》,《登月第一人》《登月第一人》海報當時他進行登月實驗飛行器失敗,又是一次死裡逃生。吉爾魯斯擔心失敗會造成不好的政治影響。阿姆斯特朗則認為「我們需要失敗,這裡的失敗,才能讓我們上去後沒有失敗。」吉爾魯斯突然拽住他問代價是什麼?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飛船繞地球轉了一圈半,檢查結果一切正常,開始向月球進發。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再次發動,速度增加到每秒11公裡。這時,航天員要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讓登月艙「調頭」。火箭發射時,指揮艙在上,服務艙在中間,登月艙在下,這是為了保證指揮艙可以最先「避險」。但是要奔月了,登月艙必須放在最上面,同指揮艙相連,航天員才能通過指揮艙進入登月艙。
  • 你知道登月第一人是阿姆斯特朗,你知道有多少人幾次登上月球嗎?
    號任務,是土星5號火箭的首次發射,主要任務就是測試土星5號的前兩級,也就是第一級S-IC與第二級S-II,這次任務沒有載人,最後服務艙將指令艙,以接近月球返回軌道速度的速度,高速推入大氣層,以此來測試其返回能力。
  • 你知道登月第一人是阿姆斯特朗,你知道有多少人幾次登上月球嗎?
    眾所周知,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攜帶的登月艙成功登陸月球,登月艙內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首次來到月球的人類。之後,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奧爾德林不久也踏上月球,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二人。
  • 發射頻率越來越密集,SpaceX計劃在10小時內發射兩次獵鷹9號火箭
    SpaceX似乎正準備在10小時內嘗試進行兩次獵鷹9號火箭(Falcon 9)發射和著陸,這也是該公司今年的第14次星鏈衛星(Starlink)發射任務,也是一年半以來首次在西海岸的發射。這將是SpaceX在2020年進行的第14次專用Starlink星鏈發射,「Starlink-15」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1日晚10點17分(UTC時間03:17)發射,恰好與獵鷹9號的Sentinel 6A發射時間是同一天。
  • 地球科技被三體人鎖死了?自美國登月後人類科技發展日趨緩慢
    1969年7月20日,美國東部日光節約時間下午4時17分,阿波羅11號飛船在土星5號火箭的推動下成功地在月球表面著陸,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踏上了地球以外天體的表面。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說出了最著名的那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人類的第一次登月
    所以甘迺迪在一個月後宣布,美國要完成一項當時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讓人類登陸月球,從而在這個領域實現跨越式的進步徹底擊敗蘇聯。而當時的美國雖然是世界頭號強國。但是登月的難度不亞於60年代一窮二白的中國試製原子彈。這時的美國連續發射了幾次登月探測器均告失敗。
  • 《登月第一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近期一部講述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電影備受關注,它就是——《登月第一人》,導演是大名鼎鼎的米安·查澤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