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但是你知道日軍傷亡多少人嗎?

2021-01-21 騰訊網

甲午戰爭,清朝敗在無備而迎戰。正所謂奇襲七分強,無備處處慌。歷史上眾多戰爭以弱勝強均不離此法則。

甲午海戰,當時日本能造整隻艦船,日本所造艦船雖小可以源源不斷地出來,武器彈藥也是如此!當時清政府船要買,炮要買,炮彈更要買!

雖然當時福建已經具備很強的造船能力,鐵甲巡洋艦平遠就是福建造的。甲午戰爭總體就是輸在清政府的腐敗,陸軍各部都有私心,支援不力,海軍裝備落後,軍艦船體老化,火炮配置落後,可悲可恨!

主要是因為日本以一國之力對抗的卻是李鴻章「一人之力」,中日甲午戰爭表面上敗了,但是滿清政府並沒有敗,因為極大削弱了李鴻章的實力,減少了李鴻章對滿清政府的威脅,滿清政府這是一石二鳥,所以李鴻章會被日本人暗殺,就是因為日本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很大。

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陣亡大約4萬人,而日軍傷亡也有萬餘人。這種戰損比,相比之下是比較可觀的了。

統計戰爭損失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影響,哪怕日軍死亡是清軍的十倍,對於日軍都是值得的,因為甲午打的是國運,日本贏了,這就是結果,只要這個結果不改變,日軍傷亡多少都是值得的,因為達成了戰役目標。

日本在策劃甲午戰爭時的心態應該是和偷襲珍珠港時的心態差不多,要麼光宗耀祖,要麼永世沉淪。結果甲午戰爭,清政府敗了,日本賺取了大量財富,富國強兵,取代滿清成為亞洲首霸;而偷襲珍珠港,日本敗了,導致本土被炸,海外殖民地盡失,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喪失再次自主對外發起戰爭的權利。當然,考慮到清政府或許不會有美國這麼聰明,如果打敗日本,也只會把東瀛視作蠻夷,不會有所索取。

甲午海戰跟偷襲珍珠港非常相似。日本的目的就是爭奪東亞的霸權。事實上,甲午海戰之前日本都認為大清還是個東亞強國。甲午海戰是日本偷襲的,並且出動了日本所有的精華。包括西方在內的所有國家都認為日本不可能贏,連日本自己都認為自己贏不了。沒想到最後以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而告終。

可以說這一戰讓世人徹底看清楚了大清的腐敗無能,這一戰也使大清喪失了最後的國運,這一戰證明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其實就是個笑話,這一戰讓日本贏得了相當於幾十年稅收的財富,這一戰使日本徹底走向了崛起的道路,這一戰使得日本快速成長為東亞霸主,這一戰大清喪失了龍興之地,這一戰讓日本快速地從朝鮮和東北攫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戰讓幾十年後的中國變得慘不忍睹,這一戰真的影響太大太大。

