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翻譯家馬永波譯著《白鯨》問世

2021-01-07 東北網

杜尚說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就是說,與其談論小說,不如談論小說家,與其談論白鯨,不如談論麥爾維爾。

傳說,一個好作家必須有一個悲慘的童年,按這個標準,麥爾維爾一開始就滿足了一個好作家的條件。

他12歲喪父,失學。15歲獨自謀生,先後做過銀行職員、農場工人、鄉村教師。18歲逃到船上做水手,期間,還被關進大溪地島上的監獄裡。接著,越獄,重回大海,做了整整五年的捕鯨勞工。然後,人生風雨交加,心頭百感交集;然後,毅然上岸,決定當作家;

然後,世上有了一部叫《白鯨》的巨著。

寫出偉大小說的作家,會過上怎樣紙醉金迷的生活?

他過上了超越你想像的生活。

《白鯨》出版了,整整一年,賣出了五本。

對以版稅謀生的寫作者而言,這當然是一記棍棒。

怎麼辦?一個闖蕩過大海的傢伙是不會輕易低頭的。失敗了,繼續寫,繼續寫,繼續失敗,他寫了整整六百萬字,最終,沒能換得應有的名聲。

而名聲之外,愈加悲慘。他28歲結婚,妻子是州法院首席大法官之女。本來琴瑟相和,比目連枝,但命運莫測,一場大火燒毀了他的書房,而他最鍾愛的兒子又自殺而死,他抑鬱、酗酒,家暴。妻子公開宣布:丈夫已經精神失常,並差點將他送到瘋人院。

從喪子之痛到家庭破裂,作家的生活已然一塌糊塗。

仿佛為了更加完美的失敗,晚年,他甚至開始無可救藥地寫了整整三本詩集,並自費出版了它們。

終於,在貧病交加中,麥爾維爾撒手人寰。

時光一去如棍棒。如同松尾芭蕉的這句禪語,他72年的人生,遭遇的是一連串棍棒的打擊。

而滑稽的是無常弄人,尤其喜歡作弄藝術家、作家與詩人。

在他離開人世半個世紀之後,人們仿佛從夢中驚醒,一夜之間,荊玉紛飛,價值連城。人們捧讀《白鯨》,如見和氏之璧。

與梭羅一樣,與梵谷一樣,與卡夫卡一樣,與王小波一樣,一個生前寂寞的傢伙,乾坤鬥轉,死後封神。

因為孤高拔俗一騎絕塵,他把時代拋得太遠。

那麼,說到底,《白鯨》究竟價值何在?

人性邪惡的傑作?海洋的百科全書?深刻的人類寓言?《聖經》一樣的啟示錄?

是從莎士比亞那裡獲得靈感?還是從埃斯庫羅斯那裡獲得靈感?是從卡萊爾的詩歌中獲得靈感?抑或是從《舊約》中獲得靈感?

「裴闊德號」是不是「諾亞方舟」?莫比·迪克是不是上帝?

諸如此類,不是我關心的。

我所知道的是,它是一顆巨大的寶石,而每個人都能從中目睹他目力所及的光輝,才是寶石的真義。

我還確信,詩人馬永波先生的譯本會給這頭白鯨披上奇異的色澤,因為,卡萊爾說,詩人是世界之光。我一直深信不疑。

命運啟示錄:《白鯨》譯者序

馬永波

麥爾維爾從來就不是我們今天所謂的「成功的」作家。在他的文學生涯的早期,雖曾短暫地得到過認可,但是,他的寫作終其一生也既沒有給他帶來體面的收入以供養家庭,也沒有得到大量讀者的好評與關注。他的書從未獲得過任何當時的文學獎項,也從未在我們現在所謂的「暢銷書榜單」上出現過。1891年他去世之時,他的作品就被貶低為青少年冒險故事,作為一個作家和一個人,他幾乎都被世界遺忘了。文學史上的沉浮本就是一件奇妙又「正常」的事情,偉大作家和詩人不為同時代所欣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艾米麗·迪金森、惠特曼、梭羅、亨利·詹姆斯等。到了二十世紀,麥爾維爾聲譽日隆,普遍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三四位小說家之一。而其關於玄學和海洋的傑作《白鯨》在全世界都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文學成就之一。

