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猴子買股票可能比基金經理更賺錢?

2020-11-2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混沌研習社」(ID:dfscx2014),作者曹天元,36氪經授權發布。

幾年前,韓寒提過這樣一個主張,他說如果你未來不是要做科研的話,數學只要學到初一就夠了,當時這個言論在網上引起了很多討論。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有點同意這種說法。如果你的工作和科學完全不相關,你去學習微積分其實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但是我一直在提另一個主張,就是不管是文科生還理科生,都應該學習一門課程《概率和統計》。我認為,概論和統計是理解現代科學最基礎的思維,甚至是科學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的特徵。從實用性來說,概率和統計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今天下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就叫做《不確定性思維:科學與商業》。我們一起來看看不確定思維,或者說概率和統計思維,是怎麼運用到商業投資領域的?

世界本源是由不確定性主導的,人類本能、西方科學都在尋找確定性,「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知識叫做概率

前兩天美國大選,選舉之前,很多民調和報紙都說希拉蕊領先,肯定當選。

但是我是看好川普的,所以我覺得希拉蕊未必穩贏。結果投票結果出來以後,大家很意外,川普真的贏了,我也有一種神奇的自信,我覺得我對政治和選舉的眼光應該高人一等。

但是後來我看到一則新聞,說選舉之前,不知道哪個地方找了一隻猴子,讓猴子去判斷誰會勝利,結果猴子也選了川普。這個實驗難道說明了猴子也有先見之明嗎?肯定不是這樣。

所以我是真的有先見之明,有政治眼光嗎?會不會我也只是一隻運氣比較好的猴子呢?

我發現,在我們人類的本能裡面,我們天生地排斥一種叫做「不確定性」的東西。如果我猜對了,那這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是我的判斷非常準確,才能非常高超。如果你說我是碰運氣猜對的,這種不確定性在我本能中不存在。

人作為一種智慧生物,它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我們擁有好奇心。我們對於任何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去問為什麼,追究事物和本質之間的因果關係。這種心理是人類的本能。

當我們看見閃電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所以我們認為那是天上的雷公電母在敲鑼打鼓。如果一個人被雷電劈死了,那一定是做了壞事遭了報應。

這種思想後來演變成一種文化體系,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他認為一個國家如果發生了地震和旱災,那一定是統治階級道德敗壞,所以上天發怒,降下災禍來懲罰人類。

不僅僅是東方文化,西方科學從本質上來說,也是為了要尋找一種更精密、更深層次的確定性。

牛頓發明了三大定律,用非常準確的數字和公式來解釋和預測宇宙萬物所有的運動現象,從蘋果掉落到天體運行,都在這個體系之中。

牛頓體系如此之成功,以至於到了18世紀的時候,法國有一個大科學家叫拉普拉斯,他說,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信息和足夠的計算能力,我們可以知道宇宙中任何一個時候任何一個物體的精確運動狀態,這個認為萬物確定且可知的理論被稱作拉普拉斯妖。

後來有個哲學家休謨站出來說,機械決定論確實挺有道理的,但是有一點沒有解釋,就是為什麼物理定律是永恆成立的?

我們知道羅素有一個很著名的養雞場的故事。所以休謨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過去經驗歸納出的結論不一定能100%推測未來。

緊接著拉普拉斯說,休謨忘記了一點,不能100%確定並不意味著我們一無所知。在一無所知和百分百確定之間,是有灰色地帶的。不確定性裡面也可以有確定的知識,這是什麼知識呢?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概率和統計。

拉普拉斯利用數學計算來證明,「太陽明天會從東方升起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一件事連續發生了N次,它下一次仍然發生的概率為(N+1)/(N+2)。人類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的「連續記錄」是5千多年,約等於180萬天。所以太陽明天繼續升起的概率為1800001/1800002 ≈99.999944%。(具體怎麼證明的我就不說了,他是用貝葉斯公式算出來的)

