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成立晶片生產企業

2021-01-13 樹人夜話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晶片成為卡住華為脖子的「利器」,讓華為的手機生產遭遇嚴重的挑戰。

華為手機生產受制於晶片,武漢弘芯倍受關注

武漢「弘芯」是國內唯一能生產7nm晶片的半導體企業,去年開始便從臺積電挖走數名資深工程師。今年更是開出2.5倍的工資,"截胡"臺積電資深工程師!原本以為會闖出一番事業,早日能夠量產晶片,為華為解除困境,然而,武漢弘芯卻遇到資金不充裕的尷尬局面,陷入困境,把光刻機抵押給銀行!

華為手機受制於晶片,中芯國際定製光刻機卻遲遲無法交付使用

當初中芯國際定製的一臺光刻機,卻被Asml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交貨,自然也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光刻機,便無法生產晶片。無法生產晶片,就無法幫助華為走出困局。

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能否進行合作?

武漢弘芯有光刻機卻因為資金問題陷於困境,項目幾乎「爛尾」,中芯國際定製的光刻機遲遲收不到無法進入晶片生產,項目也處於停滯不前狀態。網友想知道,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之間能不能來一場交易呢?假如武漢弘芯把光刻機轉讓給中芯國際會怎麼樣?或者說武漢弘芯用光刻機與中芯國際相關生產線聯合生產晶片不香嗎?

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成立晶片生產企業

自從美國政府制裁華為以來,華為被置於聚焦燈下,吸引了國內億萬人目光。特別是孟晚舟事件同樣牽動億萬國人的心。單就華為作為一家企業遭遇美國政府制裁來說,國人如此擔心華為的生產情況完全出於一種民族感情和愛國情懷。那麼,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三家企業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取長補短組建一家全新的晶片生產企業呢?理論上可以,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

第一、股權分配問題。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分別為獨立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新的股份制企業,股權分配不是一個簡單的合作問題,操作起來很困難。

第二、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在市場上實際上是競爭對手,因為華為晶片問題撮合在一起的難度可想而知。

第三、華為目前的鴻蒙系統正在趨於構建完善階段,而且臺積電、聯發科依然能夠在9月14日前為華為代工晶片,華為依然有喘息機會。不會冒然與武漢弘芯、中芯國際進行晶片生產合作。

在市場經濟裡,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

當前,美國政府制裁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沒有鬆動跡象,但不代表將來不會鬆動。近日美國高通公司就一直努力說服川普政府恢復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因為高通在美國政府制裁華為的同時也受到嚴重影響,把華為晶片市場拱手讓給了臺積電和聯發科,這是高通不能接受的。

此外,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川普連任的機率有多大不好說,如果拜登當選,美國政府制裁中國企業的局面有可能發生逆轉,也許華為目前的困境一夜之間就能得到解決,晶片問題不再是問題。

