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抗逆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2020-11-03 中科院之聲

全球乾旱化程度日益加重,因此,研究植物對乾旱脅迫的響應機制和找到抗旱關鍵基因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道遠團隊與東北林業大學教授王玉成團隊合作,發現BpHOX2調控白樺抗滲透脅迫的分子機制。

研究發現,BpHOX2能夠誘導脯氨酸合成酶△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及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的表達,以提高白樺的抗滲透脅迫能力。進一步發現,BpHOX2通過結合4個順式作用元件——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RCCGAC」和Myb-p binding box「CCWACC」及兩個新發現的順式作用元件——HBS1「AAGAAG」和HBS2「TACGTG」,以調控下遊基因的表達,進而顯著提高白樺對滲透脅迫的耐受能力。相關研究成果以Betula platyphylla BpHOX2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s to different cis-acting elements and confers osmotic tolerance為題,發表在JIPB上。

此外,基於白樺耐鎘滲透的機制,研究人員利用RNA-seq技術,在白樺中鑑定到30個響應鎘脅迫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s)。選擇靶基因明顯響應鎘脅迫的9個LncRNA,利用qRT-PCR驗證其調控的靶基因。研究表明,鎘脅迫條件下,LncRNA2705.1表達量上升,進而上調預測靶基因HSP18.1的表達量,增強白樺對鎘脅迫的抗性;LncRNA11415.1表達量下降,可上調預測靶基因LLDA的表達量,進而增強白樺對鎘脅迫的抗性。

該研究首次構建白樺耐鎘LncRNA調控網絡,為白樺的抗逆基因工程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基因資源。相關研究成果以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dmium stress-related LncRNAs from Betula platyphylla為題,發表在Plant Science上。