所以拉普拉斯和休謨說,我願意和你賭博,我們把99.999944%當做賠率,如果太陽明天升起來了,你輸給我一塊錢,如果太陽明天不升起來,我給你999999塊錢。

拉普拉斯給了我們一個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承認所有的東西都帶有不確定性,但是可以用概率來描述。科學的作用不是百分百確認,而是告訴你這件事情最可能發生的概率是多少。

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推翻了機械力學,現象無法簡單歸因,更多的知識未必帶來更準確的預測

上面是19世紀經典物理學發展到巔峰時我們人類的世界觀,被稱為機械決定論。到了20世紀,物理學界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論-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推翻了經典的機械決定論。它認為這個世界本身是不確定的。

在拉普拉斯的上帝眼裡,只要你知道我扔出一個骰子的速度、力量和角度,拉普拉斯上帝可以知道這個骰子到底是什麼樣在量子論看來不對,世界本質上就是隨機的。

哪怕我準確地告訴你這個骰子扔出去是什麼角度,什麼力量,什麼速度,哪怕把所有的信息都精確地告訴你,我仍然算不出這個骰子有幾點。所以這是量子論的一個最本質的對經典物理學的革命性的

很多科學家對這個事情非常不能接受,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他有一句名言是「上帝不擲骰子」。量子論的領袖玻爾反駁說,你希望上帝不擲骰子是沒有用的,上帝就是擲骰子

他們到底是誰說的對呢?通過各種實驗來看,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面,世界是量子論的,是玻爾主張的一種不確定性所主導。

世界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這個系統裡面有非常多的變量,你會發現,結果的情況依賴於初始條件的精確。即使初始條件有非常小的差別,結果也會導致非常大的差別。

我們都知道蝴蝶效應。巴西的一隻蝴蝶張開翅膀,很有可能在美國颳起了一場颶風。蝴蝶效應強調的不是因果關係,而是不確定性。巴西這隻蝴蝶扇扇翅膀不一定導致美國的颶風,有可能什麼也沒有發生,也有可能在離美國很遠的地方颳起了颶風,這個結果不可預測。

如果一個系統非常複雜,是一個混沌系統,我們就找不到簡單的原因來解釋世界現象,我們歸結不出來是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了。這種系統對於我們人類目前的知識來說,從表面上顯示出一種隨機和不可預測性。

更重要的一點,因為這個系統是混沌的,我們越拼命地研究它,獲得了非常多的知識,知識越多,越猜不準。更多的知識未必帶來更加準確的預測。

當我們跳出自然科學這個體系,把科學這一套理論用到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這些領域中去,你會發現這些領域大多數都是複雜系統,沒有物理學那麼簡單明了的原則,在這些領域中,你總結不出確定的理論。

專家預測的準確率並不好過隨機瞎猜。

這就發生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研究這些領域的專家非常容易被人打臉。你只要預測,就極有可能猜錯。

1929年10月,當時道瓊指數非常非常高,有一個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股市現在已經攀上了一個永恆的高峰。沒想到,三天以後,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美國從此進入大蕭條時期。

這個人是20世紀最有名的經濟學家之一,Irving Fisher。現在是計量經濟學之父,是非常偉大的經濟學家。

別的領域怎麼樣呢?2005年在美國有一個學者去統計心理學、歷史、經濟、政治領域284位專家,2萬7000多個預測數據,最後發現這些專家預測的準確率並不好過隨機瞎猜。

不確定意味著束手無策嗎?克服心理謬誤,從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上面說了很多,總結下來就是,我們人類面對的都是一個不確定性。但是大家問了,不確定性就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嗎?

拉普拉斯說了,雖然未來是不確定的,但是不確定不意味著一無所知。從不確定性裡面還是總結出一些知識和規律用以指導我們的行動。

1、克服心理謬誤

首先我們做一個小調查,了解一下大家對於不確定性是怎麼理解的。

《鹿鼎記》裡面有一段情節是這麼寫的,說韋小寶帶著一群侍衛去賭場賭錢。碰到一個莊家,第一把開出的是大。第二把還是大,一直扔出了13把大。

侍衛說這個有鬼,竟然一連開出了13次大。他們賭下一把一定是小。但是韋小寶不同意,說下一把多半還是大。

這個是小說裡的情節,假使我們替換成股票,一隻股票連漲了13天,第14天的時候,我們是買進、賣出、還是持有不變呢?

