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bolab明星產品—真菌毒素檢測中的碳13穩定同位素內標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Pribolab || 真菌毒素13C穩定同位素內標

隨著質譜技術的應用,2020版《中國藥典》及2017年最新頒布的真菌毒素新國標中已採用同位素內標稀釋法,印證了同位素內標在真菌毒素檢測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加之穩定性同位素內標無影響因子,可以有效校正基質效應;消除實驗誤差,有效提高準確度和精密度;結合普瑞邦固相淨化柱完美實現一步淨化,選擇在待測樣品中,淨化過程或上LC-MS/MS前的步驟加入穩定性同位素內標(不同步驟加入有差異),可實現多毒素同時快速檢測。

獨有的生物合成專利技術以及三重純化方式推出的Pribolab真菌毒素13C穩定同位素內標,我司可提供常用規格1.2mL,臻品大包裝2~10mL,亦可根據您的需求提供濃度、規格定製服務。

 

全新外包裝,創新真菌毒素標準溶液長期存儲模式迷你取樣口,防溢液漏液

註:取樣針支持單獨購買

 

產品速遞,現貨充足,歡迎詳詢!

黃麴黴毒素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

伏馬毒素

T-2/HT-2毒素

交鏈孢毒素

玉米赤黴烯酮

赭麴黴毒素

展青毒素

黃綠青黴素

桔青黴素

白僵菌素

細格菌素

 

貼心小知識:

l  自然界中碳以12C、13C、14C等多種同位素的形式存在。13C在地球自然界的碳中佔約1.109%,不僅豐度低,提取也極其困難。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濃縮和分析技術的突破,利用13C同位素的質量和磁性的同位素效應,才讓13C標記的提取成為可能。

