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食用轉基因農作物風險被高估

2020-11-29 科學網

 

在我國批准生產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的消息發布後,針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討論近日熱火起來。請關注——

 

人對不熟悉的事物往往會表現出本能的恐懼,就好像寓言「黔之驢」中第一次看到驢子的老虎,而這種恐懼往往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在轉基因的反對者中,許多人犯了寓言中老虎的錯誤——因為不了解而高估風險。

 

對蟲子有害的水稻人能吃嗎?

 

Bt轉基因水稻的優點是植入的外來基因能製造Bt毒蛋白,抵禦害蟲對水稻的侵襲。但部分批評人士說, 「蟲子不要吃的東西人更不要吃」。這個說法很煽情,但不正確。

 

人們一直狼吞虎咽著許多昆蟲不吃的食物。昆蟲和人的生理構造有本質區別,能殺死昆蟲的食物,許多不危害人,甚至有益健康。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自然界中,蔬菜和水果經常產生天然殺蟲劑或驅蟲劑,蟲子是不吃的,比如西紅柿、柑橘、蔥、蒜、辣椒、胡椒等。有時這些天然殺蟲劑和驅蟲劑甚至對人體有益,例如柑橘含有類檸檬酸,是一種天然的驅蟲劑,也具有抗癌作用。

 

作為一種天然殺蟲劑,Bt毒蛋白的安全性久經考驗。Bt毒蛋白由蘇雲金桿菌(拉丁學名 Bacillus thuringiensis,因此簡稱Bt)製造。早在1938年,法國就開始使用Bt毒蛋白作為農田殺蟲劑。1958年,美國步法國後塵開始使用Bt毒蛋白。由於這種農藥對人體沒有毒副作用,對環境沒有汙染,因此時下大行其道的有機食品廣泛使用Bt毒蛋白作為殺蟲劑。世界衛生組織在《關於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的文件中謹慎但肯定地說:「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風險評估並且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

 

轉基因違反自然規律?

 

有人懷疑轉基因違反自然規律,因為通過轉基因技術,水稻等目標生物會被植入自然條件下絕對不可能擁有的基因。

 

有這種疑問的人忽視了一點,科學已經、正在並且將要幫助人們實現自然條件下無法實現的奇蹟。作為轉基因育種技術來說,它並不比現有的育種技術更加「違反自然規律」。以被廣泛接受的「誘變育種」為例,這種技術通過紫外線照射或者化學藥劑塗抹等方法,誘使農作物種子發生基因突變。突變後的植物種子可能擁有從未有過的基因片斷。如果這些突變符合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種,這類種子就會進入商業生產領域。

 

「誘變育種」中的基因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帶有很大的偶然性。而轉基因技術是把特定的基因片斷嵌入植物的基因組,所產生後果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都大為提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轉基因育種比「誘變育種」更為安全。

 

轉基因種子能把獨特優勢保持多久?

 

的確,Bt轉基因水稻不可能永遠阻止害蟲的侵害,但這並不影響推廣轉基因水稻。農作物和害蟲是一對矛盾,農作物的抗蟲害能力愈強,一段時間後,害蟲抵抗特定殺蟲劑的能力也就會提高,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依賴科學的不斷進步。在所謂「超級害蟲」出現前,就有計劃地研發出新的控制害蟲新辦法。與此類似,抗生素與病毒的鬥爭也是沿著這個循環上升的軌道前進的,結果是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另外,有許多辦法推遲「超級害蟲」出現的時間。比如害蟲「避難所」。美國在大規模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同時,在農田中有意加入小片農田種植非轉基因農作物。這一小片」避難所「可以為害蟲提供有限的食物。這個設計的目的是壓低害蟲發生基因突變並把突變基因傳給後代的可能性,最終推遲「超級害蟲」出現的時間。

 

許多國家為什麼至今反對轉基因農作物?

 

為什麼許多國家,特別是部分歐洲國家至今反對轉基因農作物?

