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法國從什麼時候真正開始崛起?

2021-01-18 小李說天下1

文/小李說天下1,本文為百家號小李說天下1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小李說天下1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長久以來,英、法之間總是處於君不君、臣不臣、利害關係糾纏不清的處境。理論上講,英國金雀花王朝的歷代君主都是法國的臣民。按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金雀花家族該為法蘭西國王效犬馬之勞。

可是,於那時而言,英、法之間除了君臣關係外,還有一層姻親關係——金雀花家族與法國王室歷代通婚,是姻親之家。就因為是姻親關係,所以一旦法蘭西王位出現空缺,沒有合法的王位繼承人時,金雀花王朝的君主則堂而皇之地擁有競逐王位的資格。想想看,一邊是英國國王,一邊是法國貴族,這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事實上,英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係在法國攫取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國土。眼見英國的擴張已經危及到自己的統治,卡佩王朝怎能不著急?可以說,英國對法國領土的侵佔是英國在歐洲大陸擴張的標誌。

在卡佩王朝由腓力二世?奧古斯都接管時,這位後來卡佩王朝最強大的君主,先是不慌不忙地將內憂排除了。他拓展了王室領地,與目無王室的貴族對抗,使自己的王權免於受制強大的諸侯。同時,腓力二世還與自己的姻親——英國金雀花王朝的3任國王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一點一點地將大部分的英佔土地收復了。最後,腓力二世還將金雀花王朝在法國的所有領地「沒收」了。

不甘失敗的英國,遂與歐洲大陸上的另一位重要君主——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託四世結盟。1214年,腓力二世領導的法軍與英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與法國素有嫌隙的佛蘭德伯爵領導的聯軍發生了激戰。7月21日,在西歐這片土地上,發生了一場自羅馬帝國滅亡後傷亡最大的戰役——布汶戰役,而法國也由此取得了「第一次民族勝利」。

法國的「勝利」還不止這些。自這場戰爭之後,法蘭西王國便取代德意志王國成為了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而德意志王國卻在後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陷入了不斷衰弱、分裂的歲月。

法國強大了起來,但法國與英國的爭鬥卻沒有結束。在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去世後,他的堂兄安茹伯爵腓力和外甥英王愛德華三世,為法蘭西王國的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結果,安茹伯爵得到了王位,是為腓力六世。自此,法蘭西王國進入到瓦盧瓦王朝時期。而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之間也開始了一場時斷時續的、歷經百年之久的百年戰爭。

迄今為止,百年戰爭是世界上歷時最長的戰爭。起初,只是英國和法國兩國你死我活地爭鬥著,後來,勃艮第也加入其中。戰爭的帷幕從1337年拉開,直到1453年才落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116年。剛開始時,百年戰爭不過是奪位之爭,到了後來,這場戰爭逐漸演變為英法兩國為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進行的殊死搏鬥。那時的英國已痛下決心,它要擺脫與法國的君臣關係,甚至凌駕於法國之上。

百年戰爭的前半部分,法國扮演了「由敗轉勝」的角色。基本上,英國開始時是百戰百勝。1396年,英法雙方締結了《二十年停戰協定》。轉眼20年就要過去了,1415年,已經進入蘭開斯特王朝時期的英國再次進攻法國。英國選擇此時對法國下手,無非就是因為法國內部在內訌——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矛盾叢生。英王不失時機,與勃艮地公爵結成了反法聯盟。結果,戰爭處於下風的法國被迫在《特魯瓦條約》上簽字。《特魯瓦條約》在事實上將統一的法國一分為三,領土分別由英王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統轄。

1428年,英國又一次向法國發起了進攻。這一次,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危在旦夕,而這也意味著法蘭西民族危在旦夕。法國人民眼見法國統治者無力捍衛國土,遂自發組成了抗英遊擊隊,與英軍抗衡。在這場抗英運動中,法國人民顯示出了非凡的勇氣,英軍在法國人民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在這期間,法國還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在她的督戰下,英軍被擊退,而奧爾良城的危機也隨之被解。