我們看一下現場結果,每個選擇差不多都是三分之一的比例。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我們每個人對概率的理解非常不一樣。事實上,我們普通人對概率的理解是非常混亂的。我們隨心所欲地去判斷概率是什麼樣子,這就導致了市場上各種各樣混亂的策略。

對概率認識的不清晰,導致了我們在現實中很有可能踏入這些陷阱和誤區:

克服心理謬誤:簡單歸因

開頭我們也說了,人類有一種本能,要給每一個現象找到一個簡單確定的原因。

假如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一家企業連續7年盈利很高,我們第一個冒出的想法,這家企業一定管理有道,領導有方。成功的企業,必有過人之處,每個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但是換到概率裡面來看,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可能性?全世界128萬家企業,這裡面一定有1萬家企業是連續7年都大獲成功,我們把這類公司歸類為成功的企業,並努力從中總結經驗,並告訴其他企業,只要你學習了這類管理模式,你的企業也能成功。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掌握了這些核心競爭力或者成功要訣的企業,真的在未來能夠一如既往的成功嗎?統計發現,這些企業的表現總體上並不顯著強於沒有被報導的企業,而且30年後,88%被報導的企業都倒閉

克服心理謬誤:永遠不要忘記考慮隨機波動的可能性

什麼是不確定性思維?就是在想問題的時候,永遠牢記一點,我們不要忽略偶然性的因素,永遠不要忘記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隨機波動的

有一年世界盃比賽,強隊西班牙隊開局第一場就意外輸給了對手瑞士隊。所有報刊開始口誅筆伐,認為是教練戰術錯誤,要尋找一個能夠解釋失敗的賽後西班牙隊教練博斯克做了大量的分析,就說了一句話,說我們第一場戰術沒錯,所以我們在未來的比賽裡不會改變戰術。

此話一出,更多的媒體開始反擊,為什麼死不認錯,還不改?最後西班牙隊堅持自己的戰術,獲得了那一年的世界盃冠軍。

強隊打弱隊也不是100%穩贏的,你是有80%的勝率,但是還有20%的敗率。雖然在普通人眼裡看來,運氣不好,這是一種為失敗尋找的藉口,但是在真實世界裡,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隨機性是存在的。

當我們缺乏這種不確定性思維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總結出錯誤的經驗,並走入更嚴重的誤區。

克服心理謬誤:永遠不要信任你的直覺

我們現場隨便找23個人,這裡面有兩個人正好是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有多少?50.7%。50個人裡面兩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少?97%,幾乎是肯定能找到有兩個同一天生日的人(具體怎麼判斷,大家可以自己網上找)。

所以我們的直覺,有可能和真正數學計算給出的答案相距甚遠。

2、正確理解隨機現象

現在有很多所謂的股神,他們實實在在地賺了大錢,但是他們賺錢,到底是因為真的有實力,還是靠的是運氣呢?

多年前,一些經濟學家遇到巴菲特的時候,就開玩笑說,假設有1億人,每個人拿100美金去投資,假設每天都是50%的概率翻倍,50%的概率輸光,過程是完全隨機的,第一天就會剩下5000萬人,每個人手裡200美金,一天以後又少了2500萬人,只要過20天,就會剩下100個人,這100個人,每個人手上有1億美金。

這100個股神會去市場上出書,我是股神,這是我的炒股秘訣。因為他們是真的賺到了1億美金,所以會非常有說服力。

很多經濟學家不相信巴菲特真的有一套什麼有效的投資策略。

股票的漲跌從本質上來看是新信息的流入帶來的價格波動。但是未來的信息所有人都不可能知道,所以股市的本質也是隨機的不可預測的,再聰明的人也不能精確地算出股票怎麼走。可能會蒙對,大家以為是你的先見之明,其實是你的運氣好。這是目前主流經濟學家比較認可的一套理論。

