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時期,古羅馬帝國興盛的時候,突厥帝國開始崛起

2020-12-05 百家號

中世紀時期,古羅馬帝國興盛的時候,突厥帝國開始崛起

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文章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之前的文章裡在介紹古羅馬帝國時,我們也曾略過的講了一點與突厥帝國有關的事件,那麼今天呢,小編就要給大家就講一講,在那個時候,突厥帝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崛起的。那麼話不多說,快點跟我一起來看一看吧!

當遊牧部落無力突破烏滸河防線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轉而向西遷移不過也有一些人在中東地區定居下來,被當地原有的文化所同化,並最終成為當地文化的復興者和保衛者,抗擊他們未開化兄弟的持續不斷的進攻。在7-11世紀初,這種同化情形在巴格達的阿拔斯帝國領導的中東防禦期間直延續。最初的表現形式就是最早的、著名的突厥政治實體——突厥帝國,該汗國從552年延續到744年,統治範圍從裏海、沿蒙古和中國北部邊境橫貫亞洲,幾乎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事實上,這個汗國僅僅是一個遊牧部落聯盟而已,其文明程度主要決定於汗國內部各部落的文明。該汗國與以前的遊牧民族政權的最大不同是:其下屬部落和其臨時的可汗以一種中央權力相維繫,這種中央權力學握在王朝的部落首領手裡。這個汗國沒有真正的首都,沒有疆界,除了突厥首領的政令外,也沒有其他法令。統治者並沒有永久性的居所——只有夏季和冬季營地,他們在營地搭起帳篷,為牲畜尋找牧場。民眾一如既往地舉行薩滿教的儀式。他們的文化剛剛走出石器時代,開始在作為武器的棍棒和箭頭裝上金屬。

這個帝國的意義在於,它顯示出遊牧民族與南方的定居文明之間有了某種聯繫,也就是說,它有了國家組織的輪廓和王朝的觀念。在其崛起後不久,突汗國一分為二,即分成東突厥汗國和西突殿汗國。在7世紀,兩者都接受中國北方統治者名義上的宗主權。682年,以七河流域為中心的西突厥汗國重獲獨立,並一直持續到744年它留下了最早的突厥文碑文,這些碑文一直保存到現代,它們是在中亞的鄂爾渾河和葉尼塞河流域發現的。西突厥汗國還主動與周邊定居居民進行貿易,並一度與拜佔廷結成反對伊朗薩珊王朝的軍事聯盟。

在8世紀中葉,西突厥汗國最終崩潰。此後3個世紀,它在河中的統治地區被突厥各部落和新來的阿爾泰遊牧民族所瓜分。新來者中有河中的烏古思人和葛邏祿部,他們控制」從藥殺河到東北部的地區,他們是阿拉伯人的近鄰。約745~940年期間,回鶻人生活在葉尼塞河流域的上遊,此後他們就被黠戛斯人所取代;而在9世紀晚期到12世紀,欽察人佔據了額爾齊斯河下遊到藥殺河的地區。這些新興的部族沒有一個達到過突厥汗國的規模,也沒有一個比突厥汗國更持久,但他們全都顯示出與南方先進的伊斯蘭文明接觸所帶來的變化。於是,兩種文化沿烏滸河相互接觸達兩個世紀,傳統的中東定居文明在伊拉克和伊朗的穆斯林帝國、突厥汗國及其後繼者的遊牧文明中得以體現。

由於遊牧民族繼續向烏滸河南岸擴張,襲擾定居區,所以他們首要的、最明顯的接觸和交往方式就是戰爭,這是第一種接觸和交往方式。穆斯林通過向河中地區滲透,修建衛戍部隊駐守的要塞和壘牆,形成了一種積極的防禦策略。在這條防禦線的兩邊,設立了很多永久性的衛戍據點,這些據點的士兵被穆斯林稱為「加齊」,意為「對付異教徒的信仰武士」。在這條築壘防線的兩邊,這些加齊群體過著相同的邊疆生活,武器共用,戰術共享,生活方式也相同,他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同的邊疆軍事社會,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比他們原來的社會以及他們所保衛的社會的共同點更多一些。

第二種接觸和交往方式是商業貿易。突厥汗國及其後繼者正好處於橫貫歐洲和東方古老文明中心之間的國際商道上。隨著遊牧民族最初的徵服並破壞了通道後,突厥汗國的突厥人及其後繼者發現,允許甚至鼓勵商隊通過自己的領地,他們可以列更多地獲利,並可以從過往的商隊那裡獲得衣物、各種器皿以及文明國家先進的武器。於是,這推動了突厥汗國的突厥人與周邊定居文明發生更緊密的聯繫。

