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情感:結婚是自由意志的選擇,所以你應該好好面對

2020-12-06 至愛情感

我並不覺得結婚是女人的必要之路。

如果堅持單身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我覺得那跟選擇結婚一樣有價值。重點是,那必須是自己自由意志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結婚是個重要的人生目標,覺得總是遇不到對的人,這系列文章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以理性的角度來分析,到底成功搞定男人需要哪些決定性的因素,有哪些行為或方式上的調整,能最大化成功的機率。

不論男女,無法進入戀愛市場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不是不知道異性要什麼,而是刻意不願意往那方向去想。是一種刻意牴觸的結果。

換而言之,以一個女性而言,如果都已經25歲或30歲了,其實大都很清楚知道什麼東西能最有效、最快的吸引男人的目光。美麗精緻的臉孔、緊身衣帶來的誘人曲線、露出肩膀、鎖骨、乳溝、或者是平滑漂亮的大腿、絲襪、細帶高根鞋。

是的,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清楚;但重點是你不屑如此。

你可能堅持自己的路線,堅持自己的打扮與展示方式,甚至刻意壓抑能引起別人興趣的裝扮方式。能綁起頭髮時,你不放下來;能不化妝的場合,你絕不化妝;能穿運動服出門,何必穿裙子甚至絲襪呢。

你相信:如果我是個好女孩,我自然應該會被真命天子所注意到;如果那些男人無法注意到我的靈魂,他們必然是膚淺且不值一顧的。

但事實上,內在條件最好的女性,並不一定總能得到最多愛情的機會。畢竟大部分內在條件,在別人不接近並缺乏深度認識下,根本無法被外界知道。當然,別人不理解,也可能是別人的問題。膚淺的男人、無法看到真實的靈魂價值。

但真是因為男人本質上太膚淺嗎?因為他們只喜歡美貌、也只被美貌吸引,以至於性格、能力、內在價值他們看不到嗎?

我是覺得這是一種推托之詞。

我的觀點一直覺得,從社會現實及經濟學的觀點而言,自我認定的價值不重要、自己覺得質量優良也不重要。除非你真的能掌握到消費者的口味,才能讓自己站在較高的地位。

也就如同賣東西一樣,不管你的東西功能再好、質量再高,如果顧客連一眼都不願意看時,那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明顯沒有客人了解產品的優點時,那增加產品的曝光率其實才是關鍵的第一步。事實上,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那些深受異性歡迎且總是追求者不斷的女性中,她們都有一些特點。

她們知道如何讓自己美、甚至透過技巧性的方式讓自己更美,而取得更多的優勢與價值。

但就算闡明如此的概念,還是有人會堅持自己不願意對市場投其所好。因為她們覺得不想降低自己的格調,她們覺得那是一種捨棄自尊並扭曲自我的表現。

一部分的論點類似下面:

我覺得我不需要降低標準,因為我很好我不覺得我需要,因為我有更多外在看不到的價值我不覺得我需要去討好或者是追男人,因為我是女生

但問題在於,大部份的你我,在很多別的層面上面難道不是做著類似的事情?

我並非要人轉變自己去委曲求全的迎合你覺得不能接受的價值。這件事情上的重點並不只是迎合這麼簡單。重點反而是要能去探索為什麼自己無法迎合的原因。

因為除非你是完全反對任何主流價值的人,否則為何只針對這件事情有這麼強的反抗性呢? 我要強調的是,人不會毫無理由或者是毫無必要的展示反叛的性格。

之所以會這麼做、這麼堅持總要有一個原因。而這原因居然能強大到讓人寧願寂寞、寧願承受社會另一方的壓力,也堅持不願意改變自己。

那麼,那原因是什麼呢?

