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2020-12-02 中公教師網

皮亞傑把兒童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四大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一歲半、兩歲,相當於嬰兒期;前運算階段,從兩歲到六、七歲,相當於前學齡期;具體運算階段,從六、七歲到十一、十二歲,相當於學齡初期,即小學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從十一、十二歲,到十四、十五歲,相當於學齡中期,即初中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是「感知-運動的智慧」,這是智慧的萌芽。這階段的主要行為特徵是:嬰兒開始能區分自己和物體,逐漸知道動作與效果間的關係。初生嬰兒不分主體和客體,把兩者溶合在一起。由於兒童用自己的動作接觸外界事物,使客體發生了移動或變化,比如用手搖動發聲的小鈴,或是把一件東西推到桌邊,使這東西掉到地上。這樣通過手的動作,眼與手的協調動作,使外界事物發生了變化,嬰兒才知道手是他自已身體的一部分,才能開始區分自己和物體,並進一步發現了動作與效果之間的關係(因果性的萌芽)。此時兒童對消失的物體開始去尋找,大約四個半月的嬰兒開始尋找在他視野內看得到的事物,將近一周歲時開始能尋找被幕布遮蓋著的物體。兒童知道物體在眼前消失或被其他物體掩蓋時並非不存在,而是仍然存在著,他總是要找到這物體。這時的兒童開始知道了客體的永久性(或稱永久性客體)。這階段兒童只有動作活動,並開始協調感覺、知覺和動作間的活動,還沒有出現表象和思維,也還沒有出現語言。這階段的智慧還沒有「運算」的性質,因為兒童的動作尚未內化為表象的形式。

前運算階段的主要特徵是語言功能的出現,標誌著嬰兒期的結束。兒童將滿二周歲時,開始用語言作為信號來描述外部世界,在廣度和速度上大大地擴展了兒童智慧活動的能力。信號性功能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延遲模仿、象徵性遊戲、初期的繪畫、心理表象和記憶等。兒童開始模仿先前發生的動作,這種內化的模仿標誌著兒童具有表象能力,出現了「表象的思維」,也稱「表象的智慧」。兒童的表象世界比直接動作的世界要廣闊得多。不過,這時期的兒童依賴於表象的心理活動還是處於萌芽階段。兩歲多兒童能從自己家裡走到託兒所,但在思想上能說出從家裡走到託兒所的途徑(要通過心理表象)要到這階段後期才會出現。這階段兒童還不能進行可逆性運算,還沒有守恆概念。對量的判斷缺乏系統的傳遞性。比如,兒童可理解A=B,B=C,但不能傳遞,還不能得出A=C的判斷。這時期兒童的自我中心比較突出,認為外部世界環繞著他轉動(以自我為中心),月亮是跟著他走的。他不考慮別人的意見,認為自己的意見總是對的。他只知道有個哥哥,但不知道他自己就是他哥哥的弟弟。

皮亞傑從邏輯學中引進「運算」這個術語,作為區分思維水平的標誌,這是邏輯思維(或稱運算思維)的核心概念。運算是指什麼呢?須先從動作談起。動作是在實物上進行的,比如推動或分開物體,用物體比較大小或輕重等。兒童的思維水平過渡到具體運算階段時,動作發生了內化(或稱內部化)。也就是說,動作內化為運算,這運算可在頭腦裡進行思維而不失去動作原有的特徵。比如,最初用筆算,逐步內化為心算(口算);最初根據實物進行直觀形象思維,逐步內化過渡到頭腦裡的抽象邏輯思維。運算不僅是內化的動作,而且是可逆性的,以區別那些不可逆的動作。因此,當動作上升為運算時,人的思維水平便逐漸深化了。可逆性可分為兩類:(1)逆向性,比如+A的逆向是-A,向東走5步回過來向西走5步,結果仍返回原處。杯子中的液體可倒入另一個形狀不同的杯子中,事後又可倒回原來的杯子中。(2)互反性,比如A

