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覺得結婚是女人的必要之路。
如果堅持單身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我覺得那跟選擇結婚一樣有價值。重點是,那必須是自己自由意志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結婚是個重要的人生目標,覺得總是遇不到對的人,這系列文章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以理性的角度來分析,到底成功搞定男人需要哪些決定性的因素,有哪些行為或方式上的調整,能最大化成功的機率。
不論男女,無法進入戀愛市場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不是不知道異性要什麼,而是刻意不願意往那方向去想。是一種刻意牴觸的結果。
換而言之,以一個女性而言,如果都已經25歲或30歲了,其實大都很清楚知道什麼東西能最有效、最快的吸引男人的目光。美麗精緻的臉孔、緊身衣帶來的誘人曲線、露出肩膀、鎖骨、乳溝、或者是平滑漂亮的大腿、絲襪、細帶高根鞋。
是的,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清楚;但重點是你不屑如此。
你可能堅持自己的路線,堅持自己的打扮與展示方式,甚至刻意壓抑能引起別人興趣的裝扮方式。能綁起頭髮時,你不放下來;能不化妝的場合,你絕不化妝;能穿運動服出門,何必穿裙子甚至絲襪呢。
你相信:如果我是個好女孩,我自然應該會被真命天子所注意到;如果那些男人無法注意到我的靈魂,他們必然是膚淺且不值一顧的。
但事實上,內在條件最好的女性,並不一定總能得到最多愛情的機會。畢竟大部分內在條件,在別人不接近並缺乏深度認識下,根本無法被外界知道。當然,別人不理解,也可能是別人的問題。膚淺的男人、無法看到真實的靈魂價值。
但真是因為男人本質上太膚淺嗎?因為他們只喜歡美貌、也只被美貌吸引,以至於性格、能力、內在價值他們看不到嗎?
我是覺得這是一種推托之詞。
我的觀點一直覺得,從社會現實及經濟學的觀點而言,自我認定的價值不重要、自己覺得質量優良也不重要。除非你真的能掌握到消費者的口味,才能讓自己站在較高的地位。
也就如同賣東西一樣,不管你的東西功能再好、質量再高,如果顧客連一眼都不願意看時,那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明顯沒有客人了解產品的優點時,那增加產品的曝光率其實才是關鍵的第一步。事實上,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那些深受異性歡迎且總是追求者不斷的女性中,她們都有一些特點。
她們知道如何讓自己美、甚至透過技巧性的方式讓自己更美,而取得更多的優勢與價值。
但就算闡明如此的概念,還是有人會堅持自己不願意對市場投其所好。因為她們覺得不想降低自己的格調,她們覺得那是一種捨棄自尊並扭曲自我的表現。
一部分的論點類似下面:
我覺得我不需要降低標準,因為我很好我不覺得我需要,因為我有更多外在看不到的價值我不覺得我需要去討好或者是追男人,因為我是女生
但問題在於,大部份的你我,在很多別的層面上面難道不是做著類似的事情?
我並非要人轉變自己去委曲求全的迎合你覺得不能接受的價值。這件事情上的重點並不只是迎合這麼簡單。重點反而是要能去探索為什麼自己無法迎合的原因。
因為除非你是完全反對任何主流價值的人,否則為何只針對這件事情有這麼強的反抗性呢? 我要強調的是,人不會毫無理由或者是毫無必要的展示反叛的性格。
之所以會這麼做、這麼堅持總要有一個原因。而這原因居然能強大到讓人寧願寂寞、寧願承受社會另一方的壓力,也堅持不願意改變自己。
那麼,那原因是什麼呢?
