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人造肉」那些事-新華網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人類對於肉類的喜愛,是亙古不變的,現如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肉類仍然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眾所周知,禽畜養殖會對環境造成壓力,隨著細胞培育技術的興起,科學家們設想並發明了一種「人造肉」技術,據說可以大大增加肉類產量且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過大壓力。

  一家名為「BeyondMeat」的「人造肉」企業,目前已經獲得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以及麥當勞前任CEO唐·湯普森等多位名人的投資。據相關機構估值,「人造肉」在未來有望達到64億美元的市場估值。

  那麼,這種「人造肉」技術是什麼時候興起,它的原理是什麼?它與正常的肉類有什麼區別呢?別急,今天我們一一來做解答。

  「人造肉」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人造肉技術採用的是細胞體外培養技術,這項技術早已發明,但將其運用於禽畜細胞的體外培育,則是在2013年才成功實施。

  細胞體外培育技術,指的是從生物體內取出組織或是細胞,將其放置於模擬的體內生理環境中,在無菌、適當溫度和一定的營養條件下,使其生存和生產。

  克·波斯特教授利用這項技術,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從中分離提取得到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並將其肌肉細胞放置於血清中進行培養。血清中富含肌肉細胞生長分裂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肌肉細胞利用這些營養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長、分裂,並連結成細長的肉絲狀物質。這時,再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脂肪細胞,可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交聯形成類似肉類的組織,這即為通過細胞體外培育技術製備得到的「人造肉」。

  「人造肉」與普通的肉類有什麼區別?

  形態「人造肉」相比普通的肉類,其形態不是常見的完整塊狀,而是呈肉糜狀,因此其作為食物的烹飪形式多為肉餅、肉丸、肉條等。除此之外,其色澤、口味也比正常的肉類要淡很多。

  營養成分由於」人造肉」為人工培育,其營養成分比普通的肉類更為可控。在培育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控制加入脂肪細胞的多少,調節成品肉中的脂肪含量,從而培育出更適宜人類各種需求的肉質。

  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控制加入脂肪的種類,來調控成品肉的功效,如若在肉的培育過程中用OMEGA-3脂肪酸替代普通脂肪酸,則食用此類肉質,其對心臟的保健效果要比普通的肉更好。

  產量「人造肉」的產量比普通養殖高,甚至高出普通養殖業39倍。據波斯特教授介紹,理想情況下,通過「人造肉」技術,僅通過1小塊牛肉組織就可培育出10000公斤「人造」牛肉。按照每頭牛的淨宰率在45-50%來估算,一頭估重為500公斤的肉牛,其淨肉的重量最多僅為250公斤,即要達到「人造肉」技術達到的產量,至少需要40頭肉牛!

  「人造肉」存在哪些弊端?

  「人造肉」有著產量高、營養成分可控等多個優點,那它是否就真的適合大力發展作為人類肉質食物的來源呢?

  答案是不確定的。「人造肉」受技術限制,目前還存在著以下這些缺點,若要大規模發展,仍需再經過一些深入研究。

  成本高目前培育得到的人造肉,單價高達4800美元/千克,遠非普通消費者所能承受的。

  造成人造肉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有兩個因素:原料成本高、產物產量低。目前培育細胞採用的多為胎牛血清,但胎牛血清目前的售價極高,造成人造肉的成本奇高。

  除此之外,目前培育技術下的細胞分裂速度仍不夠快,尚未達到理想情況下的速度,造成人造肉的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人造肉的成本。

  實際操作存在難點「人造肉」的製作過程屬於精密的細胞培育,在培育過程中,細胞對環境中的滲透壓、溫度、酸鹼度、CO2濃度都有著十分精密的要求,且細胞培養液非常容易受到雜菌(如酵母菌、黴菌)汙染,從而導致產物製備失敗,若這類肉流入市場被人食用,則很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這些條件大大增加了對生產環境和技術能力的要求,使其目前仍不能被大規模投產。

