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禁止用中文演講引發爭議
有人申請用中文做報告,被組織者以違反「國際慣例」為由拒絕。全場只有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一人,用了中文作報告。(7月4日《新民晚報》) 雖然我從未接觸過這種高規格科學大會,但我還是相信,儘管外國舉行此類會議一定要用英文發言,但具體到在中國舉行,且是華人講華人聽的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一定要說英文,連門口的會議指南都不能出現漢字,組織者難免有「迷外」之嫌。
-
丁肇中教授,歡迎回家!
7月12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82歲的丁肇中教授又回老家了。
-
「一問三不知」的華裔科學家丁肇中,讓中文首次響徹諾獎頒獎典禮
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家頒獎典禮,原本與往年無異,卻因為當年的獲得者——丁肇中堅持用中文演講,而多了幾分別樣的色彩。即使當時受到美國駐瑞典大使的「警告」,丁肇中依然不畏「強權」,堅持自己的主張。於是,丁肇中成了第一位在諾獎頒獎典禮上用中文演講的得主。這位華裔諾獎得主,雖然自稱「性格不合群」,接受採訪「一問三不知」,卻親自帶領中國的學生參與國際尖端科研項目。
-
讀《丁肇中》,品科學大師傳奇人生
《丁肇中》顧邁男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1976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大廳,春意融融。在一片暴風雨般的熱烈掌聲中,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健步走上講臺,他先用中文,繼而又用英文發表了他因發現J粒子而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演講……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他在獲諾貝爾獎後堅持用中文致辭;他為中國培養了數以百計的高能物理科學家;他將「丁肇中科技館」設在故鄉山東日照。近日,由新華社記者顧邁男撰寫的丁肇中傳記《丁肇中》一書,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
美籍獲諾獎,卻全程中文發言!
有讀者看了這篇文章,就私信筆者說,高華建院士的「3國5院士」還不算厲害,要說華人科學家院士頭銜最多的,還當屬丁肇中院士!有感而發,筆者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被網友們稱為「院士頭銜最多」的華人科學家丁肇中院士的故事!丁肇中院士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丁肇中院士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學教授,而母親則是一位心理學教授!
-
丁肇中對省長的提議,一年後實現了
據新華社報導,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10日在山東濟南成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受聘為名譽院長,山東大學副校長程林教授受聘院長。這所面向國際科學前沿、以實施國家重大科學戰略為己任的科研機構,計劃用10年時間成長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研究機構。
-
丁肇中受聘擔任國科大名譽教授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今日受聘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並為學生們帶來題為《發現J粒子實驗》的學術報告。白春禮高度評價了丁肇中的科研貢獻,並結合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強調了基礎科學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性,論述了國際交流合作、科研與教育融合及人才培養對於促進科研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表示中國科學院將不斷探索新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推進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科研院所科研製度建設。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領導的實驗組發現新的基本粒子,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
諾獎得主丁肇中寄語復旦新生:推翻多數人觀點才能向前走
當天,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為新生寄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發言。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圖丁肇中:推翻大多數人的觀點才能向前走在開學典禮上,一位重量級嘉賓的出席讓全場學生振奮不已。這位嘉賓就是復旦大學校董、復旦大學榮譽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丁肇中在發言中說,他的家族和復旦大學有著百年淵源。
-
中國實驗室|丁肇中:過去四十多年,我一直在找電子的半徑
用實驗證明理論,沒有什麼意義澎湃新聞: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您最自豪的是哪個角色,是物理學家嗎?丁肇中:我所有的實驗中共有五六個比較重要。丁肇中:我在1976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在我之前有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拿了諾貝爾獎,我是第三個拿諾貝爾獎的華裔血統的人。但我發現,諾貝爾獎除了中文,每種文字都有,所以我就決定用中文演講。後來我就想著挑什麼題目,我注意到,比方說《四書五經》或者《康熙字典》上,講的絕大多數是人與人的關係。沒有人,或者很少有人講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
丁肇中:過去四十多年,我一直在找電子的半徑—新聞—科學網
丁肇中:我在1976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在我之前有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拿了諾貝爾獎,我是第三個拿諾貝爾獎的華裔血統的人。但我發現,諾貝爾獎除了中文,每種文字都有,所以我就決定用中文演講。 後來我就想著挑什麼題目,我注意到,比方說《四書五經》或者《康熙字典》上,講的絕大多數是人與人的關係。沒有人,或者很少有人講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我就想,這是怎麼一回事?