法國的抗英形勢日益轉好。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查理七世。到了1453年,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已經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高盧雄雞的最初啼鳴震撼了歐洲。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時期,古羅馬帝國興盛的時候,突厥帝國開始崛起
    中世紀時期,古羅馬帝國興盛的時候,突厥帝國開始崛起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文章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之前的文章裡在介紹古羅馬帝國時,我們也曾略過的講了一點與突厥帝國有關的事件,那麼今天呢,小編就要給大家就講一講,在那個時候,突厥帝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崛起的。
  • 《劍士》中世紀是什麼時候 中世紀歷史時間一覽
    來看看「a4098940」分享的《kenshi》中世紀歷史時期介紹。 《劍士》中世紀歷史時期介紹... 《劍士》的世界觀非常的龐大,哪怕是遊戲發生時間之前的歷史都有著詳盡的記錄,中世紀時期就是其中之一。來看看「a4098940」分享的《kenshi》中世紀歷史時期介紹。
  • 「黑暗時期」虔誠聚會的狂歡文化,為何在法國中世紀會走向世俗?
    法國擁有眾多的狂歡節,其中尼斯狂歡節更是被稱為「世界三大狂歡節之一」,愛玩又浪漫的法國人在中世紀經歷的狂歡節可並不是現在這樣的,但是經過了社會變革和文明的發展,狂歡節從「黑暗時期」的虔誠的聚會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平民化。一:法國中世紀狂歡節文化是一個集體的狂歡,逃不開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變化。
  • 大國崛起從文明崛起開始
    今天,我們同樣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如何「文明崛起」?  一個民族崛起的標準,遠遠不止於經濟總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一個民族崛起的標準,遠遠不止於經濟總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個民族長期處於精神貧瘠狀態,經濟的發展遲早會遭遇新的瓶頸。
  • 法國在經過拿破崙戰敗後的崛起,殖民地增多,經濟發展空前繁榮
    法國所經歷的經濟繁榮與過去崛起的英格蘭不同,法蘭西的統一源於軍人與商人的暗中勾結,也是一次資本主義自下而上的洗禮,不過在法國大革命中原本認為法國政府有能力鎮壓起義的國家,都認為法國提出的新型國家結構是不合法的,也不符合教會的倡導。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羅馬帝國並沒有涵蓋今天歐洲的版圖中世紀用在西方歷史的劃分之上,通常從5世紀算起。來自北方的日耳曼蠻族入侵,衝垮羅馬帝國的西半部分,帝國統治的終結造就中世紀的開始。然而,歐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那個時期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政治區域或實體。
  • 中世紀歐洲大陸歷經滄桑,西方文明如何被重新復甦的商業改變?
    最低迷的時候,地中海貿易直接消失了。因為商人的總是被各個勢力打劫自己的財物,索性直接放棄了。商業消失,城市也逐漸凋零。十世紀之後,社會才漸漸復甦。工農業開始全面發展,集市上可以提供的產品越來越多,交易方式貨幣、以物易物或者勞役等等,商業氣息出現。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實際研究時間段的現代學者不會那麼容易地使用標籤,因為對過去的判斷會干擾對時間及其人的真正理解。然而,這個術語仍然有點簡單,因為我們對那些時代的事件和物質文化知之甚少。這個時代通常被認為是「羅馬的墮落」,並在11世紀的某個時候結束。
  • 周之桓評《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歷史與傳說之間的中世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一批法國歷史學家——既包括在國內為人熟知的喬治·杜比、雅克·勒高夫,也包括妮科爾·洛羅(Nicole Loraux)、皮埃爾·維達爾-納凱(Pierre Vidal-Naquet)等著名學者——開始著手研究一種「虛構」的歷史。不管怎樣,「虛構」的歷史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 誰也不會想到中世紀歐洲由野蠻轉向文明是從一個神父行刑中開始的