 

除了政治、文化、經濟等原因外,歐洲部分國家對引進轉基因農作物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糧食自給有餘,不急於通過轉基因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即使如此,歐洲國家的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面積也在上升。根據歐盟支持的「轉基因生物指南針」網站公布的數據,包括西班牙、法國、捷克、葡萄牙、德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八國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5.5萬公頃上升到2008年的 10.8萬公頃。從世界範圍來看,轉基因農作物受歡迎程度更高。同樣根據「轉基因生物指南針」的數據,2008年,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25 億公頃,比2007年上升9.4%。在美國、阿根廷和印度等農業大國,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在2008年都有所上升,其中美國增加480萬公頃,阿根廷增加190萬公頃,印度增加140萬公頃。目前,轉基因大豆已經佔全球大豆種植總面積的72%,轉基因棉花佔全球棉花種植總面積的47%。

 

誠然,相比一些傳統的科學學科,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生物科學還是一門快速發展的新興學科,尚有大片未知的處女地,但這不能成為人們猶豫不前的理由。

 

「如果現在停止前進,中國將失去爭奪轉基因技術領先者的機會,」方舟子說。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方舟子說自己吃轉基因食品,還提倡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
    ,自己經吃了二十年了,現在美國幾種最主要的農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油菜、甜菜、棉花等,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的品種。在一項動物實驗中發現,食用轉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後頭三個星期死亡,其死亡率是那些沒有食用轉基因大豆老鼠的6倍。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的減少對轉基因食品的攝取量,以免導致新生兒的夭折。4、轉基因食品的危害非常多,其中絕育是吃轉基因食物的動物中頻繁出現的問題。
  • 綠色和平VS方舟子:一場關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論
    今天,中國這場關於轉基因作物的宣傳戰也許還只處於熱身階段,我們將綠色組織的代表性觀點和方舟子等人的觀點一一對應列舉出來,讓讀者自己辨識,畢竟,轉基因生物,有害還是有利,受影響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於人體健康綠色和平:轉基因食品不是更好吃、更有營養或更便宜,但卻更有健康風險,你為什麼要冒這個不必要的風險?
  • 轉基因食物引發激烈爭論,崔永元和方舟子互掐,袁隆平卻這麼說
    轉基因食物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各界對此都包郵自己的態度。而方舟子和崔永元這對「冤家」對此各持己見,他們之間的對話頗有針鋒對麥芒的味道。方舟子曾經就轉基因的問題在中國農業大學的現場品嘗轉基因玉米。對此,他說:「雖然品嘗轉基因玉米並沒有什麼科學價值,但是科普價值卻不能否認,應當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
  • 科普:什麼叫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區別在哪,對人體有何危害?
    科普:什麼叫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區別在哪,對人體有何危害?最近網絡對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議頗大,但是相信很多網友對於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概念卻還不明確,今天小編先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叫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首先,轉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類生物的基因輸入到其它生物體內,改變對方的基因遺傳物質,使這類生物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通常這種改變都是迎合人類對於消費、健康和食用方面的需求。而轉基因食品,是生物學家嘗試把動植物的基因做出調整,資源整合之後再重新製造出的一種新型食品,我們都知道 DNA的重要性,他能夠改變一個生物體的部分甚至全部性質。
  • 崔永元是反轉基因先行者,而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
    崔永元是反轉基因先行者,而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雖然方舟子比較招人討厭,但就事論事,討論轉基因有沒有害,比起崔永元,方舟子的言論還是要靠譜些。畢竟崔永元是名嘴,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曾經的職業是記者。方舟子,人家好歹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本科,還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去拿了生物化學的博士學位。
  • 【科學時報】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典型爭議事件溯源
    然而,由於研究中存在的各種缺陷或失誤,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並進而引發公眾對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的疑慮。 作為高技術實驗品的轉基因農作物,在其邁向公眾日常生活的途中,因與人類休戚相關的安全性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廣受爭議而充滿坎坷。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於食用安全和生態安全兩個方面。
  • 方舟子:90天餵豬試驗是慣例 12個權威機構認可轉基因
    編者按:近日61名院士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讓轉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發關注。方舟子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僅安全,並且便宜、環保,他說新一代的轉基因作物能改變食物的營養成分,將會讓消費者更切身地體會到其好處,而他自己也已經吃了十幾年的轉基因食品。
  • 不局限轉基因話題,客觀評價崔永元和方舟子