一般會反對市場趨勢到某個極端的人,都有根源的心理枷鎖。這東西強大到把自己綁在一個在理智上堅持反對的位置,甚至很多時候這心理枷鎖強大到連自己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但不了解原因,就跳不開此心理枷鎖,也就解決不了問題。更糟糕的事情在於,身陷其中者,她們甚至常常反而在情緒上比任何一般人更需要愛情上的成功。

我自己觀察與分析,一般會處在這情境的人,成因大致是下面幾個原因:

1、過去的失敗2、自信心低落3、逆轉勝的渴望

她們堅持的點不同,但卻都不約而同的會從潛意識上反抗市場機制,而希望能透過逆勢對抗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並進而想得到更多的自我肯定。

1、過去的失敗類型

大多在於過去曾有一段或者是多段超過一年以上的長時間戀愛關係,也多因為在這樣的戀愛關係中受到傷害,而產生了躲避的心理。她們一方面屈服於社會價值觀的壓力下,認同自己應該要開始新關係。但同樣的,她們卻也恐懼著另一段關係的出現。

她們擔心新關係是否能順利,也憂慮萬一同樣的經驗又重現那該怎麼辦?所以最明顯也最立刻的反應,在於她們採取一種極端被動的態度。避免自己視覺上與身體上的吸引力,並在意識上把自己推到一個守勢的位置。

我的優點如果能透過隱藏的方式還被某個男人發現的話,那這段感情應該就是天註定的。那我就有勇氣再去嘗試一次。

但如果我自己主動去誘惑並展開一段新關係時,萬一又不順利,那對我自己的打擊是很大的。

與其如此,我把主動權交給對方吧。

我讓自己躲著、讓自己不顯眼、讓別人來發現我、接近我、認同我。萬一順利,表示他是真的理解我的人。但萬一又是不順利時,我將不會破壞到自我認知、不會破壞我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壞人是對方,我只是被動的受體罷了。

2、自信心低落類型

另一種類型在於自信心的低落。當人對自己有很深的懷疑感或自卑感時,也可能會朝向以這方式來做某種程度的自我證明。

這類型又多分成兩種。

一種是源自於成長期中的否定感,並產生強烈補償作用的心理特徵。

這類女孩子多是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外貌沒有足夠的信心,並在其他領域上得到靠著突出的展示(比方說學歷、工作、其他技能)獲取自信。

在此情境下,會不斷刻意壓抑自己沒有自信之處,並希望別人因為注意到自己補償技能而轉回喜愛自己。

換而言之,她們處在極度矛盾的情境中。一方面,她們當然希望自己那些沒自信、自卑之處能得到認同,她們會非常希望男人喜歡自己的外貌;但同樣的,恐懼感壓抑她們儘量避免去凸顯她們沒自信之處。而希望別人轉移注意,並可以因為其他更穩定或者是更有自信的部分受吸引。

這裡就又涉及到自卑感到底多深。自卑感不這麼深的,大多只要有個契機,都能試著在外表上做些改變,也不排斥男人因為這原因而接近。

但如果自卑心裡嚴重的,內心其實會小小的願望著別人可以更注意到她的特長、以及她跟別人不同之處。 也因此,無意識的,會壓抑外表上的顯著性,而希望別人是以她認同的方式來接近。

另一種自信心低落的類型,則是源自於對自我現在狀態的徹底放棄。

這類女孩子大多明確認定自己容貌上完全脫離社會標準太遠,或者是已經太長的時間沒有做女性化的打扮。一旦自己做任何改變時,擔心自己會先受到周圍朋友詫異甚至嘲笑。

所以呢,與其因此受到矚目並察覺她渴望愛情的欲求,還不如徹底放棄的好。

因此,就算朋友建議她改變裝扮,她會搶先並主動的嗤之以鼻。我才不需要愛情呢。裝扮成那樣幹什麼?結果,最多只敢在閒暇時把愛情的寄託放在戀愛小說上,看著那種碰上壞總裁之類的小說,並想像著或許哪一天在電車上會碰到什麼特殊奇遇。

但你我都知道,趨勢是不會變的。人如果不試著改變自己跳出趨勢,生命將只會順著原來的軌跡繼續下去,大自然並不會自己產生變化的。

3、逆轉勝的渴望

這大多發生在周圍壓力太大且周圍人多對自己抱持負面觀點的環境下。一旦結婚變成某種人生勝利的指標下,當事人常會為了達成目標而在理智上產生某種扭曲。

一種常見的表現方式是急、直接、露骨且主動;另一種的表現方式反而很極端,她們反而退到一個非常被動的位置。

她們要的勝利不單單是得到結婚這件事情而已了。她們希望的是全面的、包含心理上的勝利與認同,是一種必須讓周圍人五體投地的勝利。

既然朋友與家人都不看好自己,那我得到的就不能是平凡的接受,而是一種靈魂上,或者是深層的認同。我需要的,是另一個人看到我內在的價值,並因為這東西而深受吸引。是一種要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愛情或婚姻。