-
丁肇中對話南醫大學生 頻說不知道詮釋科學精神
昨天,諾獎得主丁肇中來到南醫大,與學生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對話中,這位「倔老頭」說得最多的是「不知道」,他用自己的方式向學生詮釋了什麼叫「科學精神」。不時冒出「不知道」主持人不知如何接下句丁肇中走進會場時,幾乎所有學生都激動地用手機對準了他,搶拍下這位大人物的入場瞬間。
-
丁肇中:「一問三不知」的諾獎得主,卻帶領中國學生進軍科技前沿
,並且用這份堅定打動了母親。因為在一些人的觀念中,作為專家、教授級別的人物,說出"不知道"三個字便是對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種折辱。很多人都會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或者維持自己的所謂人設,即便是面對不熟知的問題也要大談特談,用誇張的語言掩蓋自己的不足,不願意將自己的薄弱之處暴露在公眾面前。
-
丁肇中:「一問三不知」的諾獎得主,卻帶領中國學生進軍科技前沿
就比如在某一次和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的過程中,面對學生的提問和探究,丁肇中在短短20分鐘之內便說出了五個"不知道",態度極為自若坦然,並無任何局促不安或尷尬茫然。這讓很多人都感覺到詫異。因為在一些人的觀念中,作為專家、教授級別的人物,說出"不知道"三個字便是對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種折辱。
-
丁肇中:我這一輩子做每個實驗都有大量人反對
2003年,丁肇中受聘武漢大學名譽教授,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來武漢。此前,在丁肇中幼年時,曾兩次隨家人途經武漢。 當年,當武大領導請丁肇中為110周年校慶題詞時,丁肇中當即問道:「留言可不可以用英文?簡體中文我寫得不太熟悉,可別在題詞簿上留下了大白字。」 言談舉止中,丁肇中處處保持著科學家的嚴謹做派。
-
丁肇中:中國有很多世界一流實驗物理科學家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特意花費多日逐字逐句把英文幻燈片改成中文,一個多小時的報告堅持用中文來講,而且拒絕了工作人員搬到身後的椅子。他說:「也許我該試著說說中文。」丁肇中談及他與中國科學家合作40年的體會時說。從膠子到電子和夸克發現膠子,是丁肇中與中國科學家的第一項合作成果。丁肇中介紹,宇宙中存在引力、電弱力和強力,強力由膠子傳輸。
-
科學家丁肇中的日常生活(組圖)
4月29日,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丁肇中主持阿爾法磁譜儀項目組會議。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目前正帶領由數百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分析從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傳回的數據,探索包括暗物質和反物質在內的前沿宇宙問題。
-
丁肇中團隊稱或已發現暗物質
丁肇中稱,將於未來兩到三周發表涉及暗物質的研究論文,對這項研究的進展作詳細闡述。1976年,因發現「丁粒子」,丁肇中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昨天對早報記者表示,根據現在丁肇中透露的消息,只能說探測到暗物質湮滅的信號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他沒有說這些信號來自暗物質還是脈衝星,「如果丁肇中團隊的發現被確認,這肯定是這幾十年來的重要科學發現。」
-
丁肇中:以科學的態度面對一切
圖為丁肇中在接受記者採訪。丁肇中巧妙地回答說:100年前,發現了電子和X光,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沒用,現在我們生活中已經離不開它們了;上世紀20年代,發現了原子物理、量子力學,當時的人們也認為沒有用,現在已經把它們用在了超導、雷射、手機、網絡通訊上;上世紀40年代發現了原子核物理,當時人們還是認為沒用,現在已用在能源上。實驗物理從發現到應用,一般要經過20年到40年的時間。
-
丁肇中祖居景區免門票了!
為貫徹「陽光海岸·活力日照」旅遊品牌,讓更多遊客親身感受「有一種生活叫日照」的人文魅力,日照東方太陽城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動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助力文旅產業復工復產,更好的展示丁肇中祖居呈現的日照本土歷史文化風貌及愛國主義精神,即日起中國(日照)東方太陽城丁肇中祖居景區免門票遊覽
-
諾獎得主丁肇中自嘲:在南京上學時成績不好,怕學校曬成績
昨天,在與南醫大師生面對面時,丁肇中教授先回憶起了他的學生時代。1947-1948年,他曾在南京南昌路小學讀書。 他說,小時候在重慶時,常有轟炸機來「訪問」,注意力不集中,慢慢養成了不念書的習慣。後來,來到南京在南昌路小學讀書時,成績也特別不好。「幾年前,我回到南昌路小學,還要求學校不要公布我當年的成績單。」丁肇中幽默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給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