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毒 我有解藥—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植物的化學防禦不僅影響食草動物的生長發育,而且間接影響食物鏈中的下一個消費者。一項新研究表明,食草動物及其捕食者已經進化出有效策略處理有毒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小菜蛾的幼蟲利用一種特殊的腸道酶使寄主植物的有毒物質變得無害,沒有這種酶,其生長、生存和繁殖就會受到損害。然而,掠食性草蛉幼蟲以中毒的毛蟲為食,但並無嚴重不良後果,因為它們有自己的解毒機制。

 

為了成功地以植物為食,食草動物需要戰勝植物產生的化學物質來保護自己,例如小菜蛾的幼蟲。同時它也是食物鏈的一部分,會被其他昆蟲吃掉,比如草蛉幼蟲。草蛉幼蟲是貪婪的捕食者,以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為食。因此,它們也被用作防治生物害蟲的有益生物。

 

研究人員發現,以十字花科植物為食的小菜蛾幼蟲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解毒酶。然而,那些不能產生這種酶的幼蟲,在吃那些在樹葉中產生硫代葡萄糖苷酸的植物時,它們的發育明顯受到了損害:生長速度減慢、存活率降低,而且後代也更少了。化學分析表明,這些毛蟲體內含有大量有毒的異硫氰酸鹽。

 

科學家不僅想知道小菜蛾幼蟲是如何對付植物防禦的,還想知道植物防禦化合物是否會影響食物鏈的下一個層次,即以這些幼蟲為食的食肉昆蟲。結果發現,吃了有毒毛蟲的草蛉幼蟲並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後果。

 