反應出來的態度,有時候會變成某種自大的表現。但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或與其說是一種自我支持的心理架構。

必須讓男人徹底的臣服、必須把我極度的捧在手心、必須接受我的所有無理、任性,甚至必須以金錢或禮物的方式來展示對我的認同。

但最重要的是,我還是我。我還是以我的方式來呈現與表露我的情緒。

唯有能達到這種程度的勝利,這才是真正有價值,能讓自己揚眉吐氣的結果。落於中間的,跟完全沒有其實沒有差異了,是無法足夠讓自己一吐怨氣的。

所以極端的要求與需索,也往往會在這類型的狀態看到。

最常見的是上面的這三種。

但我要強調的是,分析出來之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是真的反對市場趨勢,或只是因為自己希望某種更極端的東西?是想結婚? 需要結婚?還是渴望通過結婚這件事情來解救自己的某個心理情境?

無論那是什麼,你必須要自己挖掘出來。

一旦挖掘出來,你也得理解一個問題。也就是愛情跟自我問題的解決是兩件事情,婚姻跟那更是十萬八千裡的事。

不管是覺得自我認同度低、自卑感、過去的經驗痛苦、或者是任何自己匱乏的東西人都不可能從一段關係中獲得彌補。不可能因為有一段好的關係,別的問題就自動矯正。

你的問題永遠是你的問題,也是你必須通過自己的力量去調整的東西。不可能,也不能通過另一個人來改變任何東西。心理層面的問題,除了我們自己以外,別人其實是完全無能為力的。愛情沒辦法解決人的任何問題,而婚姻就更沒辦法了。

婚姻只是一個社會制度。這制度讓你保有財產、繼承權、法律的定位,以及防護第三者掠奪你的這些資源。婚姻制度在社會架構上的價值,遠大於愛情的價值。

你可以不結婚而保有你的愛情,但你不能不結婚而保障你在財產上或者是法律行為上的需求。當然,除此之外,婚姻也在社會認同上、人際關係上,扮演一定的價值。

所以,你該思考的問題在於。如果婚姻這件事情是一個人生所必須成立的目標時,或許你該以更務實的角度來面對這件事情。人生本來就是某種交換。

如果確定有個自己非要得到不可的目標相較下,其實一些自我價值與喜好的東西很多時候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不是嗎?

你該調整自己的態度,而讓自己以市場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像跑業務一樣,好的接觸永遠是創造一個機會。把自己妝點成吸引你獵物的樣子,不過就是加大你的機會罷了。

獵物接近了,你還是可以繼續使用你的篩選機制來排除掉生理上或者是心智上完全不合適的對象。你還是可以保持你的自由意志與自我選擇,唯一的差異在於,最少你加大你選擇的機會;最少不要讓某些不必要的心理因素妨礙了你更遠大的目標。

但是,請記著。你並不需要跟世界妥協、不需要跟市場妥協、更不需要讓自己變成洋娃娃。

相反,你要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你能為了那更遠大的目標來迎合市場嗎?如果不,那為何你不願意迎合市場呢? 或許你根本沒有非要結婚不可?或許你對於結婚的煩惱只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或許那些社會價值,根本不是你發自本心想要的東西?

所以呢,你的反抗源自於不想順從社會壓力,而非不能扮演一個恰如其分的角色?

換句話說,人一定要試著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

大部分的女性受限於社會規範與成長的教育,只是把壓力轉換成某種守勢的態度。她們避免去觸碰心裡真正的需要與欲求,只是把大家認同的東西接受下來,然後在心理上的某些細節鬧彆扭。但這類反應既沒實質功效,也沒任何意義。除了讓自己不快樂以外,始終只是讓自己離需要越來越遠。

既然如此,為何不好好想清楚,到底什麼是你真正需要的?

一個男人?一段快樂的關係?一段婚姻?一場交易?人際認同?心理障礙的排除?或單純想得到反抗社會價值的快感?

