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老社工趙偉:連接每一座「孤島」

2020-12-04 剝洋蔥people

趙偉說,作為一名社工,他更希望自己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個樞紐,將散落在北京各個角落的青年們串聯起來,不讓任何人成為城市裡的一座孤島。

受訪者供圖

文 | 新京報記者 汪暢

編輯 | 左燕燕 校對 | 李銘

本文約3624閱讀約7

咖啡館前,趙偉和幾個社工圍成半圈,手裡拿著氣球和鮮花。伴隨著其中一個男生拉響的大提琴,半圈中間的西服男士單膝跪地,他手捧戒指,向面前的女孩大喊,「嫁給我。」

女孩淚流滿面,激動得僵在原地,隔了許久才回答,「我願意」。

作為社區青年匯的專職社工,趙偉見證了這兩個素不相識的北漂青年,通過他們組織的聯誼活動,相識、戀愛、求婚並最終步入婚姻殿堂。

「讓北漂青年融入城市,不再有漂泊孤獨之感」。這是趙偉和其他社工同事們初期的目標,隨著社會發展,社工服務也日漸多元化,並開始參與社會治理。

今年年初,參與疫情防控是趙偉的工作主題。隨著疫情結束,社工們又開始籌備著,在2020年北京冬奧會來臨之前,讓冰雪運動在青年群體之間普及開來。

社工,是指社會工作,是非營利的、服務於他人的活動,也被稱之為社會福利服務。

今年是趙偉從業的第十年,他見證了北京社工發展壯大,也逐漸成為北京專職社工人數最多的機構總幹事,負責北京全市300多家青年匯、400多個社工的運營和管理。

到2019年,青年匯的社工和志願者們已開展活動50000餘場次,服務人數80餘萬人次。

趙偉說,作為一名社工,他更希望自己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個樞紐,將散落在北京各個角落的青年們串聯起來,不讓任何人成為城市裡的一座孤島。

▲趙偉參與組織的活動 受訪者供圖

社工就是「居委會大媽」?

「要是以前你問我社工是什麼,不就是樓下戴著紅袖章的居委會大媽嗎?」趙偉回憶,最初加入社區青年匯時,他對這份職業其實「一無所知」。

2011年,即將大學畢業的趙偉在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團委實習。2012年,「海巢HOT·社區青年匯」正式成立,北新橋街道成為試點社區青年匯,趙偉也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其中。

作為志願者,趙偉總在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籃球賽、野外徒步、相親大會。當時他以為,社工就是帶著年輕人一起玩兒,和大學時的學生會主席沒什麼差別。

2012年底,工作培訓結束後,趙偉領到一張證書,上面寫著,「趙偉同志2012年專職社工訓練營正式結營,成為一名專職社工。」

拿到證書的他愣了,「我怎麼成為一名社工了?」

一直以來,趙偉都以為,自己是做青年匯的志願者工作,社工是他身邊的那些人。他擔心,如果和同學介紹自己是社工,對方可能會說,「趙偉你年紀輕輕成居委會大媽了。」

兩年後,在香港的一次學習經歷扭轉了趙偉對職業的看法。一天夜裡,趙偉跟著香港的社工們去做深宵外展(專業社工利用夜間時間定期到24小時營業場所,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觀察了解夜間青少年群體生活狀況及規律,對各類遇到困難的青少年給予及時救助和引導。)

走到半路,趙偉看到4個醉酒的年輕人發生爭執,其中一人已經受了傷。社工走上前去,出示自己的證件勸導後,幾名年輕人隨即安靜下來,跟隨社工們去醒酒。

趙偉有所觸動,他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對社會有價值的社工,積極地參與社會治理,並且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工作,讓更多人知道,社工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九年來,他從志願者到專職社工,從社工督導到項目總監。如今,趙偉所在的北京厚德社會工作事務所負責北京全市200多家青年匯、400多個社工的運營和管理。