一般會反對市場趨勢到某個極端的人,都有根源的心理枷鎖。這東西強大到把自己綁在一個在理智上堅持反對的位置,甚至很多時候這心理枷鎖強大到連自己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但不了解原因,就跳不開此心理枷鎖,也就解決不了問題。更糟糕的事情在於,身陷其中者,她們甚至常常反而在情緒上比任何一般人更需要愛情上的成功。
我自己觀察與分析,一般會處在這情境的人,成因大致是下面幾個原因:
1、過去的失敗2、自信心低落3、逆轉勝的渴望
她們堅持的點不同,但卻都不約而同的會從潛意識上反抗市場機制,而希望能透過逆勢對抗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並進而想得到更多的自我肯定。
1、過去的失敗類型
大多在於過去曾有一段或者是多段超過一年以上的長時間戀愛關係,也多因為在這樣的戀愛關係中受到傷害,而產生了躲避的心理。她們一方面屈服於社會價值觀的壓力下,認同自己應該要開始新關係。但同樣的,她們卻也恐懼著另一段關係的出現。
她們擔心新關係是否能順利,也憂慮萬一同樣的經驗又重現那該怎麼辦?所以最明顯也最立刻的反應,在於她們採取一種極端被動的態度。避免自己視覺上與身體上的吸引力,並在意識上把自己推到一個守勢的位置。
我的優點如果能透過隱藏的方式還被某個男人發現的話,那這段感情應該就是天註定的。那我就有勇氣再去嘗試一次。
但如果我自己主動去誘惑並展開一段新關係時,萬一又不順利,那對我自己的打擊是很大的。
與其如此,我把主動權交給對方吧。
我讓自己躲著、讓自己不顯眼、讓別人來發現我、接近我、認同我。萬一順利,表示他是真的理解我的人。但萬一又是不順利時,我將不會破壞到自我認知、不會破壞我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壞人是對方,我只是被動的受體罷了。
2、自信心低落類型
另一種類型在於自信心的低落。當人對自己有很深的懷疑感或自卑感時,也可能會朝向以這方式來做某種程度的自我證明。
這類型又多分成兩種。
一種是源自於成長期中的否定感,並產生強烈補償作用的心理特徵。
這類女孩子多是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外貌沒有足夠的信心,並在其他領域上得到靠著突出的展示(比方說學歷、工作、其他技能)獲取自信。
在此情境下,會不斷刻意壓抑自己沒有自信之處,並希望別人因為注意到自己補償技能而轉回喜愛自己。
換而言之,她們處在極度矛盾的情境中。一方面,她們當然希望自己那些沒自信、自卑之處能得到認同,她們會非常希望男人喜歡自己的外貌;但同樣的,恐懼感壓抑她們儘量避免去凸顯她們沒自信之處。而希望別人轉移注意,並可以因為其他更穩定或者是更有自信的部分受吸引。
這裡就又涉及到自卑感到底多深。自卑感不這麼深的,大多只要有個契機,都能試著在外表上做些改變,也不排斥男人因為這原因而接近。
但如果自卑心裡嚴重的,內心其實會小小的願望著別人可以更注意到她的特長、以及她跟別人不同之處。 也因此,無意識的,會壓抑外表上的顯著性,而希望別人是以她認同的方式來接近。
另一種自信心低落的類型,則是源自於對自我現在狀態的徹底放棄。
這類女孩子大多明確認定自己容貌上完全脫離社會標準太遠,或者是已經太長的時間沒有做女性化的打扮。一旦自己做任何改變時,擔心自己會先受到周圍朋友詫異甚至嘲笑。
所以呢,與其因此受到矚目並察覺她渴望愛情的欲求,還不如徹底放棄的好。
因此,就算朋友建議她改變裝扮,她會搶先並主動的嗤之以鼻。我才不需要愛情呢。裝扮成那樣幹什麼?結果,最多只敢在閒暇時把愛情的寄託放在戀愛小說上,看著那種碰上壞總裁之類的小說,並想像著或許哪一天在電車上會碰到什麼特殊奇遇。
但你我都知道,趨勢是不會變的。人如果不試著改變自己跳出趨勢,生命將只會順著原來的軌跡繼續下去,大自然並不會自己產生變化的。
3、逆轉勝的渴望
這大多發生在周圍壓力太大且周圍人多對自己抱持負面觀點的環境下。一旦結婚變成某種人生勝利的指標下,當事人常會為了達成目標而在理智上產生某種扭曲。
一種常見的表現方式是急、直接、露骨且主動;另一種的表現方式反而很極端,她們反而退到一個非常被動的位置。
她們要的勝利不單單是得到結婚這件事情而已了。她們希望的是全面的、包含心理上的勝利與認同,是一種必須讓周圍人五體投地的勝利。
既然朋友與家人都不看好自己,那我得到的就不能是平凡的接受,而是一種靈魂上,或者是深層的認同。我需要的,是另一個人看到我內在的價值,並因為這東西而深受吸引。是一種要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愛情或婚姻。
反應出來的態度,有時候會變成某種自大的表現。但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或與其說是一種自我支持的心理架構。
必須讓男人徹底的臣服、必須把我極度的捧在手心、必須接受我的所有無理、任性,甚至必須以金錢或禮物的方式來展示對我的認同。
但最重要的是,我還是我。我還是以我的方式來呈現與表露我的情緒。
唯有能達到這種程度的勝利,這才是真正有價值,能讓自己揚眉吐氣的結果。落於中間的,跟完全沒有其實沒有差異了,是無法足夠讓自己一吐怨氣的。
所以極端的要求與需索,也往往會在這類型的狀態看到。
最常見的是上面的這三種。
但我要強調的是,分析出來之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是真的反對市場趨勢,或只是因為自己希望某種更極端的東西?是想結婚? 需要結婚?還是渴望通過結婚這件事情來解救自己的某個心理情境?