巴菲特也好,索羅斯也好,你所耳熟能詳的投資人,很可能就是風口上的一頭豬。當風向合適的時候,你閉著眼睛也可以賺錢。你的收益不是靠你的才能賺到的。換隻猴子在這兒,猴子運氣好也是能賺到的。

我經常會這樣說,我說你要買股票,最好的辦法不是問我。讓一隻蒙著眼睛的猴子隨機地扔飛鏢,飛鏢戳中哪支代碼就買這個。這樣的方法也許能夠最賺錢。

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話,其實1997年瑞典有一家報紙真的去做了。他們讓一隻大猩猩去扔飛鏢,結果它選的股票比所有的基金經理人表現都要好。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很多人做了幾十次實驗,偶爾金融專家也會表現得比猴子好,但是平均總體來看,職業經理人的總體表現很難跑贏大盤。因為基金經理管理你的錢還需要收管理費,把這個成本一扣,還不如猴子扔飛鏢來的好,一隻猴子平均每年比職業基金經理多賺1.7%。

3、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風險控制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所有的豬都不會動?是不是真的存在一隻自己會走路的豬?它真的靠實力而不是運氣,可以持續獲得一種確定的收益?

如何不靠運氣賺錢?這需要我們把不可控的風險(β)給對衝掉,然後把剩下的可控的收益(α)放大。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實力來賺錢。

我們舉一個例子,什麼是放大α,然後把β對衝掉。

假設你特別聰明,你到發現賭場裡面有一個遊戲有漏洞,表面上是50%的贏率和你賭,但是如果實際上玩的話,有51%的概率可能獲勝。

這2%就是一個機會,這就是α,這就是會走的豬。

怎麼操作呢?你說這是一個機會,假如我有10000塊錢,我是不是全部押上和他賭?

你想想你雖然有51%的概率翻倍,但是仍然有49%的機會會輸光。這個風險仍然很高。

所以孤注一擲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策略。怎麼辦呢?我們把賭注放小,時間拉長。我每次只放一塊錢,贏也是一塊,輸也是一塊,雖然收益很小,但是我把風險分散掉了,當我賭上10萬次以後,我們51%的收益就很確定了。

事實上,專門有一個人去研究這個事情,他提出了一個公式叫做凱利公式:

最佳投注比例=勝率-敗率

所以每次投注本金的比例為:

0.51-0.49=0.02=2%。

如果你有一萬塊錢,你每次投2%,就是200塊錢和賭場去賭,這樣你的本金增長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最後,我真心地建議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做什麼的,學一些簡單的概率和統計學入門,掌握一些不確定性的思維,能夠幫助你認識一個全新的世界。

概論和統計是理解現代科學最基礎的思維,甚至是科學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的特徵。從實用性來說,概率和統計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相關焦點

