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是從事某件事的生產力,學習動機是關係到學生是否做出學習狀態的決定因素。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學生努力學習往往是基於某一目標做出的行動,是依據其需要做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老師,重點不是追究學生基於的需要層次的級別,而是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性的學習,獲得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要。通俗地講就是滿足人基本生的吃喝拉撒。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量是最強烈的。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相對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才能心思想像其他的需要。現階段很少有學生處於這一階段的需要,當然也有些學生努力學習就是為了獲得更高程度的生理需要,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好工作,改善生活。
第二層次是安全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人本能地渴望自己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安全、安逸、融洽。雖然職業不分三六九等,但是人們主觀地選擇穩定、安逸、安全的行業。這就決定著不少人在求學期間努力刻苦地擠佔體面工作的職位。
第三層是歸屬和愛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學習成就越好,學生獲得的歸屬和愛的需要程度越高。比如,學生努力,成績好,家長和女朋友都很關注、關愛他。反之,學生很頹廢,沒有上進心,朋友、伴侶會輕視他。所以學生努力學習為了獲得家長、朋友等的關愛,渴望人際關係。
第四層次是尊重。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首先學生努力學習,自己肯定自己,自尊心提高。同時也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渴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
最後也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渴望通過自己地努力學習,能儘自己的一份力,為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
根據馬斯洛的層次需要,了解學生學習動機是基於何種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習主動地參與、快樂地學習。
中公講師李靜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