無論那是什麼,你必須要自己挖掘出來。
一旦挖掘出來,你也得理解一個問題。也就是愛情跟自我問題的解決是兩件事情,婚姻跟那更是十萬八千裡的事。
不管是覺得自我認同度低、自卑感、過去的經驗痛苦、或者是任何自己匱乏的東西,人都不可能從一段關係中獲得彌補。不可能因為有一段好的關係,別的問題就自動矯正。
你的問題永遠是你的問題,也是你必須通過自己的力量去調整的東西。不可能,也不能通過另一個人來改變任何東西。心理層面的問題,除了我們自己以外,別人其實是完全無能為力的。愛情沒辦法解決人的任何問題,而婚姻就更沒辦法了。
婚姻只是一個社會制度。這制度讓你保有財產、繼承權、法律的定位,以及防護第三者掠奪你的這些資源。婚姻制度在社會架構上的價值,遠大於愛情的價值。
你可以不結婚而保有你的愛情,但你不能不結婚而保障你在財產上或者是法律行為上的需求。當然,除此之外,婚姻也在社會認同上、人際關係上,扮演一定的價值。
所以,你該思考的問題在於。如果婚姻這件事情是你一個人生所必須成立的目標時,或許你該以更務實的角度來面對這件事情。人生本來就是某種交換。
如果確定有個自己非要得到不可的目標相較下,其實一些自我價值與喜好的東西很多時候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不是嗎?
你該調整自己的態度,而讓自己以市場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像跑業務一樣,好的接觸永遠是創造一個機會。把自己妝點成吸引你獵物的樣子,不過就是加大你的機會罷了。
獵物接近了,你還是可以繼續使用你的篩選機制來排除掉生理上或者是心智上完全不合適的對象。你還是可以保持你的自由意志與自我選擇,唯一的差異在於,最少你加大你選擇的機會;最少不要讓某些不必要的心理因素妨礙了你更遠大的目標。
但是,請記著。你並不需要跟世界妥協、不需要跟市場妥協、更不需要讓自己變成洋娃娃。
相反,你要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你能為了那更遠大的目標來迎合市場嗎?如果不,那為何你不願意迎合市場呢? 或許你根本沒有非要結婚不可?或許你對於結婚的煩惱只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或許那些社會價值,根本不是你發自本心想要的東西?
所以呢,你的反抗源自於不想順從社會壓力,而非不能扮演一個恰如其分的角色?
換句話說,人一定要試著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
大部分的女性受限於社會規範與成長的教育,只是把壓力轉換成某種守勢的態度。她們避免去觸碰心裡真正的需要與欲求,只是把大家認同的東西接受下來,然後在心理上的某些細節鬧彆扭。但這類反應既沒實質功效,也沒任何意義。除了讓自己不快樂以外,始終只是讓自己離需要越來越遠。
既然如此,為何不好好想清楚,到底什麼是你真正需要的?
一個男人?一段快樂的關係?一段婚姻?一場交易?人際認同?心理障礙的排除?或單純想得到反抗社會價值的快感?
如果你真的能弄清楚自己的心理、搞清楚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你才能採取對的決策,也直到這時候你才真正的選擇你的人生、而非被命運所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