  • 買基金真的是「十買九虧剩下一個不賺錢」?
    近年來買基金的投資者數量越來越多,相信基金是能讓賺錢的「聖地」,相信基金經理比自己的能力更強,比自己的投資技巧更專業,與其自己一個人在金融市場中廝殺,最終還不賺錢,不如投入基金中進行買賣。買基金真的是「十買九虧剩下一個不賺錢」?
  • 買什麼基金容易讓我們賺錢?
    如果你有一定抗風險能力,並且追求較高的收益,那麼;股票基金是最適合的理財產品。 【基金公司和經理】 我們都知道,單個股票的風險很大,又沒有靠譜的調研究渠道,所以我們就把調查上市公司,和研究上市公司股票,這種複雜的工作交給基金公司去做,就可以了。
  • 大成譚曉岡:股票投資避免短期博弈 杜絕基金賺錢基民虧錢
    來源:券商中國大成基金總經理譚曉岡:股票投資避免短期博弈,杜絕基金賺錢基民虧錢編者按: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對於公募基金行業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而大量投資者尚未建立長期投資和理性投資觀念,存在頻繁申贖、高買低賣、贖舊買新等投資習慣,甚至把基金當做股票炒,投資體驗確實不是很好,基金業要做大做強權益基金,要避免基金經理在股票投資上的短期博弈和風格漂移,核心就是要有效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矛盾。
  • 買股票好還是買基金好?這比賽有意思!比答題速度 比辯論技巧 還暗...
    說真的,對於投資者應該買股票還是買基金這個辯題,我起初的想法還是認同反方的,即投資者還是買基金好。但是,隨著辯論的展開,聽著雙方的激烈辯論,我一度倒向了正方。   我滿腹狐疑,是真的嗎?買基金的完美輸給了買股票的?   這場比賽雙方辯論的主題是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買股票更好還是買基金更好。
  • 小白自學理財第二課:股票基金專業術語名詞解釋
    銷售服務費:主要用於支付銷售機構的佣金,以及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營銷廣告費、促銷活動費、持有人服務費等。 基金經理就是用你的錢去炒股票的人,因為基金經理是專業的而你是不專業,他懂技術沒錢,而你有錢沒技術,所以你買基金就是把錢給他讓他幫你炒股。
  • 給基金經理打開「上帝視角」?這個工具逆天了
    市場上「掛羊頭賣狗肉」的基金產品不少,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源是基金公司內部考核不明確。按照年度收益率或排名來考核,難免出現基金經理的風格漂移,而滙豐晉信通過考察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和跟蹤誤差,約束基金經理的行為。  3. 精細化的組合管理工具。一隻股票到底應該買多少比例,很多時候基金經理是憑感覺決定的。
  • 張龍:居民資產配置正在逆轉 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不是越大越好
    兩種不正確的行為導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象。不過,如果因為新發基金或者公司內部存量基金調整帶來的規模突增,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投資邊界可能面臨較大的壓力,第一是基金組合的動態調整難度加大,很難從中短期的行業輪動和公司股價波段中獲得收益,第二是基金投資行業配置和選股上的容錯性大大減小,組合調整需要更高的勝率、更長的時間以及更高的交易成本。
  • 基金經理大揭秘!一文讀懂指數基金到底怎麼投?
    在小夏對基金投資還一知半解的時候,曾經聽到過一個說法—— 「如果你不知道買什麼基金,那就試試定投滬深300指數」。 現在看起來,這句話過於武斷了一點,但也說明了一些道理。
  • 基金投資不賺錢?教你用基金組合挑戰高收益
    摘要 【基金投資不賺錢?  (1)「有股有債、有大有小、有內有外」  有股有債:既然是基金,那麼有股有債肯定就是指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在資產配置中股票和債券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 都說「牛市買指數基金」 到底該怎麼買?
    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牛市裡也有一些買基金的規律。例如「牛市買老不買新」,因為新基金還沒建倉,或者倉位不高;老基金因為倉位較高,所以反彈起來更猛。還有「牛市買指數基金」,因為牛市裡主動型基金跑不贏指數,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持有的基金,基本跑不贏滬深300、上證50或者創業板指數。那麼指數基金該怎麼選,是all in還是選擇定投?
  • 雪球熱心網友梁宏:彪悍的私募基金經理不需要被定義
