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2021-01-08 史成於思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就八國聯軍時,八國軍隊中只有英法出了3000人補刀的正規軍,其餘國家均是從殖民地招來的殘兵,總數不超過萬人,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將慈禧太后打得西逃,清王朝的落後甚至都影響到當時的官員。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等人發起東南自保,都不願意幫助懦弱的清王朝。

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甚至在最後的殲滅戰中因為指揮問題,北洋軍隊連還手餘地都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情況呢?真的是清軍菜嗎?那麼損傷比例又是多少呢?

清王朝倒是的軍隊實力並不弱,至少在裝備對比上,清軍比日本高出幾個等級。傷亡比例是1:3.4,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總共傷亡人數1.2萬人,清軍死亡人數達到4萬,在戰艦損傷上,日本僅失去一艘巡航艦,而清軍北洋軍隊全軍覆沒,「保船避戰」下很多優良的軍艦被擊沉在港口。但是出戰人數呢?日本舉全國之力集結軍隊42萬來犯,而清政府卻有68萬參戰將士。不得不說這實力差距太大。

從以上數字都可以看出,日本軍隊在打清政府的臉,號稱強大的清軍,卻抵不住倭寇的進攻,實在是丟臉!不過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定的,首先清政府在政治上過於迂腐。臣子沒有相應權力,當日軍來犯,皇帝下命令後清軍已然錯失了最佳戰機。其次北洋軍隊在洋務運動後雖然不斷更新軍隊設備,卻沒有真正的參戰演習,面對來犯的日軍措手不及。最後北洋軍隊在後期少有更新軍隊裝備,炮彈雖然射程遠,但是射速慢,幾乎打不中快速輕便的日本軍艦。而且許多炮彈因為年老陳舊早已不具備殺傷力。在最後關頭李鴻章下達「迎敵」命令,發現我方失利嚴重,不得不採取「保船避戰」,為甲午戰爭失敗留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西方眼中,中國已經完全淪為了肥肉,泱泱大國,居然連日本都打不過,至此西方列強加快了侵略步伐,各種租界與代理人湧現,清朝徹底淪為傀儡,一輪新的革命也在蓄勢待發。而對於清政府的軍隊,除了可以鎮壓一下平民百姓,也沒有其他作用了。

