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油可能有助於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

2021-01-21 騰訊網

較真要點:在採油過程中,將高壓CO2注入油田後與原油形成混合物,能使原油體積膨脹並降低原油粘度,把原油推入管道中。而且生產越多的石油,將有越多的CO2被利用並長久地封存在原本存儲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儲油層中。

如今,幾乎所有人都知道CO2增多的事實和後果了:越來越熱的夏天、越來越短的冬天、世界各地各種極端異常氣候等。我們每個人都在品嘗著苦果,更糟糕的是,有研究表明,CO2含量增加還可能讓人變笨!

由於人類的工業活動,大氣中CO2含量有增無減,對人類的危害愈來愈嚴重。想避免這個厄運,只有減少大氣中的CO2。但是,減少CO2太難了,我們很難完全不用化石能源,也很難不用各種工業產品,這些過程必然會產生CO2。我們該怎麼辦呢?

用CO2開採石油

其實,要減少CO2含量,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恰恰相反,開採更多化石能源將可能有助於減少大氣中的CO2。

你可能迫不及待地提出異議了,燃燒化石能源會產生CO2,那麼,多開採化石能源怎麼可能減少CO2?這絕對不可能!

不要著急反對,先讓我們看看CO2在開採化石能源中到底起什麼作用吧。

開採石油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初級生產階段,打出生產井並鋪設地面運油管道後,下部地層中的壓力將石油推入管道中,這個階段將能開採出儲油層中大約10%的石油;當地底壓力與地表壓力持平,不足以推動粘稠的石油時,就開始了第二階段,通常將水或氣體泵入管道,以衝洗出更多的石油,這個階段可以回收20%~40%的石油。第三階段是產油最多的階段,即向儲油層中注入高壓氣體,這個時候CO2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高壓CO2注入油田後與原油形成混合物,能使原油體積膨脹並降低原油粘度,把原油推入管道中。CO2作為伴氣隨原油一起出地面後,經油氣分離、重新壓縮、補充後再注入油田中使用。這個階段可以回收高達60%的石油。

你看,在石油生產過程中,確實可以用上CO2。而CO2帶出更多的石油並不是唯一的好處,更大的好處是,生產越多的石油,將有越多的CO2被利用並長久地封存在原本存儲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儲油層中。

為什麼CO2可以被封存在儲油層中呢?它能被「關押」多久?儲油層原本就是多孔的地質結構,它的縫隙不僅能「關押」更多的CO2,還能有效分散氣壓,氣體不至於很快衝出地表。而且儲油層的下方通常有一層地下水,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注入水衝洗油層的階段,一上一下兩層水層就構成了關押CO2的「水牢」。

在美國、歐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多處油田中,都已經在使用CO2幫助開採石油了。科學家們發現,當CO2被注入儲油層時,大約90%到95%的CO2成功被「關押」在石油曾經被困的「地牢」中。至於能「關押」多久,看看石油和天然氣就知道了,大約是「無期徒刑」吧。只要人類不去釋放或開採,它們都別想再見天日了。

捕獲大氣CO2

不過通過多生產石油來減少大氣CO2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被「關押」的「犯人」必須是已排放或準備排放到大氣中的、而不是其他來源的CO2,比如原本封存在海底或地底的CO2,否則就適得其反了。那麼,我們如何捕獲大氣CO2呢?

捕獲CO2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捕獲已經存在於大氣中的CO2,另一個是捕獲即將排放到大氣中的CO2。捕獲大氣中CO2的設備其實很簡單也很常見,你自己也可以嘗試在家做一臺,因為主體設備僅僅是一臺排風扇。瑞士蘇黎世城的近郊區,有一座回收CO2的工廠,它的屋頂上豎立著18個洗衣機大小排成矩形隊列的風扇。當風扇開啟時,會吸入大量空氣,空氣中大部分氣體僅僅只是「路過」,但是CO2將被風扇「留下」。這是因為風扇中有一層與CO2「難捨難分」的化學物質塗層——CO2將溶解在氨水、有機醇胺等塗層中。當它們「飽餐一頓」後,再更換塗層。接著將「吃飽」了CO2的塗層加熱到100℃,它們就會再次吐出純CO2了。這臺機器能在一年內捕獲90萬千克的CO2,該工廠靠轉賣CO2盈利。