形式運算階段的心理水平,相當於前青年期(或稱少年期)。這階段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成人的準備階段。所謂形式運算,即是「使形式從內容解放出來」。思維超出了事物的具體內容或感知的事實,而朝著非直接感知或未來的事物的方向發展。這階段的思維特點能從理論出發,而不必從具體到理論,能考慮假設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具體運算階段的判斷和論證的邏輯構成是與事物的具體內容分不開的,而形式運算階段則不受具體事物的內容所局限,能脫離當前具體事物的觀察,通過假設進行推理,解答問題。這階段運算的特點是把邏輯運算組合為「群」和「運算系統」,依據可能的變換形式憑藉推理引出必要的結論,從而解決有關命題;或是根據所掌握的資料進行因素分析和科學實驗,從而發現規律,這階段兒童能有科學創見和理論創新。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與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自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我們剛下生的小嬰兒通過簡單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在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四個概念定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換言之,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
  • 教師招聘考試重點-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我們教師招聘常考的一個重點,也是大家學習的一個難點。今天老師給大家總結下皮亞傑發展階段論的詳細考點。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
    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是教資教招以及教育心理學的重中之重,下面讓我們來捋一捋。 皮亞傑認為,人的心理(智力、思維)既不是源於先天的成熟,也不是來源於後天的經驗,而是來源於主體的動作。由於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同樣兒童的認知發展也遵循這一規律。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上)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中比較重要的考點,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一共分成了四個階段,主要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任務,這一塊主要以客觀題進行備考。皮亞傑認為,發展就是個體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中的構建過程,內部的心理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發展出現了階段性的特徵。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我們考試的重點時候這部分主要考單項選擇題和簡單題。所以大家需要對文中的概念,每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名稱以及該階段對應的特點、年齡都充分掌握。比如給一個特點問你屬於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或者概念反選、特徵反選等。簡答題、論述等主觀題也肯可能會出現。
  • 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理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知識——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貓爪子的誘惑~關注我呀~ 皮亞傑認知理論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之前運算階段詳解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的一個重要考點,一般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重點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特徵,和一些標誌性實驗。而四個階段中,前運算階段是考點較多的一個階段,需要我們詳細分析。皮亞傑把這一階段稱為「前運算」,是因為他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還沒有獲得能夠進行邏輯思維的運算圖式。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不按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例:蘋果切成四瓣認為變小、橡皮泥由長變短認為變小(二)具體運算階段1.這個階段的標誌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例:形狀變化(蘋果切成四瓣認為變小、橡皮泥由長變短認為變小,知道其沒有變)2.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事務支撐,可進行簡單抽象思維例:小紅去過小明家幾次之後能夠畫出路線圖3.兒童思維具有可逆性(兒童思維發展的最重要特徵
  • 皮亞傑認知發展的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創了將遊戲納入個體認知發展的新途徑。他認為認知發展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因此遊戲行為是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指標。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遊戲不是獨立無意義的活動,而只是認知水平的表現形式而已,認知發展是在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實現的。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案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案一、教學目標此部分內容是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部分非常重要的考點,考察的可能性非常大,考生對此部分的內容需要達到掌握並運用的程度。首先,對於四個階段的序列需準確識記;其次,對於每個階段兒童發展的具體特點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最後,要結合每個階段的發展對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有整體的認識。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掌握四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具體名稱;理解每個階段的具體特點;把握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兩個階段的重點特點。
  • 教師招聘考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是教育心理學中常考的知識點,就考情方面來說,會從單選題、多選題、主觀題方面來考查,單選題最主要考察的是例子和階段、年齡、特點的一一對應,就主觀題方面來說讓完整的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該如何準確的把握呢?今天就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來進行講解,希望對廣大的考生有所幫助。
  •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皮亞傑認為,每一個認知活動都包括一定的認知發展結構,它們是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
  • 關於皮亞傑不可不知的經典實驗
    今天就由中公講師為廣大考生梳理研究兒童心理的皮亞傑在教育綜合知識中的經典實驗,希望通過實驗的了解,廣大考生能夠受益。知識連結: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理論,前運算階段的特點之一,兒童認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這個階段兒童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之一是不具備觀點採擇能力,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 皮亞傑認知發展之感知運動階段
    眾所周之,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幾乎是每場教育考試中必考的知識點,而皮亞傑理論給我們揭示了兒童與成人的不同。皮亞傑認知發展是按一定順序,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經歷每一階段時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一階段是智力的萌芽期,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知識點梳理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考試的一個重點內容,無論是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還是中學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及教師招聘考試,這塊的內容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點。在歷年的考試中,這塊出選擇題較多,而在小學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曾出過簡答題,考查小學生認知思維的特點。考情如下:根據以往的考試經驗,對於這塊的知識點需要大家達到三方面的要求。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考題梳理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這一知識點是教師招聘考試中非常高頻的知識點,而且也是對大家來說有難度的知識點,主要考查的是階段和特徵以及例子的一一對應,但這四個階段大家總是傻傻分不清,今天小編給大家梳理下這部分的考題,幫助大家1.亮亮把果凍偷偷藏在廚房的櫥櫃裡,媽媽發現之後把果凍放到了客廳的抽屜裡。
  • 教育心理學考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那怎麼能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但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各個階段的特徵及備考策略
    一、重點知識梳理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是歷年來考試的。考試出題的重點在於每個階段的特徵的區別。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從不成熟到成熟一般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具體內容如下:第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此階段為以後的認知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前運算階段(2-7歲)。在此階段,兒童的認知進一步發展,但是仍然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例如,當媽媽告訴小明,小強比你大2歲,要叫小強 「哥哥」,小明明白了小強是其哥哥,但是並不明白小強的弟弟就是自己,這就是不可逆性。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現就每個階段的具體提點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