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高等數學求極限的內容時,洛必達法則幾乎是必學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洛必達法則的提出者並不是洛必達本人,而是他的老師伯努利。
洛必達1661年出生在一個法國的貴族家庭,從小衣食無憂。但是不同於一般的富二代,洛必達對數學非常痴迷,每天都執著於研究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不過可喜的是,可惜洛必達的數學天賦有所欠缺,無論他如何努力,始終無法在數學上有取得成就。
於是,他花重金聘請約翰·伯努利給他做長期輔導,這讓他接觸到了萊布尼茲那樣的大數學家,也讓他看到了自己和"天才"之間的差距,這嚴重打擊到了他的自信。可他實在不甘心,於是在1695年,他給約翰·伯努利的信說:我希望你,能在才智上幫助我,我也將在財力上幫助你,我提議將每年給你三百個裡弗爾(相當於136千克白銀),並外加兩百個裡弗爾作為你之前給我輔導的額外報酬,要求你從現在開始,定期給我一些,你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發現,但是這些成果你不能告訴其他人,至於報酬,我還會不斷增加數量。
約翰·伯努利剛結婚,正是用錢之際,如果拒絕這位貴族的要求,對他來說確實是不智的,既然這樣,何不各取所需,再說這筆報酬的確看得出洛必達的"誠意",於是約翰·伯努利定期寄給洛必達他的新發現,其中就包括現在稱作的"洛必達法則"。洛必達收到伯努利這些成果後,立馬著手研究,並加以整理,一年後,洛必達把整理出來的一些內容著成了一本書——《無窮小量分析》,這也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微積分的書籍。
在前言中,他非常聰明地寫道:"本書的許多結果都得益於約翰·伯努利和萊布尼茲,如果他們需要來認領書中的任何結果,我都不否認。"可約翰·伯努利是收了人家重金的,哪還好意思去認領這些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成果歸在洛必達名下。
直到洛必達1704年去世之後,約翰·伯努利才把那封信公布出來,企圖認領那個重要的"洛必達法則",可人們哪還會承認,不過現在學術界還是公認這個定理是約翰·伯努利發現,但歸屬人是洛必達,畢竟洛必達才是第一發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