捕獲即將排放到大氣的CO2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燃燒前脫碳、燃燒後脫碳和富氧燃燒技術。燃燒後脫碳與捕獲大氣CO2的風扇法相似,同樣收集燃燒後的氣體並用化學物質吸附CO2。燃燒前脫碳和富氧燃燒技術原理相似,讓煤等化石能源與氧氣充分反應,這樣產生的氣體主要為氫氣和CO2,氣體成分比較單一,分離更加簡單一些。

CO2還能做什麼

我們捕獲了CO2,除了在開採石油時把它埋起來,還能拿它怎麼辦呢?科學家們給它找到了好幾條出路。

首先,可以像上述的瑞士公司一樣,將CO2賣給做肥料的公司。將CO2投入到裝滿氨水的鍋爐中,它們可以反應生成化肥碳酸氫銨。相似的原理,CO2和氫結合能產生碳氫化合物,也就是我們常用的化石能源。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如何獲取廉價能源成為這個方法能否實現的關鍵。

運用太陽能生產碳氫化合物是目前最常見的方法,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開發的太陽能工廠正是為此而生。太陽能反應器通過集中太陽輻射能產生約1500℃的熱量,這些熱量能將從空氣中捕獲的CO2和水分解並加工成液態碳氫化合物。一個佔地為一平方千米的太陽能工廠每天可以生產2萬升石油。

第二個方法,CO2和水與玄武巖在一起可以變混凝土。玄武巖是一種鈣、鎂、鐵含量高的巖石,它與CO2發生化學反應,能生成碳酸鹽礦物質——混凝土的成分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等多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人員把CO2與水混合,然後注入到地下400~800米深處的玄武巖層中。兩年後,他們發現,巖層中只剩下5%左右的CO2了,其他的CO2全跑到了巖石中。玄武巖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巖石類型之一,用它消耗CO2生成混凝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最流行的高科技材料——碳複合材料、碳纖維、石墨烯等都離不開碳原子,那麼能不能利用CO2獲得它們呢?美國華盛頓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正在使用「熔融電解法」將CO2轉化為碳納米管。他們將CO2溶解在碳酸鹽溶液中,接著在溶液兩端放入陰陽兩個電極,CO2被電解成氧氣分子和碳原子,碳原子在陰性電極附近聚集成碳納米管。這種碳納米管強度比鋼更大,導電性也很高,可以被用於製造波音飛機和一些跑車的外殼。