但「社區青年匯專職社工」,一直是趙偉最喜歡的名字前綴。

▲趙偉參與組織的活動 受訪者供圖

政府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每到國家重大事件來臨,趙偉都會和同事們組織策劃相關活動,讓國家意志滲入社區的每個青年角落,成為政府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這是社工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當下正值冬季,坐在辦公桌前,趙偉和社區青年匯的社工們討論著,在2022年冬奧會來臨之前,如何組織滑雪等各項活動,讓冰雪運動在青年群體之間普及開來。

今年年初,疫情防控則是社區青年匯的工作主題。

每天早晨6點,趙偉戴著口罩和手套走出家門,先去值班社區的快遞點幫居家隔離的住戶領取快遞,再走上樓噴灑消毒水,把門把手用消毒水擦拭一遍,帶走居民家門口的垃圾。

兩小時後,趙偉站在了社區門口,手持測溫儀,檢查出入人群的出入證。為了避免露天吃飯帶來的感染風險,近6個小時的時間裡,他不會吃一點東西。

初期防控物資並不太夠。趙偉和同事們沒有防護服,手套已經看得見五指,口罩摘了又戴。同事的口罩繩子斷了,就自己編個繩子,打個結接著用。

持續幾月的防控工作,讓趙偉成了「孤家寡人」。妻子從家裡搬了出去,父母也不曾和趙偉見過面。家人一致認為,趙偉每天出門,有時候還得和高風險地區回來的人接觸,他也就成了家裡的「高風險人物」。

雖然家人對這份工作理解和支持,但他們仍然希望和他保持距離,這樣的話,「一旦他被感染,家裡還有人能去救他。」

除了戶外防控,趙偉還組織了社工,在抖音等平臺,發布真人演示的防控小知識,怎麼戴口罩、怎麼做好消毒、怎麼保持衛生的環境。各個青年人的微信群裡,趙偉和同事們組織了學習閱讀等活動,引導居家隔離的年輕人們充實自己。

▲趙偉參與組織的活動 受訪者供圖

連接「孤島」

回憶兒時,趙偉是在院子裡長大的,到各家各院奔走嬉鬧是常事,街坊鄰居就像親人。長大後,住進小區高樓的人們彼此隔絕開來,進進出出似乎只有自己的世界。

因此,讓北漂青年融入城市,讓格子間裡的年輕人不再有漂泊孤獨之感,是趙偉和同事們在很長時間裡的工作內容。

小到充當他們的「垃圾桶」,大到終身大事,趙偉都願意為他們提供服務。除了北漂青年聯誼會,趙偉還牽頭了籃球賽、桌遊、登山等活動。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臨時起意去登五臺山的事情。2012年的聖誕節前夕,海巢HOT社區青年匯的會員QQ群消息閃個不停,有人提議,「聖誕節到了,要不咱們去登五臺山吧!」

群裡的登山愛好者紛紛響應。看到大家這麼積極,趙偉當即買了兩張站票,與時任北新橋街道團委書記的韓亞軍一起前往山西。

第二天清晨,一群人興致勃勃地來到五臺山腳下,裹著軍大衣躍躍欲試,登山計劃卻因當天大雪封山而被迫取消。即便如此,大家也沒有掃興,他們在山下發著微博,商量著互相點讚。「現在回想起來,做一線社工的那幾年,為了凝聚青年,幹了不少看似衝動的事。」

欣慰的是,他曾費盡心思聚集起來的這幫年輕人,至今仍然是社區青年匯的活躍會員。

「一個好玩的俱樂部,一個靠譜的朋友圈」,這是團北京市委建設社區青年匯的初衷。

多年來,這都是趙偉的工作宗旨,他希望,自己和其他社工能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個樞紐,將散落在北京各個角落的青年們串聯起來,為年輕人打造專屬的熟人社會,友好而和諧地共處,不讓任何人成為一座孤島。

▲趙偉參與組織的活動 受訪者供圖

將愛傳遞出去

做社會工作久了,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趙偉曾遇到過幾次矛盾,有人因活動報不上名打12345投訴,也有人因活動中沒有得到好位置而當場罵人。