麥爾維爾的散文體著作的風格,可以用豐富、浮誇、充滿暗示和隱喻、極其富有想像力甚至詩意來形容。他的小說中充塞著大量的描述性細節、戲劇性張力、來自閱讀的材料、幾近壓倒一切的象徵。他的文學趣味在情感上可謂豐富,在智力上則可謂複雜。從他先前的小說《泰皮》到《白鯨》,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他的寫作風格從十九世紀斯威夫特或笛福式的明晰、迅捷,一變而為以音樂和象徵精心編織而成的更為多彩、富有韻律、有時近乎狂想曲的風格。麥爾維爾和霍桑一樣,善於從普通事物和事件中看出超乎純粹客觀事實之上的道德、精神和美學價值。自《奧穆》之後,麥爾維爾的所有著作都揭示出他與日俱增的對於事實之上的精神意義的興趣,比如《白鯨》中第42章《大鯨之白》,清晰而詳細地反思了白色的神秘影響。他擅長借用各種通過閱讀得來的材料,加以變形,為己所用,例如,《白鯨》中按照實際篇幅,幾乎佔全書四分之一的部分是由鯨類學材料和捕鯨業的信息組成的,它們基本上來自託馬斯·比爾的《抹香鯨的自然史》及其他科學著作。有時,在麥爾維爾不那麼成功的作品中,這些來源與他的個人經驗和哲學思考融合得不夠均勻,甚至導致一些哲學論述有離題之嫌,但是,在他最好的作品中,個人經驗與觀察、引用材料、哲學論述總是通過支配性的象徵結合成一個藝術整體,並且其作品中的某種幽默和喜劇氣氛,也讓人想起拉伯雷和莎士比亞。

一般論家將麥爾維爾置於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視野之中,但是他並不像華茲華斯和其他偉大的浪漫主義者那樣,認為自然是一種溫和、美麗而仁慈的力量,而是更接近於達爾文的觀點,認為在自然的外在之美的下面隱藏著的是殘忍和殺戮。在第五十八章《鯨魚食料》中,作者就明確有言——

想想海洋的奸詐吧,它最可怕的生靈如何在水下滑行,大部分深藏不露,陰險地隱藏在可愛至極的藍色海水下面。想想海中許多最為冷酷的族類那惡魔般的絢爛與美麗吧,就像種類繁多的鯊魚都裝扮得分外講究。再想想,海洋中普遍存在的同類相殘,所有的生靈都在弱肉強食,自開天闢地以來就在無休止地戰鬥。

因此,作為深受康德哲學與超驗主義影響的作家,麥爾維爾同樣認為,真正的實在隱藏在可感知的事實的外衣之下。在第36章《後甲板》中,當亞哈船長與大副斯塔巴克談論他追擊白鯨的個人原因時,這種認識有著明確的體現——

一切有形之物,夥計,都不過是紙板糊的面具。但是,在每件事之中——活生生的行動中,無可置疑的功績中——都有某種未知但依然合乎情理的東西,從不合情理的面具後面顯出它的本來面目。只要人類能夠戳穿,戳穿那面具!除了衝出圍牆,囚犯怎麼能脫身而出?在我看來,白鯨就是那圍牆,堵在我跟前。有時我以為外面什麼都沒有。可這就夠了。它給了我一件苦差事,它壓在我身上;我在它身上看見了兇殘的力量,一種不可理解的惡意使它更加強大。我恨的主要是那不可理解的東西;白鯨是從犯也好,是主犯也罷,我都要把仇恨發洩在它身上。不要和我說什麼褻瀆神明,夥計;如果太陽侮辱了我,我也會戳穿它。太陽可以那樣幹,我就可以這樣幹;自從世上有了公平競爭,嫉妒就支配了所有的造物。可是夥計,甚至那公平競爭也做不了我的主。誰能主宰我?真理沒有界限。

由此可見,麥爾維爾在這部作品中著力探討的是一個哲學問題:那便是尋求在宇宙中人與上帝關係的真實解釋。這本書絕不僅僅是一部海洋冒險故事,表現了奮鬥不息的美國精神,而是一部命運的啟示錄。