第三種接觸和交往的方式是定居國家開展的傳教活動,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傳教活動,使野蠻的遊牧民族信教並得以「教化」。瑣羅亞斯德教士來自薩珊伊朗,摩尼教士來自粟特,佛教僧侶來自中國,穆斯林來自伊朗和伊拉克。傳教的穆斯林並不是正統教派的穆斯林國家所派遣的,因為這些國家從來也沒有一項強迫或鼓勵大批的非穆斯林人員皈依伊斯蘭教的官方政策。伊朗蘇菲派的泛神論神秘主義者更熱衷於派人渡過烏滸河進行積極的傳教活動。因此,遊牧民主要面對並接受的是伊斯蘭教的「異端」教派,這種情形對遊牧民領袖後來控制正統教派的伊斯蘭國家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傳教者雖然有時會跟隨遊牧民一起旅行,但他們更多的則是建立殖民據點以宣揚自己的信仰。使人皈依的手段是儘可能少地改變人們的宗教信仰。這帶來的後果是,人們接受了新宗教所代表的整個文明,尤其是道德規範,人們拋棄了與薩滿教相關的狂熱的儀式,以一種更接近定居的生活方式取代了遊牧、武士的生活方式。突厥人以傳教者帶來的字母書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文字至今保留在突厥碑文中。由於傳教者願意把他們的說教與遊牧民原有的信仰和儀式相調和,因此,這些遊收民以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名義對奉行的宗教信仰和儀軌儀式常常與定居地區人們所奉行的相去甚遠。

遊牧民也到文明中心地區出售畜產品,購買一些文明社會的手工製品。許多人受僱於商隊,做奴隸、保鏢,並後來成為阿拔斯王朝哈裡發軍隊中的士兵。10世紀,他們在阿拔斯王朝的政府和軍隊中的權勢逐漸提升。他們中的一些人最終在衰落的阿拔斯王朝的邊疆地區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例如喀喇汗王朝,該王朝從10世紀中葉直到13世紀初佔據了河中地區;哥疾寧王朝,大約與喀喇汗王朝同時,在呼羅珊、伊拉克南部和阿富汗建立了一個帝國;還有偉大的塞爾柱人,從11-13世紀作為哈裡發的保護人,接管了伊斯蘭文明的心臟地帶。儘管這些突厥王朝都抵禦著從草原湧來的他們未開化的遊牧兄弟,復興和振興了伊斯蘭教,但每一個王朝都僅延續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就崩潰了,從而使中東處於不斷加劇的無政府狀態,面臨來自北方和東方新的、更具毀滅性的遊牧民族入侵的危險。