華為晶片問題再一次提醒我們,只有不斷抓好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科技研發競爭能力,才能更好地避免受制於人的尷尬局面。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行業:被中芯國際收購或是武漢弘芯的最好歸宿
    事項:  2020年8月24日,財新網報導:武漢千億晶片項目停擺投資三年已拿不出錢。  國信海外觀點:  1.武漢弘芯規劃「三高」(高投資、高標準、高速度)超中芯國際。  高投資:武漢弘芯2017年11月成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200億美元。
  • 水有多深?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晶片製造業現狀,政府被割韭菜!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仍在繼續,面對晶片禁令,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無奈表示:「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涉及晶片的製造,麒麟9000晶片很可能是華為最後一代高端手機晶片。」
  • 晶片和量子科技大熱,哪些李鬼在扮演李逵?
    據《武漢市 2020 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弘芯項目兩期總投資額為 1280 億元,到 2019 年底已經完成投資 153 億元。2019 年,武漢弘芯成功說服了蔣尚義出任 CEO。他曾在臺積電任職 10 多年,又在中芯國際擔任過國際獨立董事,是一位有真材實料的行業泰鬥。同年底,弘芯舉辦儀式,高調把一臺「ASML 光刻機」引進廠房,並稱其為「國內唯一能生產 7nm 的核心設備」。
  • 昔日晶片巨頭敗走中國,7nm工藝徘徊不前,晶片有這麼難嗎?
    華為事件給國內敲響了警鐘,半導體乃重中之重,否則像華為這類優秀的企業一定還會被「卡位」。因此,上海、成都、武漢成了國內晶片「戰爭」的前沿陣地,不斷地招商引資。 其中,有一家名為格羅方德的美國晶片巨頭,在2017年的時候「空降」成都,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12英寸的晶圓廠,結果令人唏噓!
  • 千億晶片大騙局,創始人準備跑路!媒體集體失聲,那就我來扒!
    是太敏感,還是因為沒有流量價值?  1.  千億弘芯項目爆雷,創始人準備跑路!  糟了!  天雷滾滾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開始跑路了!  9月22日,芯榜接到知情人爆料:弘芯團隊正從武漢撤退,前往廣州再大幹一場。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晶片,更安全這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的性質不同。其中,臺積電雖然是中國臺灣地區公司,但深受美國影響。其採用的高端光刻機來自荷蘭的ASML,但這家企業也與美國、歐洲、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經常聽從美國的「指導」。
  • 中科院外籍院士:46億資金打水漂,大型晶片項目「爛尾」背後癥結是...
    孟瑋沒有指出具體的晶片爛尾項目。但最近發生、並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是其中之一。武漢弘芯是一個涉及上千億資金的明星項目,成立於 2017 年 11 月,目標是為實現 14 納米和 7 納米製程的晶片生產線,每月產能 3 萬片,還聘來了臺積電關鍵研發人物蔣尚義擔任 CEO。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來源:老虎社區精選作者:盛佳犖晶片巨頭再現巨震!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
  • 華為有可能收購臺積電,讓其為華為製造晶片嗎?
    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為中芯國際最強的,但在19年之前,中芯國際只能批量生產28nm的低端晶片。雖然中高端晶片可以在實驗條件下生產,但它們不能大規模生產。中芯國際的外部宣傳將在19年上半年實現14nm晶片生產(優良率為95%),但14nm晶片只是中端晶片。對於高端7納米晶片,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可以批量生產。
  • 中芯國際進步,12nm工藝已經啟動試生產,華為不再完全依靠臺積電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某種原因,華為手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最大的挑戰是面臨沒有晶片代工廠,沒有晶片便不可能生產手機,這是多大的挑戰可想而知。5月18日傳出消息,華為緊急向臺積電增加7億美元訂單,該訂單包括生產5nm和7nm工藝製程5G晶片及基帶。隨後有日本媒體稱臺積電拒絕華為新增訂單,這一下讓很多關心華為的網友擔心起來,不過峰迴路轉,臺積電闢謠這一消息,意味著華為緊急增加的訂單將會如期交付。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蔣尚義多次坦言,武漢弘芯是「一場噩夢」「不想多談」。此番回歸中芯國際,蔣尚義更想要的是,實現其「技術上的理想」,特別是在先進封裝技術與小晶片技術(Chiplet)上。多位中芯國際的員工、合作夥伴均對外透露,中芯國際內部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五個月前,2020年5月,另一位聯合CEO趙海軍剛剛接棒前任CEO邱慈雲擔任執行長一職,短短5個月就變為了聯合執行長。這是中芯國際首次啟用雙CEO戰略,兩位掌門人聯合主管,梁孟松負責先進技術的研發攻堅,更有經驗的趙海軍負責公司管理。
  • 武漢弘芯千億資金鍊斷裂,再次上演「漢芯事件」?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盡全力支持晶片行業的發展,武漢弘芯更是被寄予了很多的厚望。蔣尚義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去到武漢弘芯想大展身手,但就在他想大刀闊斧施展自己的抱負時,卻發現武漢弘芯的資金鍊面臨斷裂,現在甚至到了不得不把光刻機抵押的地步,很多人懷疑現在的武漢弘芯,是不是當初的漢芯。
  •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在很多人看來,我國國產晶片受阻是因為缺乏ASML企業供給的光刻機,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大困難,但是我國有些企業已經買到了ASML先進光刻機,為何還做不出高端的晶片,對此中芯國際已經給出了答案。確實根據此前的新聞報導,在美國的大力幹預之下,荷蘭的ASML企業已經不能夠與中國晶片企業達成合作。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本可以是華為的最好幫手
    中芯國際張江高科技園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不斷升級,最新的禁令不僅不能在臺積電代工生產麒麟晶片,外購晶片也可能被阻斷。這對華為的打擊非常大,手機生產可能將會停頓。放眼望去,晶片生產臺積電一家獨大,其次是三星、英特爾,再後面我國臺灣的聯電,美國的格芯,下面就我國大陸的中芯國際了。但中芯國際目前的技術工藝以及產能都還達不到華為的要求,其次是仍然使用到美國的設備,所以同樣不能為華為代工生產。有網友說因為中芯國際是有外國資本股份,所以不能為華為代工,真實的原因不是這樣。
  • 中芯國際迎來重大突破,晶片製程迎來新工藝,華為有救了!
    導讀:中國重要的晶片代工廠企業中芯國際終於迎來了重大突破,中芯國際晶片突破7nm工藝。這個是很牛的。影響也會非常大。這下華為終於有救了!據悉: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性通過。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武漢千億晶片項目停擺!大陸唯一7nm...
    大陸唯一7nm光刻機全新遭抵押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官方發布《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提出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成立於2017年11月。
  • 中芯國際「宮鬥」背後,也是一部半導體成長史|知料
    彼時的蔣尚義因為和張忠謀有口頭的君子協議——「不做先進工藝、不可以和臺積電起競爭衝突」,在中芯國際的三年期間,蔣尚義並沒有話語權,而中芯國際在其合約期滿也並未選擇與其續約。所以後來才有了蔣尚義在爛尾的武漢弘芯的短暫經歷。但這次不同,重回中芯國際的蔣尚義身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在地位上僅次於董事長周子學,也意味著聯席CEO梁孟松未來需要向其匯報。
  • 中芯國際獲成熟製程許可證,有什麼好開心的?
    中芯國際獲得了成熟製程許可證,看上去是很開心的事情。但是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就像網友說的那樣,自家的企業,出貨還需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想想都憋屈。中芯國際前一段時間被爆出納入了老美的"實體清單"中,就連EUV光刻機都被限制了,正當大家都在痛惜中芯的3nm晶片的時候,網友爆料稱,中芯獲得了關鍵供應獲許可證。美的"鬆綁"算是利好嗎?這個問題在不少網友心裡萌芽。其實說中芯之前,可以說一下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