《白鯨》是一部不適合已有文學分類標準的「邪典」。首先,它是一部相當可靠的有關鯨類學和捕鯨業的論著,它包含的數量眾多的鯨類學材料會讓讀者困惑,而從藝術角度考慮,這些材料有助於控制全書的敘事節奏,為故事增添了一定程度的現實感。其次,書中有很明顯的戲劇化形式,有些人物的大段對話具有舞臺效果,這樣的設置使得作者有機會以旁白或離題的形式插入自己有關宇宙和人類命運的評述,它們往往出自敘述者以實瑪利之口,在不同情況下也由其他幾個角色承擔,並不僅僅是由作者本人現身說法。第三,本書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象徵,外在敘述下面往往隱藏著深沉的有關上帝與自然的哲學沉思。D.H.勞倫斯在《論美國名著》中認為,白鯨象徵著什麼,恐怕連麥爾維爾本人都沒有很確切的理解。然而,亞哈船長的動機卻顯然不僅僅在於狩獵的樂趣和對一個啞巴畜生的刻意復仇。幾乎每個讀者都能依據自己的理解,為書中的象徵發明自己的闡釋。例如,以弗洛伊德心理學為基礎,可以將白鯨視為麥爾維爾的清教徒良知,與他的自我處於生死攸關的鬥爭中。還可以將白鯨視作惡的象徵,將亞哈看作與惡對抗的當代基督或者是普羅米修斯。還可以將白鯨等同於宗教,亞哈便是自由思想的象徵,甚至將亞哈與白鯨的鬥爭看成是個人主義與社會習俗、科學與自然等等之間的鬥爭。這些理解自然各有其道理,但是總括而言,亞哈所竭力追逐的絕不僅僅是頭現實的大鯨,而是一頭象徵之鯨,亦即宇宙的終極奧秘。亞哈知道人的有限,無法通過智力去認識上帝,但是,他拒絕接受人的有限性,沒有屈服於人類的這種天然弱勢,而是希望用純粹的蔑視與反抗來超越它。而人智無能穿透象徵之牆,這種失敗導致亞哈對命運和自身的軟弱都報以憤慨,使他甚至在意識到自己厄運的時候也訴諸盲目的反抗。麥爾維爾揭示了亞哈的反抗既是一種勇氣,又是徒勞無功,他在書中一再提醒我們,亞哈是個瘋子,作者似乎在告訴我們,追求絕對會帶來挫折和瘋狂,而這追尋中的傲慢自大必定帶來自我毀滅。這種對上帝的反抗便是七宗罪中的第一宗罪「驕傲」。

就哲學沉思這一方面而言,麥爾維爾只是提出了一些問題,而沒有給出確切的解答,但是,他擅長將意味深長的思想包裝在趣味盎然而令人愉悅的形式之中,將寓言隱藏起來,我們甚至有時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我們不應該把他當成是哲學家或是社會批評家,因為他的思想儘管可以持續不斷地引發哲學沉思與社會批評,但是它們不是以抽象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它們僅僅是作為文學而存在的。他以充滿激情的方式寫出了人的行為、渴望、內在的思考、感情、矛盾與個性。他從來也沒有學會像愛默生那樣以冷靜的智力觸及人和宇宙關係的各種問題,並以美麗的抽象方式予以討論。他揭示這些問題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頭腦,而是整個精神,他更多的不是通過智力而是通過感受,不是通過對細節的精確觀察,而是通過激發讀者內在固有的渴望和情感,來發揮對讀者的影響力。他時時告訴我們,完滿實現獨特個性的方法在於經由感覺。用他描繪亞哈的話說,「亞哈從來不思考;他只是感受,感受,感受;對凡人來說,這就足夠刺激的了!思考是一種厚顏無恥。上帝才有那個權力,那是他的特權。思考是,或應該是,一種冷靜和鎮靜的事兒;我們可憐的心臟跳得太快,我們可憐的腦子動得太快,幹不了這個。」因此,無論我們對本書中的象徵意義做出怎樣個人化的理解,至少我們不要忘記欣賞麥爾維爾粗糙有力、充滿詩意的語言,這樣的語言比比皆是,如「一頭浪在躍起之前有那麼漫長的助跑,它跑過了全世界,然後才一躍而起!」(見第119章《蠟燭》)