那麼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點讚收藏評論哦。小編在這裡先謝過大家啦~

相關焦點

  •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是人類史上最龐大的國家之一。它的版圖不僅囊括了整個地中海盆地,而且還包括了今天法國、英格蘭的一部分地區。古羅馬遺址在帝國的最初時期,基督教只是眾多宗教中的一個小傢伙。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
  • 中世紀的法國從什麼時候真正開始崛起?
    文/小李說天下1,本文為百家號小李說天下1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小李說天下1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安頓尼王朝時期,古羅馬進入全盛時代,當時古羅馬的疆域擴大到極點,基本整個西方世界都被納入了古羅馬的統治範圍。然而,再強盛的帝國也擺脫不了盛極必衰的命運,自從三世紀起,古羅馬帝國,就開始走向分裂,內有人民起義,外有蠻族入侵,在內憂外患之下,昔日空前強大的帝國一步步走向衰落。
  • 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有哪些呢?帝國何止十個呢?
    626年,李世民繼位,貞觀之治由此開始,唐朝的對外擴張也隨即拉開。630年,唐朝滅東突厥;635年,唐朝收服吐谷渾;657年,唐朝滅西突厥,重新將西域納入版圖;668年,唐朝消滅高句麗,半島西部盡歸唐朝;唐朝和吐蕃交戰200多年,866年,唐朝終於收復河西,吐蕃分裂;另外,唐朝和後突厥、契丹、勃律、大食、突騎施、南詔、回紇都發生過戰爭,唐朝版圖由此大為擴張。
  • 在交通並不發達的中世紀,拜佔庭是如何做到的?
    十字軍為歐洲帶來了拜佔庭文明的曙光  拜佔庭帝國在前期發展階段中,其實非常重視文明教化功能的發揮,因為此時正是基督教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得益於羅馬帝國晚期基督教,被正式確立為羅馬國教一事。
  • 歐洲人繼承了古希臘的科學和民主,為什麼直到15世紀末才崛起?
    為什麼中間沉寂了1000多年,西歐直到15世紀末地理大發現時才重新崛起?按照西方學者的描述,古羅馬十分發達,條條大路通羅馬,商路四通八達,商業繁榮,羅馬軍團縱橫天下。十八世紀著名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愛德華·吉本認為羅馬帝國極盛時代人口為1.2億。
  • 歐洲中世紀造船簡史:北歐南歐各領風騷,兩者最終殊途同歸
    在整個中世紀時期,歐洲的航海業呈現出「先北後南」的趨勢,而兩種風格的航海技術最終殊途同歸,在中世紀晚期融為一體,為歐洲大航海時代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中世紀前期遙遙領先的北歐航海技術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大陸就陷入了分裂和混亂的時代,而在中世紀前期,對於歐洲沿海國家威脅最為強大的當屬猖獗的維京海盜了。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羅馬帝國並沒有涵蓋今天歐洲的版圖中世紀用在西方歷史的劃分之上,通常從5世紀算起。來自北方的日耳曼蠻族入侵,衝垮羅馬帝國的西半部分,帝國統治的終結造就中世紀的開始。然而,歐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那個時期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政治區域或實體。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
  •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2、亞平寧半島——羅馬帝國亞平寧半島,又稱義大利半島,從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一直延伸到地中海的中部,因貫半島的亞平寧山脈而得名。眾所周知,羅馬便興起於這裡,古羅馬文明開始的時間比古希臘略晚,但一崛起便表現出了與古希臘不同的特性。
  • 《劍士》中世紀是什麼時候 中世紀歷史時間一覽
    來看看「a4098940」分享的《kenshi》中世紀歷史時期介紹。 《劍士》中世紀歷史時期介紹... 《劍士》的世界觀非常的龐大,哪怕是遊戲發生時間之前的歷史都有著詳盡的記錄,中世紀時期就是其中之一。來看看「a4098940」分享的《kenshi》中世紀歷史時期介紹。
  • 帝國時期的古羅馬人吃什麼?
    共和國時期,羅馬人的飲食比較簡單。吃只不過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行為,主要食物是穀類和蔬菜,無須特別加工。早餐通常是幾塊麵包加乳酪。午餐是主餐,吃粗麥麵包或麥粥,加上洋白菜、豆類、橄欖等,偶爾還有豬肉和少量的酒。晚餐跟早餐一樣簡單。到帝國時期,古羅馬人的飲食文化發生了很大改變。
  • 來了解中世紀維京人的遠洋商業帝國吧
    在古典時代,將地中海納為內湖的羅馬帝國通過四通八達的地中海貿易網絡,把每一塊地中海行省的優質資源吸入帝國中樞義大利半島,不斷鞏固強化帝國的中央權力。同時,每塊行省獨特的資源稟賦通過這張巨大的貿易網絡與其他行省形成互補,這種前所未有規模的跨區域分工協作機制鑄就了羅馬帝國繁榮的經濟和發達的貨幣金融體系。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羅馬帝國並沒有涵蓋今天歐洲的版圖中世紀用在西方歷史的劃分之上,通常從5世紀算起。來自北方的日耳曼蠻族入侵,衝垮羅馬帝國的西半部分,帝國統治的終結造就中世紀的開始。然而,歐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那個時期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政治區域或實體。環繞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通常理解的歐洲相當不一樣。
  • 中世紀時期的印度文明
    印度的中世紀時期可以被視為涵蓋了16世紀最後一個偉大的古代帝國的結束,古普塔帝國的結束和格雷塔莫臥兒帝國的崛起之間的幾個世紀。它所見證的大趨勢是現代印度教的發展,印度佛教的衰落以及次大陸伊斯蘭教的建立。與印度社會宗教構成的這些變化相關的是藝術,建築和文學的重要發展。
  • 世紀對決25 中世紀上:拜佔庭拱衛歐洲阿拉伯一統中東,大唐造盛世
    6~10世紀,這幾個世紀是古典時代結束、全球中世紀到來的一個時期。在中世紀裡,世界的四大文明板塊發生了分化,有的文明重新崛起了,有的則處於持續的衰弱之中。在歐洲,在這中世紀前半段的幾個世紀裡,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崩潰,不過東邊的拜佔庭帝國作為「半個羅馬帝國」在抵過重重內憂外患後艱難的生存了下來,擔綱起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重任。而在這幾個世紀裡,拜佔庭帝國也確實是一度重新鑄就了巔峰,收復了不少西羅馬帝國故土,也成為了中世紀裡歐洲最為強大的帝國。
  • 阿拉伯人建立帝國後,戰鬥力為何會迅速下降,學者:安逸使人墮落
    從公元七世紀初期開始,曾默默無聞的阿拉伯人開始崛起,這些在沙漠中過著樸素生活的遊牧民,在信仰的號召下集結在了一起,將利劍指向了東方的波斯帝國和西方的拜佔庭帝國。當時的人們對阿拉伯人的迅速擴張感到十分驚訝,一個從未建立過強大帝國的民族,僅僅用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就重創羅馬帝國分裂出的拜佔庭帝國,滅亡波斯人建立的薩珊帝國。那段時期的阿拉伯人,絕對有資格被稱呼為戰鬥民族,在薩珊帝國和拜佔庭帝國的貴族眼裡,當時的阿拉伯人只是一個蠻族,他們沒有環境優雅的大城市,人口和資源都不多,甚至連像樣的鎧甲都無法製作。
  • 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
    導讀: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自公元5世紀之公元15世紀的一千年裡,歐洲開始了一段為後世談論頗多的歷史時期,這正是無數文學、影視、遊戲作品所青睞的中世界。古代的歐洲之前經由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個帝國的統治後,在4世紀末羅馬分為東西兩個帝國,西羅馬帝國定都舊都羅馬,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期間羅馬經歷了日耳曼人的入侵。歐洲傲視群雄的羅馬帝國敗於當時他們看來的野蠻民族日耳曼人,從此,西羅馬帝國覆滅,歐洲開始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