    為了表示其中的進度與經歷,我們一起來走向那個野蠻的歐洲中世紀。誰也不會想到中世紀歐洲由野蠻轉向文明是從一個神父行刑中開始的可以這樣說,歐洲中世紀是各種文明萌芽的時期,我們首先就來看一下中世紀,最後就會被神父判處緩刑的人野蠻轉向了文明的時代,要從1634年的8月18日說起,那天歐洲的一名天主教神父被執行了最殘酷的刑法,這就是火刑。
  • 中世紀歐洲人如何起名字
    然而,羅馬三分名在中世紀的歐洲只是曇花一現,隨著各蠻族王國統治的日益鞏固,日耳曼的起名方式開始佔據上風,羅馬三分名開始逐步被拋棄,這可能和當時歐洲社會對統治者的模仿有關。日耳曼人一般只有一個姓,出生或洗禮的時候取名。日耳曼名字和羅馬名的內涵完全不同,從意義上來說主要分為三類,第一是銘記祖先,第二是追求美德,第三就是尋求上帝的保護。
  • 中世紀時期的印度文明
    印度的中世紀時期可以被視為涵蓋了16世紀最後一個偉大的古代帝國的結束,古普塔帝國的結束和格雷塔莫臥兒帝國的崛起之間的幾個世紀。它所見證的大趨勢是現代印度教的發展,印度佛教的衰落以及次大陸伊斯蘭教的建立。與印度社會宗教構成的這些變化相關的是藝術,建築和文學的重要發展。
  •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這種社會各方面的單一發展和單一特徵,使得整個西歐世界在中世紀時期展現出了文化枯竭的發展趨勢。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羅馬帝國並沒有涵蓋今天歐洲的版圖中世紀用在西方歷史的劃分之上,通常從5世紀算起。來自北方的日耳曼蠻族入侵,衝垮羅馬帝國的西半部分,帝國統治的終結造就中世紀的開始。然而,歐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那個時期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政治區域或實體。環繞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通常理解的歐洲相當不一樣。
  • 漢語真成了「中世紀的茅坑」?
    可不知道為什麼,在全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熱切關注並出現了世界漢語熱的今天,把漢語當作母語的人卻在醜化漢語、排擠漢語,這難道不是忘祖麼?  鴉片戰爭後,國人把中國的落後歸咎於漢語文字上。瞿秋白說:「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魯迅先生也憤慨地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代教育大師蔡元培感嘆到:「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盡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 《國王的兩個身體》讀書感悟:回到中世紀,理解現代國家起源
    (p108)這一起源於中世紀時期的政治神學一直沿用到近代,而且在歐洲兩個典型君主制國家:英國和法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變體。和僅僅對國王的自然身體進行審判的英國革命不同,法國革命直接提出了對君主制的批判,不僅國王的自然身體受到了裁決,其政治身體也被加以審判,因此大革命創造的是不同於英國革命的直接抨擊王權並且試圖將君主制連根崛起的政治文化,這是從國王二體的角度來對比這兩次審判國王得出的結論。
  • 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
    對於西歐中世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和我們國家的建築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主導藝術是教堂建築,教堂建築在中世紀盛期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因而這一時期也成為西方建築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
  • 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蠻荒之地居住著古普魯士人,並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時常受到鄰國的欺壓。為此,德意志人不斷東侵,尤其是條頓騎士團,慢慢地同化了古普魯士人,使得普魯士開始使用德語。1701年,普魯士王國建立,跟諸多邦國相比雖然實力強大,但跟大國比起來就不可企及了,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
  • 帶你重回歐洲中世紀,穿越凡爾賽宮,法國最著名的7座城堡賞析
    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造城堡,一是為了防禦敵人,二是為了給自己的家人們提供好的住所。最好的歷史遺留禮物之一,以往在電影電視作品裡,或者在遊戲裡,或者在通話故事裡,都會被歐洲的城堡那種氣勢和神秘感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