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香子崗村在易地搬遷後,還成立了易地搬遷安置點服務中心,設置了包括水電維修、子女上學、快遞購物、就醫體檢、鄰裡糾紛、小區衛生等多項便民服務項目,每個項目還專派一名聯繫人負責,為村民們答疑解難、上門提供服務。
「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電視、空調、冰箱啥都有,一天三頓飯也有人做,真是得感謝咱政府啊!」姜奉主笑著說道。
7月28日,記者在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香子崗村見到這位老人時,他正在乾淨整潔的集中安置房裡吃著熱騰騰的午飯。
姜奉主今年已經73歲高齡,原本居住在村子裡較為偏遠的地帶,不僅出門不便,居住條件也十分簡陋。因為他長期獨自居住且無人照看,再加上手有殘疾,生活很不方便,被當地政府認定為五保戶。
2019年5月,隨著該村易地搬遷工作的順利推進,姜奉主和其他村民們一起,搬進了位於香子崗村村部旁的集中安置點。姜奉主的新房是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套房,室內整潔乾淨,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還單獨設有廚房、餐廳和活動室。
歡歡喜喜搬新家,日子越過越方便、越過越紅火,香子崗村集中安置點已經搬遷入住了貧困戶18戶44人。這裡依山傍水,室外環境優美秀麗,村文化廣場、小學、村產業項目基地等環顧四周。此外,村裡還專門聘請了一位工作人員,負責給五保老人做飯、採購生活用品。
「原來我們都住在山裡,每家每戶距離也比較遠,村裡都是土路,非常不好走。」香子崗村村民王同菊說。如今,集中安置點讓散落在四處的村民們連成了片,老人們一起坐在涼亭裡乘涼,婦女們站在路口嘮嘮家常。香子崗村,也從之前分散的村落,變成了一個有人氣、充滿煙火氣的集體。
王同菊的兒子邵定超是中南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前,他在鎮上的達權店中學上學,每周一早上四點多鐘,就要從家裡摸黑趕往20多裡地之外的學校;上大學之後,邵定超每次返校依然要提前3個多小時出發,走村裡的土路去趕鎮上的大巴車,最後再前往高鐵站。
這種情況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地終於發生了改變,邵定超一家人已經從偏僻的山中老房子,搬來了如今的集中安置點。嶄新平整的水泥路已經通到家家戶戶,邵定超現在每次返校,直接在家門口就可以乘車到鎮上去,相比於之前,既方便,又節省了不少時間。
搬的出,也要穩得住。香子崗村在易地搬遷後,還成立了易地搬遷安置點服務中心,設置了包括水電維修、子女上學、快遞購物、就醫體檢、鄰裡糾紛、小區衛生等多項便民服務項目,每個項目還專派一名聯繫人負責,為村民們答疑解難、上門提供服務。
大別山腳下,這個以前藏在層巒疊嶂中的偏僻山村,已經漸漸撥開雲霧。(張昕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