有論家曾言,《白鯨》部分是戲劇,部分是歷險故事,部分是哲學探討,部分是科學研究,部分是史詩。對於這樣一部博大精深、充滿瑰奇想像力的作品,也許沉默的閱讀本身才是最大的敬意。因譯者水平有限,在此誠願就教於方家。

馬永波

馬永波簡介

馬永波,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伊春。出版策劃人、批評家、作家、文藝學博士後。英美後現代詩歌的主要譯介者。1986年起發表詩歌、評論及翻譯作品共八百餘萬字,60餘部。學術方向:中西詩學、後現代文藝思潮、生態批評

相關焦點

  • 他說人生最難得到的是「自知之明」,譯著等身卻從不以翻譯家自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作為詩人,他被魯迅先生稱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的《十四行集》把新詩從浪漫主義經過象徵主義推進到中國式的現代主義,成為中國十四行詩的代表作和裡程碑;作為學者,他對杜甫的研究卓有成就,一生致力於外國文學的教學、研究和推廣,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日耳曼學者;作為翻譯家,他從事翻譯工作近60年,堪稱中國德語文學翻譯與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 國內第一本深海探索譯著《深海探險簡史》問世
    5月20日晚,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中心團隊傾情翻譯的《深海探險簡史》亮相上海科技節。這是國內第一本講述深海探索過程的譯著,它將帶領讀者「重走」深海探索之路。該書的原著為羅伯特·D·巴拉德,他是美國海洋科學家,「鐵達尼號」殘骸發現者,世界上最偉大的海底探險家之一。
  • 韋白詩歌譯著被指抄襲 《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停發-韋白 譯者...
    最近出版的一本外國詩歌譯著被指抄襲,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本詩歌譯著是指由世紀文景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詩集《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由詩人韋白翻譯。7月1日,佩索阿詩作的另一位譯者閔雪飛在豆瓣網上發文聲討,指出韋白的譯文涉嫌嚴重「借鑑」她與楊鐵軍2011年在網絡上發表的譯詩與評註,並提供了翔實的圖文證據。
  • 翻譯家的寂寞與翻譯界的清冷
    但謝素臺的去世告訴我們,翻譯界太清冷了,乃至於如此之重要的一位翻譯家去世,都是通過微博這種熱鬧的網絡場所傳遞出來的。 謝素臺擁有著不小的學術聲望,她翻譯的《安娜·卡列尼娜》,是這本名著最好的中文翻譯版本,被無數人閱讀過。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近日,「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0-2011」最受矚目獎項「終身成就獎」獲頒人已經確定,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最終榮膺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這是盛典舉辦四屆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頒給在華人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籍猶太人。
  • 科普名著引糾紛 已故著名翻譯家親屬一審勝訴
    二原告訴稱:《趣味物理學續編》是俄羅斯著名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的經典科普作品之一,出版於沙俄時代,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至今仍然在全球出版發行。該書的原譯者為已故著名出版家、翻譯家滕砥平先生(1903-1966),其獨子滕大千先生(1939-2008)生前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編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高級顧問。第一原告系滕大千先生之夫人,第二原告系滕大千先生與第一原告之膝下獨生女。
  • 「資深翻譯家」王宏印:文海漫遊 播種真知
    筆耕不輟40餘載,出版文字約2000萬字,這位事跡載入《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中國教育專家名典》(國際版)、《中國翻譯大辭典》的著名中外文化典籍翻譯家不久前剛獲得了由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生命的寒冬悄然而至,時間最終定格在了2019年12月17日:王宏印教授走了,享年66歲。
  • 《馮至譯文全集》:被學者和詩人光芒掩蓋的德語文學翻譯家
    卷一收錄馮至先生翻譯的歌德、荷爾德林、海涅、尼採、格奧爾格、裡爾克、布萊希特等詩人之作及民歌。卷二收錄《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審美教育書簡》。前者是裡爾克在其三十歲左右時寫給一個青年詩人的書簡。後者是1793-1794年間席勒寫給丹麥奧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卷三為歌德長篇小說《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卷四收錄馮至翻譯的《歌德年譜》《哈爾茨山遊記》《遠方的歌聲》及集外譯文七篇。
  • 93歲中國翻譯家許淵衝問鼎"北極光" 稱熱愛翻譯