    這時候我一個朋友對我說:你既然過去做股票是賺錢的,錢都是從股票上賺來的,你為什麼要放棄自己擅長的事情去做一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呢?把自己的通過股票賺了點錢,通過實業虧掉了。他問我還有多少積蓄?我說「100多萬」。他說,你這100多萬,你應該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那天跟他在吃一個潮洲菜。
  • DeltaGrad股票機器人業績跑贏大盤 基金經理要下崗?
    在專業人士看來,經過市場全歷史數據回測,以及誕生以來的實盤操作驗證,DeltaGrad的股票機器人證明了其在數據及策略生成方面的能力和質量顯著超越人類基金經理,並能達致穩定高效的風險控制和盈利,系統性風險爆發前的避險能力尤為突出。
  • 中國最牛股票基金經理公布 82人上榜(名單)
    新浪財經2020最受青睞股票基金經理公布 82人上榜(名單)  新浪財經訊 7月9日, 新浪財經2020中國基金業「金麒麟」獎公布。以下是最受青睞股票基金經理名單:  新浪財經金麒麟2020最受青睞股票基金經理  十年期百億以上  朱少醒 富國基金  周蔚文 中歐基金  劉彥春 景順長城基金  李琛 廣發基金  傅鵬博 睿遠基金  董承非 興證全球基金  新浪財經金麒麟2020最受青睞股票基金經理
  • 明星基金經理炒股真牛,四隻基金齊創新高,此文揭秘買哪只更好!
    對於主動權益基金來說,基金經理是靈魂人物,選基金,更多是在選基金經理。目前市場上2000多名基金經理中,初步統計,能夠真正躋身「主動權益領域的百億俱樂部基金經理」不足60人。嘉實基金成長投資策略組投資總監歸凱就是其中一員,管理基金規模達140億。
  • 如何用歸因法分析基金
    來源:證券時報網陳嘉禾在股票類資產的投資工作中,基金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一塊。許多投資者為了找到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往往會將自己的一部分錢交給基金打理。但是,我們如何能知道一個基金是否值得信賴呢?這裡,就讓我們來看一種很少被人提及的基金分析方法:基金業績歸因法。
  • 2020基金又炸了!最牛暴賺127%,冠軍又是這家的?更有17隻基金兩年狂...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更有一批基金近兩年業績實現200%,令市場驚嘆。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大面積跑贏上證指數的背後,顯示出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性,抓住了市場結構性機遇。更重要的是深刻體現市場的變化:市場越來越成熟了,股票定價更趨理性,專業投資機構話語權上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選擇優秀基金經理管理產品做中長期投資(注意不要追漲殺跌),可能是個好選擇。
  • 指數創新高 定投的基金卻不賺錢 怎麼破?
    無論股民還是基民,普遍都愛追漲殺跌,這是投資不賺錢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大部分的投資者其實對自己購買的資產都不太了解,很多都是跟風購買,高位入場。  跟股票相比,基金是一種相對簡單且更容易賺錢的投資工具。因為無論是從投資風險來看,還是從歷史業績來看,基金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 「我定投基金10年都沒發言,你憑什麼說基金定投不賺錢?」
    不少朋友都表示「這種可以」、「這種好」、「這有點像分期付款一樣」…熟悉基金行業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其實有點像「直接買基金」和「定投基金」這兩種形式,10年間100%的收益率在過去10年已經可以輕鬆達成。
  • 對衝基金經理在2020年正面臨「適者生存」的考驗
    來源:新浪財經多年來,對衝基金一直將他們乏善可陳的業績歸咎於市場的平靜。這個藉口今年就不管用了。一個走勢動蕩且並非齊漲共跌的市場本應成為對衝基金賺錢的好機會。但是整個行業仍在掙扎,客戶也失去耐心。投資於對衝基金的Clearbrook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資官Tim Ng表示,「今年是一個能分辨良莠的年份。如果你是一位基本面驅動投資於所有資產類別並且自下而上選擇投資品種的基金經理,那應該是你表現出色的一年。你多年來想要的一切都已經具備。」但根據彭博對衝基金指數,這個規模3.3萬億美元的行業截至10月底業績僅上漲0.4%,表現落後於股票和債券。
  • 基金經理毫無保留透露了:次新股創業板為何暴跌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
    15、網友「海峰」:客戶理財買入基金,需要配置不同風格的基金嗎?還是一支就好?  郝旭東:配置幾個資產、幾隻基金形成一個組合是一種做法。客戶理財買入多隻基金是分攤風險、獲取收益的一種比較保險的方法;如果只買一隻基金的話就需要你對這個基金經理充足的了解,而且基金經理的操盤風格不能風險過大,這個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