除了這些方法外,用CO2生產塑料等化學材料、用CO2作為碳肥讓海藻等植物吸收等都是目前正在試驗的利用CO2的方法。

當然,在再次利用CO2的過程中,同樣會消耗大量能源。如何降低能源成本,不再重複產生CO2,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長出現停滯 但可能是暫時的
    科技日報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期刊9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報告稱,雖然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在增加,但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率卻出現了暫時停滯。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是各國代表們熱烈討論和商議的重要議題。    大氣中二氧化碳從哪兒來?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如何存在?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理論說應該基本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裡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
  • 大氣二氧化碳增多可能降低農作物營養含量
    新華社華盛頓8月2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27日說,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水稻和小麥等農作物營養含量減少,進而影響全球貧困人群的健康。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建立了一個人均糧食供應模型,分析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從膳食中攝入鐵、鋅和蛋白質的影響。結果發現,如果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從當前的約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上升到550ppm,農作物中蛋白質、鐵、鋅的含量將降低3%到17%。
  • 美國航天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在增加
    歐聯網9月20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推文表示,與2018年8月相比,2019年同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個單位。該數據顯示,人類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減緩全球變暖所付出的努力尚未取得成效。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關於大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幾個數字2020年初,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濃度為412PPM(parts per million,以體積計),或者為622PPM(以質量計)。這個濃度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北半球春夏因為植物的吸收而下降,而秋冬因植物死亡、腐爛、冬眠而增加。
  • 100度高溫下,可大氣吸收二氧化碳轉為甲烷
    作者:文/虞子期 今年以來,關於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受大家的關注,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澳洲野火」釋放的汙染物。根據歐洲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在1月發布的報告指出,澳洲的這次野火排放的二氧化碳達到了約4億噸,而這個數據還沒有包含2月一段時間的釋放。
  • 科學家研發出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全球變暖有救了?
    科學家研發出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全球變暖有救了?,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減緩或逆轉氣候變化的趨勢。如果大規模實施,通過菱鎂礦去除二氧化碳的潛力就成為可能,即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並將其長期儲存在礦物菱鎂礦中。下面是潛在的化學反應的分解,通過這種化學反應,二氧化碳可以從大氣中去除,從而產生菱鎂礦。
  •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大。石油裡的主要元素是碳,佔到了83%~87%,從而造成了二氧化碳的大規模排放。此外,石油中還含有11%~14%的氫,以及少量的硫(0.06%~8%)、氮(0.02%~1.7%)、氧(0.08%~1.8%)和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銅)等。  目前,許多石油開採公司正在使用一種向儲油層注入二氧化碳來提高採油率的技術。
  • 新研究稱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對植物弊大於利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穩定增長,最近已經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濃度。對於地球來說,這無疑是個壞消息。然而有反對者辯稱 —— 由於空氣中「飼料」的增長,植物的狀況反而會更好 —— 那事實真的如此嗎?遺憾的是,KIT 植物生態生理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對植物其實弊大於利。
  • 科學新技術:捉住空中的二氧化碳,每年減少23億噸二氧化碳
    西班牙《世界報》12月9日的報導中提到,我們應更客觀地看待與評價二氧化碳,它的存在雖然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它本身也具有很高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當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沒有超過某值時,它的存在既不會給氣候帶來影響也不會給生態帶給危害。而當它的濃度遠遠超過某個適宜值時,它的副作用才慢慢顯現。那麼,導致二氧化碳發揮副作用的元兇是誰呢?其實是人類。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要做的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苛責甚至貶低二氧化碳,讓它變得一文不值嗎?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儘管人類已經日益重視二氧化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不過根據最新記錄數據來看二氧化碳含量依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
  • 外媒:新裝置可捕獲大氣二氧化碳
    外媒稱,來自西班牙Eurecat技術中心、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和綠色創新基金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能夠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的裝置,目前該裝置處於測試階段。據埃菲社巴塞隆納11月24日報導,該裝置是在Eurecat技術中心位於塔拉戈納的工廠開發的,使用了特殊的聚碸膜來容納一種捕集溶液,溶液內部可發生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鹽。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在2021年達到一個必須要警惕的裡程碑
    今年(2021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飆升,超過417 ppm(百萬分之417)!自18世紀廣泛的工業活動開始以來,這一數字增長了50%。這一驚人的預測來自英國國家氣象局,它使用了在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收集的數據。
  • 採油廢水處理技術研究
    油田傳統的一次採油及二次採油已經無法滿足原有生產率。因此聚合物三次採油逐步應用。聚合物驅採技術的應用在提高原油開採率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採油廢水,這些廢水必須需要經過處理才能排放。因此研究採油廢水處理技術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針對採油廢水處理技術展開研究。進一步解決水處理難題。
  • 河南油田二氧化碳提高採收率技術獲得業界高評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1月11日,河南油田新疆採油廠在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專業委員會組織的「2020年二氧化碳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二氧化碳改善春光油田稠油開發效果研究及應用》榮獲一等獎,標誌著新疆採油廠二氧化碳技術應用已走在業界前列。
  • VOA慢速 | 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Heat-trapping Carbon Dioxide in Air Hits Record High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Scientists say the world recently set a reco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 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
  • NASA最新研究:北極冰原中的二氧化碳正加速釋放到大氣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北極北方脆弱性試驗(ABoVE)數據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40年前相比,阿拉斯加北坡苔原生態系統中的碳在凍土中的停留時間縮短了約13%。換句話說,就是那裡的碳循環正在不斷加速。
  • 研究認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可致大米營養降低
    新華社華盛頓5月2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3日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可能讓大米中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含量降低。  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選擇了18種常見水稻品種,在實驗種植中模擬本世紀末大氣二氧化碳的估計濃度水平。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地球大氣是混合物,主要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0.94%的稀有氣體、0.03%~0.04%的二氧化碳構成,餘下0.03%則是水蒸氣、臭氧、甲烷和其它大氣懸浮微粒。可以發現,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其實很少,連0.1%都不到。不過就是這小小的二氧化碳增幅,就足以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