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擔憂的事發生,印度多個政黨「反水」,團結一致要求自治

2020-11-25 騰訊網

撰文丨Daydreamer

據法國媒體報導,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政黨於當地時間10月15日宣布,為了讓長期被印度關押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領導人得到釋放,決定恢復該地區的自治權。

印控克區領導人被釋放

當地時間10月13日,印度政府則釋放了被關押14個月之久的印控克區政治領導人穆夫提。得到釋放後,穆夫提則開始聯合其他領導人來呼籲恢復該地區的自治權,並且發起了一場運動。對此,該地區前首席部長阿卜杜拉表示,他們所進行的運動是一場捍衛權利的"憲法之戰",並且希望印度政府能夠將該地區的自治權交給當地人民。而阿卜杜拉及其兒子也是早些時候被印度政府釋放,當天,他們共同組建了聯盟。

印度取消該地區自治權

其實,該地區位於印巴兩國的邊境,一直在主權上存在很大的爭議,當地生活的人們甚至在宗教方面和巴基斯坦更為親密。根據印度憲法的規定,該地區相對擁有獨立的自治權,除了在國防、外交等一些重大事務中直接受到中央政府管轄,其餘的部分可以自主進行。該地區之前被印度稱為"查謨和克什米爾邦",而去年的8月份,印度突然取消了該地區的自治權。

但是,印度政府卻突然對憲法條文進行更改,並且向當地增加了駐軍。同時,在後續的鎮壓當地反對派的活動中,更是逮捕多人。

印度政府存在麻煩

印度政府聲稱,該做法是為了讓其更加緊密地融入印度的其他地區。但是當地明顯不支持印度政府這個舉動,反對派們組建了聯盟,對此進行反對。根據印度媒體報導,印控克區反對派領導人的訴求很明確,就是希望要求印度政府恢復憲法的規定,以實現對該地區進行自製。但是從長遠來看,他們的目標是脫離印度,建立自己的國家。

但是印度政府明顯不同意反對派的要求,從逮捕他們就能夠看出,不過後期又對其進行了釋放,說明莫迪政府也有一定的顧慮。印度媒體指出,印控克區的政治勢力較為分散,派系較多,但是如今卻能夠為了共同的利益團結在一起,這對於印度政府來說不是樂觀的事情。