l  相較於氘代同位素內標,13C穩定同位素內標骨架取代,與原型物理化性質更接近,結構更穩定。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從發展角度探索真菌毒素檢測技術 分析儀器「大有可觀」
    我國真菌毒素汙染控制進展及現行檢測標準目前全球至少有100多個國家已經對糧食和飼料中真菌毒素的限量進行了規定。我國對真菌毒素汙染的重視較晚,相關檢測技術的研究起步也較晚。國家標準委員會在真菌毒素檢測標準制定初期借鑑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同時積極與國際接軌,使我國真菌毒素檢測標準的制修訂得到了充分的發展。GB2761-1981中首先規定了AFB1的限量和食品種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真菌毒素相關標準,檢測技術也在逐步改進和豐富。
  • 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豬牙結石的碳穩定同位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對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豬牙結石進行了碳穩定同位素檢測。結果表明,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的豬均以C3類植物為主要食物來源,說明二者的食性一致。結合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豬牙釉質的鍶同位素比值數據分析,推測凌家灘與韋崗遺址出土的豬均為本地出生。
  • 穩定同位素解決有機產品識別和溯源(組圖)
    穩定同位素方法追溯農作物施肥情況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穩定同位素食品分析實驗室負責人鍾其頂介紹,關於穩定同位素在有機食品領域的研究始於2011年,至今,穩定同位素食品分析實驗室不僅建立了穩定可靠的檢測方法,還對一些農作物進行了從種子到果實的跟蹤研究,了解了部分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同位素分餾變化規律和影響因素,並對市場上一些有機和常規樣品進行鑑別實驗。
  • 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學術交流會
    【會議簡介】   穩定同位素技術是研究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手段。碳、氫、氧、氮作為自然界最常見的組成元素,其在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大氣圈間的交換、吸收、運移、分配、轉化構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過程。
  • 首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專題網絡會議召開
    報告題目:「藥食同源」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檢測研究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孔維軍作了題為「『藥食同源』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檢測研究」的報告。他介紹了「藥食同源」食品中真菌毒素汙染現狀及研究意義,並實例說明免疫親和柱(IAC)淨化-在線柱後光化學衍生-HPLC-FLD法同時檢測「藥食同源」食品-生薑及其製劑中5種真菌毒素和同位素內標-UHPLC-MS/MS法快速檢測麥芽中11種真菌毒素的應用。報告基於研究成果介紹了包括適配體親和技術在內的新型樣品前處理技術及流式微球技術(CBA)等新型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趨勢。
  • 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學術交流會召開
    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學術交流會召開 2016-05-28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  為了了解最新的碳、氫、氧、氮同位素測定技術,促進不同領域學者間的交流,5月24日,北京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以下簡稱區域中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學術交流會」。
  • 武漢植物園揭示森林恢復過程中微生物碳氮同位素與碳氮可利用性的...
    武漢植物園揭示森林恢復過程中微生物碳氮同位素與碳氮可利用性的關係 2016-06-13 武漢植物園 造林能夠改變輸入到土壤中凋落物的數量和質量,進而改變土壤中有機碳的動態。土壤中碳氮穩定同位素是對植物凋落物同位素信號的反應,所以,微生物利用土壤中來源於不同質量凋落物的有機物能夠被評估。但是,現階段影響微生物碳氮同位素的因素還不夠明確。
  • 公認檢測技術 穩定同位素技術可鑑別假葡萄酒
    現有國標主要針對理化指標檢測    我國現在施行的葡萄酒相關質量標準及檢測方法,如GB15038,主要是針對葡萄酒的理化指標進行檢測,但造假者有可能根據各項指標進行單獨造假,從而逃脫監管和處罰。    穩定同位素技術是解決葡萄酒摻水鑑別的有效解決手段。
  • 喝茶是否能殺幽門螺旋桿菌、碳13和碳14檢測有沒有輻射……關於...
    其中,侵入性方法包括內鏡觀察診斷、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學檢測、培養、分子生物學方法;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碳13和碳14檢測)、糞便抗原試驗、血清HP抗體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其中,快速尿素酶試驗是患者空腹行胃鏡檢查中,通過內鏡下活檢獲取小塊胃黏膜組織,放入含有酚紅和尿素的試劑(淡黃色)中,在室溫 (18℃~25℃)下靜置等待5~30分鐘後觀察結果。
  • 營養與健康所在基於木黴的真菌毒素脫毒轉化、玉米原料中真菌毒素汙染風險預警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報導生防木黴在與不同類型產毒真菌互作過程中,能夠通過糖基化和去氧化實現對不同類型真菌毒素的脫毒轉化,為發展基於木黴的真菌毒素源頭防控提出新路徑。同時,從毒素轉化角度探討木黴與產毒真菌的互作關係,為真菌毒素汙染的安全控制提供新思路。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近年來,這一現象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但不同學者對導致這種分餾效應的成因及其機理仍存在很大爭議。
  • PNAS:真菌在氮循環中的作用
    紐約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在地球上普遍存在,對生態環境來說很重要的真菌在這個關鍵的自然循環-氮循環中亦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幾乎所有的植物都與它們根部的這種叫菌根真菌(mycorrhizas fungi)的微生物共生,而均根真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其與地球上2/3的植物物種共生。
  • 碳13與碳14的異同點
    近期,我院在原有C14呼氣試驗的基礎上,引進了一種快速幽門螺桿菌檢測新技術,即「C13尿素呼氣試驗」。
  • 中普檢測--了解碳14鑑定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由美國科學家馬丁·卡門與同事塞繆爾·魯賓於1940年發現。一是樣品用量少,只需1~5毫克樣品就可以了,如一小片織物、骨屑、古陶瓷器表面或氣孔中的微量碳粉都可測量;而常規碳—14測年法則需1~5克樣品,相差3個數量級。二是靈敏度高,其測量同位素比值的靈敏度可達10-15至10-16;而常規碳—14測年法則與之相差5~7個數量級。三是測量時間短,測量現代碳若要達到1%的精度,只需10~20分鐘;而常規碳—14測年法卻需12~20小時。
  • 同位素內標-氣相色譜-質譜法同時測定嬰幼兒配方粉中3-氯丙醇酯和...
    對比2 種物質的直接檢測法和間接檢測法,直接檢測法的測定時間短,但所需的標準品多,價格昂貴,而間接檢測法所需的標準品少,測定的靈敏度高,多用於常規測定。嬰幼兒配方粉是非母乳餵養嬰兒的主要營養素攝入來源,3-MCPDE與GEs是嬰幼兒食品中潛在的危害物質,建立嬰幼兒配方粉中3-MCPDE和GEs的檢測方法對於開展風險評估及標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時間:2020-09-15 來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
  • 2H、13C、15N、14C、18O同位素標記
    同位素標記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學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穩定會發生衰變,發出α射線或β射線或γ射線的同位素)有3H、14C、 32P、35S、 45Ca、51Cr、59Fe、125I、131I、198Ag等,穩定性同位素(原子核結構穩定,不會發生衰變的同位素)有2H、13C、15N、18O等。
  • Max每日一油學習篇:CPTG專業檢測(轉載註明宋老師)
    檢測2:微生物檢測微生物檢測是分析每批精油是否含有有害的微生物,像是真菌、細菌、病毒和黴菌。首先需要抽取一份樣本,接著把樣本加入消毒滅菌過的成長環境,置於密封的培養皿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觀察微生物的生長。產品送入生產區和準備配送製成品之前,都會做這樣的檢測,確保產品在充填的過程中沒有被汙染。
  • 中科院科學家:真菌更喜歡從植物根部「揩油」,而非「吃糖」
    但也有一些有害真菌可以侵襲植物,造成病害,比如小麥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真菌病害。真菌到底從植物身上汲取了什麼營養物質,如果調控這一過程(促進或者阻斷),能否有利於農業生產?王二濤帶領的研究人員利用穩定同位素標定、分子生物學等手段,通過對有益的菌根真菌,以及有害的白粉菌的研究,解答了上述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