矛盾最為激烈的一次,是為冬奧助威的徒步活動中,有一位姑娘崴了腳。趙偉記得,當時社工們帶她去做了處理,誰知第二天一大早,辦公室門被幾名男子踹開,其中一人邊罵邊推搡著,「你們辦的什麼事兒?我女朋友腿都斷了。」

幾個年輕人鬧了兩天,社工們一直在給他們做情緒疏導,說要帶姑娘去醫院拍片子。兩天不到的談話裡,這些年輕男士開始逐漸理解,這些社工們,一直在免費舉辦各種活動。

最終女孩的男友選擇道歉,並且在社區青年匯此後的各項活動中,帶著女朋友來做志願者。

▲趙偉 受訪者供圖

面對這些事情,趙偉和同事們也會感到委屈,但是每次在矛盾中平息戾氣,讓趙偉成長了不少。9年來,他覺得自己在更加包容的同時,也讓別人學會了尊重他人,帶動他們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趙偉還記得,自己曾經幫助過一個非常勵志的姑娘。在北京二環的一個小胡同裡,小女孩和母親一同居住在一個小房子裡。一進門就是一張床,轉身便是一張單人書桌,上面放著一盞沾滿油漬的小檯燈,屋子裡黑乎乎的。

原來,女孩的父親吸毒後殺人,最後在監獄裡自殺。母親年紀輕輕便頭髮花白,瘦弱不堪,平日裡靠給街坊領居打掃衛生維持生計。

知道這一情況後,趙偉組織了中石油、電信的員工前來看望、慰問,給她們帶一些生活用品,自己每年還拿出五千元錢,鼓勵女孩好好生活。

如今,女孩已經考上了211大學。疫情期間,胡同裡設置防控崗位,女孩剛知道就報了名,每天在胡同口站崗,為社區保駕護航。

疫情後,趙偉和女孩再次見面。女孩和他開玩笑說,「以後不要當社工,太累了。」但他覺得,女孩在積極向上去生活的同時,還能儘自己所能為社區服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這正如他所希望的,在每個年輕人串聯起來的鏈條上,都有一份愛在傳遞著,「無論身處哪個節點的人,都能自發地把愛傳遞出去。」

洋蔥話題

你身邊的社工都是怎樣的?