免責聲明丨本文由《海峽軍情》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丨延邊晨報

相關焦點

  • 2015年世界政黨政治的主要特點
    過去一年,全球共50多個國家舉行全國性選舉,諸多國家政黨政治呈現碎片化趨勢,歐洲、拉美等地區多國政黨政治出現「右擺」,多黨民主政治的固有矛盾和問題有新表現,執政安全、治理能力與自身建設依然是多數政黨面臨的主要課題。
  • 印度大選關鍵時刻:臉書刪除上百個印度政黨相關帳戶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王心怡】當地時間4月1日,臉書(Facebook)刪除上百個與印度大選兩大主要政黨有關的可疑帳戶。此次清除帳戶行動距離印度大選只剩不到兩周的時間。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日報導,臉書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隨著印度大選全面展開,臉書刪除了687個與反對黨國大黨相關的頁面和帳戶,理由是這些頁面存在「協調一致的虛假行為」。
  • 印度人民黨黨員破億「成為全球最大政黨」
    原標題:印度人民黨黨員破億「成為全球最大政黨」  印度總理莫迪20日在微博客網站留言,恭賀其所在的印度人民黨黨員破億。「恭喜印度人民黨領導人及其成員,印度人民黨黨員人數突破一億,」莫迪寫道。法新社援引印度官員的話報導,印度人民黨主席阿米特·沙阿去年11月發起為期6個月的「入黨登記」活動,當時印度人民黨黨員人數僅為3500萬左右。
  • 【學習】民族團結進步知識應知應會100題
    18、四個「人人」: 人人都樹立民族團結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講民族團結的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的事。 19、五個認同: 強化對祖國的認同、中華民族的認同、中華文化的認同、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 加強世界政黨研究 開創政黨外交新局面——「疫情背景下的世界政黨...
    全面把握世界政黨的政治生態,是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基本要求。關注世界政黨政治的演變,有助於深刻理解大國戰略競爭的國內政治邏輯。從政黨政治的視角研究世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當前國際社會中的重要政治現象和重大社會運動,深刻認識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大發展之間的歷史性交匯,更好應對世界大變局下中國面臨的外部風險和挑戰。
  • 當代亞洲政黨政治演進的主要特點
    第二階段,從戰後到冷戰結束,為其迅速興起和蓬勃發展的階段,各種類型的政黨相繼出現,政黨政治在多數國家立足並發揮作用。第三階段,從冷戰後至今,為其調整與演變階段,政黨政治出現了更為複雜的變化,多黨民主浪潮在亞洲部分國家興起,許多國家的政黨政治發生深刻變動。迄今為止,亞洲地區各類政黨數以千計,展現出政黨體制多種多樣,意識形態千差萬別,黨派組合分化不斷,地區聯合方興未艾的政治景觀。
  • 一戰對英國的影響:殖民地與自治領離心力加劇,英帝國即將崩潰
    如國際聯盟成立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及印度成為其成員國。1921年11月,加拿大等自治領均派代表組成英帝國代表團出席華盛頓會議,進一步提高其國際聲望。1923年加拿大在不徵詢英國意見的情況下首次與美籤訂《漁業權條約》,引起英國的不滿,它認為籤署條約時按慣例應該有一名英國代表聯署,並要求由英國駐美大使作為聯署人參與其事。
  • 民族團結丨民族團結小知識8問8答
    > 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的政治基礎和內在要求。
  • 人民日報:亞洲政黨政治——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鮮明畫卷
    越南和寮國實行一黨制,執政的越南共產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均是本國的惟一政黨。在東北亞地區,日本、韓國均實行多黨制,蒙古亦於上世紀80年代末實行多黨制。在東南亞地區,汶萊只有一個黨,其他國家實行不同形式的多黨制。在南亞地區,不丹實行君主制,沒有政黨活動,其他國家均實行多黨制。有的國家政黨眾多,比如印度,今年舉行的大選中共有7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參加。
  • 資料:臺灣主要政黨
    臺灣當局開放黨禁之前,臺灣政黨只有國民黨和依附於國民黨的「花瓶黨」——青年黨、民社黨。自1986年3月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後,臺灣當局開始調整內外政策,進行政治改革。1986年9月,一些黨外人士無視國民黨當局組黨禁令,公開組織民進黨,並以政黨的名義參加年底的「公職」選舉。
  • 印度16個地區要求獨立建邦 版圖面臨修改
    之後,印度偶爾發生過幾次對於內部地區界限的爭議活動,其中大多數爭議發生於2000年。當時印度建立了三個邦,至此印度總共擁有了28個邦。一些邦面積過大難以管理 分邦決定引發16個新建邦要求不過一些邦面積過大,難以管理,從而使一些處於政治邊緣化的地區沒有體會到印度的經濟繁榮。Rangarajan說:「我們必須嘗試一些新事物。
  • 多重治理難題考驗歐洲政黨
    希臘議會政黨多達8個,半數為新黨。西班牙因選舉遭遇社會分化,衍生出10多個議會政黨。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大黨受挫衰弱,小黨趁勢發展,大小、新老與左右政黨鼎立,政治分化加劇。  主流政黨信任度下降。歐洲國家內部民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不斷減退,各國政黨的黨員數量和黨員佔選民比例普遍出現下滑。
  •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的價值觀念流變
    從一般意義上看,政黨價值觀從思想層面反映著既有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的深刻變遷,而從內容上體現為政黨的政治觀、階級觀、國家觀和社會觀等。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國際風雲變幻和社會結構變遷,是歐洲左翼政黨社會批判得以展開的現實社會基礎。
  • 南海風雲 │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政黨和當前執政情況
    在近60個合法黨派中,民主黨和民主鬥爭黨是印尼政壇最大的兩個政黨。此外,專業集團黨、大印尼運動黨、繁榮公正黨、國民使命黨、建設團結黨等都是活躍在印尼政壇上的主要政黨。印度尼西亞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2004年起,印尼總統和副總統由全民直選產生。總統任命內閣,內閣對總統負責。印尼政府無總理、副總理職位,統籌部長相當於副總理職位。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美國俄羅斯態度一致,但印度成常任理事國,中國掌握決定性一票
    不過近期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也有波動,或許將要增加一個席位,對此,多個國家相繼做出表態,中國成了最關鍵的一環。地位雷打不動的聯合國五常之所以會有變化其實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印度近期正在積極申請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而且得到了美國和俄羅斯的支持。根據俄羅斯衛星網的最新報導,普京認為印度是迄今為止最佳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候選國,印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國的形象。
  • 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 - CCTV.com
    經濟日報記者 趙 晶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決定》明確指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 關於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
    這是我們黨在深刻認識黨的建設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基礎上作出的戰略決策,體現了對時代發展脈搏和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要求的高度自覺和清醒把握。 第一,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保持黨在理論上實踐上先進性的本質要求,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由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基於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綱領和嚴格的紀律組織起來的政治集團。
  • 我國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新華網北京8月6日電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教授白振聲,中央黨校民族與宗教理論研究室教授龔學增6日做客新華網,就「民族團結」話題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龔學增表示,在建立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實現各民族大團結方面,新中國成立60年,我們有了一套有效的辦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