    93歲中國翻譯家許淵衝問鼎"北極光" 稱熱愛翻譯 2014-08-04 10:41:30,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這是《白鯨》最與眾不同和偉大的地方
    ▲漫威英雄美國式超級英雄大片都有相同特點聊回今天的主角《白鯨》。它的作者麥爾維爾當時並不知道自己要寫一部滿含著「美國精神」的小說,也不知道「美國精神」為何物,他只是覺得「凡是美國作家都不應該像一個英國人或一個法國人那樣寫作」,接著,他說了一句著名的話「讓他像人一樣寫作吧,因為那樣他肯定會像一個美國人那樣寫作的。」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悼念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
    北京時間8月10日15時20分,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美國逝世,享年99歲。巫寧坤先生出生於1920年9月,江蘇省揚州人。抗日戰爭期間,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1946年9月,成為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曼徹斯特學院唯一的外國學生。後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完)(來源:中國新聞網)著名詩人洛夫在臺北病逝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19日凌晨在臺北「榮總」醫院去世,享年90歲。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洛夫家屬目前僅授權證實,洛夫於19日因肺部疾病過世,家屬希望低調並感謝各界關心。
  • 文學翻譯家許淵衝獲「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據新華社柏林專電8月2日,在柏林舉行的第20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譯著介紹011】:《​肌肉骨骼系統磁共振成像(中文翻譯版,原書第6版)》
    《肌肉骨骼系統磁共振成像(中文翻譯版,原書第6版)》囊括了幾乎所有肌肉骨骼和關節疾病MRI診斷知識,並將新的MRI技術和進展融入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診斷中。「國際經典影像診斷學叢書」中文版新書首發 2019年5月31日,上午9:00~9:30【譯著介紹008】:斷層影像解剖學(第3版) 高豔 譯【譯著介紹007】:臨床腹部磁共振診斷學原則·時機·方法【譯著介紹006】:骨科影像測量與分類【譯著介紹005】:體部磁共振成像診斷精要好書推薦
  • 哈爾濱極地公園白鯨「組團」遷入「新家」
    1月10日13時,隨著兩隻白鯨躍入極地館二期——極地公園白鯨秀場的超大陽光池,哈爾濱極地公園成功完成了白鯨艾米拉和尼克拉的轉移,世界最大的白鯨水下表演場「主角」已就位。動物轉移,安全是第一位的。為此哈爾濱極地公園制定多套方案,定製專用設施,提前彩排,現場模擬。
  • 步嚴復後塵的翻譯家:伍光建名字不應被遺忘
    起初,他們是在抱士穆德學校接受以英文為主的預備訓練,隨後進入著名的格林尼茨海軍學院學習系統的海軍知識。嚴復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努力鑽研高等算學、化學、物理、海軍戰術、海戰公法及槍炮營壘諸學,最終取得「考課屢列優等」的優異成績。出洋留學使嚴復一下子眼界大開,結合早年在國內軍艦上的實習經歷,嚴復開始思考中國究竟應該向西方學習什麼才能走上富強之路。
  • 許淵衝獲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原標題:許淵衝獲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研究院今天代表國際翻譯家聯盟授予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先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 翻譯就是《伊索寓言》中的蝙蝠既非鳥類也非獸類
    封面文章》  肖麗媛: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藍英年:著名學者、翻譯家,曾在北京俄語學院、山東大學外語系、河北大學外語系執教,後在北京師範大學蘇聯文學研究所指導研究生。1956年開始發表譯著,長期從事蘇俄文學研究,最著名的譯著是《日瓦戈醫生》王家新: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人民大學的文學院教授,曾經出版詩集《告別》、《紀念》和《王家新的詩》等,有詩歌代表作《帕斯捷爾納克》王嘎:中國政法大學教師,《帕斯捷爾納克傳》譯者,北京大學俄語系的研究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博士生1  肖麗媛:
  • 100本世界名著與經典文學-《白鯨》
    2006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曹庸2006年,中國書籍出版社,羅山川2007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曹庸2009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呂明2010年,中央編譯出版社,羅山川2012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張子宏2012年,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周家法2015年,花城出版社,曹庸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馬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