  實際監管困難由於「人造肉」市場發展剛剛興起,這種肉類屬於新型肉類,有關監管部門對於其屬性的劃分尚不明確,現有的監管法規範圍也不適用於人造肉。

  前不久,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式建立了實驗室製造的肉製品商業化監管框架,這是世界上第一次。

  綜上來說,「人造肉」在目前環境負荷過大、人口不斷攀升的大環境下,勢必會成為未來人類肉質來源的發展趨勢,但其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究、優化,以及相關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才能成為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且可放心消費的「平民食物」。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食事熱詞|「人造肉」知多少
    喜茶+人造肉,跟牌才是好出路?茶悅世界肯德基、星巴克、別樣肉客...全球20+植物肉產品都用了哪些植物蛋白?FBIF食品飲料創新柴喬杉.人造肉能否俘獲「挑剔」的中國胃[J].中國品牌,2020(12):56-57Impossible Foods 官網Beyond Meat官網王莉莉.全球飲食新時代即將來臨?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人造肉作為一款健康環保的植物基食品,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作為一種以植物基為主要原料的新概念食品,人造肉從出現便受到了食品行業的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作為肉類需求大國,真正做到人造肉本土化,研發出符合國人飲食習慣、滿足國人對於食物口味需求的人造肉食品,仍是現在中國人造肉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近期,專注於國風美食創新的國風零食創新品牌味BACK,聯手人造肉先鋒品牌「星期零」和中華老字號「諸老大」推出首款「植物基人造肉粽」 以節氣食品為開端推出國人自己的植物基人造肉食品。
  • 「人造肉」怎麼造?造出來的「植物肉」和「動物肉」有什麼區別?
    從人造衛星到人造美女,人類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能想方設法造出更多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我們的今日話題:人造肉怎麼造?在人造一塊肉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人造肉只是個籠統叫法,人造植物肉或者人造動物肉,才更能表明你嘴裡這塊人造肉的真實屬性。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豬肉的飛漲讓人造肉企業早早的嗅到了商機。9月6日,人造肉企業珍肉與雙塔食品合作推出了1000份人造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按照產品開發的模式,當下人造肉產品可以分為植物基人造肉(以下簡稱植物肉)和實驗室細胞培養人造肉(以下簡稱培養肉)。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胺基酸和脂肪為基礎,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紅蛋白而製成的人造肉。培養肉是從動物體內分離、提取出少量幹細胞,在營養液中進行培養,最終生長分化成人造肉。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二是取消食物鏈條中的中間環節,直接在植物基礎上生產新品種的無肉、奶製品等。三是用無機原料或有機原料合成胺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和維生素,然後加工成食品。如此人造食品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微生物和細菌的生物工程方法。比如食用酵母就是一種具有高蛋白質含量的未來食品,它可以被壓製成類似豬肉或牛肉的「人造肉」。
  • 星巴克人造肉菜單
    星巴克將4月22日本周三在中國國內的菜單上首次增加人造肉菜單,這次推出的新產品是與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合作推出,這也是星巴克首次在中國推出人造肉產品。
  • 「People」是人,「meat」是肉,那麼「人造肉」英文是?
    這兩天,星巴克的「人造牛肉拉麵」火了!美國最大的人造肉供應商之一Beyond Meat的股價暴漲,其「人造肉」產品也獲得了國外媒體的熱烈追捧。昨日內容回顧:星巴克開賣「人造肉」,69元千層面賣光,網友:真肉不香?
  • Beyond聯手星巴克,推出中國首款人造肉菜單,人造肉概念股暴漲
    據外媒昨日報導,星巴克和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產品將會在本周三在中國首次亮相。這也是星巴克第一次在中國推出人造肉菜單。此次,星巴克一共發布了三款的人造肉產品。其中,一款是來自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另外兩款是來著香港公司Omnipork豬肉替代品製作。
  • 人造肉,我們不是造假