近日發表於eLife的論文顯示,無論是以能夠解毒硫代葡萄糖苷酸的毛蟲為食,還是以含有劇毒異硫氰酸鹽的毛蟲為食,對草蛉幼蟲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當完全以劇毒毛蟲為食時,草蛉幼蟲的生長速度要慢一些,然而這對它們的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也不會改變它們對獵物的選擇。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儘管草蛉幼蟲的解毒機制與小菜蛾幼蟲不同,但它們也能使異硫氰酸鹽變得無害。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或有助於研發對抗害蟲的新策略。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7554/eLife.5102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植物或許也愛吃鉛。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 「大死亡」期間巨大火山噴發噴出有毒金屬—新聞—科學網
    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會接觸到有毒元素。 在近日發表於《地質學》期刊的文章中,作者表示,這些汞含量的峰值可能有助於解釋全球範圍內的物種滅絕,超過90%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物種都滅絕了。 相關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130/G47295.1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古代人發明毒藥都有解藥,為什麼現代人發明「毒藥」都沒有解藥?
    凡是看過武俠影視劇的觀眾們肯定知道,武俠世界永遠少不了一種物品的存在,那就是毒藥,用毒藥對付敵人,屢試不爽,比如說《神鵰俠侶》中,情花是最奇特的毒藥了,花葉和果實無毒,就是身上的刺有毒,被小刺扎中的人,萬一動情就會身亡。
  • 繪製植物科學的分子圖—新聞—科學網
    但是植物是如何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組織的呢?比如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並產生氧氣的葉子,或者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根?答案就在各自組織細胞的蛋白質模式。 蛋白質是每個細胞的主要分子。它們是生物催化劑,在細胞內部和細胞之間傳遞信號,形成細胞結構等等。
  • 基因重組讓植物也能吃肉—新聞—科學網
    食肉植物已經進化出許多誘捕獵物的狡猾方法。例如,豬籠草使用富含酶的「陷阱」消化昆蟲,而維納斯捕蠅草、囊泡貉藻和匙葉茅膏菜則移動捕捉獵物。當可憐的獵物被抓住時,匙葉茅膏菜會捲起它充滿黏液的葉片,將獵物困於其中;而維納斯捕蠅草的上下葉片長有毛刺,昆蟲一旦多次觸碰,它們便會突然閉合,成為昆蟲的囚牢。
  • 研究揭示植物維管結構綜合表徵—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刊登於《植物細胞》。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分離了植物細胞,並創建了一個包含葉片維管系統所有調節RNA分子的圖譜,從而通過分析代謝途徑來確定不同細胞的作用。 植物的葉脈管系統在將溶質從產生區域運送到儲存或使用區域起著關鍵作用。糖和胺基酸通過韌皮部從葉子運輸到根部和種子。
  • 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新聞—科學網
    (以下簡稱植保所)生物殺蟲劑創製與應用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重大農業害蟲棉鈴蟲氣味受體基因家族的功能,揭示了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的新機制。 植保所研究員王桂榮介紹,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複雜的植物揮發物,而在與植物的共進化過程中,鱗翅目昆蟲也形成了高度靈敏特異的嗅覺系統來識別各類植物揮發物,從而尋找到寄主植物並完成取食、產卵等行為。對於植食性昆蟲如何識別寄主揮發物的分子機理卻知之甚少。
  • 植物化學記憶影響後代存活機會—新聞—科學網
    擬南芥在沒有遺傳記憶的情況下生長(左),在有記憶的情況下生長圖片來源:華威大學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人員揭示了,植物將「記憶」傳遞給後代導致生長和發育缺陷的相關機制。近日,該研究刊登於 elife。 為了生存和茁壯成長,植物具有感知和記住環境變化的獨特能力。這與DNA和組蛋白的化學修飾有關,這些修飾改變了DNA在細胞核內的包裝方式和基因表達方式——這一過程被稱為表觀遺傳調控。
  • 張立新:植物「捕光者」—新聞—科學網
    可以說,如果沒有植物光合作用,就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大學學習生物化學的張立新,在大三時,被導師帶入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世界。 他告訴《中國科學報》,在導師的指導下,大三時便進入實驗室做實驗,「一大早到菜市場買十幾斤菠菜回來提取光合膜複合物,只不過當時的儀器設備簡陋,在暗室裡忙活一整天,只為能提取到有活性的複合物。現在,同樣的工作,1、2小時就完成了。」
  • 「毀滅性病害」核盤菌對禾本科植物有益—新聞—科學網
    華中農大供圖 近日,《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會刊》(The ISME Journal)在線發表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姜道宏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揭示,核盤菌可以在小麥、水稻、大麥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上內生生長,是禾本科植物的互惠性內生真菌,為尋找新型有益微生物資源控制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獲獎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大會組委會供圖 10月11日至14日,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開幕式上,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曉亞院士希望,大會匯聚學界智慧,共同探討促進植物科學融合發展、更好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浪潮,助力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次大會以「植物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和陳曉亞為大會主席。
  • 植物如何看見「光」?—新聞—科學網
    2000年,鄧興旺等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揭示,COP1本身是一個E3泛素連接酶,在動物和植物中都具有保守的生化特徵,通過降解HY5等重要光正調控蛋白,調控光形態發育。 「這是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我們了解了植物一個極其重要光調控蛋白的本身生化活性,為以後研究它是怎麼調控和被調控,有了明確的方向。」鄧興旺說。 幼苗出土便是這一調控過程的典型現象。
  • 緬甸琥珀中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近年來,白堊紀琥珀中的古生物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對其中的苔類植物的了解和報導較少。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博士李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Harald Schneider以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鵬程合作,對緬甸克欽邦白堊紀中期琥珀苔植物進行深入研究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該研究團隊報導了一塊保存較為完整且具解剖構造的耳葉苔科耳葉苔屬營養枝琥珀化石,並建立了深裂耳葉苔新種。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白堊紀研究》。
  • 600餘學者研討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七屆全國植物生物技術與產業化大會暨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在揚州舉行,圍繞「植物基因編輯與分子育種」這一主題,來自全國145所高校與科研院所的
  • 研究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全球格局—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和博士生張統等在葉清研究員的指導下,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的全球格局。
  • 棉子糖合成代謝途徑調控植物抗旱能力—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通過調控棉子糖合成酶提高植物耐旱能力的新途徑。 玉米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和棉子糖合成酶(RAFS)是棉子糖合成的關鍵酶。已有研究發現,通過調控GOLS基因可以提高植物抗逆能力。而對於負責植物棉子糖合成的第二個關鍵酶基因RAFS的研究相對較少。 該研究發現,玉米ZmRAFS基因的突變體缺少棉子糖,同時過量積累肌醇半乳糖苷,表現出對乾旱脅迫更為敏感。
  • 小區裡發現「情花」曼陀羅 植物學家:有毒,不適合種在小區
    10-10 16:39:34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在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中,「情花」長得非常美麗,人被花刺刺到,就會身中劇毒。如果不動七情六慾還好,一旦動了,那就是生不如死。楊過和小龍女身中情花劇毒,最終導致小龍女跳崖將解藥留給了楊過。
  • 【科普】常見的有毒植物有哪些?小心身邊這些有毒植物!
    編輯註:因為植物自身的化學成分複雜,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的物質,不慎接觸到,可能會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為此,我們收集了一些常見有毒植物,供大家參考!歡迎留言補充和指正,我們後期會不斷完善!一般植物毒素成分如下:.1.
  • 研究發現水水循環對被子植物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近期,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張石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水水循環在波動光強下的重要調控作用
  • 新研究助力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來自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Yingqi Ca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異性氧乙醯轉移酶(XOAT1)的結構信息和工作機制,為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4月30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雜誌。 植物細胞壁為植物細胞提供機械支持,決定其大小和形狀,並影響植物的發育和應力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