如果你真的能弄清楚自己的心理、搞清楚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你才能採取對的決策,也直到這時候你才真正的選擇你的人生、而非被命運所擺布。

相關焦點

  • 解讀深度解讀《龍蝦》:婚姻的本質是擁有「自由意志」愛
    如果失敗了,這些「單身狗」將被改造成他們選擇的動物,並被釋放到森林中。一個絕望的人,大衛,無法承受這樣的不正常的壓力,所以他從酒店逃到森林裡,來到了孤獨者居住的地方,在那裡,他愛上了一個目光短淺的女人,但卻違反了獨行俠的規矩。兩人能逃出天堂嗎?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深度解讀《龍蝦》:關於婚姻的本質,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愛
    故事發生在反烏託邦的不久的未來,因為未來的人口老齡化加劇,所以根據城鎮的規定,單身的人必須要被逮捕並移送到酒店內。在那裡,他們必須要在45天之內找到一個匹配的伴侶。如果失敗了,這些"單身狗"將被轉化為他們選擇想要轉化成的動物,並被釋放到森林中。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你應該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吧!一般人想吃燕麥片,很快就會去吃;想騎自行車,很快就騎上去了;如果覺得鼻子有點癢,想都不用想就會去撓一撓。按這種決定論的邏輯,所有的這些行為、行為背後的起因,以及起因的起因,一直可以追溯至你出生的時候、你父母的生活,甚至一直追溯下去——直至宇宙出現的那一刻。  與「自由意志」相反的「決定論」認為,人類置身於一個由穩定的因果關係構成的網絡當中,這種因果關係可以一直追溯至創世大爆炸。
  • 關於自由意志的一點隨想
    近日看到託馬斯內格爾一本書裡討論關於自由意志的一段文章,討論一個人做的選擇究竟是他自由選擇的,還是被某些先決條件決定的。書中舉了個例子,在餐廳選桃子或是蛋糕,我覺得這個比喻不太合適,因為,要是我的話,我可能會把桃子和蛋糕都吃掉。所以,我還是換個不能同時做,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的事情吧。
  • 鄧曉芒 | 自由意志意味著什麼?
    而一個徹底自由的人哪怕面對屠刀也能放聲大笑。但我們還必須把人的意志自由這種任意性與動物的隨心所欲的本能行為區別開來。許多高等動物在高興時都有「笑」的表情,這是人類所特有的那種有意識的笑的原始根苗。柏拉圖的「理想國」已表明,對自由意志的「物化」規定必將導致對自由意志的不確定性和選擇的權利。他說:「所以德性依乎我們自己,過惡也是依乎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有權力去作的事,也有權力不去作。我們能說『不』的地方,也能說『是』。如果高貴的事情在於我們,那麼不做可恥的事情也在於我們;如果不做高貴的事情,在於我們,那麼做可恥的事情也在於我們」。
  • 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遙詞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我們是否應該相信自由意志?自「意識」這一課題進入人類視野,各式各樣的理論都曾企圖求證「自由意志」這一無處不在卻又不可捉摸的命題。例如:在一件槍殺案中,應該被判刑的是槍殺犯還是槍?經驗和良知告訴我們,槍是無辜的,因為決定開槍的是那個人。可若是一切運動都是機械的,每一個運動都有因有果,那麼那一刻扣下扳機的槍殺犯也是無辜的——在這個機械統治一切的世界裡,他只是承擔著上一刻的「因」,開槍是他無法選擇的「果」。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大數據將是人類自由意志的終結
    在政治中,人們相信權威依賴的是普通選民的自由選擇;在市場經濟中,我們堅稱消費者永遠是對的;人文藝術認為美在觀看者的眼中;人文教育教我們獨立思考;人文主義倫理勸告我們覺得好就應該放手去做。過去的十餘年間,以色列LGBT團體每年都會在耶路撒冷街道舉行一次同志大遊行。
  • 人有自由意志嗎?
    在宗教範疇,自由意志意味全能的「神」或某種神秘力量並不以其力量掌控個人的意志和選擇;在倫理學,自由意志意味個人在道義上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心理學,自由意志意味心靈控制身體的部份動作;在科學領域,自由意志意味身體的動作
  • 結婚需謹慎,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很多人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尊重每一個人,理解每一個人,可是,但凡只要你的某些行為與他的做法不同,他必然會第一個出來批判你,指責你,謾罵你。或許,這就是人性吧!我們從來就不否定婚姻與戀愛的幸福,只是說人各有志,有的人就是天生嚮往自由,或者說在當下仍舊沒有結婚談戀愛的打算。