    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將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中國的人造肉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在豬肉吃不起的時候,人造肉市場即將開啟。出於對環保問題的考慮,布朗教授認為人造肉可以很好的解決人類吃肉,與環保問題的矛盾。如何用植物造肉當然如果造出來的人造肉色、香、味不能滿足吃貨的胃口,那麼再健康的食物也無法普及,如果用植物造出和動物肉外觀、味道一致的肉呢?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其實人造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完全跟肉沒有關係的,只是吃起來像肉的,這種肉是用大豆,豌豆等植物提取加工而成的;另外一種人造肉是動物性的,就是用動物細胞在實驗室裡面培育出來的,最後再加工成肉塊。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研究人造肉,普遍認為未來的人造肉將與畜牧肉在口感和營養方面越來越接近,甚至某些方面超過畜牧肉。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Beyond Meat所代表的人造肉市場,未來發展又會如何呢?美股研究社通過解讀Beyond Meat這份新財報,試圖可以讓大家更加冷靜跟理性看待人造肉企業的現階段發展。主要還是由於Beyond Meat的人造肉目前投入的成本還不低,這也是為何人造肉的售價會比傳統肉類的價格更高;另一方面人造肉雖說被資本炒的很火熱,但畢竟它在消費級市場佔據的市場份額還不是很高,對於Beyond Meat來說現在處於虧損也算是意料之中。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Impossible Foods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造肉企業,由前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派屈克布朗創立於2011年。目前該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的歐克蘭(Oakland)擁有首個大型食物製造工場,每月可以生產大約200萬磅植物製造的肉。目前他們的產品主要是牛肉,未來會繼續研發魚肉、豬肉、乳製品等。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你期待人造肉嗎?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裡程碑意義後的思考
    我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的消息,是真實的。 前幾天,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一時間,全場譁然。 網友們各抒己見。 言外之意是什麼,這塊肉的價值遠遠超過市場上我們買的20多塊錢一斤的豬肉。 按照這個邏輯,是否可以解決為人造培養肉的價值也應該超過正常的豬肉。 對嗎? 那麼,究竟人造培養肉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
  • 人造肉來了,它「香」嗎?
    半月談記者 陳宇軒 馬曉澄 荊淮僑 最近,當你光顧星巴克、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餐飲連鎖品牌時,也許會注意到,它們的新品菜單中多了「人造肉」的身影。正逐步走向消費者餐桌的人造肉,究竟是個啥?
  •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好吃嗎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有哪些口味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快餐連鎖店必勝客也加入漢堡王、麥當勞、肯德基人造肉潮流中來,不過態度更為謹慎,首先推出了一款新的Garden Specialty披薩,這種人造肉披薩僅在鳳凰城的一家門店供應一天,售價10美元。
  • 業內解釋"人造肉":如何把大豆等植物變得像肉
    (原標題:人造肉掃盲:要把植物變成「肉」 總共「分幾步」?)更具挑戰的是,現在又流行起一種叫「人造肉」的食物,那是什麼東西?隨著國外的人造肉漢堡和國內的人造肉月餅相繼問世,人造肉的掃盲科普工作迫在眉睫。事實上,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科研人員盯上了這一領域,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李健是其中之一。李健除了在學校的實驗室裡搞研發,還為深圳一家人造肉企業研究產業解決方案。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首頁 > 熱點 > 關鍵詞 > 人造肉最新資訊 > 正文 熱點: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 麥當勞&「人造肉第一股」,是環保主義還是資本遊戲?
    這個奶牛國將會是世界上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家,僅次於美國和中國,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如今,因為吃肉導致營養失衡所造成的心腦血管的死亡風險,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大死亡風險,而人造肉的出現,讓美食和健康能夠兼得。 業內人士稱,人造肉這個事業,是希望通過未來科技的推動,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