    當然這一切終結於2013年,人設崩塌始於轉基因。或許是因為抑鬱症的影響,小崔對轉基因的偏執程度令人咂舌,往好處講也可以說嫉惡如仇、挺身而出的親赴美國做調查。什麼樣的人會為了弄清楚一個關乎億萬民眾健康的科學問題自費百萬去做調查啊!作為普通民眾,小崔簡直是正義的化身、人民的保護神!他的精神確實令人敬佩,包括現在的我,仍然欽佩他當初的行為!
  • 方舟子推薦轉基因食品,還推薦網友去品嘗,被網友痛批
    方舟子之前就是因為轉基因的食品這件事情,在當時就已經被崔永元在網上痛批,大家都知道,轉基因科學的進步,對好多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轉基因技術並沒有完全發展成熟,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食品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方舟子還公開宣傳轉基因的食品。
  • 時隔5年崔永元與方舟子轉基因食品危害之戰,誰勝誰負?
    自2013年崔永元與方舟子因微博轉基因之爭論起,崔永元離開央視自費50萬赴美調查轉基因,雙方互掐轉為罵戰,崔永元稱方舟子借科普名義騙人,方舟子反質疑崔永元公益盈利動機。漸漸的,討論變成了一場鬧劇。雙方鬧上法庭互稱對方惡意訴訟,互相訴賠。最終法院宣判雙方均為名譽侵權,互賠4.5萬元相互道歉結束。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論嗎?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生物化學博士,著名科普作家   什麼叫定論呢?如果僅僅是因為社會上有人有不同意見,就說沒有定論,那麼所有的科學問題,都可以找到有反對意見的人,是不是可以說所有的科學問題,都沒有定論?
  • 轉基因食品到底是危害健康還是有益健康?
    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根據轉基因食品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轉基因食品,從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作物(菸草)於1983年誕生,到美國孟山都公司轉基因食品研製的延熟保鮮轉基因西紅柿1994年在美國批准上市,轉基因食品的研發迅猛發展,產品品種及產量也成倍增長,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
  • 轉基因食品,是「天使」還是「惡魔」?
    進入21世紀以來,出於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關注與爭論越來越多。著名的央視記者崔永元與網紅學者方舟子,曾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爭論。他們在微博上數輪過招,雙方約2000萬粉絲紛紛站隊「助陣對罵」,一時煞是熱鬧。
  • 盤點國際上權威組織對轉基因的態度
    歐盟委員會: 根據500多個獨立科學團體歷時25年開展的130多個科研項目,得出結論:「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並不比傳統育種技術更有風險 國際科學理事會: 現有的轉基因作物以及由其製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檢測方法被認為是合理適當的。
  • 還在反對轉基因?習大大原來是這樣支持轉基因的
    因此,在轉基因技術的推廣上,做到這兩點就是「慎重推廣」。準確理解清楚了習近平的「慎重」二字,再認真做到,積極快速地推進轉基因技術產業化就沒有任何問題,至少沒有政治風險。一是研究課題減少,只有2個,即抗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研究和轉基因產品風險交流及評估技術研究;而2014年度課題多達5類,即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豬、牛、羊三大動物),基因克隆與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轉基因生物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和戰略研究,生物育種企業培育類課題。
  • 轉基因農作物與傳統育種的區別和對轉基因食品安全質疑問題的見解
    昨日,剛剛發表了《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種植情況及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估》,引發一些網友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因互動評論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詳細答覆。在此,就轉基因農作物與傳統育種的區別,以及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探討問題,逐一說明,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討論。
  • 轉基因生物:利弊,有證據支持
    轉基因生物,是轉基因生物的縮寫,受到很多爭議。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在美國種植的所有玉米(玉米),棉花和大豆中,有90%以上都使用了轉基因種子,這意味著您所食用的許多食物都可能含有轉基因生物(1)。
  • 崔永元調查轉基因食品 細說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崔永元解釋稱,自己沒有辦法阻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種植,但是他建議在商場設置轉基因食品專櫃,剩下的商品保證不含轉基因,那麼誰願意吃轉基因食品就誰買。     轉基因食品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有大部分人還不願意吃轉基因食品,但轉基因食品已無處不在,我們無法預測這項技術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但我們清楚這種毀壞將是不可逆的。
  • 誤食轉基因食物有哪些潛在風險?4點,現在知道還不晚
    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技術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歐盟對轉基因產品實行強制性標識制度。轉基因技術應用在人類社會各個領域 中,較為常見的包括了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農作物,以及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疫苗等。植物轉基因技術是採用克隆等方式,在受體細胞中置入外源DNA,代表性的使用方式如載體介導法、DNA直接攝取法。
  • 方舟子:雜交水稻技術已經過時了
    從袁隆平獲國際大獎想到的  文/方舟子  10月14日,袁隆平在美國獲得由世界糧食獎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糧食獎,此前中國原農業部部長何康已獲過這個獎。這個獎被視為國際上在農業方面的最高榮譽。  袁隆平不久前接受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大家」欄目採訪時,也提到在他獲得的各種大獎中,他最看重這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