圖1.BpHOX2調控白樺抗滲透脅迫的分子模型

圖2.白樺耐鎘LncRNA調控網絡解析

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30 星期五
    2、微電子所憶阻器基感知計算研究獲進展3、生物物理所鐵蛋白載藥機制研究獲進展4、新疆生地所等在白樺抗逆分子機制研究中獲進展6、蘭州化物所在異丁烷脫氫制異丁烯研究中獲進展9、生物物理所在逆轉「失敗者效應」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葉綠體核糖體RNA加工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植物所葉綠體核糖體RNA加工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RNA操作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盧從明研究組日前在相關領域取得進展,相關論文2月6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盧從明研究組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發現,PPR-SMR蛋白家族成員SOT1能夠在體外特異且高效地剪切其RNA底物。
  • 植物平衡生長發育與逆境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旗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上發表題為Balancing growth and adaptation to stress: crosstalk between brassinosteroid and abscisic acid signaling(DOI:10.1111/pce.13846)的綜述性文章,對這一過程進行詳細闡述,並討論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
  • 異甘草素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從甘草中分離的ISL具有多途徑、多節點及選擇性多靶點的抗膠質瘤特性。本文對ISL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最新進展作一綜述,為其作為抗膠質瘤的輔助治療劑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思路。除了具有與甘草相同的基本藥理作用外,還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糖尿病、解痙、抗心律失常、抗血管生成等作用。近年對其生物活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對膠質瘤的作用是研究中的重點之一。
  • 山東農業大學團隊在蜂蜜抗逆能力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他們比較了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蜜蜂抵禦草甘膦脅迫的分子機制。結果發現,相較於義大利蜜蜂,中華蜜蜂能以更小的適應成本來抵禦草甘膦脅迫。8月11日,《中國科學報》在重要版面對該成果進行了報導。詳情如下:山東農業大學胥保華、郭興啟教授團隊日前揭示中華蜜蜂、義大利蜜蜂抗逆能力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連續兩次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 花瓣平行丟失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已有研究表明,花瓣由苞片或雄蕊多次獨立演化而來,但在不同分支中發生了丟失,導致多個無花瓣類群的獨立起源。然而,到目前為止,導致花瓣平行丟失和無花瓣類群獨立起源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組長期從事花和花器官起源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研究。
  • 葡萄糖激酶催化機制研究獲進展
    7月2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課題組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發表了關於葡萄糖激酶催化機制研究的論文(PLoS ONE, 2009, 7: e6304
  • 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有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 合作文章|安諾助力白樺滲透耐受性機制研究
    白樺是愛情的象徵?花語是生與死的考驗?小編帶著十萬個為什麼找到了度娘,度娘把回憶定格在了二戰的蘇聯,小編似乎看到了硝煙中的偵查兵和在白樺林苦苦等待他的姑娘,立刻對白樺林充滿了無限神往。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王玉成團隊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發表了一篇關於白樺滲透耐受性的研究論文,安諾優達為本研究提供了ChIP-Seq和RNA-Seq技術服務,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白樺林,看看中科院的白樺背後又有哪些奇妙的故事~白樺
  • 科學網—朱健康:期待中國植物抗逆研究實現突破
    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物學家朱健康應邀作了《DNA去甲基化在擬南芥中的研究》的報告。 會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朱健康表示,植物抗逆境的遺傳機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科學問題,雖然許多科學家已進行了研究,但植物抗逆的表觀遺傳問題還沒有弄清楚。「我對此很有興趣。我的實驗室一半內容研究表觀遺傳,一半內容作逆境研究。大部分課題是在研究植物抗鹽抗旱抗冷抗熱的機理。」
  • 靶向c-Met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研究獲進展
    靶向c-Met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研究獲進展
  • Cell | 細菌逆轉錄酶在抗噬菌體防禦中的作用
    這些元件通常生成一個RNA-DNA嵌合分子,其中RNA和DNA通過2』-5』磷酸二酯鍵共價連接。Function In Anti-Phage Defense,揭示了廣泛存在於細菌中的逆轉錄酶系統是抗噬菌體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其機制主要是通過阻礙噬菌體感染介導抗噬菌體活性的產生。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研究發現,CDR1as可通過靶向miR-7分子從而調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達,進而影響肝癌細胞的增殖,揭示了CDR1as在肝癌細胞中新的分子作用機制(圖2)。  HOTAIR是一種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長鏈非編碼RNA,可在多個層面調控基因的表達。
  • 研究揭示脫落酸替代物分子機制
    of the Abscisic Acid Agonist Pyrabactin」和「Single Amino Acid Alteration between Valine and Isoleucine Determines the Distinct Pyrabactin Selectivity by PYL1 and PYL2」,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
  • 【專家論壇】靶向PRC2 相關蛋白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多梳抑制複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PRC2) 的異常表達與多種疾病的形成、發展相關, 抑制正常或過度活躍的PRC2 可以在幾種癌症中降低細胞存活率並抑制腫瘤生長, 因此, 相關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發成為了當前表觀遺傳學相關抗腫瘤策略的熱點領域
  • 聯合國:全球首次超半數愛滋病感染者獲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聯合國:全球首次超半數愛滋病感染者獲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趙熙熙/中國科學報 2017-07-24 15:10
  • 科學家們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4】Nat Commun: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期間,大多數HIV病毒的持續存在是由於受感染細胞的增殖doi:10.1038/s41467-018-06843-5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即時在接受抑制性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期間,大多數受到HIV感染的細胞仍然存在於HIV感染者體內,這些受感染細胞來自細胞增殖,而不是病毒複製
  •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發展、現狀與下一個十年
    隨著愛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抗愛滋病藥物的研究已成為世界重大課題之一。本文參考2018年的一篇綜述「Anti-retroviral drugs: currentstat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decade」及公開資料對愛滋藥物研究的歷史、現狀及未來十年進行介紹。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甜菜鹼積累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module in Poncirus trifoliata contributes to cold tolerance by modulation of glycine betaine biosynthesis」為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柑橘抗逆團隊的研究論文
  • 高絲氨酸內脂抗腫瘤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趙國平、許安課題組在高絲氨酸內脂誘導活體細胞的凋亡及其抗腫瘤機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高絲氨酸內酯(C12)在活體水平時,通過誘導線粒體依賴的氧化應激,以及激活DNA損傷和p38/JNK MAPK信號,發揮促凋亡和抗腫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