相關焦點

  •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但是你知道日軍傷亡多少人嗎?
    甲午戰爭,清朝敗在無備而迎戰。正所謂奇襲七分強,無備處處慌。歷史上眾多戰爭以弱勝強均不離此法則。 甲午海戰,當時日本能造整隻艦船,日本所造艦船雖小可以源源不斷地出來,武器彈藥也是如此!當時清政府船要買,炮要買,炮彈更要買!
  • 這個英國士官目睹了甲午戰爭,聲稱:清軍不是敗給了懦弱
    在中國近代史上,如果說哪場戰爭顛覆了東亞傳統秩序的話,那麼一定是「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中日戰爭,這場戰爭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乎到兩國在近代化努力探索的失敗,然後淪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從此被列強欺負,要知道,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的國內並不比清朝好多少,雖然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家有所起色,但想打贏清朝這個龐然大物,他們心裡也沒譜,可惜日本人此時相當團結,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裡擠出資金讓海軍打了一仗,這點從後來的馬關條約喪心病狂的要求戰爭賠款就能看出來,
  • 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6期: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所以清朝敗給他們,並不是多少丟人的事,反而讓大清打開了國門,促進了發展。 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軍對外的幾次戰爭,包括收復新疆(間接打敗俄國),包括對法作戰,均取得了勝利。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北洋水師也逐漸成形,實力也排在了亞洲第一,這也是大清上下不把日本放在眼中的原因所在。
  • 日本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死了8萬人,最終受益的卻是中國人
    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沙皇俄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的東北進行了一場無恥的戰爭,史稱「日俄戰爭」,日本跟沙俄兩個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打的你死我活,遭殃的肯定是中國的老百姓,當時的清政府是誰也不敢惹,只能無恥的宣布中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朝鮮近代歷史上,高宗的生父、宮廷君李長貞與女婿明成皇后閔妃是不可忽視的政治人物,她們之間的鬥爭也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在中日戰爭前,日本為了控制朝鮮,選擇扶植宮廷君李氏應取代閔妃集團。圖中即反映了日本人協助院君李應進入景福宮,取代高宗和閔妃第三次掌權的情景,但他只是日本人的傀儡。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圖為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日軍登陸後通過馬匹把大量的戰略物資運輸到戰爭前線。
  • 甲午戰爭日本向清政府索賠2.3億白銀,日俄戰爭向俄國要了多少?
    1904年2月8日夜間,日本對俄不宣而戰,日俄戰爭就此爆發。戰爭打了一年多,雙方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在美國的調停下,不得不握手言和。事後雙方都宣傳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以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勝利者屬於日本。
  • 中國與日本,在甲午戰爭時期,朝鮮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百家原創作者:依依說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依依說歷史。說到甲午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場戰爭的失敗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絕後的民族危機。如果說這場戰爭是日本發起的侵略我國和朝鮮的戰爭。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朝鮮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 若不籤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如何發展?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爭起於朝鮮,結束於遼東和山東,日軍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都摧枯拉朽,清軍毫無還手之力,幾乎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正因為軍事上的一敗塗地,李鴻章最後去日本談判,日方幾乎沒有給清朝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只有「允」或者「不允」而已。
  • 清軍沒有那弱:北收新疆南揍法軍意氣風發
    戰前20年 清軍打敗俄械匪軍收復新疆清軍4天急行軍400裡殲滅阿古柏匪軍甲午戰爭前20年,中亞貴族阿古柏侵佔新疆,組織起5萬人的武裝力量。
  •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勝利了,李鴻章的境遇會怎麼樣
    首先要說一下,按照清政府和清軍那德性,甲午戰爭是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當然既然題主這麼問了,我們就假設日本運氣不好,運兵船在海上遇到風暴沉了,軍艦不是海難就是彈藥庫自爆,折損大半。戰場上清軍運氣爆棚,炮炮擊中日軍指揮部,朝天放槍都能擊中目標……總之日軍莫名其妙就那麼輸了。
  • 清軍連發步槍敗給了日軍單發步槍(全文)
    在甲午戰爭中,清軍不是武器不如日軍,反而是優於日軍。但用毛瑟連發快槍的清軍每次遇到使用單發步槍的日軍。幾乎都是大潰而逃。到戰爭結束時,黑龍江共撥出格魯森快炮、過山鋼炮、開花銅炮各4尊,嘎爾薩炮2尊,龍炮1尊,子母炮7尊,常勝炮150尊,單響毛瑟槍5000枝,10響毛瑟2050枝,哈乞開斯991枝,馬毛瑟1933枝,來福槍300枝,太來槍660枝,後膛馬槍250枝,抬槍80枝。其中有少數撥給了其他部隊,有些武器也比較落後,但大部分是進口槍械。依克唐阿所部後擴充至萬餘人,這麼多槍炮,怎麼能說裝備不足?
  •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吞併朝鮮的過程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後,隨著國力的增強,日本統治階級制定了大陸政策,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吞併朝鮮是日本侵略計劃中重要的一環。朝鮮從地理位置上看離日本最近,吞併朝鮮後就可以用它作跳板,繼續侵略中國大陸。
  • 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的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但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非常多次對於外星球小天體的採礦記錄,日本就是全球首個對於外星球進行採礦的國家,在2003年的時候,日本的隼鳥1號就對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進行礦石的開採,但是卻因為技術難度,日本的隼鳥1號也因為燃油的洩露與地面通信中斷了一個多月。
  • 武漢會戰日軍到底損失多少人?
    武漢會戰是抗戰22場會戰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會戰。當時中國軍隊先後投入14個集團軍(50餘個軍)約100萬人。日軍則投入第2軍(4個師團)約17萬人,第11軍(5個師團、1個支隊)約20萬人,總兵力接近40萬人。
  •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鮮血如注,卻異常鎮定地說了七個字,令人動容
    梁啓超認為李鴻章是一個有才能,但沒有學識,有經驗,但沒有人性的人。他鞠躬盡瘁,死後並沒有全心全意,但後來只做針線活,偷偷等死而已。俗話說,有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鐘。當時朝廷從上到下抱著這種心態。李鴻章只是他們中的代表。這個評價好像也是李鴻章自己想的。
  • 文史學者:可能是這場戰役中死於瘟疫的清軍
    滬尾田野工作室主任紀榮達於淡水區公司田橋北岸的小丘,發現一方墓冢,然而附近正在進行施工,他擔心古蹟會受到破壞,於是緊急通報市議員鄭宇恩,鄭宇恩下午舉辦會勘;文化局表示,將派員維護清軍古墓遺址,後續則經由文資提報程序,辦理文化資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