相關焦點

  • 【英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兩個地球兩端的人, 會在彼此的命運裡有所關聯嗎? 極慢上漲的海平線, 會對深居內陸的人造成影響嗎?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耳畔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耳畔 2020-04-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論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日前,隨著醫療隊到來、道路搶通、通信恢復,乃至救援從縣城向鄉鎮延伸,蘆山地震中那些令人牽掛的「生命孤島」陸續走出險境,人們稍微鬆了口氣。從危難到重生,抗震救災中的「孤島現象」讓人感慨不已。   災難是一面鏡子。大江大海,大風大浪,一枝一葉的浮沉,往往映照一個時代的精神。地震猝臨,山河破損,轉瞬之間,家園頓成危地。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日前,隨著醫療隊到來、道路搶通、通信恢復,乃至救援從縣城向鄉鎮延伸,蘆山地震中那些令人牽掛的「生命孤島」陸續走出險境,人們稍微鬆了口氣。從危難到重生,抗震救災中的「孤島現象」讓人感慨不已。   災難是一面鏡子。大江大海,大風大浪,一枝一葉的浮沉,往往映照一個時代的精神。地震猝臨,山河破損,轉瞬之間,家園頓成危地。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這個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坐落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書店的老闆有著最遠大真摯的理想和高傲孤獨的靈魂。老闆費克裡經歷了妻子離世的痛苦,整日酗酒,想溺死在酒瓶裡,本來這座書店就是當初和妻子一起創造的,他們默契地認為「沒有書店的地方不足以稱之為一個地方」。如今最像自己最懂自己的人離開,這孤島便真的成為了一座孤島。
  •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當我們面臨危難和困境的時候,我們應該手牽著手,共渡難關。我們仍然要警惕,明白地球上的每個生命都需要尊重和關愛,只有聯合起來,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Now let's enjoy the poem from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 老戲骨海倫·米倫讀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疫情期間,英國國寶級演員海倫· 米倫(Helen Mirren)在家中誦讀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 多恩(John Donne)傳世名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對自己做的每一好件事情都懷有信念感,就好。」曾有一次,一名知名博主在網上發博「求助」,稱一名患抑鬱症的女孩獨自到了北京,目前失聯中。一小時後,熱心網友沿街找到了失聯女孩,將其送往醫院救治並報警。一句「人找到了!」也讓網友們放下了懸著的心。
  • 趙偉:一個氣象人的海洋夢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趙偉生長在內陸,卻與大海有著不解之緣。2002年,從內蒙古大學數學系畢業的趙偉考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畢業後,趙偉進入中國氣象局工作。那一年,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正式成立,趙偉有幸成為了第一屆「臺海人」,並在十餘年中,見證了中國海洋氣象業務的發展,也踐行著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臨危不懼,做有衝勁兒的預報員做預報員,總能遇到揪心的情況。
  • 靈魂拷問:災難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自成一體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小部分 如果海水衝掉一塊 世界就減小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 《我們騎鯨而去》:一座孤島,三個人類,一個荒誕不經卻又發人深思的...
    80後作家孫頻寫了這樣一個發生在海上孤島的故事。 孤島沒有四季,只有夏天,幾乎與世隔絕。島上有三個人:熱愛寫詩,卻把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不得志的中年小科員「我」;才華橫溢,卻因同行間嫉妒而失手殺人的七十多歲的劇作家老周;殺死了家暴丈夫,坐了17年牢後出獄,卻又遭逢獨生兒子車禍去世打擊的中年女子王文蘭。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詩歌簡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約翰·鄧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鐘聲為誰鳴響?
    5 二月 星期三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英國 ] 約翰·鄧恩,林和生 譯 沒有人是與世隔絕的孤島 ; 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 如果海流衝走一團泥土, 大陸就失去了一塊, 如同失去一個海岬,
  • 世界上距離大陸最遠的一座孤島
    不少人去過很多地方,還有號稱走遍全世界的,但是你們去過地球上距離大陸最遠的一座島嶼嗎?這裡是全世界最孤獨的地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南極和北極。但是這些地方出了寒冷之外,還算不上真正的孤獨。在大西洋,有一座孤島,是全世界最偏遠的人居離島。全年只有60天的時候可以乘船抵達該島。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心願,為這個世界作點貢獻。他還說,願意將自己和班上小夥伴們做垃圾分類收集到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換取成班級活動費用捐給世界衛生組織。最後他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起手來,盡其所能,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 《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島》2020版封面 對於這座島的歷史,大部分人只有殘忍的好奇 《島》的靈感來源於一座真實的小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片陸地。」 這是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鄧恩的一首詩,詩中探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古老而又恆常如新的命題,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引發了更多人的思考。
  • 李佳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什麼梗 李佳琦回應董子初benny事件
    李佳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什麼梗  李佳琦與董子初爆發罵戰後,李佳琦直播間中表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會有人溫暖你」所以自己不在乎被罵,只為喜歡自己得人開心!
  • 雙語| 老戲骨海倫·米倫疫情中讀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疫情期間,英國國寶級演員海倫· 米倫(Helen Mirren)在家中誦讀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 多恩(John Donne)傳世名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澎湃評論部推出年終策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記錄和書寫這特殊的一年。聖誕節的下午,我在一家超市買東西。結帳時,年輕的收銀姑娘特地送了我一隻蘋果,包裝在漂亮的小禮盒裡。關門出超市後,她那笑盈盈的眉宇依然漂浮在寒風中的街道上空許久。傍晚照例在健身房鍛鍊,當我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時,戴著口罩的聖誕老人神奇地出現在我面前,手裡抓著一把糖果,用英語向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