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晶片成為卡住華為脖子的「利器」,讓華為的手機生產遭遇嚴重的挑戰。
華為手機生產受制於晶片,武漢弘芯倍受關注
武漢「弘芯」是國內唯一能生產7nm晶片的半導體企業,去年開始便從臺積電挖走數名資深工程師。今年更是開出2.5倍的工資,"截胡"臺積電資深工程師!原本以為會闖出一番事業,早日能夠量產晶片,為華為解除困境,然而,武漢弘芯卻遇到資金不充裕的尷尬局面,陷入困境,把光刻機抵押給銀行!
華為手機受制於晶片,中芯國際定製光刻機卻遲遲無法交付使用
當初中芯國際定製的一臺光刻機,卻被Asml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交貨,自然也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光刻機,便無法生產晶片。無法生產晶片,就無法幫助華為走出困局。
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能否進行合作?
武漢弘芯有光刻機卻因為資金問題陷於困境,項目幾乎「爛尾」,中芯國際定製的光刻機遲遲收不到無法進入晶片生產,項目也處於停滯不前狀態。網友想知道,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之間能不能來一場交易呢?假如武漢弘芯把光刻機轉讓給中芯國際會怎麼樣?或者說武漢弘芯用光刻機與中芯國際相關生產線聯合生產晶片不香嗎?
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成立晶片生產企業
自從美國政府制裁華為以來,華為被置於聚焦燈下,吸引了國內億萬人目光。特別是孟晚舟事件同樣牽動億萬國人的心。單就華為作為一家企業遭遇美國政府制裁來說,國人如此擔心華為的生產情況完全出於一種民族感情和愛國情懷。那麼,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三家企業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取長補短組建一家全新的晶片生產企業呢?理論上可以,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
第一、股權分配問題。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分別為獨立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新的股份制企業,股權分配不是一個簡單的合作問題,操作起來很困難。
第二、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在市場上實際上是競爭對手,因為華為晶片問題撮合在一起的難度可想而知。
第三、華為目前的鴻蒙系統正在趨於構建完善階段,而且臺積電、聯發科依然能夠在9月14日前為華為代工晶片,華為依然有喘息機會。不會冒然與武漢弘芯、中芯國際進行晶片生產合作。
在市場經濟裡,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
當前,美國政府制裁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沒有鬆動跡象,但不代表將來不會鬆動。近日美國高通公司就一直努力說服川普政府恢復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因為高通在美國政府制裁華為的同時也受到嚴重影響,把華為晶片市場拱手讓給了臺積電和聯發科,這是高通不能接受的。
此外,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川普連任的機率有多大不好說,如果拜登當選,美國政府制裁中國企業的局面有可能發生逆轉,也許華為目前的困境一夜之間就能得到解決,晶片問題不再是問題。
華為晶片問題再一次提醒我們,只有不斷抓好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科技研發競爭能力,才能更好地避免受制於人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