  • 《影之刃3》支線任務自由意志如何觸發 自由意志觸發攻略
    作為一款水墨風格的動作格鬥遊戲,遊戲設置了許多的副本供玩家自由挑戰,完成這些支線任務你能夠獲得許多的資源,而自由意志就是遊戲中的一個支線任務,那麼該怎麼完成呢,小編為... 影之刃3支線任務自由意志怎麼觸發?
  • 《圍城》所體現的兩大主題:自由意志和對未知的情感的渴望!
    而時代的鎖鏈也把書中的人物全都鎖的牢牢的,無法自由的來去。生活中,我們認識的一些朋友,他們對愛情滿懷天真的幻想,盲目地信奉愛情至上主義,認為愛情大過天,高過一切,因此,一旦在愛中受了傷就「再也不談戀愛了」「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甚至心理不會愛或愛情產生莫名的厭惡和牴觸。
  • 人類到底是否擁有自由意志?這幾部電影告訴你!
    人類到底是否擁有自由意志?這是一個哲學上的重要題目,也經常是電影的一個命題。所謂自由意志,就是指人能夠不受自然社會和上帝的約束,自由地在每個抉擇中做出自己的任何決定,是我們自身每一個行動中的決策者和執行人。和它相對的,是宿命、預設論與神論。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無數的選擇構成了人生道路的分岔口,一旦走上了就難以回頭:高中畢業就好,還是要繼續念大學?維持一段關係,還是分手更好?生兒育女好,還是頂客族好?接受新工作,還是繼續跟熟悉的魔鬼打交道?搭火車或坐公車?但你不知道哪一種可能會讓你喪命。現在,你可以選擇去做許多其他的事,而不是坐在這裡閱讀這些內容。或者你可能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於是拿起另一本書來看,或者出去散散步,又或者打開電視。
  • 自由意志和真實的力量
    所以,那些隱藏在世界背後的精英,他們通過活人祭祀和黑暗魔法陣所供奉和膜拜的撒旦,正是古老的天龍星人。正如,天龍星人是受邀而來,宗教信仰裡地獄中的惡魔也並非一開始就展開對人類的主動攻擊。它們首先是在人們耳邊以靡靡之音蠱惑,利用世人的欲望和貪婪引誘他們交出寶貴的自由意志,一旦這些人放棄自己的自由意志,定然被拖下深坑。
  •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否存在?為什麼?
    自由意志其實自由意志按理說,如果說更加規範的來形容的話,他應該是一個哲學的信條。如果說你相信它的存在,那我覺得他就是存在,如果說你不相信的話,其實那麼從你一開始在心理面的按心理學來說的話你就不接受,那他就一定會不存在。
  • 自由意志的死亡會毀滅我們的法律跟道德責任嗎?
    我本來可以繼續打文,或做其他事情,譬如跳上床高歌起舞、跑出廳大喊發洩,但別傻了,這些行為太過丟臉,所以我只決定出街走一走。當我在眾多選項中決定這樣做時,我行使了自由意志。所以自由意志怎可能是幻覺?我們每天都運用它做出大大小小的選擇:該睡多一會兒還是起床梳洗?乘巴士還是地鐵?大學畢業後該念碩士還是工作?找新工作還是繼續啞忍討厭的上司?
  • 自由意志不存在?
    就算在人們完全清醒的時候,自由意志也只是一個「幻覺」。持有上述觀點的哲學家認為,一切生物都受到宇宙中物理定律的束縛,而宇宙中的一切行為都是較早事件的結果。人類也是生物,所以人類的行為同樣受到一系列複雜因果關係的束縛,完全不受我們自己的控制。簡言之,宇宙是不允許自由意志存在的。
  • 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更何況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似乎更適合於鍛鍊人的大腦而不是給出一個確切答案,所以長久以來自由意志研究總是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之上。但是就在近期,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或者統稱認知科學研究工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相對易於理解、相對一致的研究結論,其中最重要三點就是:自由意志是錯覺;人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關係的認識是存在邊界條件的;相信自由意志的錯覺是更好的。
  • 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人是否應該為過錯承擔責任?
    無論是物理學還是哲學,都沒能針對自由意志給出一個完善的定義。但這並不妨礙自由意志在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一直被熱烈地討論著。有的認為人擁有自由意志,有的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包括意識的產生、變化都遵循著確定的物理規律,因此所謂的自由意志在最本質的層面上,將能夠在個體之外的環境中找到完全決定性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