甲午之前的二三十年,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打得法國抱頭狼竄。讓西方國家不敢輕視。甲午海戰的全面潰敗。讓西方列強重新認識了清朝的國力,導致了隨後10年間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 所以說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清朝的滅亡成了必然。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就八國聯軍時,八國軍隊中只有英法出了3000人補刀的正規軍,其餘國家均是從殖民地招來的殘兵,總數不超過萬人,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將慈禧太后打得西逃,清王朝的落後甚至都影響到當時的官員。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等人發起東南自保,都不願意幫助懦弱的清王朝。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
  • 甲午大數據:你或許不知道的15個數字
    4:1       甲午開戰時,清朝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而日軍總兵力為24萬人,清軍的總兵力優勢達到4:1;然而,清軍一線戰場實際參戰部隊主要以淮軍為主,只有十餘萬人(有說法是最多20萬人),實際參戰兵力可能還不如日軍(17萬人)。
  • 甲午中日海戰,清軍兵力是日軍的2倍之多,傷亡率呢?
    甲午中日海戰,對於我國意義重大,它的失敗奠定了日本後來的侵華戰爭。這場戰爭中,雙方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相差懸殊,但卻各有優勢。日軍的軍艦比較先進,清軍則是兵力豐沛,是日軍的2倍之多,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的傷亡率又是幾比幾呢?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在朝鮮政府與東學軍就全州和議達成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撤兵,日本公使大鳥圭介開始與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商談撤兵問題,但在日本政府干預下,不但沒有撤軍,而且不斷增兵,不久,日軍在朝鮮的駐軍就大大超過了清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也是清廷的決策者,他希望中日兩國聯合撤兵,既不向朝鮮增兵,也不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先由清軍撤兵,最終給了日本人一個可以乘機。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淺談甲午中日戰爭相關知識點
    今天要講的是在近代史上對中國、日本兩國都影響巨大的一場戰役——甲午中日海戰的相關知識點。一、時間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二、傷亡情況參戰方兵力:清軍630000人、日軍240616人。傷亡情況:清軍31500人陣亡、日軍13306人死亡。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圖為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日軍登陸後通過馬匹把大量的戰略物資運輸到戰爭前線。
  • 這個英國士官目睹了甲午戰爭,聲稱:清軍不是敗給了懦弱
    在中國近代史上,如果說哪場戰爭顛覆了東亞傳統秩序的話,那麼一定是「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中日戰爭,這場戰爭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乎到兩國在近代化努力探索的失敗,然後淪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從此被列強欺負,要知道,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的國內並不比清朝好多少,雖然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家有所起色,但想打贏清朝這個龐然大物,他們心裡也沒譜,可惜日本人此時相當團結,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裡擠出資金讓海軍打了一仗,這點從後來的馬關條約喪心病狂的要求戰爭賠款就能看出來,
  • 若不籤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如何發展?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爭起於朝鮮,結束於遼東和山東,日軍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都摧枯拉朽,清軍毫無還手之力,幾乎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正因為軍事上的一敗塗地,李鴻章最後去日本談判,日方幾乎沒有給清朝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只有「允」或者「不允」而已。
  • 清軍連發步槍敗給了日軍單發步槍(全文)
    在甲午戰爭中,清軍不是武器不如日軍,反而是優於日軍。但用毛瑟連發快槍的清軍每次遇到使用單發步槍的日軍。幾乎都是大潰而逃。日軍則以密集火力在近距離猛烈射擊,給予清軍以重大殺傷。在防守時,他們只注意正面防禦,忽視側翼,即使正面也無縱深兵力和火力配備。日軍只要從側翼出擊,即可迫使清軍全線崩潰。"差不多中國人每一次打算守住陣地時,都因為被敵人迂迴到他們的側翼而被迫後退,中國人簡直不知道怎樣防禦自己"。在火炮的使用方面,問題尤為嚴重,一是參戰各部不相統屬,火炮配屬於各部隊,不能集中使用。
  • 明朝萬曆年對日之戰,3千打敗3萬日軍,從此日本幾百年不敢露頭
    假如你要說,世界上哪個人的膽子最大?你肯定不能確切的說出來,但是要是問你哪個民族膽子大而且貪婪?你肯定略知一二,比如猶太民族,德意志民族,日耳曼民族,還有我們的貪婪鄰居日本的大和民族。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民族。
  • 中國與日本,在甲午戰爭時期,朝鮮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他認為這是一種歷史性的必然中日甲午戰爭便是大陸勢力和海洋勢力在朝鮮半島展開的一場衝突。雖說有不少知識分子對當時的大清帝國或日本加以批判或指責,卻少有人了解結構。朝鮮當時所採取的立場。那麼,成為「H」這個字母中那一條橫線的朝鮮,究竟是跟誰一夥呢?筆者之所以在此提出這一疑問,是因為通過「H」這一結構,日本是在1894年8月1日向大清帝國宣戰的。
  •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勝利了,李鴻章的境遇會怎麼樣
    首先要說一下,按照清政府和清軍那德性,甲午戰爭是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當然既然題主這麼問了,我們就假設日本運氣不好,運兵船在海上遇到風暴沉了,軍艦不是海難就是彈藥庫自爆,折損大半。戰場上清軍運氣爆棚,炮炮擊中日軍指揮部,朝天放槍都能擊中目標……總之日軍莫名其妙就那麼輸了。
  • 中日甲午海戰
    清派直隸提督葉志超等率兵2500人赴朝助剿。 9月,日陸軍分4路會攻平壤,清軍與日軍在城外展開激戰。左寶貴指揮清軍英勇抵抗,死守城北玄武門一帶,並親自登城開炮轟擊日軍,不幸中炮犧牲,玄武門失守,主將葉志超 逃跑。 9月17日,中日在黃海海面上進行了激烈的海戰。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與日軍展開激烈戰爭,丁汝昌受傷後仍坐於甲板上鼓舞士氣,由「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代其指揮督戰。
  • 武漢會戰日軍到底損失多少人?
    [摘要]如果算上第27師團和軍直屬部隊損失,日軍第11軍戰死、戰傷人數應在4萬—4.5萬人之間。所以日本《戰史叢書·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給出的傷亡數據整整縮水一半。關於抗日戰爭歷次會戰,中國軍隊到底殲滅多少日軍一直充滿爭議。
  • 甲午中日戰爭:晚清政府終於被打疼了!打醒了!
    此後,日本又不斷增兵,截止至6月28日駐朝日軍達到了八千多人,比駐朝清軍佔絕對優勢;而這個關鍵時候,李鴻章將希望盲目地寄托在中日兩國共同撤兵上,因此從未向朝鮮增派軍隊,最終給日軍以可乘之機。1894年7月23日凌晨,漢城王宮遭到了日本士兵的突襲,挾持朝鮮國王李熙,解散朝鮮親華政府,並「委託」日軍驅逐駐朝清軍。控制了朝鮮政府後,兩天後,日本單方面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豐島海戰爆發,同時也拉開了甲午中日戰爭的序幕。在戰爭的開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兩場戰鬥便是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
  • 清軍沒有那弱:北收新疆南揍法軍意氣風發
    戰前20年 清軍打敗俄械匪軍收復新疆清軍4天急行軍400裡殲滅阿古柏匪軍甲午戰爭前20年,中亞貴族阿古柏侵佔新疆,組織起5萬人的武裝力量。
  • 日軍多次入侵中國,為何中國不主動滅亡日本?此人3句話揭露真相
    大家都知道,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日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雖然一直在派遣使者向中國學習,但一找到機會,就會撕下虛偽的面具,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唐朝時就爆發了白江口海戰,後來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以及近代的甲午中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
  • 旅順大屠殺:日軍沿戶搜殺,婦嬰不免,殘暴至極
    日軍攻佔旅順後,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屠殺,死難者可能達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後經考察,生還者800餘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進行為期6個星期的慘絕人寰大屠殺,屠殺我手無寸鐵的無辜同胞30多萬!時光再向前推進43年,甲午戰爭期間,侵華日軍進行的旅順大屠殺同樣喪心病狂、殘暴至極!
  • 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
    雖然不想再次回顧,但講近代史,總繞不過這場戰爭,我們後面將用幾期的篇幅,來詳細分析一下甲午中日戰爭的經過,以及,清朝究竟為什麼會失敗?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6期: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