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有魚,名為巴沙,巴沙之大,好吃不折價,魚鱗一刮,美食千萬家。
「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特產魚類,主要在湄公河流域中生長,國內倒是鮮有。如果你不知道「巴沙魚」是什麼樣子,那麼請回憶一下,我們平常從超市中購買的冰凍「開背魚」,絕大部分都是「巴沙魚」。

此種魚類脂肪較多,肉質鮮美,富含膠原蛋白,再加上刺少肉軟,喉嚨卡刺的機率大大降低,非常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但價格方面卻是真的不貴,一般一條「巴沙魚」在8-15元之間,還是非常親民的。
很多家庭買來「巴沙魚」都是清蒸,將開了背的魚去腥醃製,塞上蔥姜,放在盤中上鍋蒸,出鍋後燒一大勺花椒油,撒點蔥絲在表面,熱油澆上去滋滋冒泡,香味爆出,點睛之筆一氣呵成。
蒸製居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方便,魚從超市買來,到餐桌一般不過半小時。
但生活不能總是一成不變,絢麗多彩的人生是靠自己爭取來的,今天就從「巴沙魚」開始,給大家分享一種新穎做法-番茄巴沙魚,此烹製方式適用於所有魚類,我家現在每周必吃一條,愛吃魚的朋友們一定不要錯過哦。
番茄巴沙魚
主料:巴沙魚1條、番茄2個、洋蔥1頭。
輔料:蔥花適量、薑片適量、料酒適量、番茄醬適量、鹽適量、老抽適量、蠔油適量。
第一步:魚肉切塊、醃製去腥
與其他肉類不同,魚肉是越凍腥氣越重,因為巴沙魚買來都是冷凍好的,所以多放一些料酒去腥,醃製過程中魚身會分泌「卵白質」,過早的放姜會影響去腥效果,所以等10分鐘之後再放薑片。
第二步:番茄+洋蔥開刀
番茄切塊,作為第二主料,是否去皮可以自行決定,一般情況下清洗乾淨即可食用,不建議多此一舉。烹飪中,洋蔥是番茄的廚房戰略合作夥伴,與西紅柿1:1切丁備用即可。
第三步:煎魚塊
鍋內熱油,醃製好的魚塊進鍋,全程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出鍋備用。切記魚肉易碎,成型之前不要亂翻動,魚皮面煎一遍即可,否則你會發現翻第二遍的時候,魚皮都在鍋底沾著呢。
第四步:番茄洋蔥熗鍋
煎完魚塊的油不要倒,加上些蔥花煸出香,繼續用番茄洋蔥來熗鍋,在翻炒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洋蔥的味道與魚塊殘留的香味交織,隨著陣陣輕風直衝鼻孔。
第五步:加水煮魚塊
待煸炒至西紅柿出汁兒,洋蔥變軟出香,我們加入適量清水煮開,把煎好的七分熟魚塊倒入,加蠔油、老抽和鹽提味調色,轉中火10分鐘左右,將湯汁收濃,就可以出鍋入碗啦。
小貼士
每個人口味不同,魚塊在醃製時可以加一些鹽進去,我個人偏向於保持原汁原味,如以上做法,魚塊絲毫不受番茄湯汁影響,一口下去不僅絲毫不鹹,還保持了魚肉本身獨有的鮮嫩,感覺滿口的膠原蛋白。
工序可以重合,例如醃製魚塊時可以切番茄和洋蔥。全程並不消耗時間,只是需要細心。
歡迎點讚、討論
我是輕肥食譜,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新穎美食教程,關注我,做你的廚房幫手,讓你在美食製作上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